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传播符号学的人文地理纪录片符号叙事研究——以纪录片《大河之北》为例
1
作者 朱宝强 郭洪渊 《传媒论坛》 2025年第1期68-70,共3页
通过对人文地理纪录片《大河之北》的视觉和听觉符号表达及其叙事策略的分析,探讨此类纪录片在创作过程中的创新和影响力。对《大河之北》的视听符号表达方法以及其时间轴叙事、地点叙事、人物叙事策略进行探讨,分析其是如何通过视听手... 通过对人文地理纪录片《大河之北》的视觉和听觉符号表达及其叙事策略的分析,探讨此类纪录片在创作过程中的创新和影响力。对《大河之北》的视听符号表达方法以及其时间轴叙事、地点叙事、人物叙事策略进行探讨,分析其是如何通过视听手段增强纪录片的叙事效果以及如何构建纪录片的整体结构与叙事逻辑。总结《大河之北》对于同类型人文地理纪录片创作的启示,以期为相关创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符号 人文地理纪录片 符号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游戏《黑神话:悟空》的符号叙事研究
2
作者 沈溪源 《今古文创》 2025年第2期86-89,共4页
《黑神话:悟空》是一款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游戏玩法的国产3A游戏,其精细的历史文化考证和创新性的叙事构建引起国内外的热烈讨论。游戏作为数字时代的文化载体,其符号叙事策略对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仅... 《黑神话:悟空》是一款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游戏玩法的国产3A游戏,其精细的历史文化考证和创新性的叙事构建引起国内外的热烈讨论。游戏作为数字时代的文化载体,其符号叙事策略对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仅是虚拟的叙事平台,也是虚拟的文化空间。本文拟从符号叙事视角出发,通过文本符号、视觉符号、听觉符号及符号交互四个维度讨论游戏《黑神话:悟空》的符号叙事策略,探究其对我国游戏创作及文化出海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游戏 《黑神话:悟空》 符号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符号叙事学视域下的博物馆展示设计教学研究
3
作者 赵凌 《美术教育研究》 2024年第9期123-125,共3页
叙事是人类传递生活和文化经验的基本方式。叙事学的发展促成了以文学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系统理论的发展,随着理论的深化,社会人文学科也将其纳入相关领域作为理论探索的工具。博物馆展示本质上是知识传播和文化教育,在内容和结构组... 叙事是人类传递生活和文化经验的基本方式。叙事学的发展促成了以文学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系统理论的发展,随着理论的深化,社会人文学科也将其纳入相关领域作为理论探索的工具。博物馆展示本质上是知识传播和文化教育,在内容和结构组织上呈现叙事性特征,符号叙事作为叙事学在跨学科领域研究的新发展成果,为博物馆展示提供了表达手法的系统理论支撑。符号叙事理论融入博物馆展示设计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意思维并为教学发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 符号叙事 文化传播 博物馆展示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符号叙事与美学延伸:电影《沙丘》的科幻建构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凤丽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56-160,共5页
《沙丘》是加拿大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执导的科幻电影,改编自著名作家弗兰克·赫伯特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万年后的未来世界,厄崔迪家族遭到背叛,年轻的公爵之子保罗接受命运的指引反抗帝国的故事。相较于其他《沙丘》影视改编作... 《沙丘》是加拿大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执导的科幻电影,改编自著名作家弗兰克·赫伯特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万年后的未来世界,厄崔迪家族遭到背叛,年轻的公爵之子保罗接受命运的指引反抗帝国的故事。相较于其他《沙丘》影视改编作品,维伦纽瓦强调利用符号叙事来营造宏大的科幻感和史诗感,并且以侧重陌生感的美学塑造,营造出了科幻电影独有的视觉体验,为观众构造了一个深邃、厚重的想象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丘》 符号叙事 美学延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新媒体符号叙事看韩国“轻医美”潮流在中国的传播
5
作者 王奕宁 姚凯 《传媒论坛》 2024年第9期33-37,共5页
韩国作为全球公认的整容大国,在医疗美容行业的全球化流行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更对中国消费者的审美追求与整容倾向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非侵入式整容技术的发展与女性主义意识的崛起,媒介与市场正在不断强调整容的轻量化、自然化概... 韩国作为全球公认的整容大国,在医疗美容行业的全球化流行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更对中国消费者的审美追求与整容倾向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非侵入式整容技术的发展与女性主义意识的崛起,媒介与市场正在不断强调整容的轻量化、自然化概念,从而吸引更多潜在消费者。从新媒体符号叙事的视角解读中韩“轻医美”潮流的互联网传播语境,从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及社群达成的最终解释项三个方面层层深入,分析“韩流2.0”时代中韩整容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对中国消费者整容认知与实践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医美 符号叙事 新媒体传播 后现代女性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闻奖新闻摄影获奖作品的符号叙事研究
6
作者 宛禹町 《新闻论坛》 2024年第2期96-99,共4页
中国新闻奖是中国新闻界最权威的奖项,其对新闻摄影作品的选择与表彰对大众舆论和行业未来的实践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研究在符号叙事学的视域下,以皮尔斯符号三分法为理论框架,对2021年以来中国新闻奖新闻摄影获奖... 中国新闻奖是中国新闻界最权威的奖项,其对新闻摄影作品的选择与表彰对大众舆论和行业未来的实践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研究在符号叙事学的视域下,以皮尔斯符号三分法为理论框架,对2021年以来中国新闻奖新闻摄影获奖作品进行研究,从符号元素、符号对象、符号解释项三个方面对其进行解构与分析。本研究在理论层面上探讨了其叙事上所蕴含的创新价值与公共价值,在实践层面上对未来的新闻摄影工作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三分法 符号叙事 中国新闻奖 新闻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戏剧改编电影《赵氏孤儿》的符号叙事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天昊 孙宇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108-111,共4页
戏剧和电影作为独特的艺术形式,均以符号化的叙事方式来实现艺术家与观众间的交际愿望。对同一故事从戏剧到电影的改编,因其主题和叙事方式的变化,必然引起符号化结构的调整,才能确保电影语言交际活动的顺畅开展。新的主题含义的阐释及... 戏剧和电影作为独特的艺术形式,均以符号化的叙事方式来实现艺术家与观众间的交际愿望。对同一故事从戏剧到电影的改编,因其主题和叙事方式的变化,必然引起符号化结构的调整,才能确保电影语言交际活动的顺畅开展。新的主题含义的阐释及新的情感信息的传达与语境及情感符号密切相关。艺术作品的改编过程就是语境重构及新的情感表达的过程。戏剧改编电影《赵氏孤儿》围绕新的主题阐释成功构建新的语境,通过贯穿全局的情感叙事手法将悲剧主题进一步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改编 赵氏孤儿 符号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与诗歌的语境与情感符号叙事——以电视音乐选秀节目歌曲表演艺术改编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天昊 《语文学刊》 2018年第6期67-73,共7页
鉴于音乐、诗歌这两种艺术与文学形式同语境与情感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歌曲自其诞生以来就成为最受欢迎的一种切合语境、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歌曲、情感表达与环境联系紧密而不可分割。以电视音乐选秀节目歌曲表演艺术改编作品为研究对... 鉴于音乐、诗歌这两种艺术与文学形式同语境与情感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歌曲自其诞生以来就成为最受欢迎的一种切合语境、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歌曲、情感表达与环境联系紧密而不可分割。以电视音乐选秀节目歌曲表演艺术改编作品为研究对象,探索歌曲、语境与情感表达三者关系有利于了解文学与艺术相结合背景下情感与语境符号的叙事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诗歌 符号叙事 艺术改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贾樟柯电影《江湖儿女》中的符号叙事模式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南南 《戏剧之家》 2020年第10期93-93,95,共2页
作为第六代导演的领军者,贾樟柯以其独特的叙事特色享誉中外,在他的电影《江湖儿女》中,贾樟柯导演以其独特的符号叙事模式对当代中国电影的叙事进行了创新。这部电影中的符号可分为文化符号和物质符号两大类。它们具有重要的表意功能... 作为第六代导演的领军者,贾樟柯以其独特的叙事特色享誉中外,在他的电影《江湖儿女》中,贾樟柯导演以其独特的符号叙事模式对当代中国电影的叙事进行了创新。这部电影中的符号可分为文化符号和物质符号两大类。它们具有重要的表意功能和叙事功能。通过这些符号,贾樟柯导演记录了2001-2018年中国社会的变迁,以及变迁中的江湖儿女情义。《江湖儿女》在符号的选择和使用上较贾樟柯之前的电影更为符号化。导演用这种符号叙事模式娓娓道来了巧巧和斌哥的情义纠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樟柯 《江湖儿女》 符号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化原型的品牌艺术化形象符号叙事分析
10
作者 何季 熊承霞 《艺术科技》 2022年第14期182-185,共4页
消费关系的特征在市场的长期发展中发生改变,由最初的“功能性消费”转向“情感性消费”,而这一功能性转变对品牌文化构建和品牌故事叙事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化原型理论既能为认识品牌文化本源提供全新视角,从本源构建品牌文化和故事... 消费关系的特征在市场的长期发展中发生改变,由最初的“功能性消费”转向“情感性消费”,而这一功能性转变对品牌文化构建和品牌故事叙事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化原型理论既能为认识品牌文化本源提供全新视角,从本源构建品牌文化和故事,又能从原型视角使品牌认识受众情感需求的来源。通过两者结合赋能品牌,在捕捉受众情感需求本源的基础上,以艺术化、拟人化、功能化的形象符号进行故事叙事,构建起个性鲜明、互动性强、情感共鸣深且内容丰富的品牌符号体系和叙事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原型 品牌形象 符号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造性想象——当代实景剧的叙事符号研究
11
作者 蒋诗洁 苏静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第4期85-88,共4页
实景剧是旅游演艺节目形式的一种,它以真实建筑作为舞台场景,再现特定地域的民族风情,利用多种影视特效再现当地具有典型意义的故事。四川实景剧从内容呈现来看,有呈现当地文化与记忆的剧目,如《葭萌春秋》《大唐松州·瓮城传奇》... 实景剧是旅游演艺节目形式的一种,它以真实建筑作为舞台场景,再现特定地域的民族风情,利用多种影视特效再现当地具有典型意义的故事。四川实景剧从内容呈现来看,有呈现当地文化与记忆的剧目,如《葭萌春秋》《大唐松州·瓮城传奇》《乌蒙沐歌》《今日今时安仁》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性想象 内容呈现 舞台场景 实景剧 影视特效 叙事符号 特定地域 民族风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码、阐释与感知再现——以汉墓车马图与《古诗十九首》为例试论图文叙事中的差异
12
作者 冯琦 《书画世界》 2024年第12期16-20,共5页
面对同一个经验事物,人们既可以在图像叙事中“描绘”出来,也可以通过文字“讲述”出来,符号叙事学视角下不同媒介符号的叙事形式各不相同,却在意义组织上融通不悖又各具特色。汉代士阶层宦游出行事件在东汉五言诗的文学文本和同时代墓... 面对同一个经验事物,人们既可以在图像叙事中“描绘”出来,也可以通过文字“讲述”出来,符号叙事学视角下不同媒介符号的叙事形式各不相同,却在意义组织上融通不悖又各具特色。汉代士阶层宦游出行事件在东汉五言诗的文学文本和同时代墓室画的图像文本中均是常见题材,却呈现出不同的图文叙事结构。通过探讨图文媒介间符号叙事差异,探讨媒介文本叙事中的多重代码层次,其呈现出“符号内的代码约束性”和“符号外的主体阐释能力”之间的张力关系,该张力结构下是“媒介符号的叙事潜力”在实现人对“在世之在”的整体知觉的模拟再现和传递。正是二者在不同媒介下承担的知觉模拟不同,造成了不同媒介符号叙事的差异,并以此区分着媒介叙事中可被机械复制的外延范围。在“万物皆媒”的当下,厘清“符号—表意”叙事图式下二者张力关系为人的主体性彰显带来了尤为重要的实践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叙事 图像叙事 图文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小说叙事符号层的现代转型与基督教文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伟华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3-47,共5页
基督教文化是中国小说叙事符号层现代转型的重要推动因素:基督教的传教活动使白话《圣经》广为流传,给五四白话文运动的成功提供了必要的群众基础,为中国现代白话文培养了必要的读者群,加速了中国小说叙事符号层的现代转型。白话《圣经... 基督教文化是中国小说叙事符号层现代转型的重要推动因素:基督教的传教活动使白话《圣经》广为流传,给五四白话文运动的成功提供了必要的群众基础,为中国现代白话文培养了必要的读者群,加速了中国小说叙事符号层的现代转型。白话《圣经》为中国现代语体文提供了典范,并为其发展提供了借鉴;《圣经》成为中国现代小说叙事直接利用的话语符号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小说 基督教文化 叙事符号 文言 白话 现代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蒲松龄笔下的文本外叙事符号——《聊斋志异》“梦中人语”论析
14
作者 焦浩 《蒲松龄研究》 2015年第3期42-49,共8页
符号叙事学中的叙事符号分为两个层次:文本内叙事符号与文本外叙事符号。前者与文本中的人、事、物共存,为结构具体情节服务,而后者则与作者共存,为结构整体文本框架服务,它们分属于两个不同层面。《聊斋志异》中的"梦中人语"... 符号叙事学中的叙事符号分为两个层次:文本内叙事符号与文本外叙事符号。前者与文本中的人、事、物共存,为结构具体情节服务,而后者则与作者共存,为结构整体文本框架服务,它们分属于两个不同层面。《聊斋志异》中的"梦中人语"属于文本外叙事符号,全书不同篇目共56次,主要起统摄全篇情节、推动情节发展、解答疑惑、收尾、预叙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内叙事符号 文本外叙事符号 聊斋志异 梦中人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应天齐作品中徽派建筑符号的叙事空间
15
作者 吴晗华 《美术教育研究》 2020年第13期28-29,共2页
应天齐的艺术创作以古城、古村为载体,表达了对社会、礼教和人文的关怀与思考。他以徽派建筑为主要题材对象,以具有代表性的窗花、木雕、石雕等符号元素体现徽派建筑中的徽州文化底蕴和中国传统审美。这些显性的视觉符号下隐含了艺术家... 应天齐的艺术创作以古城、古村为载体,表达了对社会、礼教和人文的关怀与思考。他以徽派建筑为主要题材对象,以具有代表性的窗花、木雕、石雕等符号元素体现徽派建筑中的徽州文化底蕴和中国传统审美。这些显性的视觉符号下隐含了艺术家深层的叙事结构,应天齐三十多年来关于这个题材上的持续创作,徽派建筑符号的叙事文本和叙事方式都由一条主线贯穿,但又在不断演变,体现了多重性的叙事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天齐 徽派建筑 符号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故事的逻辑:一则故事的叙事符号学分析
16
作者 姜奕村 《海外英语》 2013年第9X期190-192,213,共4页
该文旨在运用法国符号学家格雷马斯的符号学分析框架,对一则故事进行分析。笔者将故事分为两个部分,按照格雷马斯提出的框架从三个层面对故事进行剖析。这三个层面分别涉及语篇的语词层面,叙事层面和深层层面。产生故事的结构逻辑从这... 该文旨在运用法国符号学家格雷马斯的符号学分析框架,对一则故事进行分析。笔者将故事分为两个部分,按照格雷马斯提出的框架从三个层面对故事进行剖析。这三个层面分别涉及语篇的语词层面,叙事层面和深层层面。产生故事的结构逻辑从这三个层面中体现出来。语词层面包括对显现要素、对立项和语法特征的分析。叙事层面考察行动叙事模型和规范叙事模型的运作过程。在深层层面里,著名的符号学矩阵将阐释故事所蕴含的价值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符号 结构逻辑 三个层面 符号学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落、追寻与未抵达的家园——影片《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地域叙事解读
17
作者 方哲怡 《戏剧之家》 2024年第33期160-162,共3页
影片《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讲述了一对裕固族兄弟追寻水草丰茂的家园的公路故事,导演通过角色的身体叙事呈现地域民族的身份失落,通过符号叙事指涉游牧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二元博弈,通过空间叙事揭示地域景观下的民族寓言,共同直指地域民... 影片《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讲述了一对裕固族兄弟追寻水草丰茂的家园的公路故事,导演通过角色的身体叙事呈现地域民族的身份失落,通过符号叙事指涉游牧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二元博弈,通过空间叙事揭示地域景观下的民族寓言,共同直指地域民族的生存焦虑与作者的现代性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 地域叙事 身体叙事 符号叙事 空间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符号学视角下的“新疆棉花”——新闻报道中的国家形象建构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一凡 王亦高 《传媒论坛》 2022年第21期7-11,共5页
涉疆问题一直是中国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重要报道话题,近来的“新疆棉花”事件再次引发了国内外对于涉疆问题的广泛讨论。本文探讨中国主流媒体如何将“新疆棉花”作为一种符号来建构中国国家形象。选取人民网和China Daily有关于“新疆... 涉疆问题一直是中国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重要报道话题,近来的“新疆棉花”事件再次引发了国内外对于涉疆问题的广泛讨论。本文探讨中国主流媒体如何将“新疆棉花”作为一种符号来建构中国国家形象。选取人民网和China Daily有关于“新疆棉花”事件的新闻报道,从符号学视角对其报道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面对国内外不同的受众时,报道中对于“新疆棉花”的符号使用也有所不同。面向国内的报道将新疆棉花呈现为一个去政治化的符号,通过主题的强调、突出机械化生产的细节等叙事方式意指“智能化的新疆棉花生产”,用去政治化的方式推翻西方报道中的“政治污蔑”,构造出民族认同的神话话语;面向国外的报道则通过官方政治和外交的表达,否认外媒对于中国涉疆问题“抹黑”的话语,建立和传播正面的国家形象。但与此同时,在国际传播中还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平衡对外报道中的政治性和去政治化的日常,打造更为全面的中国国家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叙事 国家形象 国际传播 新闻报道 新疆棉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土”景观中空符号的影像表达及美学延伸--以《沙丘》的空间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侯砚卿 高北晨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7-61,共5页
“这一切只是开端。”由加拿大电影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执导的电影《沙丘2021》(Dune 2021),似乎呈现的是原著作者弗兰克·赫伯特恢宏磅礴宇宙观的“前言”,但这也不妨碍其中蕴含着极富美学的符号叙事。诚然,该部电影基础故事... “这一切只是开端。”由加拿大电影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执导的电影《沙丘2021》(Dune 2021),似乎呈现的是原著作者弗兰克·赫伯特恢宏磅礴宇宙观的“前言”,但这也不妨碍其中蕴含着极富美学的符号叙事。诚然,该部电影基础故事的剧情较为简单,电影呈现了保罗家族的厄崔迪在接管富含“香料”资源的厄拉克斯星球后遭到背叛与屠杀,侥幸逃命的保罗带着母亲踏上了顺应“天命”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叙事 影像表达 丹尼斯 符号 原著作者 美学 电影导演 拉克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事学视角下中国家庭题材电视剧现实主义表达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智华 周璐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9-106,113,共9页
近年来,中国家庭题材电视剧为观众呈现普通百姓日常生存状态,表现平凡家庭中的人们面对生活时的价值取向与认知态度,裹挟着强烈的戏剧冲突和现实意蕴。家庭题材电视剧的叙事符号承担了丰富的叙事功能,作为叙事人物精神演化的载体;叙事... 近年来,中国家庭题材电视剧为观众呈现普通百姓日常生存状态,表现平凡家庭中的人们面对生活时的价值取向与认知态度,裹挟着强烈的戏剧冲突和现实意蕴。家庭题材电视剧的叙事符号承担了丰富的叙事功能,作为叙事人物精神演化的载体;叙事主题隐喻了时代变迁下中国社会生活的矛盾变化;叙事逻辑体现了家庭与社会之间的现实发展联系;叙事空间通过想象与建构城市空间、家庭空间及个人心理空间,展示了现实社会各种复杂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符号 叙事主题 叙事逻辑 叙事空间 现实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