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被忽视的模糊表意:符号学视角下儿童早期书写的重新审视
1
作者 毛乐 鄢超云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2-81,共10页
儿童早期书写教育是儿童早期读写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既往实践缺乏儿童视角,忽视了儿童早期书写模糊表意的特性及其在自我传播方面的价值。符号学视角下的儿童早期书写是儿童运用仿造或自创的多样化书写符号以实现向他人或自己传递语... 儿童早期书写教育是儿童早期读写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既往实践缺乏儿童视角,忽视了儿童早期书写模糊表意的特性及其在自我传播方面的价值。符号学视角下的儿童早期书写是儿童运用仿造或自创的多样化书写符号以实现向他人或自己传递语义的活动,它包含符号创造、符号表意与符号传播三个维度,分别对应儿童早期书写中的书写符号、书写功能与书写目的。儿童早期书写具有鲜明的模糊性和程度性,它可以被划分为前图像符号、图像符号、类汉字符号与语码夹用四种类型。儿童早期书写教育要注重培育儿童的符号意识,激发儿童的符号自创能力,关注儿童早期书写的表意模糊特性,发挥早期书写自我传播对儿童学习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早期书写 符号意识 符号创造 符号表意 符号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的差异性操持方式中的表意符号编码——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解读 被引量:5
2
作者 张一兵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0-60,共11页
鲍德里亚提出,在社会学的语境中,物的效用功能并非真基于是其自身的有用性,而是某种特定社会符号编码的结果,与他的老师德波不同,他不是从物走向以视觉图景为中心的表象性景观,而是从物本身的操持方式内在地走向象征意义。在他看来,正... 鲍德里亚提出,在社会学的语境中,物的效用功能并非真基于是其自身的有用性,而是某种特定社会符号编码的结果,与他的老师德波不同,他不是从物走向以视觉图景为中心的表象性景观,而是从物本身的操持方式内在地走向象征意义。在他看来,正是符码构成了不同的表意话语,而话语的背后则是一定的阶级性的语法结构。于是,社会分层由此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德里亚 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 差异性操持方式 表意符号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艺术符号和电视教材的符号设计
3
作者 徐福荫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59-63,共5页
近年来随着电化教育的发展和电教技术的提高,电视教材在电化教育中已被广泛应用.要进一步提高电视教材的质量,关键在于研究和提高电视教材的艺术性,设计与创作电视教材的符号,使电视教材具有更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 近年来随着电化教育的发展和电教技术的提高,电视教材在电化教育中已被广泛应用.要进一步提高电视教材的质量,关键在于研究和提高电视教材的艺术性,设计与创作电视教材的符号,使电视教材具有更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学习积极性,使教材内容更易于理解和接受,以起到加强教学效果的作用.本文从传播学、符号美学的角度,结合教学实际,对这个问题作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教材 符号设计 艺术符号 解说符 音乐符号 动作符号 表意符号 普通符号 音效 文字符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思视觉文化 被引量:90
4
作者 周宪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1-74,共4页
编者按 视觉文化既是一种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 ,也是一种渐臻成熟的文化研究。由于视觉文化本身是一个开放性的文化领域 ,涉及到哲学、美学、文艺学、艺术史论、社会学、心理学、符号学、历史、技术、传播等多种学科 ,所以视觉文化研究... 编者按 视觉文化既是一种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 ,也是一种渐臻成熟的文化研究。由于视觉文化本身是一个开放性的文化领域 ,涉及到哲学、美学、文艺学、艺术史论、社会学、心理学、符号学、历史、技术、传播等多种学科 ,所以视觉文化研究本身也就带有多学科的性质。本期笔谈集中讨论了视觉文化不同层面的问题 ,从视觉文化的历史性描述 ,视觉文化与人的生存 ,景象的经济学 ,速度对看的影响 ,以及文学抵抗视觉霸权的可能性等 ,做了初步的有益的探索。我们希望通过这期笔谈 ,引起国内学术界对视觉文化及其研究的注意 ,并期待着更高水平的研究涌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文化 视觉负担 历史性描述 符号表意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符际翻译与艺格符换之跨学科对话:回顾与前瞻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洪林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9-115,共7页
数字化时代跨媒介、跨模态意义转换活动日渐增多,符际翻译和艺格符换渐受跨学科学者关注,但疏于对两者关系及其异同之处的考察。有鉴于此,本文从元理论分析视角辨析符际翻译和艺格符换两个概念的异同之处,探究两者跨学科对话的可行路径... 数字化时代跨媒介、跨模态意义转换活动日渐增多,符际翻译和艺格符换渐受跨学科学者关注,但疏于对两者关系及其异同之处的考察。有鉴于此,本文从元理论分析视角辨析符际翻译和艺格符换两个概念的异同之处,探究两者跨学科对话的可行路径,以期为翻译跨学科研究提供新思路与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际翻译 艺格符换 跨媒介 跨模态 符号表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学视野观照下的课堂文化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铁群 张世波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1-23,共3页
 课堂文化是课堂教学中规范、价值、信仰和表意象征符号的复合体。课堂文化冲突是普遍地、必然地存在着。课堂文化结构是复杂而多元的。本文从社会学角度分析课堂文化的生成状态,为构建课堂教学的秩序与均衡提供借鉴。
关键词 社会学 课堂文化 课堂教学 价值 信仰 表意象征符号 课堂秩序 生成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前预嘱的伦理考察及中日实践经验的比较与启示 被引量:2
7
作者 郑永斌 罗锦天 孟光兴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3年第5期510-517,共8页
2022年通过的《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修订稿是中国生前预嘱的一次重要制度创新,具体实践和运用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较中日两国生前预嘱制度的实践发展特点,运用符号学理论分析生前预嘱制度介入下的医患关系结构以及生前预嘱的符... 2022年通过的《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修订稿是中国生前预嘱的一次重要制度创新,具体实践和运用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较中日两国生前预嘱制度的实践发展特点,运用符号学理论分析生前预嘱制度介入下的医患关系结构以及生前预嘱的符号表意机制,按“发送者符号文本”与“符号文本接收者”环节讨论中国现行生前预嘱制度所面临的六类伦理问题,总结相关经验及启示,为中国生前预嘱制度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前预嘱 伦理考察 预先医疗指示 符号表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性新媒体文学批评的提出及其标准设定
8
作者 周铭哲 刘巍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78-185,共8页
应用性新媒体文学批评是一种随着新媒体的出现而伴生的文学批评类型,这一类型文学批评的参与者囊括了理论批评者与草根批评者,然而虽然有理论批评者的存在,但是理论的声音并不在场。这一类型的文学批评以“爽”为核心,重在感受。文学批... 应用性新媒体文学批评是一种随着新媒体的出现而伴生的文学批评类型,这一类型文学批评的参与者囊括了理论批评者与草根批评者,然而虽然有理论批评者的存在,但是理论的声音并不在场。这一类型的文学批评以“爽”为核心,重在感受。文学批评依托的工具和使用符号的变化、文学批评者所处的生存环境的改变,以及处理文学批评“不及物”现象的需要共同呼唤着一种新的文学批评标准的出现。如果说理论批评标准设定的目的是为了给文学文本创作提供方向,那么应用性新媒体文学批评标准主要侧重于规范文学批评行为,同时又能够使批评主体主动介入新媒体场域中,缓解批评言说的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性新媒体文学批评 标准 表意符号 数字化生存 不及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我的父亲母亲》之叙事风格解读 被引量:2
9
作者 高磊 《电影评介》 2012年第18期47-48,共2页
导演张艺谋在20世纪末运用娴熟的影视语言创作出电影《我的父亲母亲》,影片中的影像元素在叙事和写意之间得到彰显。其中影像时空关系、主观视点、叙事表意符号等叙事元素营造出一种含蓄诗意之美,这种意境架构在主流叙事基础之上,形成... 导演张艺谋在20世纪末运用娴熟的影视语言创作出电影《我的父亲母亲》,影片中的影像元素在叙事和写意之间得到彰显。其中影像时空关系、主观视点、叙事表意符号等叙事元素营造出一种含蓄诗意之美,这种意境架构在主流叙事基础之上,形成平凡朴厚、清新淡雅、诗意浓郁的散文化叙事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关系 主观视点 叙事表意符号 散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汉字的具体义和抽象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叶正渤 《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2期64-67,共4页
汉字属表意体系的文字,这是众所周知的。因此有人便认为,汉字是通过它的形体形象地反映客观事物(概念)的。这种认识,有一定的正确性,然而,问题并不这么简单。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清代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王筠的《说文句读》... 汉字属表意体系的文字,这是众所周知的。因此有人便认为,汉字是通过它的形体形象地反映客观事物(概念)的。这种认识,有一定的正确性,然而,问题并不这么简单。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清代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王筠的《说文句读》、朱骏声的《说文解字通训定声》和桂馥的《说文义证》等鸿篇巨制都是汉文字学的经典著作。但其巾对许多字义的解释却是大相径庭的。到了上世纪末本世纪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形体 抽象义 具体义 说文解字注 段玉裁 表意符号 复合表达式 形象 象形字 客观事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告作品意蕴传播的特点
11
作者 李晓丹 《安徽农学通报》 2007年第15期170-171,共2页
本文运用传播学、符号学方法,分析广告作品意蕴传播的特点。广告作品意蕴在传播的发生过程中趋于复杂化和多义化,在接受过程中主要受选择性定律影响,而在整个传播过程中,多因素的动态变化决定了何种含义会主导广告传播的最终效果。
关键词 广告作品 意蕴传播 表意符号 选择性定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