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肯氏Ⅰ、Ⅱ类牙列缺损数字化印模及模型在可摘局部义齿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黄建波 梅子彧 +2 位作者 黄罡 郭亚林 孟翔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1-485,共5页
目的评估肯氏Ⅰ、Ⅱ类牙列缺损数字化印模及树脂模型技术在可摘局部义齿(RP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肯氏Ⅰ、Ⅱ类牙列缺损患者,按照义齿制作流程分组:数字化印模/树脂模型/钴铬合金铸造支架组(A组)、数字化印模/树脂模型/激光打印钛支... 目的评估肯氏Ⅰ、Ⅱ类牙列缺损数字化印模及树脂模型技术在可摘局部义齿(RP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肯氏Ⅰ、Ⅱ类牙列缺损患者,按照义齿制作流程分组:数字化印模/树脂模型/钴铬合金铸造支架组(A组)、数字化印模/树脂模型/激光打印钛支架组(B组)、藻酸盐印模/石膏模型/钴铬合金铸造支架组(C组)、藻酸盐印模/石膏模型/激光打印钛支架组(D组),每组40例。对最终完成的RPD在口内就位情况进行检查,评估指标包括卡环固位力、连接体和基托在口内的密合度、咬合准确度,各项指标评估分值使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进行分析。结果4组RPD各项指标的评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数字化印模及树脂模型完成的铸造钴铬合金和激光打印钛支架式RPD能够满足肯氏Ⅰ、Ⅱ类牙列缺损患者的临床修复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列缺损 肯氏 可摘局部义齿 数字化印模 树脂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近海岸夏季两类海风锋特征及其对强对流的激发 被引量:9
2
作者 苗春生 张远汀 +2 位作者 王坚红 李洪利 王兴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38-849,共12页
利用观测资料、ECMWF Era-interim资料、江苏风塔资料、降水融合资料等,对江苏沿海区域夏季海风锋进行统计与诊断分析,并对海风锋激发强对流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海风锋主要显现在较稳定的高压系统边缘地带,可分为两类:Ⅰ类为海... 利用观测资料、ECMWF Era-interim资料、江苏风塔资料、降水融合资料等,对江苏沿海区域夏季海风锋进行统计与诊断分析,并对海风锋激发强对流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海风锋主要显现在较稳定的高压系统边缘地带,可分为两类:Ⅰ类为海上西伸副高控制下的海风锋;Ⅱ类为大陆高压入海环流下的海风锋,Ⅱ类海风锋环流具有更多局地系统,常有强对流天气伴随。海风锋垂直剖面要素结构显示,来自海上的低层偏东风u分量构成海风锋前缘,影响锋面垂直抬升运动位置及强度。锋面附近二级环流,影响海风锋系统的环境不稳定性。海风锋在近海岸地区相遇内陆对流系统时,沿岸风塔资料在风的时序上出现突然的风向转变和迅速的风速增大。同时区域对流有效位能CAPE(convective available potential energy)的高值区显著增强。配合水汽通量辐合中心,构成有利于强对流系统激发及加强的环境条件。数值模拟显示,CAPE的水平分布指示了内陆强对流系统与海风锋的相对移动,CAPE的垂直分布显示海风锋激发强对流时能量增强与释放,强中心在2 h内迅速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ⅰ类与第ⅱ类海风锋 强对流激发 对流有效位能CAPE 激发过程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划分Ⅰ类水体和Ⅱ类水体的方法 被引量:5
3
作者 张亭禄 施英妮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49-853,共5页
为建立1种快速、有效、方便的方法区分Ⅰ类水体和Ⅱ类水体,提出了1个划分Ⅰ类和Ⅱ类水体的方法。该方法基于1个简单的判据,即Rrs(510)/Rrs(412)=1.5。当Rrs(510)/Rrs(412)<1.5时,该水体应为Ⅰ类;当Rrs(510)/Rrs(412)>1.5时,该水... 为建立1种快速、有效、方便的方法区分Ⅰ类水体和Ⅱ类水体,提出了1个划分Ⅰ类和Ⅱ类水体的方法。该方法基于1个简单的判据,即Rrs(510)/Rrs(412)=1.5。当Rrs(510)/Rrs(412)<1.5时,该水体应为Ⅰ类;当Rrs(510)/Rrs(412)>1.5时,该水体应为Ⅱ类。将此方法应用到中国海的MERIS资料中,对中国海水体进行了划分,划分结果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 水体 水体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活血生肌类中药对大鼠骨骼肌急性钝挫伤后肌肉Ⅱb型MHC及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朱文辉 陈世益 +1 位作者 任惠民 李云霞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6-151,共6页
目的 :观察活血生肌类中药对骨骼肌钝挫伤后修复过程中IIb型肌球蛋白重链 (myosinheavychain ;MHC)及Ⅰ、Ⅲ型胶原 (Collagen -Ⅰ和Collagen -Ⅲ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打击装置造成 12 6只大鼠后肢肌群钝挫伤 ,用半定量逆转录 -... 目的 :观察活血生肌类中药对骨骼肌钝挫伤后修复过程中IIb型肌球蛋白重链 (myosinheavychain ;MHC)及Ⅰ、Ⅲ型胶原 (Collagen -Ⅰ和Collagen -Ⅲ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打击装置造成 12 6只大鼠后肢肌群钝挫伤 ,用半定量逆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 (semi -quantitativeRT-PCR)分析mRNA的表达。结果 :(1)急性钝挫伤后 ,各组大鼠骨骼肌IIb型MHC及Ⅰ、Ⅲ型胶原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增高 (P <0 .0 1)。 (2 )修复过程中 ,注射活血生肌类中药治疗组大鼠IIb型MHCmRNA表达水平的升幅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 (P <0 .0 1) ,但低于注射IGF -I治疗组 (P <0 .0 5 )。 (3)修复过程中 ,注射活血生肌类中药治疗组大鼠Ⅰ型与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 (P <0 .0 1) ,与注射IGF -Ⅰ治疗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急性骨骼肌钝挫伤修复过程中 ,注射活血生肌类中药能有效地促进Ⅱb型MHCmRNA表达 ,减少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生肌中药 大鼠 骨骼肌 急性钝挫伤 b型MHC 型胶原 Ⅲ型胶原 mRNA 半定量RT-PCR 运动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上颌减数矫治生长发育高峰期后安氏Ⅱ类Ⅰ分类错头影测量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唐成忠 徐辉 +4 位作者 翁志强 毛钊 严晓东 李益才 蒋勇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7期719-721,724,共4页
目的:通过减数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矫治成人非拥挤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探讨其治疗前后硬软组织的改变及意义。方法:选择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非拥挤错患者21例(男7例,女14例),所有病例均减数双侧上颌第一双尖牙,采用方丝弓矫治技术,对治... 目的:通过减数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矫治成人非拥挤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探讨其治疗前后硬软组织的改变及意义。方法:选择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非拥挤错患者21例(男7例,女14例),所有病例均减数双侧上颌第一双尖牙,采用方丝弓矫治技术,对治疗前后头颅定位侧位X线片进行测量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正畸治疗后上前牙及上唇发生了明显的后退(U1-NA,U1-L1°,↓);颌骨的改变不明显,下颌部分发生了轻微的后下旋转(OP-SN°↑),下前牙有压低并有轻微的唇倾(L1-NB°L1-MP°↑);软组织上下唇均有后退(Z角,NLA↑,上下唇突度减少)。结论:上颌单颌减数矫治非拥挤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改变主要发生在牙及牙槽骨。此方法适用于牙性或轻度骨性的非拥挤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畸形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错 头影测量分析 正畸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BT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雷勇华 翦新春 卢燕勤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11-413,共3页
目的:评价应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对36例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通过拔除4颗双尖牙或2颗上颌双尖牙矫治,对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及分析。结果:应用MBT直丝弓矫治... 目的:评价应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对36例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通过拔除4颗双尖牙或2颗上颌双尖牙矫治,对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及分析。结果:应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后,前牙覆盖减小6.04mm(P<0.01),上中切牙倾斜度(U1-NA)减小15.43度(P<0.01),上中切牙突度U1-NA(mm)减小4.71mm(P<0.01),ANB明显减小(P<0.05).结论:MBT直丝弓矫治技术是治疗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患者是一种操作简单,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BT直线弓 安氏错[牙合] X线 头影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矫治前后面型侧貌变化 被引量:5
7
作者 徐婧 施亮 +2 位作者 王晶晶 李蜀光 王丽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836-1839,共4页
目的:比较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患者临床矫治前后髁状突位置、面型侧位和面部软组织的变化。方法:治疗组7例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患者,常规采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拔牙矫治,打开咬合,矫治... 目的:比较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患者临床矫治前后髁状突位置、面型侧位和面部软组织的变化。方法:治疗组7例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患者,常规采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拔牙矫治,打开咬合,矫治内收前牙,精细调整咬合为尖窝交错关系,覆覆盖正常。结果:治疗组矫治后面型侧貌由治疗前的突面型变为直面型,面下1/3高度增加,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好转。结论: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患者通过打开咬合、内收直立前牙、调整磨牙咬合关系,治疗后髁突前移、后牙槽骨高度增加、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基本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错[牙合] 颞下颌关节紊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类Ⅰ分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成人口周软组织特征的头影测量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吴涛 邵斌杰 莫宏兵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61-864,共4页
目的:比较Ⅱ类Ⅰ分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成人口周软组织的特征与差异。方法:采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90名Ⅱ类Ⅰ分类低角、均角、高角各30例垂直骨面型成人(男、女各半)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比较口周软组织的差异。结果:低角组下唇... 目的:比较Ⅱ类Ⅰ分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成人口周软组织的特征与差异。方法:采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90名Ⅱ类Ⅰ分类低角、均角、高角各30例垂直骨面型成人(男、女各半)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比较口周软组织的差异。结果:低角组下唇基部厚度、下唇长度小于高角组(P<0.05);多数测量项目的性别间比较显示男性大于女性,特别是上唇基部厚度和上、下唇厚度(P<0.05)。结论:正畸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应当了解并重视这种差异,为患者建立更加和谐美好的面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骨面型 头影测量 口周软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Ⅰ分类错软组织侧貌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唐燕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248-1250,共3页
目的分析安氏Ⅱ类Ⅰ分类伴下颌后缩患者功能性矫治器治疗前后的软组织侧貌变化。方法23例替牙期或恒牙早期安氏Ⅱ类Ⅰ分类伴下颌后缩的患者(男性9例,女性14例),配戴Twin-block矫治器,平均戴用时间12个月。分别拍摄治疗前后头颅定位侧位... 目的分析安氏Ⅱ类Ⅰ分类伴下颌后缩患者功能性矫治器治疗前后的软组织侧貌变化。方法23例替牙期或恒牙早期安氏Ⅱ类Ⅰ分类伴下颌后缩的患者(男性9例,女性14例),配戴Twin-block矫治器,平均戴用时间12个月。分别拍摄治疗前后头颅定位侧位片,对面部各测量定位点进行测量,并比较治疗前后各测量指标的变化。结果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治疗后软组织B点至TVL的距离,软组织颏前点至TVL的距离明显减小,治疗前后的改变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软组织侧貌分析可作为错病例临床疗效评定的可靠方法。对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的下颌后缩患者,Twin-block矫治器能使患者的面型趋于平衡和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矫治器 安氏错骀 软组织侧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winblock矫治Ⅱ类Ⅰ分类错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唐小萍 吴滨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2002年第1期65-65,共1页
关键词 TWINBLOCK矫治器 错He 矫治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轴压缩和巴西劈裂试验条件下Ⅰ类和Ⅱ类岩石的荷载速率依存性指标研究
11
作者 张海龙 汤杨 +1 位作者 俞缙 OKUBO Seisuke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2期477-487,共11页
掌握岩石的时间依存性,对于估算地下结构的长期变形和稳定性是必不可少的。本文采用恒定加载速率(CLR)和交替加载速率(ALR)方法,对Ⅰ类和Ⅱ类岩石在单轴压缩(UC)和巴西劈裂(BT)条件下的全应力-应变曲线、峰值强度、加载速率效应和杨氏... 掌握岩石的时间依存性,对于估算地下结构的长期变形和稳定性是必不可少的。本文采用恒定加载速率(CLR)和交替加载速率(ALR)方法,对Ⅰ类和Ⅱ类岩石在单轴压缩(UC)和巴西劈裂(BT)条件下的全应力-应变曲线、峰值强度、加载速率效应和杨氏模量进行了比较分析,探寻了两种条件下岩石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同时,对荷载速率依存性进行了量化分析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加载条件下的全应力-应变曲线具有相似的规律;不同类型岩石的单轴压缩强度与劈裂强度的相关系数k在0.0424~0.1394的范围内,两者可以相互转化;劈裂模量与弹性模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两个模量具有明显的时间依存性,且可相互转换;把常数n作为岩石荷载速率依存性指标,其值与加载条件、试验环境等因素相关,地下岩体的速率依存性指标值n可定量评价和预测地下结构的长期稳定性。建立了基于n值的可变模量本构方程,模拟了两种试验条件下的实验数据,计算结果的一致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岩体 岩石 单轴压缩 巴西劈裂 时间依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类超晶格红外探测器的机理、现状与前景 被引量:11
12
作者 曾戈虹 史衍丽 庄继胜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11-314,共4页
近年来,锑基Ⅱ类超晶格红外探测器受到特别的关注,主要原因在于:锑化物Ⅱ类超晶格材料可能具有与碲镉汞相当的红外材料特性。根据Ⅱ类超晶格材料的基本特性、能带结构与电子空穴物理分离机理、美国3个主力联合研究团队的攻关现状,对Ⅱ... 近年来,锑基Ⅱ类超晶格红外探测器受到特别的关注,主要原因在于:锑化物Ⅱ类超晶格材料可能具有与碲镉汞相当的红外材料特性。根据Ⅱ类超晶格材料的基本特性、能带结构与电子空穴物理分离机理、美国3个主力联合研究团队的攻关现状,对Ⅱ类超晶格材料、器件的难点与前景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晶格 超晶格 碲镉汞 红外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牙(牙合)早期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牙弓及基骨弓宽度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曹正飞 王青青 +1 位作者 关慧娟 冯翠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恒牙[牙合]早期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牙弓及基骨弓宽度的特征。方法选取处于恒牙[牙合]早期的患者共57例,其中安氏Ⅰ类29例,安氏Ⅱ类2分类28例,年龄11~15岁。使用3shape扫描仪扫描患者正畸前记存模型获得数字化模型,对数... 目的探讨恒牙[牙合]早期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牙弓及基骨弓宽度的特征。方法选取处于恒牙[牙合]早期的患者共57例,其中安氏Ⅰ类29例,安氏Ⅱ类2分类28例,年龄11~15岁。使用3shape扫描仪扫描患者正畸前记存模型获得数字化模型,对数字化模型进行测量分析。结果与安氏Ⅰ类患者相比,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上颌前磨牙区及下颌尖牙区牙弓宽度较小(P<0.05),其余牙弓测量项目无统计学差异(P>0.05)。2种错[牙合]类型患者下颌牙槽骨宽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上颌前磨牙区及下颌尖牙区牙弓宽度小于安氏Ⅰ类患者,下颌基骨弓宽度与安氏Ⅰ类患者相比无差异。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在正畸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上下颌牙弓宽度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弓宽度 基骨弓宽度 安氏2分 安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Ⅱ/Ⅰ错畸形的机制 被引量:6
14
作者 林巍 谢蕊 +2 位作者 林汉生 孔卫东 石晓兰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2期77-80,共4页
研究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Ⅱ/Ⅰ错畸形的机制。方法:对28例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患者治疗前后X线头颅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 UI-NA角平均减少 10.68°, UI-SN角平... 研究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Ⅱ/Ⅰ错畸形的机制。方法:对28例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患者治疗前后X线头颅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 UI-NA角平均减少 10.68°, UI-SN角平均减少11.39°, UL-NA平均减少 1.36 mm, LI- NB角平均减少2.5°,LI-MP角平均减少 3.0°,LI-NB平均减少 1.4 mm, LI- AP,平均减少 1.2 mm,SN-OP角平均增加 1.82°。治疗前后上下切牙交角与上下切牙的倾斜度和突度的差值呈负相关,上切牙各倾斜度和突度的差值彼此呈正相关,下切牙各倾斜度和突度的的差值彼此呈正相关。结论: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Ⅱ类Ⅰ分类错■主要是通过移动牙齿的掩饰性矫治完成的,上下颌牙的位置是协调变化的,拔牙矫治并未影响面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错He 直丝弓矫治技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源沙门氏菌中磺胺类药物耐药基因的检测 被引量:6
15
作者 薛原 王晓菲 +3 位作者 牛鑫鑫 廖聪 孙颖 田丽红 《家禽科学》 2016年第3期10-12,共3页
采用K-B法检测35株黑龙江省鸡源沙门氏菌对磺胺类药物的耐药基因。根据耐药基因的流行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结果表明,35株鸡源沙门氏菌对sulⅠ基因的阳性率为100%,sulⅡ基因的阳性率为68.6%,sulⅢ基因的阳性率为94.3%。
关键词 沙门氏菌 磺胺药物 sul基因 sul基因 sulⅢ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下苯醌类药物对人肝癌细胞的毒性及其机制
16
作者 夏小俊 金中初 +3 位作者 郭峻 薛丽君 陈维亚 李红娟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7-52,共6页
目的 为阐明低氧下生物还原剂类药物 (两种苯醌 )对人肝癌细胞的毒性和DNA损伤及其机制。方法 人肝癌细胞SMMC 772 1在低氧和常氧下培养不同时间 ,用稍加改良的微孔板直接法检测还原型辅酶Ⅰ /Ⅱ依赖醌氧化还原酶 1 (NQO1 )比活性 ;... 目的 为阐明低氧下生物还原剂类药物 (两种苯醌 )对人肝癌细胞的毒性和DNA损伤及其机制。方法 人肝癌细胞SMMC 772 1在低氧和常氧下培养不同时间 ,用稍加改良的微孔板直接法检测还原型辅酶Ⅰ /Ⅱ依赖醌氧化还原酶 1 (NQO1 )比活性 ;并用不同浓度的地吖醌 (AZQ)和 2 ,5 双 (氮杂苯) 1 ,4 苯醌 (DZQ)在低氧和常氧下分别处理 1和 6h ,用MTT法测药物细胞毒性 ;用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ASCGE)及改良法 (MSCGE)测DNA链断裂和链交联。结果 低氧处理 6h肝癌细胞的NQO1 比活性降低 ,更长时间处理后升高 (P <0 .0 1 )。低氧下AZQ与DZQ(1 ,6h)的细胞毒性升高。在ASCGE实验中 ,常氧下AZQ处理导致DNA链断裂 ;低氧下AZQ处理后则检测不到DNA链断裂。而无论低氧和常氧下DZQ均未导致明显DNA链断裂。在MSCGE实验中 ,低氧下AZQ使H2 O2 所致DNA链断裂减轻至明显低于空白 /常氧组 (P <0 .0 1 ) ;而低氧和常氧下DZQ均能减轻H2 O2 所致DNA链断裂。结论 低氧短时 (6h后 )可诱导NQO1 比活性升高。短时低氧下(6h内 )AZQ和DZQ对人肝癌细胞的毒性上升。DZQ致DNA损伤主要形成DNA链交联 ,低氧加重此效应 ;AZQ主要造成DNA链断裂 (常氧 )和链交联 (低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型辅酶/ 苯醌药物 低氧 活性 肝癌 肿瘤细胞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系膜细胞增殖及Ⅰ/Ⅳ型胶原和纤维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季芬 徐玉音 +2 位作者 范亚平 王锋 杨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6期3177-3181,共5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系膜细胞增殖及Ⅰ型胶原(ColⅠ)、Ⅳ型胶原(ColⅣ)和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AngⅡ组(0.1、1.0、10.0μmol/L),EPO组(1...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系膜细胞增殖及Ⅰ型胶原(ColⅠ)、Ⅳ型胶原(ColⅣ)和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AngⅡ组(0.1、1.0、10.0μmol/L),EPO组(1、10、100 U/L),AngⅡ+EPO组(EPO 1、10、100 U/L预处理1 h后加AngⅡ1.0μmol/L)。各组处理0、24、48 h时,CCK-8法检测系膜细胞增殖情况,免疫印迹法检测系膜细胞ColⅠ、ColⅣ和FN蛋白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系膜细胞培养上清液中ColⅠ、ColⅣ和FN蛋白水平。结果单独给予AngⅡ或EPO均可刺激系膜细胞增殖,AngⅡ组亚组和EPO组亚组24、48 h时系膜细胞增殖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48 h时高于24 h时,24 h时高于0 h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给予AngⅡ或EPO均可促进系膜细胞合成及分泌ColⅠ、ColⅣ和FN,除EPO 1 U/L亚组ColⅠ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AngⅡ组亚组和EPO组其他亚组ColⅠ、ColⅣ和FN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ngⅡ1.0μmol/L+EPO 1 U/L亚组比较,AngⅡ1.0μmol/L+EPO 10 U/L亚组和AngⅡ1.0μmol/L+EPO 100 U/L亚组在24、48 h时系膜细胞增殖水平及ColⅠ、ColⅣ和FN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及同浓度单纯EPO亚组比较,AngⅡ1.0μmol/L+EPO组各亚组24、48 h时系膜细胞增殖水平及ColⅠ、ColⅣ和FN蛋白表达水平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gⅡ能刺激系膜细胞增殖,促进系膜细胞合成及分泌ColⅠ、ColⅣ和FN,EPO亦有一定程度类似作用,但两者同时存在时,EPO可拮抗AngⅡ诱导的系膜细胞增殖及ColⅠ、ColⅣ和FN的合成及分泌,提示EPO除可纠正肾性贫血外,可能对AngⅡ诱导的肾小球硬化具有抑制作用而保护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血管紧张素 肾小球系膜细胞 胶原 胶原Ⅳ型 纤连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nderⅡ矫治器与肌激动器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湘琳 周洪 +3 位作者 司新芹 侯玉霞 潘峰 刘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87-691,696,共6页
目的对比SanderⅡ矫治器与肌激动器的制作、结构原理和临床效果,说明二者的异同点,进一步说明SanderⅡ矫治器治疗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的优点。方法选用德国非凡SanderⅡ矫治器组件、上海康桥齿科钢丝和上海贝琼自凝胶分别制作SanderⅡ矫治... 目的对比SanderⅡ矫治器与肌激动器的制作、结构原理和临床效果,说明二者的异同点,进一步说明SanderⅡ矫治器治疗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的优点。方法选用德国非凡SanderⅡ矫治器组件、上海康桥齿科钢丝和上海贝琼自凝胶分别制作SanderⅡ矫治器和肌激动器;病例纳入标准是替牙晚期或恒牙早期,AngleⅡ类Ⅰ分类功能性、齿槽性和骨性患者,深覆牙合深覆盖,均角或底角患者;32例患者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口腔医院正畸科(2008-2014年),试验组16例配戴SanderⅡ矫治器,对照组16例配戴肌激动器。治疗前后拍头颅定位侧位片,并用X线头影测量分析法分析治疗前后X线数据,并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 替牙晚期或恒牙早期 深覆牙合深覆盖 Sander矫治器 肌激动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的松对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症患者PBMC HLA表达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凌霞 王桂琴 +3 位作者 兰涛 贾云霞 刘燕 贾俊松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29-731,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糖皮质激素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人类白细胞抗原(HLA)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肾病综合征(NS)患儿PBMC体外经IFN-γ联合PHA刺激诱导活化,用不同浓度强的松干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PBMC组成性、活化后和强的松处理后HLA... 目的:初步探讨糖皮质激素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人类白细胞抗原(HLA)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肾病综合征(NS)患儿PBMC体外经IFN-γ联合PHA刺激诱导活化,用不同浓度强的松干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PBMC组成性、活化后和强的松处理后HLA-Ⅰ/Ⅱ类分子和HLA-DR7分子的表达量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体外培养NS患儿及正常人PBMC组成性表达HLA-Ⅰ、Ⅱ类分子和HLA-DR7分子,且NS患儿高于正常人(尤以HLA-Ⅱ类分子突出,为正常人的11.78倍,P<0.01);(2)体外经IFN-γ联合PHA活化后HLA-Ⅰ/类分子和DR7分子表达增加(P<0.01);(3)经不同浓度强的松处理后,HLA-Ⅰ/类分子和DR7分子比活化后表达减少(P<0.01);(4)经不同浓度强的松预处理后,与活化组比较HLA-Ⅰ、Ⅱ类分子和HLA-DR7表达减少(P<0.01),对NS患儿的抑制率要高于正常人,并且HLA-Ⅱ类分子表达的抑制作用表现出剂量依赖性(P<0.01)。结论:NS患儿体内存在异常活化的T细胞;糖皮质激素对IFN-γ诱导活化的PBMCHLA表达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症 HLA-分子 HLA-分子 HLA-DR7 强的松 免疫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矢状骨面型髁突位置的锥形束CT对比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杜凌晨 赵强 +3 位作者 田美玉 衡超 崔雪涛 李卿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82-385,共4页
目的: 比较骨性Ⅰ类和骨性Ⅱ类受试者的髁突位置,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选择50例骨性Ⅰ类受试者(A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18~30岁,平均年龄26岁)和50例骨性Ⅱ类受试者(B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18~28岁,平均年龄2... 目的: 比较骨性Ⅰ类和骨性Ⅱ类受试者的髁突位置,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选择50例骨性Ⅰ类受试者(A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18~30岁,平均年龄26岁)和50例骨性Ⅱ类受试者(B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18~28岁,平均年龄25岁)。两组均拍摄锥形束CT(CBCT)并应用相应软件进行测量分析,测量髁突位置相关测量项目。所有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和B组双侧髁突位置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前后间隙与B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前后间隙比较B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性Ⅱ类受试者相对骨性Ⅰ类受试者髁突位置为居中位偏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 骨性 髁突位置 锥形束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