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间”的现代性:论《伤逝》的第一人称叙事 被引量:8
1
作者 国家玮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22,共19页
一、人称的意识形态当《祝福》中第一人称叙事者表明"先前所见所闻的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1的时候,他与《孤独者》中第一人称叙事者表白"我和魏连殳相识一场,……竟是以送殓始,以送殓终"2时使用倒叙的技巧如出一辙... 一、人称的意识形态当《祝福》中第一人称叙事者表明"先前所见所闻的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1的时候,他与《孤独者》中第一人称叙事者表白"我和魏连殳相识一场,……竟是以送殓始,以送殓终"2时使用倒叙的技巧如出一辙。倒叙作为第一人称叙事者在正式讲述故事之前对自家客观姿态的言之凿凿与其在故事讲述中因与叙述对象之间的复杂纠葛常常刻意掩盖事件真实之间常常抵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人称叙事 《伤逝》 涓生 子君 叙述对象 魏连殳 《祝福》 孤独者 叙事 现代性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性语境中第一人称叙事的伦理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伍茂国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7-100,共4页
第一人称叙事是伴随现代性发生而成为主流叙事人称的。它的存在,一方面表达了现代作者对于叙事真实性和客观性的追求,另一方面消解了古典第三人称叙事的专断性,给读者以尊重。但在技术层面上能完成叙事任务的第一人称同时也成为推卸伦... 第一人称叙事是伴随现代性发生而成为主流叙事人称的。它的存在,一方面表达了现代作者对于叙事真实性和客观性的追求,另一方面消解了古典第三人称叙事的专断性,给读者以尊重。但在技术层面上能完成叙事任务的第一人称同时也成为推卸伦理责任的手段之一,根本原因在于审美现代性和社会现代性的矛盾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语境 第一人称叙事 叙事伦理 伦理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与事功”的挫败——以鲁迅小说第一人称叙事为中心 被引量:4
3
作者 国家玮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1-49,共9页
本文以小说《祝福》为中心,旁及《孔乙己》《在酒楼上》《孤独者》《故乡》《怀旧》等其他小说,分析《祝福》中那个表面上不断希望逃离祥林嫂世界却时时处处对祥林嫂命运充满焦虑与关切的第一人称叙事者"分裂"式的"两个... 本文以小说《祝福》为中心,旁及《孔乙己》《在酒楼上》《孤独者》《故乡》《怀旧》等其他小说,分析《祝福》中那个表面上不断希望逃离祥林嫂世界却时时处处对祥林嫂命运充满焦虑与关切的第一人称叙事者"分裂"式的"两个自我"的抵牾,进而提出不同于《祝福》乃是"儒释道吃人寓言"的说法,指出鲁迅小说"分裂"式的"第一人称"表述的其实是个体行动与反抗在具有巨大势能的土俗世界文化秩序中意义消解的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祝福》 第一人称叙事 启蒙 挫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七年小说第一人称叙事初探 被引量:3
4
作者 罗执廷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4-18,共5页
继五四之后 ,十七年 ( 1 949~ 1 966)再掀第一人称叙事高潮。不同的是 ,十七年是“他叙”而非“自叙”占主导 ,且呈现如下总体特征 :人物内心的空洞化、叙述主体的边缘化、叙述身份的非个人化、叙述姿态的卑贱化。通过分析其中原因及... 继五四之后 ,十七年 ( 1 949~ 1 966)再掀第一人称叙事高潮。不同的是 ,十七年是“他叙”而非“自叙”占主导 ,且呈现如下总体特征 :人物内心的空洞化、叙述主体的边缘化、叙述身份的非个人化、叙述姿态的卑贱化。通过分析其中原因及艺术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小说 第一人称叙事 形式的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式的意义——大江健三郎小说的第一人称叙事 被引量:2
5
作者 兰立亮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1-74,共4页
在大江健三郎的小说创作中,第一人称叙事占据了显要的位置。大江小说中的叙述者“我”,是对日语语言局限性的超越及对传统私小说叙事理念的反抗。大江小说的第一人称叙事体现了大江小说思维与文本形式的关系,也表现了大江对语言的认识... 在大江健三郎的小说创作中,第一人称叙事占据了显要的位置。大江小说中的叙述者“我”,是对日语语言局限性的超越及对传统私小说叙事理念的反抗。大江小说的第一人称叙事体现了大江小说思维与文本形式的关系,也表现了大江对语言的认识以及他呈现世界的特殊方式。第一人称叙事的多样性使他的小说创作富于变化,呈现出纷繁多姿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江健三郎 第一人称叙事 私小说 对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跋涉之“我”——“晚清-五四”第一人称叙事探衍
6
作者 张菡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2期24-28,共5页
本文试图从文本出发,通过对晚清到20世纪前半叶的中国小说中第一人称叙事脉络的探寻,追究中国小说叙事模式发生变革时期,人的意识的觉醒过程。从一个具体而微的角度寻找中国小说现代化进程中所继承与遭遇的传统和西方的渊源与陷阱。
关键词 第一人称叙事 传统松动 众声喧哗 独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晒后日记》:第一人称叙事视角及其文本意义
7
作者 张悦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174-176,共3页
获得多项大奖提名的《晒后日记》以其独特的电影镜头组合方式以及哀伤感性的叙事情绪引起了非常广泛的讨论。该电影以回顾童年的方式,将DV镜头与电影叙事镜头巧妙结合在一起,讲述了一段模糊、深刻的亲情故事。其中主观感性的第一人称叙... 获得多项大奖提名的《晒后日记》以其独特的电影镜头组合方式以及哀伤感性的叙事情绪引起了非常广泛的讨论。该电影以回顾童年的方式,将DV镜头与电影叙事镜头巧妙结合在一起,讲述了一段模糊、深刻的亲情故事。其中主观感性的第一人称叙事视角与客观理性的第三人称叙事视角不断切换,发掘出了模式、离散的叙事内容中鲜明的情感印记。从这个角度来看,观察电影中第一人称叙事视角对情感表现的重要意义,可以挖掘出电影中第一人称叙事所存在的更深层次的文本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视角 第一人称叙事 《晒后日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第一人称自传体叙事的开端——回望“遇罗锦事件”的一个视角
8
作者 孙桂荣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43,共8页
“遇罗锦事件”在1980年代初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和文坛风波,目前相关研究多集中在史料钩沉层面,本文从文体形式层面切入遇罗锦“实话文学”研究。第一人称自传体叙事是最鲜明体现写作者个性、经验、人格的文类。遇罗锦以写“我”与讲“真... “遇罗锦事件”在1980年代初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和文坛风波,目前相关研究多集中在史料钩沉层面,本文从文体形式层面切入遇罗锦“实话文学”研究。第一人称自传体叙事是最鲜明体现写作者个性、经验、人格的文类。遇罗锦以写“我”与讲“真”的私语叙事偏离了同质化的伤痕文学主调,顺应了改革开放的个性解放、女性解放呼声,促成了这一文体在新时期小说中的发生,但在主观臆断、个人恩怨影射、现实材料堆积等层面也成为反思性写作案例。对遇罗锦不应只注重史料挖掘或盲目“翻案”,而是要纳入到百年中国女性小说自传体写作谱系中,其创作对新时期文学的第一人称自传体叙事有一定启示与警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人称自传体叙事 遇罗锦 “实话文学” 新时期开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纪录片新方法:第一人称画外音叙事 被引量:11
9
作者 邵雯艳 倪祥保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0-113,共4页
"第一人称画外音叙事"指纪录片中主要人物的自我讲述以类似画外音方式被使用,其与同步放送的画面内容不构成同期声关系,也不具有"画面+解说"中画外音解说词通常有创作者写作、由播音员录播的属性。作为明显出现于... "第一人称画外音叙事"指纪录片中主要人物的自我讲述以类似画外音方式被使用,其与同步放送的画面内容不构成同期声关系,也不具有"画面+解说"中画外音解说词通常有创作者写作、由播音员录播的属性。作为明显出现于近年来社会现实题材纪录片创作中的一种新方法,"第一人称画外音叙事"由"隐性访谈"发展而来,具有较好的记录属性及一定的画外音效果,有利于较快完成拍摄制作并具有不错的传播效果,但也有把握不当,导致或陷入摆拍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 创作方法 第一人称画外音叙事 隐性访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新时期小说叙事人称的几点异变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慧娟 《江淮论坛》 CSSCI 1995年第5期93-98,共6页
关键词 叙事人称 叙述者“我” 第三人 新时期小说 叙事方式 叙述人称 第一人称叙事 叙述对象 叙事结构 审美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者的在场与退场——新时期小说非全知叙事思潮的文化背景及其意识形态 被引量:5
11
作者 孙先科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41-50,共10页
现代小说发展至福楼拜和亨利·詹姆斯,叙事观念似乎发生了重大的转折。小说创作中,作者在其中现身说法、评头论足,自己操纵故事发展的“讲述”技巧越来越受到轻视,甚至摒弃;而主张“作者退场”,不介入,进行客观“显示”的叙事思潮... 现代小说发展至福楼拜和亨利·詹姆斯,叙事观念似乎发生了重大的转折。小说创作中,作者在其中现身说法、评头论足,自己操纵故事发展的“讲述”技巧越来越受到轻视,甚至摒弃;而主张“作者退场”,不介入,进行客观“显示”的叙事思潮大行其道。普鲁斯特,乔伊斯,卡夫卡等现代主义的大师们在叙事技巧和叙事程序上所进行的试验,比如作者藏匿,替代叙述人或叙述焦点的选择,对审美距离的有效控制等都是卓有成效的,并且影响深远。中国新时期小说在叙事倾向上受这种“作者退场”的“客观化”倾向的影响非常明显,不仅在理论上一再被表述,而且实实在在地是创作中的实际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小说 叙述人 知识分子 全知叙事 文化背景 意识形态 第一人称叙事 小说创作 现代小说 “自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传奇《古镜记》的叙事学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俐俐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1-116,共6页
运用叙事学的理论与方法,在细致分析基础上,认为唐传奇《古镜记》从第一人称叙述出发,构成了含有三个话语层面、六个讲述人的复杂讲述系统。该讲述系统的艺术效应在于:故事饶有趣味又清晰可辨;多个叙述者均为有形象有一定性格的人物;每... 运用叙事学的理论与方法,在细致分析基础上,认为唐传奇《古镜记》从第一人称叙述出发,构成了含有三个话语层面、六个讲述人的复杂讲述系统。该讲述系统的艺术效应在于:故事饶有趣味又清晰可辨;多个叙述者均为有形象有一定性格的人物;每位叙述人的讲述都起到验证古镜灵验和奇幻的真实性作用;多重讲述者扩充了文本容量。此外,《古镜记》在时间标志和叙述声音等方面也极有特点。《古镜记》丰富了人类叙事现象,应答了西方叙事学所提出的诸多叙事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镜记》 唐传奇 第一人称叙事 讲述系统 时间标志 叙述声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小说叙事特征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杭春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8期21-30,共10页
鲁迅小说叙事特征李杭春当我们用叙事学的某些理论去阅读二十年代前后鲁迅创作的现代白话小说时,我们发现,鲁迅小说已经拥有相当的叙事机密,这些机密证实了他是最早在小说这一最为典型的叙事文本的写作领域创造并且品尝来自现代叙事... 鲁迅小说叙事特征李杭春当我们用叙事学的某些理论去阅读二十年代前后鲁迅创作的现代白话小说时,我们发现,鲁迅小说已经拥有相当的叙事机密,这些机密证实了他是最早在小说这一最为典型的叙事文本的写作领域创造并且品尝来自现代叙事的小说叙事之美的中国现代小说作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小说 祥林嫂 小说叙事 现实主义创作 爱姑 叙事时间 叙事文本 中国现代小说 叙事语法 第一人称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玫瑰的名字》电影叙事策略探幽
14
作者 孙慧 《电影评介》 2009年第7期45-45,共1页
据意大利知名学者翁贝托·艾柯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玫瑰的名字》,成功地运用电影叙事策略对原文本进行了重构,讲述了一个悬念迭起、扣人心弦的侦探故事。电影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依托因果式线性结构的支架,调配具有戏剧性的镜... 据意大利知名学者翁贝托·艾柯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玫瑰的名字》,成功地运用电影叙事策略对原文本进行了重构,讲述了一个悬念迭起、扣人心弦的侦探故事。电影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依托因果式线性结构的支架,调配具有戏剧性的镜头,精心呈现给观众一道奇美的精神飨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的名字》 第一人称叙事方式 因果式线性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物情节、意味形式与声画组合:电视剧《繁花》的审美创新探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肖博文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07-112,共6页
在众多遵循标准化和工业化生产流程的影视剧集中,电视剧《繁花》以其独树一帜的“作者性”艺术风格脱颖而出,展现了独特的表现技巧,为观众呈现新颖的审美体验。特别是在人物情节构建、意味形式探索以及声画组合创新上,《繁花》尤为突出... 在众多遵循标准化和工业化生产流程的影视剧集中,电视剧《繁花》以其独树一帜的“作者性”艺术风格脱颖而出,展现了独特的表现技巧,为观众呈现新颖的审美体验。特别是在人物情节构建、意味形式探索以及声画组合创新上,《繁花》尤为突出,这三个维度共同构成了该剧审美创新的核心。《繁花》的审美意义源自于各异如面的人物群像和情节呈现;意味则孕育于充满时代感的镜头语言和对上海城市记忆的深刻艺术重塑;而声画元素的精妙融合不仅增强了空间的实体感,也提升了剧中人物的即时“心象”与情绪,实现了审美升华。这些创新不仅在视觉和情感上给予观众深刻的触动,也在艺术表现上实现突破,为当代影视剧美学创作提供了丰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花》 有意味的形式 三多样律 第一人称画外音叙事 审美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日记体、书信体小说看五四时代的一种写作伦理 被引量:5
16
作者 泓峻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1-87,共7页
五四时期作家纷纷选择书信体与日记体这一小说体载,看重的是它在真实袒露创作主体隐秘的内心世界,表达创作主体主观情感方面的潜能。它使作家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文学的虚构性,以类似于真实日记或书信写作的状态进入小说创作过程。当时... 五四时期作家纷纷选择书信体与日记体这一小说体载,看重的是它在真实袒露创作主体隐秘的内心世界,表达创作主体主观情感方面的潜能。它使作家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文学的虚构性,以类似于真实日记或书信写作的状态进入小说创作过程。当时的第一人称叙事小说在摆脱了日记与书信最直观的外在形式之后,仍然具有强烈的表现性,把小说的叙述引向创作主体自身。即使在使用第三人称时,一些作家不仅仍然写着关于自己的故事,而且仍然固执地寻找着用第一人称表达的机会。"新文学"的读者,则希望透过文学作品看到作家真实的心灵世界,寻找情感与思想的共鸣。以作家真诚而又真实的自我面对读者作为五四时代一种独特的小说写作伦理,体现出的是一种建立在现代公民平等人格交往基础上的新的启蒙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记体 书信体 五四时代 第一人称叙事 自叙传 写作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化进程中的众生命相——评《生命册》兼议当代长篇小说创作 被引量:5
17
作者 何弘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4-61,共8页
《生命册》1在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评选中荣获大奖,可以说是众望所归。这部作品在二○一二年一经发表、出版,即受到广泛关注。自创作中短篇小说《红蚂蚱,绿蚂蚱》《无边无际的早晨》《学习微笑》开始,特别是创作长篇小说《羊的门》之后,李... 《生命册》1在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评选中荣获大奖,可以说是众望所归。这部作品在二○一二年一经发表、出版,即受到广泛关注。自创作中短篇小说《红蚂蚱,绿蚂蚱》《无边无际的早晨》《学习微笑》开始,特别是创作长篇小说《羊的门》之后,李佩甫每有作品发表,总能引起文学界以至社会上的广泛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篇小说创作 李佩甫 命册 中短篇小说 茅盾文学奖 小说写作 现代小说 第一人称叙事 等等灵魂 《白鹿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流浪汉小说结构范式的生成动因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志斌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9-72,共4页
自《小癞子》开始,欧洲历代流浪汉小说均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方式展开情节,以流浪汉的冒险经历为主线,将主人公和其他人物的生活插曲串缀起来,形成了一种缀段式结构范式,或称为插曲式结构范式。对传统文学技巧的推崇与吸纳,对"逼真&qu... 自《小癞子》开始,欧洲历代流浪汉小说均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方式展开情节,以流浪汉的冒险经历为主线,将主人公和其他人物的生活插曲串缀起来,形成了一种缀段式结构范式,或称为插曲式结构范式。对传统文学技巧的推崇与吸纳,对"逼真"的艺术效果的追求,以及对艺术局限(即单线索地展示主人公的个人流浪生涯)的跨越,是流浪汉小说结构范式生成的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浪汉小说 结构范式 第一人称叙事方式 插曲形式 漫游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简·爱》从小说到电影的变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迪 《电影评介》 2014年第16期78-79,共2页
改编是一种再创作,影视剧对名著的改编是对名著解读的一条途径。伴随着影片《简·爱》的诞生,导演用自己的角度阐述对作品的理解,也推动了这部经典名著在全球的普及。本文从人物形象和叙事角度两方面来分析《简·爱》从小说到... 改编是一种再创作,影视剧对名著的改编是对名著解读的一条途径。伴随着影片《简·爱》的诞生,导演用自己的角度阐述对作品的理解,也推动了这部经典名著在全球的普及。本文从人物形象和叙事角度两方面来分析《简·爱》从小说到电影的变化。一、人物形象的变化"我有话要说"和"我该怎么办"是第一人称叙事,叙述者"我"兼有双重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爱》 人物形象 第一人称叙事 叙事角度 罗切斯特 经典名著 叙事时间 伯莎 叙事过程 文学叙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妮的画像》:梦幻的外衣和丰富的内里
20
作者 苏银娜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65-67,共3页
美国小说家劳勃·纳珊在1940年出版了中篇小说《珍妮的画像》,8年后,这部小说终于在1948年被搬上了银幕。电影的主要内容是穷困潦倒的画家埃本在回家的路上碰见了一个名叫珍妮的小女孩,珍妮叫他等自己长大,画家为其画了一幅素描而... 美国小说家劳勃·纳珊在1940年出版了中篇小说《珍妮的画像》,8年后,这部小说终于在1948年被搬上了银幕。电影的主要内容是穷困潦倒的画家埃本在回家的路上碰见了一个名叫珍妮的小女孩,珍妮叫他等自己长大,画家为其画了一幅素描而解决了自己的房租问题。此后,画家每次见到珍妮的时候,她都比过去长大一点,两人互诉衷肠,发展为恋人,直至珍妮在海啸中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妮 纳珊 这样看来 叙事技巧 叙事视角 爱情悲剧 亦真亦幻 威尼斯电影节 第一人称叙事 恋爱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