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被忽视的模糊表意:符号学视角下儿童早期书写的重新审视 |
毛乐
鄢超云
|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物的差异性操持方式中的表意符号编码——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解读 |
张一兵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5
|
|
3
|
谈艺术符号和电视教材的符号设计 |
徐福荫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7 |
0 |
|
4
|
反思视觉文化 |
周宪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90
|
|
5
|
符际翻译与艺格符换之跨学科对话:回顾与前瞻 |
王洪林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6
|
论社会学视野观照下的课堂文化 |
王铁群
张世波
|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4
|
|
7
|
生前预嘱的伦理考察及中日实践经验的比较与启示 |
郑永斌
罗锦天
孟光兴
|
《中国医学伦理学》
|
2023 |
2
|
|
8
|
应用性新媒体文学批评的提出及其标准设定 |
周铭哲
刘巍
|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0 |
|
9
|
电影《我的父亲母亲》之叙事风格解读 |
高磊
|
《电影评介》
|
2012 |
2
|
|
10
|
试论汉字的具体义和抽象义 |
叶正渤
|
《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2 |
1
|
|
11
|
广告作品意蕴传播的特点 |
李晓丹
|
《安徽农学通报》
|
200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