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笠翁诗韵》韵类与十七世纪江淮官话
1
作者
刘芹
《现代语文》
2024年第8期19-28,共10页
清代学者李渔所著韵书《笠翁诗韵》,共收录韵字7083个。通过对《笠翁诗韵》的韵类系联,并结合各韵类的自注、混注状况,共得到23个韵部、61个韵类。其中,舒声韵部有16个、计40个韵类;入声韵部有7个、计21个韵类。该书韵类的主要特点是:...
清代学者李渔所著韵书《笠翁诗韵》,共收录韵字7083个。通过对《笠翁诗韵》的韵类系联,并结合各韵类的自注、混注状况,共得到23个韵部、61个韵类。其中,舒声韵部有16个、计40个韵类;入声韵部有7个、计21个韵类。该书韵类的主要特点是:四等二分、喉牙音开口二等韵与三四等韵合流、舌尖元音产生、日母止摄字独立、果摄舌齿音字开合不分、部分韵摄发生开口化音变、流摄唇音字变入遇摄等。根据明清韵图、韵书的相关记载,结合江淮官话方言调查的描写,把明清时期江淮官话的韵类特征归纳为十二类。通过《笠翁诗韵》的韵类特点和江淮官话的韵类特征的对比,可以看出,《笠翁诗韵》反映的正是明末清初江淮官话的语音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笠翁
诗韵》
韵类
十七世纪
江淮官话
李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翼圣堂本《闲情偶寄》和芥子园本《笠翁偶集》的五处差异分析
2
作者
何亦邨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131-134,共4页
翼圣堂本《闲情偶寄》和芥子园本《笠翁偶集》这两种书之间存在诸多差异,而这些不同之处正是造成后世翻刻、再版产生差异、讹误和错漏的根本原因。本文对这两种书的书名及封面题识、序言及次序、分卷方式及内容、编订人、部分正文和眉...
翼圣堂本《闲情偶寄》和芥子园本《笠翁偶集》这两种书之间存在诸多差异,而这些不同之处正是造成后世翻刻、再版产生差异、讹误和错漏的根本原因。本文对这两种书的书名及封面题识、序言及次序、分卷方式及内容、编订人、部分正文和眉批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其学术价值,以便未来研究和再版时能够择善而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渔
翼圣堂
芥子园
闲情偶寄
笠翁
一家言全集
笠翁
偶集
古籍版本学
艺术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笠翁诗集》编年办法
3
作者
高山
《图书馆界》
2010年第3期13-15,75,共4页
李渔的诗歌保存较为完好,且真实地记录了他一生的交游经历。通过其诗歌内容与人生经历的相互参证,《笠翁诗集》的编年可以采用先分时间段,再确定该段已定的参照点,由已定到未定的大致办法。对于某一类数量较少的诗歌,在很难以其内容确...
李渔的诗歌保存较为完好,且真实地记录了他一生的交游经历。通过其诗歌内容与人生经历的相互参证,《笠翁诗集》的编年可以采用先分时间段,再确定该段已定的参照点,由已定到未定的大致办法。对于某一类数量较少的诗歌,在很难以其内容确定时间的情况下,另编为一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笠翁
诗集
版本
编年办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笠翁对韵(东)
4
作者
李渔
王立群
《民族音乐》
2016年第2期75-75,共1页
关键词
笠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李渔的戏曲理论
5
作者
张文勋
《上海戏剧》
1981年第2期52-54,共3页
我国古代戏曲理论,在元明两代已相当发达。明代王骥德的《曲律》是集大成者,它标志着戏曲理论当时所达到的高峰。到了清代,戏曲理论有了进一步发展,而李渔的《间情偶记》中的戏曲理论,可以说又标志着另一个新的高峰。李渔(1611——约167...
我国古代戏曲理论,在元明两代已相当发达。明代王骥德的《曲律》是集大成者,它标志着戏曲理论当时所达到的高峰。到了清代,戏曲理论有了进一步发展,而李渔的《间情偶记》中的戏曲理论,可以说又标志着另一个新的高峰。李渔(1611——约1679),字笠鸿,又字谪凡,号笠翁。原籍浙江兰豁,生于江苏如皋,晚年移居杭州西湖。他是清代著名的戏曲理论家,他自己从事戏曲剧本创作,著有传奇《比目鱼》、《风筝误》等等。他还长期领导戏曲演出活动,自己家里就蓄有家妓(相当于戏班子),到各处演出。所以,他具有丰富的戏剧创作和演出的实践经验。《闲情偶寄》这部杂著中的“填词部”和“演出部”,就是他的戏曲理论。后人把这两部分单独抽出,称为《李笠翁曲话》,这是我国古代戏剧理论中的一部重要著作。它自成体系,理论深刻,符合我国戏剧的艺术特征和民族特征,而且提出了不少创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理论
李渔
戏剧创作
李
笠翁
曲话
戏曲剧本
古代戏剧
古代戏曲
王骥德
《曲律》
笠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且停亭在李渔故里复建落成
6
作者
小陈
《文化艺术研究》
1996年第6期63-,共1页
关键词
李渔
夏李村
笠翁
九六
溪山
戏剧理论
二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态与发展齐飞,绿水共青山一色
7
作者
许佳怡
刘赤兵(指导)
《作文(高中版)》
2023年第4期9-9,共1页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是大气磅的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高雅恬淡的美;“孤舟笠翁,独钓寒江雪”是宁静旷远的美。但是,在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当今,我们越来越难以亲近这些景观动人心魄的美。因此,处在新时代的你我,要让...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是大气磅的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高雅恬淡的美;“孤舟笠翁,独钓寒江雪”是宁静旷远的美。但是,在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当今,我们越来越难以亲近这些景观动人心魄的美。因此,处在新时代的你我,要让生态与发展齐飞,绿水共青山一色。守护生态文明,我们要坚定不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菊东篱下
笠翁
可持续发展道路
悠然见南山
生态文明
旷远
绿水
生态环境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笠翁诗韵》韵类与十七世纪江淮官话
1
作者
刘芹
机构
苏州城市学院城市文化与传播学院
出处
《现代语文》
2024年第8期19-28,共10页
基金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李渔诗韵音系与十七世纪江淮官话语音研究”(2020SJZDA017)。
文摘
清代学者李渔所著韵书《笠翁诗韵》,共收录韵字7083个。通过对《笠翁诗韵》的韵类系联,并结合各韵类的自注、混注状况,共得到23个韵部、61个韵类。其中,舒声韵部有16个、计40个韵类;入声韵部有7个、计21个韵类。该书韵类的主要特点是:四等二分、喉牙音开口二等韵与三四等韵合流、舌尖元音产生、日母止摄字独立、果摄舌齿音字开合不分、部分韵摄发生开口化音变、流摄唇音字变入遇摄等。根据明清韵图、韵书的相关记载,结合江淮官话方言调查的描写,把明清时期江淮官话的韵类特征归纳为十二类。通过《笠翁诗韵》的韵类特点和江淮官话的韵类特征的对比,可以看出,《笠翁诗韵》反映的正是明末清初江淮官话的语音特征。
关键词
《
笠翁
诗韵》
韵类
十七世纪
江淮官话
李渔
Keywords
Liweng shiyun(《
笠翁
诗韵》)
rhyme category
seventeenth century
Jianghuai Mandarin
Li Yu(李渔)
分类号
H114 [语言文字—汉语]
H172.4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翼圣堂本《闲情偶寄》和芥子园本《笠翁偶集》的五处差异分析
2
作者
何亦邨
机构
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
出处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131-134,共4页
基金
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戏曲史(安徽卷)”,(批准号:18ZD08)阶段性成果。
文摘
翼圣堂本《闲情偶寄》和芥子园本《笠翁偶集》这两种书之间存在诸多差异,而这些不同之处正是造成后世翻刻、再版产生差异、讹误和错漏的根本原因。本文对这两种书的书名及封面题识、序言及次序、分卷方式及内容、编订人、部分正文和眉批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其学术价值,以便未来研究和再版时能够择善而从。
关键词
李渔
翼圣堂
芥子园
闲情偶寄
笠翁
一家言全集
笠翁
偶集
古籍版本学
艺术学理论
Keywords
LiYu
Yishengtang
Jieziyuan
Casual Expressions of Idle Feeling
The Complete Works of Liweng
Casual Works of Liweng
Bibliology of Ancient Books
Artistic Theory
分类号
J29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笠翁诗集》编年办法
3
作者
高山
机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
出处
《图书馆界》
2010年第3期13-15,75,共4页
文摘
李渔的诗歌保存较为完好,且真实地记录了他一生的交游经历。通过其诗歌内容与人生经历的相互参证,《笠翁诗集》的编年可以采用先分时间段,再确定该段已定的参照点,由已定到未定的大致办法。对于某一类数量较少的诗歌,在很难以其内容确定时间的情况下,另编为一编。
关键词
笠翁
诗集
版本
编年办法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笠翁对韵(东)
4
作者
李渔
王立群
出处
《民族音乐》
2016年第2期75-75,共1页
关键词
笠翁
分类号
J642 [艺术—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李渔的戏曲理论
5
作者
张文勋
出处
《上海戏剧》
1981年第2期52-54,共3页
文摘
我国古代戏曲理论,在元明两代已相当发达。明代王骥德的《曲律》是集大成者,它标志着戏曲理论当时所达到的高峰。到了清代,戏曲理论有了进一步发展,而李渔的《间情偶记》中的戏曲理论,可以说又标志着另一个新的高峰。李渔(1611——约1679),字笠鸿,又字谪凡,号笠翁。原籍浙江兰豁,生于江苏如皋,晚年移居杭州西湖。他是清代著名的戏曲理论家,他自己从事戏曲剧本创作,著有传奇《比目鱼》、《风筝误》等等。他还长期领导戏曲演出活动,自己家里就蓄有家妓(相当于戏班子),到各处演出。所以,他具有丰富的戏剧创作和演出的实践经验。《闲情偶寄》这部杂著中的“填词部”和“演出部”,就是他的戏曲理论。后人把这两部分单独抽出,称为《李笠翁曲话》,这是我国古代戏剧理论中的一部重要著作。它自成体系,理论深刻,符合我国戏剧的艺术特征和民族特征,而且提出了不少创见。
关键词
戏曲理论
李渔
戏剧创作
李
笠翁
曲话
戏曲剧本
古代戏剧
古代戏曲
王骥德
《曲律》
笠翁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且停亭在李渔故里复建落成
6
作者
小陈
出处
《文化艺术研究》
1996年第6期63-,共1页
关键词
李渔
夏李村
笠翁
九六
溪山
戏剧理论
二期工程
分类号
J892 [艺术—戏剧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态与发展齐飞,绿水共青山一色
7
作者
许佳怡
刘赤兵(指导)
机构
江西省景德镇一中
不详
出处
《作文(高中版)》
2023年第4期9-9,共1页
文摘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是大气磅的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高雅恬淡的美;“孤舟笠翁,独钓寒江雪”是宁静旷远的美。但是,在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当今,我们越来越难以亲近这些景观动人心魄的美。因此,处在新时代的你我,要让生态与发展齐飞,绿水共青山一色。守护生态文明,我们要坚定不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关键词
采菊东篱下
笠翁
可持续发展道路
悠然见南山
生态文明
旷远
绿水
生态环境问题
分类号
I2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笠翁诗韵》韵类与十七世纪江淮官话
刘芹
《现代语文》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翼圣堂本《闲情偶寄》和芥子园本《笠翁偶集》的五处差异分析
何亦邨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1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笠翁诗集》编年办法
高山
《图书馆界》
201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笠翁对韵(东)
李渔
王立群
《民族音乐》
201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李渔的戏曲理论
张文勋
《上海戏剧》
198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且停亭在李渔故里复建落成
小陈
《文化艺术研究》
199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生态与发展齐飞,绿水共青山一色
许佳怡
刘赤兵(指导)
《作文(高中版)》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