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纪实与求虚:武侠文本中分裂的符号自我——以平江不肖生《江湖奇侠传》为解析对象 被引量:3
1
作者 孙金燕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7-124,共8页
讲述最离奇的故事,却打着史传"纪实"的旗号,是20世纪武侠小说有别于其他小说类型的最主要的文本特性。而在虚构性与历史性的微妙平衡中所隐藏的不可规避的矛盾与写作困窘,自中国现代第一部武侠小说《江湖奇侠传》即已开始。... 讲述最离奇的故事,却打着史传"纪实"的旗号,是20世纪武侠小说有别于其他小说类型的最主要的文本特性。而在虚构性与历史性的微妙平衡中所隐藏的不可规避的矛盾与写作困窘,自中国现代第一部武侠小说《江湖奇侠传》即已开始。不论是建立侠客谱系,还是以幻想收编史实,都与武侠小说在中国叙事艺术的史传传统压力下完成虚构中"纪实"的假想有关。以"诚实记录"为托词,支撑一个虚构的世界,武侠文本由此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说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侠小说 平江不肖生 《江湖奇侠传》 纪实 虚构 符号自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符号自我”:“理性的直觉”的认知模式探索 被引量:2
2
作者 陈中 姚婷婷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49-156,共8页
中西方符号学界对“符号自我”的认识有所不同,前者注重直觉中的自我,而后者侧重自我的理性分析。本文基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能所观”,分析直觉感知所蕴含的理性特征,努力探索如何通过“实修”延长直觉的时间性,使得“符号自我”进入... 中西方符号学界对“符号自我”的认识有所不同,前者注重直觉中的自我,而后者侧重自我的理性分析。本文基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能所观”,分析直觉感知所蕴含的理性特征,努力探索如何通过“实修”延长直觉的时间性,使得“符号自我”进入既无“向上还原”也无“向下还原”的“守中”状态,从而打通由“通”企及“道”的途径,以期构建精神文化符号学的“理性的直觉”的认知模式,实现释放符号意义、还符号及其意义以自由的学术理想与追求,并寻求人类合理的自我优先存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自我 理性的直觉 能所观 精神文化符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符号弹性、人际沟通与数字抗争:表情包的规训政治叙事
3
作者 于晓玲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17,共6页
表情包在现代社会中具有多重角色与功能。从理论层面看,乔治·米德的“符号自我”理论和赫伯特·布鲁默的“符号互动”理论不仅揭示了表情包的符号意义和符号弹性,而且指出其在人际沟通中意义不断被赋予和修改,是个体自我表达... 表情包在现代社会中具有多重角色与功能。从理论层面看,乔治·米德的“符号自我”理论和赫伯特·布鲁默的“符号互动”理论不仅揭示了表情包的符号意义和符号弹性,而且指出其在人际沟通中意义不断被赋予和修改,是个体自我表达、社会认同构建及政治抗争的重要工具;在实践层面,表情包在政治话语传播中具有引发情感共鸣、降低理解门槛、促进跨文化交流等功能。然而,表情包的高度个性化和可塑性也引发了沟通失效、文化冲突以及对主流价值观的冲击等问题。因此不仅需要逐步挖掘表情包文化在推动意识形态教育和提升公民素质方面的潜力,也要提倡制作和推广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情包,以增强公众的情感共鸣和参与度。具体的措施包括但不限于结合时代规律转变官方媒体意识形态教育方式、加强网民公民身份与理性政治参与教育,以此构建政治话语传播新型路径,进而构建一个健康有序且充满活力的网络生态环境,使表情包在网络时代的社会互动和政治表达中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情包 符号自我 符号互动 政治规训 网络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学生会干部身份符号的自我塑造 被引量:22
4
作者 董磊明 李柯涵 李欣灿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8-104,共7页
高校学生会"形式主义化""官僚化"的现象实际上是学生会干部对自身身份的过度强调与自我符号化。学生会兼具自治性与官方性的组织结构、学生会指导教师扩展科层结构的需要以及学生群体获得自我完成感的期望,共同催... 高校学生会"形式主义化""官僚化"的现象实际上是学生会干部对自身身份的过度强调与自我符号化。学生会兼具自治性与官方性的组织结构、学生会指导教师扩展科层结构的需要以及学生群体获得自我完成感的期望,共同催生了学生会干部自塑身份符号的行动。但是学生会干部陷入恶性循环的自我符号化后,既难以达成为学生会组织树立权威的目标,也不利于学生个体的成长发展和学生群体的合作共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会 身份符号 符号自我完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学贫困生的自我符号化建构与纾解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磊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15,共3页
贫困现象侵扰小学生的身体、心理、精神等多个层面的正常发展。通过分析小学贫困生在贫困环境中的个人变化,可以有效了解小学生群体在贫困状态中的价值观,帮助儿童规避拜金主义对其思想价值观念的侵袭。为了纾解小学贫困生的自我符号化... 贫困现象侵扰小学生的身体、心理、精神等多个层面的正常发展。通过分析小学贫困生在贫困环境中的个人变化,可以有效了解小学生群体在贫困状态中的价值观,帮助儿童规避拜金主义对其思想价值观念的侵袭。为了纾解小学贫困生的自我符号化建构,引导他们价值观的正向发展,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对校园内部环境做出净化,严格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建立班级内部正向良性的班级秩序和班级文化等硬性措施;向学生提供物质上的必要帮扶;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生 贫困生 自我符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