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征二号F火箭被授予“中国第一世界名牌”
1
作者 杨启东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6-56,共1页
关键词 长征二号F火箭 “中国第一世界名牌” 载人航天 航天飞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世界文化的生存困境——查建英的小说世界 被引量:9
2
作者 张颐武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26-32,共7页
在目前中国写作所面临的危机和挑战中,“小说”这种文学的经典形式的困境已经逐步地显示了出来。激进的、天才的实验作家们一再地摧毁着、打击着我们对小说的固有信念。我们不能不赞叹马原、余华、孙甘露和苏童、格非的不羁的才华,但他... 在目前中国写作所面临的危机和挑战中,“小说”这种文学的经典形式的困境已经逐步地显示了出来。激进的、天才的实验作家们一再地摧毁着、打击着我们对小说的固有信念。我们不能不赞叹马原、余华、孙甘露和苏童、格非的不羁的才华,但他们的写作活动也使“小说”脱离了大众的日常生活,也脱离了人们的价值判断和意识形态,他们使小说成了一种悬浮之物,一种语言能指链的无穷运动,一种敏捷、机智的游戏。小说一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惊人的发展,另一方面十九世纪以来在欧洲发展成熟、二十世纪初叶传入中国的基本小说观念已经无可置疑地受到了根本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世界文化 小说世界 第一世界 生存困境 日常生活 知识分子 理想主义 叙事者 语言 二十世纪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对“第三世界文化”的理论贡献 被引量:1
3
作者 黄裳裳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A04期25-30,共6页
本文试图在全球性政治、经济、文化的总体关系中看待毛泽东对“第三世界文化”的理论贡献。作者认为,这一命题的确立一方面是要拓展对毛泽东文化理论探讨的空间领域,一方面在于揭示毛泽东的“第三世界文化”的理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第三世界文化 毛泽东 理论贡献 第三世界文学 第一世界 民族文化 二元对立 半殖民地 文化战线 两个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人民团结反霸斗争的强大思想武器——学习毛主席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
4
作者 曲培洛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7年第Z2期7-15,45,共10页
毛主席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主席贡献给我们时代的宝贵遗产,是世界人民反对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的强大的思想武器,也是共产党人反对修正主义,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强大的思想武器。
关键词 帝国主义阵营 第三世界国家 思想武器 毛主席 反霸斗争 社会主义国家 第一世界 国际阶级斗争 马列主义 重要组成部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事话语:影响与转换 被引量:2
5
作者 南帆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12,共11页
一、三次震荡现存的文学话语当中,小说占有一个显赫的位置,这不仅因为小说篇幅庞大,字数可观,同时还因为小说拥有众多的读者.许多现代读者的心目中,小说即是文学的代表.这使小说的叙事话语可能在一个相当大的范围内产生非凡的影响.因此... 一、三次震荡现存的文学话语当中,小说占有一个显赫的位置,这不仅因为小说篇幅庞大,字数可观,同时还因为小说拥有众多的读者.许多现代读者的心目中,小说即是文学的代表.这使小说的叙事话语可能在一个相当大的范围内产生非凡的影响.因此,虽然诗的短小体裁与凝聚精炼更适于种种激进的写作实验,但是,小说叙事话语的离经叛道却会给通行于公众的常规话语带来更大的震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话语 现代主义小说 世界文学 中国文学 中国作家 中国小说 第三世界 现代主义文学 第一世界 八十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新时期文学:宁静与喧哗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颐武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17-121,共5页
九十年代的文化情势是充满戏剧性的,我们突然发现“新时期”所给予我们的承诺与期许已如梦幻般地悄然消逝。一种“现代性”的激情,一种辉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自由奔涌,一种变革语言与变革世界同构的狂欢般的热切的体验仿佛在一个早晨... 九十年代的文化情势是充满戏剧性的,我们突然发现“新时期”所给予我们的承诺与期许已如梦幻般地悄然消逝。一种“现代性”的激情,一种辉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自由奔涌,一种变革语言与变革世界同构的狂欢般的热切的体验仿佛在一个早晨变成了一种神话和追忆。我们在仿佛不会中断的憧憬、希望之后似乎已经充满了疲惫。我们仿佛已不再能够承受话语的断裂、冲突和不稳定,已不再能够负载那种批判与质疑的敏锐的眼花缭乱地呼啸而过的文化潮流。文化内部的冲突开始被弥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新时期文学 第三世界文化 “新写实” 实验文学 大众文化 第一世界 纯文学 语言 母语 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杰姆逊的比较文化研究
7
作者 王彦霞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14,共5页
弗雷德里克·杰姆逊是美国当代积极从事文化研究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 ,他的理论著作呈现出明显的比较视角。他不但关注不同地域和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形态的差异 ,而且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对其不同之处进行了研究。他视美国文学为... 弗雷德里克·杰姆逊是美国当代积极从事文化研究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 ,他的理论著作呈现出明显的比较视角。他不但关注不同地域和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形态的差异 ,而且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对其不同之处进行了研究。他视美国文学为“个人神话”而称中国文学为“民族寓言”,并指出了其历史根源 ;同时 ,他比较了第一世界文化中的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在此基础上对美国当代文化的弊端进行了批评。杰姆逊提醒美国的理论家们要按照不同的标准对待不同的文化 ,并对第三世界文化的特性进行了强调 ,以便为其“全球化”理想的实现创造条件。杰姆逊的观点具有一定的乌托邦色彩 ,但他对“西方中心论”的反对则给了我们诸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化研究 杰姆逊 差异性 第一世界文化 第三世界文化 文化全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阿凡达》的后殖民主义浅析
8
作者 刘兴沛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20-121,共2页
《阿凡达》是一部体现拍摄技术和导演哲学思想完美结合的绝世佳作,是一部较为典型的后殖民电影。该部影片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在技术上都深深地折服我们,这部影片制造的轰动效应开启了3D电影时代的到来。卡梅隆采用了一种全新的叙事模... 《阿凡达》是一部体现拍摄技术和导演哲学思想完美结合的绝世佳作,是一部较为典型的后殖民电影。该部影片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在技术上都深深地折服我们,这部影片制造的轰动效应开启了3D电影时代的到来。卡梅隆采用了一种全新的叙事模式、一种更好地为弱势种族自我救赎的方式以及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殖民弱势种族的有效策略,宣扬的是西方后殖民主义的帝国主义意识形态,因此这部影片也获得了技术与艺术相融合的后殖民电影称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主义 西方主义 第一世界 文化殖民 3D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后殖民主义看《阿凡达》 被引量:1
9
作者 聂楠 《电影评介》 2012年第6期54-57,共4页
根据后殖民主义理论所提供的分析思路和模型,在《阿凡达》这部影片中讨论关于东方主义与西方主义、文化霸权与文化身份、文化认同与阐释焦虑、文化殖民与语言殖民、跨文化经验等问题,这部作品所造成的轰动效应正式的启动了3D电影市场,... 根据后殖民主义理论所提供的分析思路和模型,在《阿凡达》这部影片中讨论关于东方主义与西方主义、文化霸权与文化身份、文化认同与阐释焦虑、文化殖民与语言殖民、跨文化经验等问题,这部作品所造成的轰动效应正式的启动了3D电影市场,除了令人惊叹的视觉效果,3D给人们带来了梦幻般的奇观,这部影片之所以成功,不光是这些因素,最重要的是它有一种深刻的意义,有一种灵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主义理论 东方主义 第一世界 文化殖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走向九十年代”笔谈 被引量:2
10
作者 谢冕 孟繁华 +2 位作者 张颐武 李书磊 张志忠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26-33,共8页
无论是从正面或是负面的价值角度来看,作为一个文学阶段的“新时期文学”已告终结。这是一个以纠正文学的偏离与变异、冲破禁锢并最终实现艺术自身的变革和文体革命为基本内容的文学时代。现在,十年前开始的文学急流已经涌退,随之而来... 无论是从正面或是负面的价值角度来看,作为一个文学阶段的“新时期文学”已告终结。这是一个以纠正文学的偏离与变异、冲破禁锢并最终实现艺术自身的变革和文体革命为基本内容的文学时代。现在,十年前开始的文学急流已经涌退,随之而来的是冷静的回望与总结。热度过高会引起爆炸,冷却一下不无好处。在反抗超负荷的社会承诺中出现的“玩文学”说,作为校正历史偏离的副产物,原是可以理解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十年代 文学话语 八十年代 文学走向 平民文学 批评家 中国文学 第一世界 中国作家 第三世界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寄希望于自身的思考和探索
11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93-93,共1页
张颐武在《读书》90年第6期《第三世界文化:新的起点》一文中说:西方学者常常忽视第三世界本文的形式特点,总是习惯于把自身的理论视为“超文化”的元语言,他们往往把第三世界的本文看成了解特异社会的“窗口”,看成一个社会学和人类学... 张颐武在《读书》90年第6期《第三世界文化:新的起点》一文中说:西方学者常常忽视第三世界本文的形式特点,总是习惯于把自身的理论视为“超文化”的元语言,他们往往把第三世界的本文看成了解特异社会的“窗口”,看成一个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资料。例如,西方研究中国文学的权威夏志清和普实克的争论,夏氏认为中国现代小说只是社会、政治与意识形态斗争的产物;而普氏对夏氏的批评也只是强调中国形势的紧张性和小说进行政治和意识形态选择的必要性,以此来强调小说的社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斗争 元语言 社会学 社会意义 政治 古典文化 第一世界 第三世界文化 形式特点 中国现代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图书馆学发展的哲学基础
12
作者 郭向东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97-100,共4页
图书馆学作为一门正在发展中的学科,建立其理论体系,需要有坚实的哲学基础。因为哲学是总结和阐明人类认识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它为一切认识活动提供最根本的指导原则。本文着重探讨图书馆学发展的哲学基础问题。一、波普的“三个世界... 图书馆学作为一门正在发展中的学科,建立其理论体系,需要有坚实的哲学基础。因为哲学是总结和阐明人类认识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它为一切认识活动提供最根本的指导原则。本文着重探讨图书馆学发展的哲学基础问题。一、波普的“三个世界”理论波普,又译作波普尔(Karl Raimund pper),是西方著名的哲学家,其哲学理论体系相当庞大,涉及科学哲学、历史哲学、伦理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基础 精神产品 相互作用 理论体系 基础问题 科学哲学 哲学体系 历史哲学 物质世界 第一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