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现代小说“不具备叙述能力”的第一人称叙述者 被引量:9
1
作者 申洁玲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62-167,共6页
中国现代小说史上有三类不具备叙述能力的第一人称叙述者,他们凸现了人物的叙述能力与小说的艺术性之间的矛盾,“二我差”部分地解释了这一问题。从根本上说,这是由人物叙述者的局限性造成的。第一人称叙述者的功能是由人物叙述者与主... 中国现代小说史上有三类不具备叙述能力的第一人称叙述者,他们凸现了人物的叙述能力与小说的艺术性之间的矛盾,“二我差”部分地解释了这一问题。从根本上说,这是由人物叙述者的局限性造成的。第一人称叙述者的功能是由人物叙述者与主体叙述者共同构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人称叙述 人物叙述 “二我差” 现代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奈保尔:一颗被漂白的心——论《幽暗国度》与《抵达之谜》中第一人称叙述者的文化认同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弛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6-140,共5页
V.S.奈保尔的双重移民文化背景使他成为了后殖民评论家们争论的焦点,也让他的第一人称传记性作品更能反应出生活在文化夹缝中特殊的一代的文化身份取向性。本文通过对地理位移中叙述者所展现的不同文化姿态重新定位,从身处特立尼达所展... V.S.奈保尔的双重移民文化背景使他成为了后殖民评论家们争论的焦点,也让他的第一人称传记性作品更能反应出生活在文化夹缝中特殊的一代的文化身份取向性。本文通过对地理位移中叙述者所展现的不同文化姿态重新定位,从身处特立尼达所展现出的卑微姿态,到印度之旅中对母国文化既爱又恨的矛盾心情,再到抵达英国之后先依附继而超越的白人审美,探讨了叙述者在追寻自我文化身份旅途中最终的身份定位,证实了他在追寻自我文化身份的旅途中最终做出了倾向于宗主国文化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人称叙述 文化身份 地理位移 后殖民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唐传奇中的第一人称叙述视角作品探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江中云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8-142,共5页
中国古代小说特别是文言小说作品一般都采用第三人称全知叙事的叙述视角,而很少有第一人称限知叙述视角作品的出现。难能可贵的是初唐传奇作品中已开始呈现较为成功的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的作品,如《古镜记》、《游仙窟》,尽管作品数量寥... 中国古代小说特别是文言小说作品一般都采用第三人称全知叙事的叙述视角,而很少有第一人称限知叙述视角作品的出现。难能可贵的是初唐传奇作品中已开始呈现较为成功的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的作品,如《古镜记》、《游仙窟》,尽管作品数量寥若晨星,但它们在展示人物心理的曲折、提升故事的真实性等方面较第三人称叙述视角有着明显的优势,探究它们的特点和价值也具有小说史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唐传奇 第一人称叙述视角 人物心理 真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年眼中的童真世界——论张炜《半岛哈里哈气》第一人称叙述者的运用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瑛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61-164,共4页
张炜新作《半岛哈里哈气》以小学生果孩儿为第一人称叙述者,以其童年生活为叙述内容。从年幼孩子的视角观察和表现世界,语言、结构和情节都与孩子的思维模式和行为特点相一致,小说因此具有鲜明的童话气质,通过孩子的自述充分表现了对生... 张炜新作《半岛哈里哈气》以小学生果孩儿为第一人称叙述者,以其童年生活为叙述内容。从年幼孩子的视角观察和表现世界,语言、结构和情节都与孩子的思维模式和行为特点相一致,小说因此具有鲜明的童话气质,通过孩子的自述充分表现了对生命本真天性的赞颂、对自然的热爱、对人间温情的向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炜 《半岛哈里哈气》 第一人称叙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小说中的第一人称叙述者——西方鲁迅研究述评 被引量:7
5
作者 尹慧珉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1年第12期42-49,共8页
“中国研究者对于鲁迅小说技巧的注意中心多在人物刻划,西方研究者却极注意他小说中叙述者的运用和他的叙述艺术。我甚至觉得这种注意或许过份了些。”这是一位西方汉学家的概括。就我自己若干年来读过和翻译过的外论看,我觉得这个概括... “中国研究者对于鲁迅小说技巧的注意中心多在人物刻划,西方研究者却极注意他小说中叙述者的运用和他的叙述艺术。我甚至觉得这种注意或许过份了些。”这是一位西方汉学家的概括。就我自己若干年来读过和翻译过的外论看,我觉得这个概括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但认为西方研究者对鲁迅叙述艺术注意得“过份”之说倒不一定恰当。我以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人称叙述 叙述艺术 鲁迅小说 研究者 鲁迅研究 人物刻划 西方汉学 述评 实际情况 祥林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简·爱》中第一人称叙述方法的使用
6
作者 付常凤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93-93,共1页
《简·爱》用第一人称叙述。从开篇到结尾处我们都是用简·爱的眼睛看,用简·爱的感觉去感受,追随她生活的世界。
关键词 简·爱 第一人称叙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讲述“我们”的故事:第一人称复数叙述的存在样态、指称范畴与意识再现 被引量:9
7
作者 尚必武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20,共5页
长期以来,叙事学界大多关注于第一人称单数叙述、第三人称叙述、第二人称叙述,而忽略了第一人称复数叙述这一重要领地。随着"非自然叙事学"的兴起,第一人称复数叙述在西方叙事学界迅速升温,成为当下叙事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本... 长期以来,叙事学界大多关注于第一人称单数叙述、第三人称叙述、第二人称叙述,而忽略了第一人称复数叙述这一重要领地。随着"非自然叙事学"的兴起,第一人称复数叙述在西方叙事学界迅速升温,成为当下叙事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主要从存在样态、指称范畴和意识再现等三个维度对第一人称复数叙述作了初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对该论题的未来研究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人称复数叙述 存在样态 指称范畴 意识再现 非自然叙事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小说中的第一人称
8
作者 王子华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81-83,共3页
叙述人称的正确选择和运用是小说构思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构思过程中应该首先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作品的优劣。作家们在创作每一篇小说的时候,总是认真地选择最佳的叙述人称,以利于材料的使用、主题的表达、结... 叙述人称的正确选择和运用是小说构思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构思过程中应该首先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作品的优劣。作家们在创作每一篇小说的时候,总是认真地选择最佳的叙述人称,以利于材料的使用、主题的表达、结构的安排,进而达到最佳表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人称叙述 鲁迅小说 叙述人称 现代小说 祥林嫂 第三人称 作品 内心活动 《狂人日记》 第二人称叙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猪人》系列的叙述视角 被引量:4
9
作者 张颖 王海燕 《山东外语教学》 2005年第2期88-91,共4页
美国作家保罗·金代尔的早期少年小说<猪人>及其姐妹篇<猪人的遗产>通过独特的叙述视角,艺术地再现了青少年身心的成长发展,展现了他们成长过程中的焦虑与彷徨.本文将从第一人称叙述角度、双视角及不可靠叙述者三方面... 美国作家保罗·金代尔的早期少年小说<猪人>及其姐妹篇<猪人的遗产>通过独特的叙述视角,艺术地再现了青少年身心的成长发展,展现了他们成长过程中的焦虑与彷徨.本文将从第一人称叙述角度、双视角及不可靠叙述者三方面解析这一成长小说的独特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人》系列 第一人称叙述视角 双视角 不可靠叙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抵抗常规叙述格局:先锋小说的叙述者 被引量:3
10
作者 庄陶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69-72,共4页
先锋小说的叙述者集中地体现了先锋小说带来的叙事革命。先锋小说大量地使用第一人称叙述 ,这使叙述者由于介入作品成为其中的人物而容易逃避许多传统的叙述者的功能。先锋小说的主题经常是人生的重大话题 ,而叙述者则是刚成年的青年 ,... 先锋小说的叙述者集中地体现了先锋小说带来的叙事革命。先锋小说大量地使用第一人称叙述 ,这使叙述者由于介入作品成为其中的人物而容易逃避许多传统的叙述者的功能。先锋小说的主题经常是人生的重大话题 ,而叙述者则是刚成年的青年 ,这使得叙述者力不从心并且使叙述变得不可靠。在这一点上先锋小说和主流五四小说的第一人称叙述很不相同。正是借助这种手法 ,先锋小说将读者的注意力从故事引向叙述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锋小说 叙述者“我” 叙述格局 第一人称叙述 作品世界 五四小说 白话小说 第三人称叙述 叙述内容 小说作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叙述学中叙述者概念的再认识 被引量:1
11
作者 罗杰鹦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6期598-602,共5页
叙述学 (叙事学 )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法国结构主义学说推动下形成的一种新兴理论。它代表着当代小说理论发展的一个方向。叙述学采用语言学模式来研究文学作品 ,属于有较强生命力的交叉或边缘学科。本文试从叙述学角度 ,阐述第一人称... 叙述学 (叙事学 )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法国结构主义学说推动下形成的一种新兴理论。它代表着当代小说理论发展的一个方向。叙述学采用语言学模式来研究文学作品 ,属于有较强生命力的交叉或边缘学科。本文试从叙述学角度 ,阐述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叙述者的实质、叙述主体与客体、叙述者的主体真面目与特征与叙述者可靠性 ,提出笔者对这些概念的认识与理解 ;澄清一些迄今模糊不清的问题 ,以帮助读者正确解读小说文本 ,也有助于读者提高欣赏、评论或分析小说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述 第一人称叙述 第三人称叙述 叙述者主体 叙述者客体 小说文体学 文学理论 叙事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鲁迅小说中作为叙述者的“我”
12
作者 张箭飞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1期119-123,共5页
本文从叙述学的角度研究了鲁迅小说的一个结构性因素:第一人称叙述。第一人称叙述是五四小说的一个经典叙述方式.但是只有鲁迅最大限度地发掘它的叙述潜力。在他的小说中,作为叙述者的“我”在不同的文本和场景中表现出不同的姿态。... 本文从叙述学的角度研究了鲁迅小说的一个结构性因素:第一人称叙述。第一人称叙述是五四小说的一个经典叙述方式.但是只有鲁迅最大限度地发掘它的叙述潜力。在他的小说中,作为叙述者的“我”在不同的文本和场景中表现出不同的姿态。通过设置不可靠的叙述者,鲁迅把叙述变成一种疑问;通过并置两位等值的叙述者,鲁迅发展出一种丰富的简洁的叙述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人称叙述 现代性 不可靠叙述 等值叙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电影改编的叙述学观照——以叙述方位为切入角度
13
作者 龚金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30-33,共4页
叙述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文字叙述,但既然电影和大部分文字叙述样式一样,都是讲述一段“完整而有一定长度”的情节,叙述学的基本规律同样适用于电影。
关键词 叙述方位 叙述 第一人称叙述 电影改编 第三人称叙述 次要人物 叙述角度 中国当代 主要人物 影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述视角的转换及其语言信号 被引量:16
14
作者 罗钢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7-35,共9页
叙述视角的转换及其语言信号罗钢在现代小说中,尽管仍有部分小说从头至尾采取单一的叙述视角,但越来越多的小说家倾向于在叙述过程中,根据故事的需要和他所希望达到的叙述效果,有意识地调整、变化叙述角度,在一个文本中同时交叉使... 叙述视角的转换及其语言信号罗钢在现代小说中,尽管仍有部分小说从头至尾采取单一的叙述视角,但越来越多的小说家倾向于在叙述过程中,根据故事的需要和他所希望达到的叙述效果,有意识地调整、变化叙述角度,在一个文本中同时交叉使用几种叙述视角,这样,如何自然地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述视角的转换 第一人称叙述 人物视角 第三人称代词 主人公 叙述自我 第一人称叙事 经验自我 叙事方式 反映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述中的主体分布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毅衡 《文艺理论研究》 1988年第2期57-61,共5页
主体(subjectivity),即叙述中所表达的主观的感知、认识、判断、见解等的来源。在叙述文本中,主体变得很复杂。传统文学理论把作者看作叙述行为的唯一主体的观点不仅是陈旧的,而且阻碍对叙述的复杂性进行真正的批评操作。叙述文本中的... 主体(subjectivity),即叙述中所表达的主观的感知、认识、判断、见解等的来源。在叙述文本中,主体变得很复杂。传统文学理论把作者看作叙述行为的唯一主体的观点不仅是陈旧的,而且阻碍对叙述的复杂性进行真正的批评操作。叙述文本中的主体分化并不是一个纯理论问题,而是我们分析任何叙述文本时不得不做的事:叙述主体的声音被分散在不同的层次上,不同的个体里,这些个体可以是同层次的也可以是异层次的(用语言学家的术语来说是“分布性的”[distribu-tional],或“整合性的”[integrational])从叙述分析的具体操作来看,叙述的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人称叙述 主体意识 叙述 叙述主体 隐指作者 短篇小说 第三人称 叙述作品 主要人物 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叙述视角
16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50-50,共1页
申丹在《外国文学评论》1996/2期上发表长篇叙事学论文《论第一人称叙述与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叙述在视角上的差异》。作者认为: 在传统上的第三人称小说中,(处于故事外的)叙述者通常用自己的眼光来叙事,但在20世纪初以来的第三人称小说中... 申丹在《外国文学评论》1996/2期上发表长篇叙事学论文《论第一人称叙述与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叙述在视角上的差异》。作者认为: 在传统上的第三人称小说中,(处于故事外的)叙述者通常用自己的眼光来叙事,但在20世纪初以来的第三人称小说中,叙述者往往放弃自己的眼光而采用故事中主要人物的眼光来叙事。这样,叙述声音与叙述眼光不再统一于叙述者,而是分别存在于故事外的叙述者与故事内的聚焦人物这两个不同实体之中。不少叙事学家注意到了这样的第三人称叙述与第一人称回顾性叙述在视角上的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述 第三人 叙事学 第一人称叙述 文学评论 聚焦人物 叙述模式 人称叙述 叙述视角 主要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1985年以后莫言中短篇小说的“我向思维”叙事和虚构家族传奇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西强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7-80,共4页
莫言具有浓厚的"我向思维"叙事情结,他明显偏爱并大量使用第一人称叙述视角。"我"在莫言小说中同时扮演着故事人物和叙述者的双重角色,这种"我向思维"叙事策略造就了莫言小说"煞有介事"的叙事... 莫言具有浓厚的"我向思维"叙事情结,他明显偏爱并大量使用第一人称叙述视角。"我"在莫言小说中同时扮演着故事人物和叙述者的双重角色,这种"我向思维"叙事策略造就了莫言小说"煞有介事"的叙事腔调、"滚珠落玉"的叙事风格和"泥沙俱下"的语言浊流。同时,莫言在"高密东北乡"这一乡土人文语境中找到了挥洒他卓越文学才情的叙事空间和情感纬度,而真正帮他深入到这一文学地理空间的,是他创造性地使用的"我爷爷"、"我奶奶"等"类我"复合人称视角。在对家族往事亦真亦幻的追忆中,莫言通过这些复合人称视角完成了对传统单一叙事人称模式及其阅读审美感受的挑战与颠覆,得以自由穿行在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创造出了令人称道的"莫言体"叙事风格和大量的虚构家族传奇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我向思维”叙事 第一人称叙述视角 虚构家族传奇 复合人称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帝国”的虚构之旅——论林棹《潮汐图》的叙事特质 被引量:2
18
作者 林培源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4-170,共7页
林棹是近几年闪耀于当代文坛的小说新秀,她的长篇处女作《流溪》入围第三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短名单,入选“2020年豆瓣读书年度中国文学榜”,她本人也因此荣获“2021年南方文学盛典”的“2020年度最具潜力新人奖”。《流溪》释放... 林棹是近几年闪耀于当代文坛的小说新秀,她的长篇处女作《流溪》入围第三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短名单,入选“2020年豆瓣读书年度中国文学榜”,她本人也因此荣获“2021年南方文学盛典”的“2020年度最具潜力新人奖”。《流溪》释放了林棹蓄藏已久的文学潜能,它以第一人称叙述,聚焦于主人公张枣儿的成长岁月,刻画以父亲、母亲为代表的家族群像,书写了当代社会与中国南方独特的情感风景。不久后,新作《潮汐图》①问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幻现实主义 《收获》 南方文学 上海文艺出版社 第一人称叙述 广州十三行 新人奖 博物学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螺丝在拧紧》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敏琴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97-101,共5页
螺丝在拧紧,鬼魂作怪耶?欲望作怪耶?这是历年来詹姆斯批评家所关注的问题。但是,很少有批评家关注詹姆斯利用本篇小说所要说明的问题———形式问题。论文通过对本部小说地解读,回答了是鬼魂作怪抑或是欲望作怪的问题,并分析了造成这两... 螺丝在拧紧,鬼魂作怪耶?欲望作怪耶?这是历年来詹姆斯批评家所关注的问题。但是,很少有批评家关注詹姆斯利用本篇小说所要说明的问题———形式问题。论文通过对本部小说地解读,回答了是鬼魂作怪抑或是欲望作怪的问题,并分析了造成这两种解读方式出现的原因———第一人称叙述———詹姆斯强烈反对的叙述方式,从另一个方面论证了詹姆斯提倡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叙述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抑 投射 叙述 第一人称叙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作个性与人物个性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宪年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85-89,共5页
创作个性与人物个性陈宪年创作个性是一种审美个性,是作家反映、认识生活的独特方式,是他们特有的心理体验和思维运行方式。创作个性总是要或鲜明、或强烈、或突出地体现在具体的艺术作品中。在抒情作品中,作家创作个性以其新颖、深... 创作个性与人物个性陈宪年创作个性是一种审美个性,是作家反映、认识生活的独特方式,是他们特有的心理体验和思维运行方式。创作个性总是要或鲜明、或强烈、或突出地体现在具体的艺术作品中。在抒情作品中,作家创作个性以其新颖、深刻的思想感情贯注于生动形象的诗歌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个性 人物个性 作家 叙述方式 叙述 人物形象 思想感情 第一人称叙述 小说 叙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