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基于符号意象的包装设计情与意的传达 |
王安霞
李营伟
|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15
|
|
|
2
|
诗歌意象的符号学分析 |
吴晓
|
《浙江学刊》
CSSCI
|
1989 |
2
|
|
|
3
|
《与狼共舞》的主题内核和意象符号 |
琚磊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
4
|
意象复叠与符号隐喻:微电影《龙头》解读 |
卫敬星
|
《电影评介》
|
2013 |
2
|
|
|
5
|
文化意象的构造与生产——视觉修辞的心理学运作机制探析 |
刘涛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10
|
|
|
6
|
符号抗争:表演式抗争的意指实践与隐喻机制 |
刘涛
|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53
|
|
|
7
|
城市文化意象在导视系统中的演绎 |
倪春洪
|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31
|
|
|
8
|
现代图形创意设计中的形式语言探析 |
撒后余
|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9
|
稼轩词典故之符号学阐释 |
陈学祖
曾晓峰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8 |
1
|
|
|
10
|
现代西方绘画艺术中的意象 |
李跃滨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1
|
|
|
11
|
周美玲的同志电影论略 |
杨田田
赵海龙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
12
|
暴力与温情的纠结——暴力美学背景下《花火》的再解读 |
张晓飞
蒋尧尧
|
《电影评介》
|
2012 |
1
|
|
|
13
|
多模态隐喻视角下对《绝望主妇》的解读 |
程敏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
14
|
平淡如水的真情——评蒋雯丽《我们天上见》 |
丁亚琼
|
《电影评介》
|
2011 |
0 |
|
|
15
|
《我不是药神》:类型策略和现实主义回归 |
李涤非
苏苗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9 |
9
|
|
|
16
|
潜意识思维的内部规律与调控初探 |
李小平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4 |
12
|
|
|
17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茶文化探究 |
翟高泉
|
《福建茶叶》
|
2021 |
3
|
|
|
18
|
诗的寻觅与发现──我与诗评诗论 |
张同吾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0 |
|
|
19
|
浙江省社科界中青年学者简介 |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
1994 |
0 |
|
|
20
|
水乳交融第一人 |
|
《绿色中国(公众版)》
|
200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