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学乌托邦的符号翻译 被引量:4
1
作者 胡牧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6-161,共6页
以乌托邦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可以有多重研究视角。本文尝试从语际与符际翻译层面探讨陶渊明《桃花源记》的绘画与英文翻译、詹姆斯·希尔顿《消失的地平线》的中文翻译,以及两部著作的影像,以此剖析"桃花源"与"香格里... 以乌托邦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可以有多重研究视角。本文尝试从语际与符际翻译层面探讨陶渊明《桃花源记》的绘画与英文翻译、詹姆斯·希尔顿《消失的地平线》的中文翻译,以及两部著作的影像,以此剖析"桃花源"与"香格里拉"的多模态的叙事建构与跨文化传播渠道。需要指出的是,乌托邦的精神世界呈现为物质化的影像并生成新的文化空间时,其符号原型容易遭到解构乃至消失,因而当下对文学乌托邦的多媒质接受提出了更高的鉴赏智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托邦 符号翻译 《桃花源记》 《消失的地平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符号学翻译理论视角下的英语电影片名翻译 被引量:12
2
作者 路景菊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74-75,共2页
本文讨论了社会符号学翻译理论的内涵、社会符号学翻译理论指导下的电影片名归化和异化翻译法以及该理论视角下的片名翻译评析。
关键词 社会符号翻译理论 片名 归化 异化 评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语言符号学到翻译符号学——王铭玉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9
3
作者 王铭玉 任伟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5-30,共6页
当前,翻译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语言符号学也日益得到学界的认可。在此背景下,长期致力于语言符号学研究的王铭玉教授大力倡导翻译符号学。翻译符号学与语言符号学有何关系?翻译符号学对语言符号学和翻译学有怎样的价值和意义?王铭... 当前,翻译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语言符号学也日益得到学界的认可。在此背景下,长期致力于语言符号学研究的王铭玉教授大力倡导翻译符号学。翻译符号学与语言符号学有何关系?翻译符号学对语言符号学和翻译学有怎样的价值和意义?王铭玉教授在访谈中,对这一系列问题做出了解读和阐释。同时,文章在分析国内外翻译符号学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规划了翻译符号学所面临的任务,为构建翻译符号学学科指明了努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语言符号 翻译符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译符号学的文本阐释模式 被引量:10
4
作者 潘琳琳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9-127,共9页
本文以皮尔斯符号学三元观为主要理论依托,分析翻译符号学的学科概念,并从翻译符指过程的发生机制、翻译符号学的逻辑推理模型和译域划分三方面建构翻译符号学文本阐释的模式,为解读符号系统复合化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跨符码、跨媒介翻译... 本文以皮尔斯符号学三元观为主要理论依托,分析翻译符号学的学科概念,并从翻译符指过程的发生机制、翻译符号学的逻辑推理模型和译域划分三方面建构翻译符号学文本阐释的模式,为解读符号系统复合化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跨符码、跨媒介翻译现象提供理论支撑,并为翻译符号学学科建设提出新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符号 文本阐释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译符号学视域下的符号守恒 被引量:4
5
作者 佟颖 王铭玉 《山东外语教学》 2018年第1期99-110,共12页
翻译符号学是符号学的分支学科,该学科的出现是符号学与翻译学发展的内在需求。从翻译符号学角度看,符号守恒指符号承载的信息总量在符号转换前后保持不变;符号共相、信息守恒定律和文本信息恒量确保了符号守恒的实现;符号守恒的层级体... 翻译符号学是符号学的分支学科,该学科的出现是符号学与翻译学发展的内在需求。从翻译符号学角度看,符号守恒指符号承载的信息总量在符号转换前后保持不变;符号共相、信息守恒定律和文本信息恒量确保了符号守恒的实现;符号守恒的层级体现为从质感层守恒到现实层守恒再到思维层守恒的连续统,是动态叠加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符号 符号守恒 守恒层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翻译符号学的可能性 被引量:29
6
作者 贾洪伟 《山东外语教学》 2016年第3期90-100,共11页
回顾1988年以来符号学翻译研究的成果,指出近30年来符号学翻译研究存在利用符号学理论和方法分析翻译文本的"脚注式研究"这一不足,提出转换新的视角,建立与语言符号学并立的分支学科——翻译符号学的必要性。在厘定翻译符号... 回顾1988年以来符号学翻译研究的成果,指出近30年来符号学翻译研究存在利用符号学理论和方法分析翻译文本的"脚注式研究"这一不足,提出转换新的视角,建立与语言符号学并立的分支学科——翻译符号学的必要性。在厘定翻译符号学基础上,文章从符号学基础、翻译学基础和翻译与符号学联姻基础三个层面,阐述建立翻译符号学的理论基础、翻译思想基础及可能吸取的教训,构拟翻译符号学的理论框架,提出建立翻译符号学的四大要务:(1)建立与健全翻译符号学和语言符号学紧密相关的资料库;(2)确定研究范围、对象和目标,厘定学科术语,建构学科框架;(3)壮大学科团队,扩大国内外影响力;(4)创建专业刊物,促进行内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语言符号 翻译符号 可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分析口译中的非语言交际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华慧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6期127-130,共4页
口译作为一种跨语言和跨文化的交际和认知过程,非语言交际对口译的作用不容小觑。非语言交际是指除语言交际外的所有交际,包括:体态语、副语言等。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强调翻译是一种跨语言和跨文化的交际过程。口译的目的就是帮助不同文... 口译作为一种跨语言和跨文化的交际和认知过程,非语言交际对口译的作用不容小觑。非语言交际是指除语言交际外的所有交际,包括:体态语、副语言等。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强调翻译是一种跨语言和跨文化的交际过程。口译的目的就是帮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相互交流,因此,非语言交际对口译者是否能正确传达说话人的信息有重大意义。对非语言交际的充分利用可以帮助口译者更好地理解言者之意,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本文以社会符号学翻译法为理论依据,通过大量的案列分析,对非语言因素在口译中的具体传译方法进行初探。试着提出了口译中在处理非言语信息方面可行的解决方案,从而帮助译员提高口译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译 非语言交际 社会符号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翻译符号学的符号分类与转换 被引量:15
8
作者 贾洪伟 《山东外语教学》 2018年第1期111-118,共8页
以往的符号学及相关研究以语言文字为参考点,将人类用以载意的符号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但是,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分类与互动不足以覆盖翻译广义范畴的所有符号转换类型,故而有必要以物质介质为参考点,将人类表意符号分为依存... 以往的符号学及相关研究以语言文字为参考点,将人类用以载意的符号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但是,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分类与互动不足以覆盖翻译广义范畴的所有符号转换类型,故而有必要以物质介质为参考点,将人类表意符号分为依存于外部物质介质的有形符号和依存于大脑内部介质的无形符号。这两类符号之间存在的三种转换(即有形符号转换为有形符号、有形符号转换为无形符号,以及无形符号转换为有形符号),构成了翻译符号学有关符号活动范畴与类别、符指过程等领域的思想基础,既可丰富符号学有关符号类型划分的相关思考,还可拓展人类交际过程和文本阐释研究的视角,更可以为翻译学有关翻译类型、翻译过程、译者思维与心理、机器翻译等领域提供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符号 有形符号 无形符号 符号分类与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译符号学视阈下符号文本链的互文性景观——以《红高粱》符际翻译为例 被引量:5
9
作者 潘琳琳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6-112,共7页
本文以翻译符号学为理论视角,从历时与共时两个层面描述与解释符际翻译中《红高粱》小说、电影剧本、电影台本及电影符号文本链的互文性景观,揭示跨介质符号文本之间的互文作用与内在关联性,并综合论述符号文本链与社会大文本互文生义... 本文以翻译符号学为理论视角,从历时与共时两个层面描述与解释符际翻译中《红高粱》小说、电影剧本、电影台本及电影符号文本链的互文性景观,揭示跨介质符号文本之间的互文作用与内在关联性,并综合论述符号文本链与社会大文本互文生义的过程与结果,以期为翻译符号学研究增加一个新的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符号 符号文本链 互文性景观 《红高粱》 符际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译对等的符号像似机制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星植 陆京京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7-115,共9页
本文从皮尔斯符号学理论出发,提出翻译实践中的动态对等机制实为原文与译文之间存在的三种最基本的像似关系。以图像像似为基础的形式对等主要指原文和译文在信息和形式层面存在对应关系;以图表像似为基础的关系对等主要是指二者在内在... 本文从皮尔斯符号学理论出发,提出翻译实践中的动态对等机制实为原文与译文之间存在的三种最基本的像似关系。以图像像似为基础的形式对等主要指原文和译文在信息和形式层面存在对应关系;以图表像似为基础的关系对等主要是指二者在内在逻辑关系层面存在对应关系;以隐喻像似为基础的、抽象程度最高的意义对等主要指二者在意义层面存在对应关系。从形式对等到意义对等,体现的是原文与译文形式像似程度的递减和意义像似程度的递增。从“对等”到“像似”不是简单的术语替换,而是对翻译对等现象之多重性、复杂性以及动态性等的进一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对等 符号像似 翻译符号 皮尔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译符号学视阈下符号阐释的意指秩序 被引量:1
11
作者 潘琳琳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6-124,共9页
本文以皮尔斯符号学三元观为主要理论依托,论述翻译符号学的历史演进与理论内涵,并从符号阐释的内在机制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描述与解释翻译过程中符号阐释的意指秩序,指出翻译中符号与其所指意义的阐释受到文本内和文本外因素的共同影响... 本文以皮尔斯符号学三元观为主要理论依托,论述翻译符号学的历史演进与理论内涵,并从符号阐释的内在机制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描述与解释翻译过程中符号阐释的意指秩序,指出翻译中符号与其所指意义的阐释受到文本内和文本外因素的共同影响,呈现出互动性与多义性。这一意指秩序为阐释翻译过程中表意实践的互动关系提供了完整、独立且逻辑清晰的框架,并为翻译符号学学科建设提出新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符号 符号阐释 意指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各布森六功能之翻译符号学剖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新朋 王铭玉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5-133,共9页
翻译符号学视角下的符号为广义符号,包含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语言+非语言符号综合文本、具有反复播放性的多模态多介质合成符号文本以及大脑思维符号。雅各布森针对言语交际过程中的语言符号提出了六功能理论,而翻译即交际,依据功能... 翻译符号学视角下的符号为广义符号,包含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语言+非语言符号综合文本、具有反复播放性的多模态多介质合成符号文本以及大脑思维符号。雅各布森针对言语交际过程中的语言符号提出了六功能理论,而翻译即交际,依据功能对等原则,翻译符号学视角下的符指活动和符号交换也同样具有多功能性,符合六功能模式。翻译符号学视角下的六功能具有不同于以往的符号内涵,在深入剖析六功能符号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六功能的主导与交互关系,为翻译符号学的符号功能界定做出了理论上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符号 雅各布森六功能 符号内涵 主导与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性研究的符号学进路 被引量:2
13
作者 吕红周 单红 《山东外语教学》 2018年第1期119-127,共9页
本文从主体性这一概念出发,探讨主体间性问题,思考间性研究对翻译理论不断发展与成熟进程的贡献。由此,翻译研究将突破对作者、译者、读者的主体性及主体间性研究的传统视角,进入符号间性、文本间性,最终进入文化间性的符号学考察。
关键词 主体性 间性 翻译符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茶文化受符号语言学影响的研究
14
作者 杨帆 《福建茶叶》 2018年第1期326-326,共1页
本文前半部分着重讨论了翻译符号语言学的一些概念,例如区分翻译符号学与符号翻译学和符号学翻译研究的同异,探讨符号转换概念。后半部分探讨了茶文化受符号语言学影响在产品说明书方面的翻译,从特点和翻译策略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翻译符号语言学 语言符号 茶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者意识在林语堂英译《中山狼传》中的体现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宏薇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0-98,共9页
本文简约介绍了符号学翻译观的基本观点以及重要理念他者意识,指出他者不仅指涉别于自我的他者,还指涉地球上所有其他的生命。作者以林语堂采用编译法英译《中山狼传》这一符号活动为例,仔细分析译者如何对三类他者负责——出版社、表现... 本文简约介绍了符号学翻译观的基本观点以及重要理念他者意识,指出他者不仅指涉别于自我的他者,还指涉地球上所有其他的生命。作者以林语堂采用编译法英译《中山狼传》这一符号活动为例,仔细分析译者如何对三类他者负责——出版社、表现体(源语文本)与作者、解释体(目的语文本)与其读者,说明林语堂强烈的责任心即他者意识是他英译中国古典小说成功的重要因素,他的符号活动对英译中国古典或现代文学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翻译 他者意识 林语堂 《中山狼传》 英译中国古典文学 编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