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家族毛古斯舞的符号形式与象征互释
1
作者 王莉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4-180,共7页
土家族毛古斯舞是一种古老的仪式舞蹈,以演绎土家先祖“毛人”故事为主,展现土家先民原始渔猎生活。文章基于湘西龙山县靛房镇石堤村的田野调查,从语言产生的文化环境理解毛古斯舞的身体外形特质,它既是舞者先觉经验的符号化显现,也是... 土家族毛古斯舞是一种古老的仪式舞蹈,以演绎土家先祖“毛人”故事为主,展现土家先民原始渔猎生活。文章基于湘西龙山县靛房镇石堤村的田野调查,从语言产生的文化环境理解毛古斯舞的身体外形特质,它既是舞者先觉经验的符号化显现,也是在文化生境中历久滋养的身体记忆。在长期的身体实践中,土家族将这种符号不断复现、衍义,进而折射出石堤村土家族人的生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家族 毛古斯舞 符号形式 集体表象 象征互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精神习性到符号形式的社会学——论布迪厄对潘诺夫斯基的法文译介和解读
2
作者 孙琳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6-214,共9页
艺术史家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理论,具有丰富的社会学基础。社会学家布迪厄受潘诺夫斯基的影响,他借鉴潘诺夫斯基的“精神习性”提出社会学领域的“习性”概念,同时借助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赋予这一概念新的内涵。“习性”的... 艺术史家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理论,具有丰富的社会学基础。社会学家布迪厄受潘诺夫斯基的影响,他借鉴潘诺夫斯基的“精神习性”提出社会学领域的“习性”概念,同时借助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赋予这一概念新的内涵。“习性”的提出标志着布迪厄与结构主义决裂,也使这一概念比“精神习性”具有能动的解释力。在卡西尔符号学思想的影响下,潘诺夫斯基写作了《作为符号形式的透视》,布迪厄也借鉴了该书的思想。同时,布迪厄回顾了符号学史,并建构了以习性、场域和资本形式为主要元素的“符号形式的社会学”。他敏锐地发现了潘诺夫斯基理论中的语言学、符号学和社会学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推进。但布迪厄对潘诺夫斯基理论的解读既有批判性接受也有误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迪厄 潘诺夫斯基 习性 符号形式 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史”:中国思想传统中的原初符号形式 被引量:6
3
作者 陈赟 《船山学刊》 2022年第6期14-28,共15页
西方提供的人类知识谱系以神话为原初符号形式,哲学、启示(宗教)、科学等都是从神话中分化出来的。而中国古典的经史子集四部之学的知识谱系,是以原史为原初符号形式,经、子、史等都是从中分化出来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以神话和原史为原... 西方提供的人类知识谱系以神话为原初符号形式,哲学、启示(宗教)、科学等都是从神话中分化出来的。而中国古典的经史子集四部之学的知识谱系,是以原史为原初符号形式,经、子、史等都是从中分化出来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以神话和原史为原初符号形式的不同文明不可以沟通,事实上,二者在史诗那里就达到了交会。以原史作为原初符号形式的中国古典思想与以神话作为原初符号形式的古希腊、希伯来思想的一个重大的文明论差异在于,在中国传统中,历史意识与宇宙秩序可以相容,而在后者,宇宙论秩序的经验则着力泯除历史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史 原初符号形式 神话 史诗 宇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清剪纸的抽象符号形式构成精神体验 被引量:2
4
作者 陈绍林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0年第6期72-75,共4页
乐清剪纸的抽象符号形式构成,表现了我国民间美术的一种艺术精神,是一种艺术创作思想和表达方式,是民族文化的精华和智慧的象征。建立乐清的剪纸抽象符号形式构成系统并体验其艺术精神,对推动民间美术不断地向前发展,拓宽艺术家的创造... 乐清剪纸的抽象符号形式构成,表现了我国民间美术的一种艺术精神,是一种艺术创作思想和表达方式,是民族文化的精华和智慧的象征。建立乐清的剪纸抽象符号形式构成系统并体验其艺术精神,对推动民间美术不断地向前发展,拓宽艺术家的创造思维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构成 抽象符号 艺术精神 剪纸艺术 民间美术 精神体验 艺术家 符号形式 民族文化 线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一种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 被引量:2
5
作者 邢雄志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86-92,共7页
在西方音乐美学史上,"情感美学"是一种影响最大的流派.它渊源于古希腊,澎湃于十九世纪,至今仍余波未息.这一流派的核心观点,就是认为音乐是感情的艺术.人的内心情感是音乐表现的唯一对象,听众在听音乐时所体验到的,就是那种... 在西方音乐美学史上,"情感美学"是一种影响最大的流派.它渊源于古希腊,澎湃于十九世纪,至今仍余波未息.这一流派的核心观点,就是认为音乐是感情的艺术.人的内心情感是音乐表现的唯一对象,听众在听音乐时所体验到的,就是那种作曲家曾经体验过的内心情感.情感美学之所以在音乐美学史上获得较大的反响,是因为它正确地指出了音乐与人类情感之间确实存在着的联系,找到了音乐所表现的主要对象.但是,对于音乐如何表现情感,也就是说,对作曲家通过何种手段和途径把情感转化成乐音的排列组合形式,以及这些"排列组合"又如何激起人们的情感反应等问题作出解答.正是由于这种缺陷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形式 人类情感 情感反应 音乐美学史 作曲家 自我表现 艺术问题 表现性 情感美 内心情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语言形式的两种符号性
6
作者 夏建新 《外语研究》 2002年第4期14-18,共5页
本文运用符号学原理对人们在两种不同意义上使用语言形式的现象作一番分析 ,指出语言形式有两种既有联系、又相互区别的符号性 (sign potential) :本体符号性 (ontologicalsign potential)和形式符号性 (formalsign potential)。同时本... 本文运用符号学原理对人们在两种不同意义上使用语言形式的现象作一番分析 ,指出语言形式有两种既有联系、又相互区别的符号性 (sign potential) :本体符号性 (ontologicalsign potential)和形式符号性 (formalsign potential)。同时本文试图说明人们使用语言形式的行为本身是怎样直接进入交际过程并与语言形式同时发挥交际功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形式 符号 本体符号 形式符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学界对法兰克福学派形式符号美学的接受
7
作者 匡存玖 彭红梅 《安康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05-112,127,共9页
法兰克福学派形式符号美学研究极其活跃,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形式符号美学研究之先河。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开始接受法兰克福学派的形式符号美学,先后经历了总体研究、深度阐释和反思创新三个阶段,建构了“寓言形式”“光晕”“震惊”“艺... 法兰克福学派形式符号美学研究极其活跃,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形式符号美学研究之先河。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开始接受法兰克福学派的形式符号美学,先后经历了总体研究、深度阐释和反思创新三个阶段,建构了“寓言形式”“光晕”“震惊”“艺术生产”“文化工业”等系列本土化论题,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形式主义、马克思主义文化符号学、马克思主义传播符号学等阐释之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形式符号维度的审思,为建设中国马克思主义符号学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兰克福学派 形式符号美学 理论接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谈建筑形式符号的创作
8
作者 章迎尔 《中外建筑》 1997年第4期25-26,共2页
在建筑设计中设计者经常碰到如何使用适宜的形式符号来表达不同的建筑内容的问题。从狭义层次讨论建筑形式符号的创作,其重点在于探讨构成建筑形象的符号特征和形式结构。本文从狭义层次就建筑形式符号的创作,从语构、语意、语用3个不... 在建筑设计中设计者经常碰到如何使用适宜的形式符号来表达不同的建筑内容的问题。从狭义层次讨论建筑形式符号的创作,其重点在于探讨构成建筑形象的符号特征和形式结构。本文从狭义层次就建筑形式符号的创作,从语构、语意、语用3个不同层面作一粗浅的分析与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设计 建筑形式符号 建筑形象 建筑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教学中的作业批改问题——基于符号理论的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杜尚荣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25-28,共4页
教学中,教师在进行作业批改时,所做出的"对"与"错"的判断反映的只是对学生学业水平的外在表现的关注,而当涉及何种批改更能让学生接受时则体现了教学对学生学业水平的内在规定性(即身心健康发展)的深切观照。根据... 教学中,教师在进行作业批改时,所做出的"对"与"错"的判断反映的只是对学生学业水平的外在表现的关注,而当涉及何种批改更能让学生接受时则体现了教学对学生学业水平的内在规定性(即身心健康发展)的深切观照。根据符号理论的观点,在学生作业上批注什么符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教师应如何引领学生对符号所代表的"对"或"错"的意义作出正确的个体性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作业 作业修改 符号形式 教师批改 符号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缩略语语言符号的双层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杰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6年第7期25-26,共2页
关键词 缩略语 语言符号 语言单位 词汇系统 现代汉语 结构关系 符号形式 双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态语言符号在产品造型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艳 杨君顺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09年第7期91-93,共3页
苏珊·朗格的艺术符号论美学,提出"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这个命题。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有其独特的造型语言,用户通过外形理解产品的功能,产品应当自己会"说话",告诉用户它有什么功能、怎么操作,让使用... 苏珊·朗格的艺术符号论美学,提出"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这个命题。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有其独特的造型语言,用户通过外形理解产品的功能,产品应当自己会"说话",告诉用户它有什么功能、怎么操作,让使用者能更加方便、准确、安全、健康地使用产品,这样才能使符号元素代表的观念、意义、信息有效快速地得到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造型设计 语言符号 应用 形态 符号论美学 符号形式 人类情感 造型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义:音乐、语言与符号学(上) 被引量:5
12
作者 乔斯.凯塞尔斯 宋祥瑞 许丽华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9-18,共10页
本文译自《音乐评论》(Music Review,Canlbrige)1988年第3期。作者认为,任何具有意义功能的符号都是一种概念处理形式。这意味着,音乐如果也被视作有意义功能的符号,则也不能例外;起码也该算一种特殊的概念处理形式。这就引起两个值得... 本文译自《音乐评论》(Music Review,Canlbrige)1988年第3期。作者认为,任何具有意义功能的符号都是一种概念处理形式。这意味着,音乐如果也被视作有意义功能的符号,则也不能例外;起码也该算一种特殊的概念处理形式。这就引起两个值得特别重视的问题:1.概念往往属于语言学范畴,这表明,音乐语汇的加工过程遵循语言概念加工过程所体现的一般规律。2.音乐语汇或意义在加工方式上与语言的相似是否表明它也象语言概念那样与对象(情感)具有固定的,明确的指涉关系吧?如果这后一个条件不能满足,我们又如何能把音乐仅仅看作情感的语言?作者说,这正是音乐引起争论不休的焦点。显然,这两个问题暗示了这样一点:即音乐与语言之间具有不可回避的可比较性。所以,本文作者将音乐与语言的比较作为其对象,并置于符号学的框架中展开研究。符号学有两个层次的意义:一是方法论的,一是本体论的。前者涉及技术问题,后者涉及存在问题。从方法论看,它由三个连续性的分支组成:(1)句法学,它研究某物能否被加工;(2)语义学,它研究怎样如工;(3)语用学,它研究加工后转换的完成,即影响。所以,符号学研究的是意义的产生、交流和理解的一般规律。从本体论看,人的存在是一种创造意义的存在,而意义必然显现为符号。这意味着,人的世界是一个由符号编织的结构。所以,符号学又是理解意义和世界的最一般的思维方式。四此,从符号学研究音乐,易于在一个更深的层次里展露其本质,以及人与这个创造物的关系。这篇文章是严格按符号学的三个步骤进行的,所以充分体现了音乐符号学研究的全过程与思维方法。考虑到我们仍未摆脱建立在形式与内容这一对传统概念上的思维方法,故此文值得译介与借鉴。着眼于此,我将其题目也做了改动,原来的题目是:Is music a langua e of emotion——On analysis ofmusical meaning(《音乐是情感的语言吗?——论音乐意义的分析》)。此外,还有一个问题由于其重要性,也须在此申说一下,这就是本文中percept,sign 与symbol 的翻译问题。先说sign 与symbol。目前这两个概念在诸种汉译著作中存在着极明显的歧义现象。如sign,有的译作记号,有的译作符号,还有的译成指号。symbol一词的歧义主要表现为与sign 含义的交叉:在有的著作中译为象征,有的译成符号。甚至还有在同一本书里译为符号与象征的;如甘阳译的《人论》。更令人费解的是在《语言与语言学词典》中,该词典译者将其中一本书的书名《Sign,Symbol and Script》译作《符号与文字》。symbol 一词不知是有意不译,还是同作符号处理。无论如何,这显然与原书名的意旨不符。这两个词并列一起出现,肯定有不同的含义,未必原著者本人多此一举?然而,在诸文学理论的译文中,主要将其译为象征。那么,造成这种歧义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原因有二:一方面属于语言体系的差异、思维方式的差别所导致的理解上的隔阂与误读。另一方面,是西方人在这两个概念的使用上本身就存在着不一致:如哲学家与语言学家、与文学家之间;语言学家与文学家之间。甚至在符号学两位创始人索绪尔与皮尔士之间亦是如此:在索绪尔那里,任意性的是sign;在皮尔士那里,任意性的是symbol。索绪尔还曾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一书中,就sign 与symbol 的用法批评卡西尔,说他混淆了此二者之间的区别。因为,在卡西尔的《符号形式哲学》中,任意性的正是symbol。由于这是一个译者按,不允许详细辩析;然而,针对这种歧义与混乱现象,和有鉴于概念在理论思维中的重要性,我们必须在此对这两个译名作一简洁的交待。译名,当然,首先必须根据作者的界定。本文作者说,他依据的是苏珊·朗格关于sign 与symbol 的用法。由于我手头无朗格原著,故无法核对。不过,我发现作者的用法倒是与皮尔士关于符号的分类相似:即总体概念是sign;其下又分icons(图象)与indices(标志)和symbols(象征)。前两者与对象有一一对应关系;后者与对象却是任意的间接关系,具有概念功能。这又与1988年版《韦氏新世界词典》相吻合:symbol,希腊语作symbolon;字头原作syn,它们的意思是throwtogether and compare,意为:“任意放在一起”和“比较”。在这个字源学的意义上,它又有两个主要的注解:(1)一个用来代表某物,尤其是代表某种抽象观念的事物;如狮子是勇敢观念的象征。文学上的象征用法正与此解同。(2)代表一个客体、或性质、或过程、或数量的印刷或书写标记(printed or written mark)。这一条正好从第一条“代表某种抽象观念”这一核心意义而来;任意性由此产生。这使它具有如皮尔士所说的概念功能。而sign 则与此不同,它主要和核心含义不是代表某种抽象观念;恰恰相反,它是指某物本身指示出一种它所包含的意义,如烟与火之间意义的标志关系。由此,某实物成为一个标志或指示(indication。在symbol 词条里没有用这个词作注解)。它的第二个用法,即作语言学的符号意义解时,这一点正好是由symbol 来为其作注脚的。显然,sign 与symbol 两术语其基本意义是有根本区别的。考虑到symbol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译作象征,并且它本身也存在着两种可能性,为保持译名的统一起见,在这里,我们只能将其译作象征。不过,我们对symbol 的核心含义应保留一个清楚的概念。至于sign 与symbol的汉译所涉及的一些细节问题,我们将另撰专文讨论。现在,我们再说说percept 的译名问题。在此文中,作者是这样界定的:它是概念(concept)塑造知觉(perception)的一种结果。所以,percept 既不同于concept,又与perception 相异。似乎介于二者之间:与perception 相比,它已是具有差异性的东西;perception 由于未经concept 的加工,故还是模糊的,不能辩认的。与concept 相比,它的意义不象concept 那样确定。所以,作者称它为次级概念。这样一来,在我们现有概念网中,就缺少一个词与之相应。我们只有感觉(sensation)、知觉(perception)与概念(concept)。由于perception一词在任何学术译著里大都作知觉解,在《韦氏新世界词典》里解作“心灵通过感官所把握的可识别的印象”。所以,这种经概念塑造的次级概念,也就不能译作知觉了。但作者后来又将此界说为plain percept:plain 意为“明白的”“清晰的”。对此就有三种解决的办法:一是取概念的概字与知觉的觉的字,组成一个新词:概觉。因它居这二者之间。二是,我们在阅读中保持着作者对此的界定,不将其译出,仍用原文;三是,把它译成“清晰知觉”。因为,这一点正是经过概念塑造的percept 与未经概念塑造的perception 之间的区别。第一种办法不大可取,新译名总觉别扭;第二种也不可取,既是译文,应尽量译出为宜。剩下的就别无出路了,我们就取第三种:文中percept 与plain percept 一律译作:清晰知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元素 音乐与语言 音乐语汇 音乐评论 音乐意义 符号形式 符号学研究 概念功能 音乐学院 任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符号学角度浅析色彩对公共雕塑情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项侃侃 武阳阳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12年第1期58-60,共3页
"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公共雕塑作为艺术的一种表达形式,毫无疑问也是艺术家通过创造符号传达内心情感的一种方式。作为艺术家要注重对传统的造型符号的借鉴与运用,以及对于色彩符号的继承与创新,从而使公共雕塑... "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公共雕塑作为艺术的一种表达形式,毫无疑问也是艺术家通过创造符号传达内心情感的一种方式。作为艺术家要注重对传统的造型符号的借鉴与运用,以及对于色彩符号的继承与创新,从而使公共雕塑能更直接、更准确地表达情感,不仅能标示出一个城市的内涵,让人回味一个城市的历史特色,展现其美好未来,而且要凝聚和传承一个城市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表达 色彩符号 符号 雕塑 艺术家 符号形式 人类情感 内心情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具——符号与生命意识的对接
14
作者 林少华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11年第11期58-60,共3页
随着历史的发展、文明的进步,面具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也在悄无声息地形成并且伴随着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发展起来。从远古时期的猛兽面具、神形面具到今天的面具的变种——脸谱,面具作为一种特殊的媒介载体,始终渗透在人们生活中的方... 随着历史的发展、文明的进步,面具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也在悄无声息地形成并且伴随着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发展起来。从远古时期的猛兽面具、神形面具到今天的面具的变种——脸谱,面具作为一种特殊的媒介载体,始终渗透在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人们日常生活的变化,而在面具符号形式的背后则隐藏着一种超越人自身力量和命运的生命能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意识 符号形式 面具 对接 日常生活 生产方式 艺术形式 远古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符号学角度看产品仿生设计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悦霞 《美术大观》 2007年第9期100-101,共2页
  人类通过自己创造的符号认识自我和世界,通过联想把符号和所指的对象联系起来,创造了称为语言或思想的符号系统,也创造了称为工具或产品的符号系统.符号经过浓缩和指代、传播和交流,在不断纳入新符号的同时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和发展...   人类通过自己创造的符号认识自我和世界,通过联想把符号和所指的对象联系起来,创造了称为语言或思想的符号系统,也创造了称为工具或产品的符号系统.符号经过浓缩和指代、传播和交流,在不断纳入新符号的同时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和发展.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同样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符号的应用,受符号学思想的影响.符号丰富了产品仿生设计的表达,产品的形态有了类似语言的情感表达功能,把自然的美学特征植入产品本身,让产品焕然一新,使产品有了不可思议的表现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系统 产品仿生设计 形式符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艺术中的情感与形式关系
16
作者 王卉 《美术教育研究》 2010年第3期115-115,共1页
情感与形式是我们在审美活动中常常提及的两个词汇。符号美学的形成是对现代人审美和艺术实践的一种理论上的回答,也是对此前美学思想的继承和超越。各种艺术样式就是用不同的方式把人类情感符号化后得到的结果。艺术必须超越现象实在,... 情感与形式是我们在审美活动中常常提及的两个词汇。符号美学的形成是对现代人审美和艺术实践的一种理论上的回答,也是对此前美学思想的继承和超越。各种艺术样式就是用不同的方式把人类情感符号化后得到的结果。艺术必须超越现象实在,通过纯形式来表现隐藏在事物表象后的终极实在,表现出意味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认识 审美情感 有意味的形式 符号形式 审美纯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绘画语言是自然和生活的符号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里 《语言战略研究》 2019年第4期5-6,共2页
跟生活语言不同,绘画语言首先是一种视觉的符号。从原始社会的洞窟艺术到传承了两千年的中国写意画,绘画语言留给观者的是一连串由形色组成的形式符号。这些符号构成克莱夫·贝尔所说的“有意味的形式”。他认为“有意味的形式”就... 跟生活语言不同,绘画语言首先是一种视觉的符号。从原始社会的洞窟艺术到传承了两千年的中国写意画,绘画语言留给观者的是一连串由形色组成的形式符号。这些符号构成克莱夫·贝尔所说的“有意味的形式”。他认为“有意味的形式”就是美。关于美,中国道家哲学认为,“大美”才是最高级别的美。《庄子·外篇·知北游》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语言 形式符号 语言生活 美术家 有意味的形式 生活语言 原始社会 道家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换:建筑符号的应用策略
18
作者 顾红男 丁素红 《华中建筑》 2013年第8期13-17,共5页
建筑设计中应用传统建筑与文化符号是表达建筑文化和地域特征的直接有效方法之一。符号具有形式和意义两方面。表达意义是符号应用于建筑的目的,而符号的意义是由其具有认知特征性的形式来传达。建筑有其自身的组织规律,符号的应用需要... 建筑设计中应用传统建筑与文化符号是表达建筑文化和地域特征的直接有效方法之一。符号具有形式和意义两方面。表达意义是符号应用于建筑的目的,而符号的意义是由其具有认知特征性的形式来传达。建筑有其自身的组织规律,符号的应用需要结合建筑的本体设计,符号需要以建筑空间、形式、结构、材料等建筑本体语言形式来表达。这就需要转换,转换是符号的应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 转换策略 空间符号 形式符号 结构符号 材料符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符号叶茂中
19
作者 王星 《现代营销(下)》 2007年第5期32-34,共3页
符号消费已成为消费发展的一大趋势,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类对自然界和自身认识的不断深入,商品的符号意义也越来越丰富,符号化消费行为已成为当代人表达思想、寄托情感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叶茂中 符号消费 符号意义 符号化消费 木偶人 符号形式 营销界 生产力水平 等级结构 运行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解剖学知识图谱的建设与应用体会
20
作者 韩硕 曹翠丽 +6 位作者 张喜平 赵雪汝 陈欢 陈子怡 杨佳音 崔慧先 张展翅 《解剖学杂志》 2024年第6期542-545,共4页
知识图谱(knowledge graphs)是一种结构化的语义知识库,以符号形式描述物理世界中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1]。其基本组成单位是“实体-关系-实体”三元组。实体间通过关系相互联结,构成网状的知识结构。不同于当下如火如荼的大语言模型,知... 知识图谱(knowledge graphs)是一种结构化的语义知识库,以符号形式描述物理世界中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1]。其基本组成单位是“实体-关系-实体”三元组。实体间通过关系相互联结,构成网状的知识结构。不同于当下如火如荼的大语言模型,知识图谱基于语义知识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解剖学 知识图谱 语义知识库 基本组成单位 符号形式 语言模型 知识结构 建设与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