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文化与人格到文化与自我──心理人类学研究重心的转移 被引量:21
1
作者 葛鲁嘉 周宁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7-31,共5页
关键词 心理人类学 基本人格结构 人格类型 研究重心 文化主体 心理生活 文化决定论 个体人格 符号人类学 文化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学介绍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咸 《社会》 1985年第4期65-65,共1页
人类学是一门多科性科学,它既是世界性科学又是地区性科学。讲世界性,它研究全世界人类,寒温热三带的人类都在研究之列,说地域性,它研究一个个地域的人类。人类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又是一门新兴的科学。讲古老,在我国可以上溯到二千五... 人类学是一门多科性科学,它既是世界性科学又是地区性科学。讲世界性,它研究全世界人类,寒温热三带的人类都在研究之列,说地域性,它研究一个个地域的人类。人类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又是一门新兴的科学。讲古老,在我国可以上溯到二千五百年前春秋战国时代《黄帝内经》的“灵枢篇”,其中详细记载着中国人最早发现血液循环和对人体外部、内部器官的衡量数据。在西方可以考研到古希腊亚里斯多德时代。说它是新兴的,是达尔文1859年《物种起源》发表后的产物。达尔文的《人类由来》(1871)、赫胥黎的《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1863)和海克尔的《人类进化论》(1879)三书相继发表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尔文 人类进化 符号人类学 性科学 黄帝内经 早发现 春秋战国时代 亚里斯多德 血液循环 内部器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十年代以来的人类学理论
3
作者 林征宇 《社会》 1988年第12期3-6,共4页
六十年代:符号,自然结构五十年代末期的人类学,其理论格局由三大学派组成:沿袭拉德克里大—布朗和马林诺夫斯基的英国结构功能主义;师承米德和本尼迪克特的美国心理文化人类学;以及以怀特和斯蒂德为代表的美国进化主义人类学。他们的追... 六十年代:符号,自然结构五十年代末期的人类学,其理论格局由三大学派组成:沿袭拉德克里大—布朗和马林诺夫斯基的英国结构功能主义;师承米德和本尼迪克特的美国心理文化人类学;以及以怀特和斯蒂德为代表的美国进化主义人类学。他们的追随者从六十年代起就试图以新的分析程序、新的操作定义,来保持和发扬各自理论的长处及其解释能力。共同的动力和实践倾向逐渐形成三个派别:符号人类学、文化生态学和结构主义。符号人类学是被反对派们用以指称芝加哥的济慈、他的同事和康纳尔的特纳。严格说来,二者有着重要的区别。济慈接受了韦伯和帕森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人类学 操作定义 六十年代 学派 人类学 派别 文化生态学 弗洛伊德 世界观 人类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说诗学:符号的循环和再生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威廉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23,共7页
一、小说写作的路径:符号—“象”—文化—历史意大利作家、符号学家艾柯在谈到文化概念时,指出了三种基础文化现象:第一,关于改变人和自然关系的客体的生产和利用;第二,表现为制度化社会关系的基本核心亲属关系;第三,商品经济学交换。... 一、小说写作的路径:符号—“象”—文化—历史意大利作家、符号学家艾柯在谈到文化概念时,指出了三种基础文化现象:第一,关于改变人和自然关系的客体的生产和利用;第二,表现为制度化社会关系的基本核心亲属关系;第三,商品经济学交换。他认为这三种现象不仅是每一种文化的内在现象,而且已作为各种符号人类学的研究对象被挑选出来,其目的在于指明整个文化都属于意指和交流,而人性和社会仅仅是在交流及意指关系中得到确定时才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写作 符号学家 符号人类学 小说诗学 亲属关系 意指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符号学视野下“妹娃儿”身份仿拟萌属性研究——以湖北恩施利川《龙船调》为个案研究
5
作者 范心恒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2期49-53,共5页
"妹娃儿"是土家族和苗族人对女性的通称或昵称。身份仿拟对"妹娃儿"萌属性符号有以下三种符义表述方式:首先,"妹娃儿"萌属性语表分析,使妹娃儿萌属性限制在语音共时阈中,说明"妹娃儿"所仿拟的... "妹娃儿"是土家族和苗族人对女性的通称或昵称。身份仿拟对"妹娃儿"萌属性符号有以下三种符义表述方式:首先,"妹娃儿"萌属性语表分析,使妹娃儿萌属性限制在语音共时阈中,说明"妹娃儿"所仿拟的身份具有少女语音符号属性;其次,"妹娃儿"萌属性符义语里分析,表明其具有多种语义符号属性;最后,"妹娃儿"萌属性语用阐释其"时空性"、"可复制性"、"历史文化性"和模糊性符号象征。研究结果表明:符号学视域下的身份仿拟可以将"妹娃儿"真实身份还原即还原妹娃儿少女等多元女性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人类学 身份仿拟 “妹娃儿” 萌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格厄孜的文化观
6
作者 沃野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4期79-81,共3页
格厄孜是当代世界上极有影响的文化人类学家和文化理论家。该文基于对格厄孜关于文化定义的评述 ,较系统地解说了他的文化观———总体上 ,是属于实用主义的。在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面 ,他提倡的“无偏见的观察”和“深厚描述”法、对研... 格厄孜是当代世界上极有影响的文化人类学家和文化理论家。该文基于对格厄孜关于文化定义的评述 ,较系统地解说了他的文化观———总体上 ,是属于实用主义的。在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面 ,他提倡的“无偏见的观察”和“深厚描述”法、对研究成果的解释性说明和隐喻 (metaphor) ,虽受到同行学者的批判 ,但其意义在文化研究领域有着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人类学 符号意义 文化观 深厚描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