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资本主义的空间批判——从晚年列斐伏尔到大卫·哈维
被引量:
4
1
作者
尤作欣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21,共4页
空间生产与空间批判问题在当代哲学与社会理论中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刊特邀请几位青年学者就这一话题展开讨论。陈忠博士在《空间生产、发展伦理与当代社会理论的基础创新》中提出,空间生产理论与发展伦理学的内涵、激活的空间、...
空间生产与空间批判问题在当代哲学与社会理论中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刊特邀请几位青年学者就这一话题展开讨论。陈忠博士在《空间生产、发展伦理与当代社会理论的基础创新》中提出,空间生产理论与发展伦理学的内涵、激活的空间、伦理向度,为我们全面深刻地把握当代社会提供了新的可能;为推进社会理论的基础创新,应树立一种多样包容、具体整合的视阈意识和方法论意识。车玉玲博士在《对空间生产的抵抗》中指出,空间与资本、政治和文化正在进行着广泛而深入的联姻,空间生产如果不加限制地扩张将会引起许多消极后果,许多思想家正在探讨一种不同的道路,以此来对抗资本的无限扩张、对抗无差异空间的形成及人的功能化存在。高峰博士在《城市空间生产的运作逻辑》中对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的基本主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指出可以借鉴这一理论解决我国当下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庄友刚博士在《空间生产与资本逻辑》中指出,空间生产的发展与资本的历史发展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历史进程,应该对空间生产逻辑与资本发展逻辑进行合理定位。尤作新博士在《资本主义的空间批判》中对从晚年列斐伏尔到大卫.哈维的空间批判思想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清晰的勾画。孙江博士在《工业资本主义时代的空间拜物教批判》中对空间拜物教的内涵、特性、历史地位及其对空间资本化的推动效应等问题作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批判
列斐伏尔
资本
主义
晚年
大卫
马克思
主义
笛卡尔主义
空间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日语角度析维特根斯坦对“感觉私有论”的围剿
2
作者
徐英瑾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16,共12页
后期维特根斯坦对"私人语言"观的批判,是建立在他对"感觉私有论"批判的基础上的。然而,不太为学界所重视的是,在撰写作为《哲学研究》之准备资料的《大打字稿》时,维特根斯坦曾经提出过一条非常新颖的用以批判"...
后期维特根斯坦对"私人语言"观的批判,是建立在他对"感觉私有论"批判的基础上的。然而,不太为学界所重视的是,在撰写作为《哲学研究》之准备资料的《大打字稿》时,维特根斯坦曾经提出过一条非常新颖的用以批判"感觉私有论"的思路。该思路的大旨是,德语中的主-谓结构在感觉表述领域中的运用,将非常容易引诱德语哲学家去认定,像疼痛这样的感觉,乃是疼痛主体的某种"私有物"。而在维氏看来,只要我们重新构造一种能够摆脱上述主-谓逻辑思维之桎梏的新感觉表达方式,"感觉私有论"的幻觉亦可随之消失。然而,维氏为设计这种新表达方式而引入的行为主义表达方式,依然会在日常语用环境中遇到种种难题,因此,其可操作性亦大为成疑。其实,如果维特根斯坦能够参考日语中的疼痛表达方式的话,上述难题就会得到纾解。具体而言,日语具有关于疼痛的"主观现象化"与"客观名词化"两个系列的表达方式,而即使在后一个系列中,日语言说者也没有明确诉诸行为主义对于疼痛的表述方式。因此,维特根斯坦的论证如果能够以日语为主要表述手段的话,那么其说服力就会大为增强。从这个角度看,维特根斯坦对以印欧语为基点的传统西哲思辨方式的批判,在客观上乃是为一种以非印欧语为基点的新哲学思维方式的展开初步扫清了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人语言
私人感觉
日语
黏着语
主-谓逻辑
行为
主义
笛卡尔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可误论、实在论与科学进步
3
作者
张端信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6-59,共4页
为了突破近代西方哲学的认识论困境,皮尔士提出了一种可误主义的知识理论。但皮尔士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客观真理的追求,他的实在论向人们表明在认识探究过程中,虽然没有任何可靠的基础给我们提供保证,但是,我们依然可以追求客观的真理(...
为了突破近代西方哲学的认识论困境,皮尔士提出了一种可误主义的知识理论。但皮尔士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客观真理的追求,他的实在论向人们表明在认识探究过程中,虽然没有任何可靠的基础给我们提供保证,但是,我们依然可以追求客观的真理(终极的实在)。因为人类认识过程(尤其是科学进步过程)就是通向真理的"长征",就是不断向实在的趋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笛卡尔主义
可误论
实在论
认识过程趋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现代性的视觉制度
被引量:
6
4
作者
马丁.杰
刘晓伟
《艺术设计研究》
2010年第3期13-19,共7页
本文在大量典型视觉文化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现代性的三种视觉模式。第一种是在现代时期占有霸权地位的、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笛卡尔透视主义(线性透视),是唯理论的;其契合了科学世界观,认为眼睛便是观念以及视觉是一种普遍的、超然的属性...
本文在大量典型视觉文化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现代性的三种视觉模式。第一种是在现代时期占有霸权地位的、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笛卡尔透视主义(线性透视),是唯理论的;其契合了科学世界观,认为眼睛便是观念以及视觉是一种普遍的、超然的属性;此种视觉模式的影响是绘画的去色情化、去文本化和成为便携的商品。第二种是17世纪荷兰艺术,它是培根式经验论的,被称为"描绘的艺术",其热衷于描绘以及预示了摄影术的出现。第三种是巴洛克艺术,它是一种疯狂的视觉,表现了扭曲的图像。后两种视觉模式是对笛卡尔透视主义"自然的"观看方式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
现代性
意大利文艺复兴
笛卡尔
透视
主义
17世纪荷兰艺术
巴洛克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资本主义的空间批判——从晚年列斐伏尔到大卫·哈维
被引量:
4
1
作者
尤作欣
机构
杭州师范大学社科部
出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21,共4页
文摘
空间生产与空间批判问题在当代哲学与社会理论中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刊特邀请几位青年学者就这一话题展开讨论。陈忠博士在《空间生产、发展伦理与当代社会理论的基础创新》中提出,空间生产理论与发展伦理学的内涵、激活的空间、伦理向度,为我们全面深刻地把握当代社会提供了新的可能;为推进社会理论的基础创新,应树立一种多样包容、具体整合的视阈意识和方法论意识。车玉玲博士在《对空间生产的抵抗》中指出,空间与资本、政治和文化正在进行着广泛而深入的联姻,空间生产如果不加限制地扩张将会引起许多消极后果,许多思想家正在探讨一种不同的道路,以此来对抗资本的无限扩张、对抗无差异空间的形成及人的功能化存在。高峰博士在《城市空间生产的运作逻辑》中对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的基本主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指出可以借鉴这一理论解决我国当下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庄友刚博士在《空间生产与资本逻辑》中指出,空间生产的发展与资本的历史发展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历史进程,应该对空间生产逻辑与资本发展逻辑进行合理定位。尤作新博士在《资本主义的空间批判》中对从晚年列斐伏尔到大卫.哈维的空间批判思想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清晰的勾画。孙江博士在《工业资本主义时代的空间拜物教批判》中对空间拜物教的内涵、特性、历史地位及其对空间资本化的推动效应等问题作了探讨。
关键词
日常生活批判
列斐伏尔
资本
主义
晚年
大卫
马克思
主义
笛卡尔主义
空间问题
分类号
B089.1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G02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日语角度析维特根斯坦对“感觉私有论”的围剿
2
作者
徐英瑾
机构
复旦大学
出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16,共12页
基金
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基于信息技术哲学的当代认识论研究”(15ZDB020)
文摘
后期维特根斯坦对"私人语言"观的批判,是建立在他对"感觉私有论"批判的基础上的。然而,不太为学界所重视的是,在撰写作为《哲学研究》之准备资料的《大打字稿》时,维特根斯坦曾经提出过一条非常新颖的用以批判"感觉私有论"的思路。该思路的大旨是,德语中的主-谓结构在感觉表述领域中的运用,将非常容易引诱德语哲学家去认定,像疼痛这样的感觉,乃是疼痛主体的某种"私有物"。而在维氏看来,只要我们重新构造一种能够摆脱上述主-谓逻辑思维之桎梏的新感觉表达方式,"感觉私有论"的幻觉亦可随之消失。然而,维氏为设计这种新表达方式而引入的行为主义表达方式,依然会在日常语用环境中遇到种种难题,因此,其可操作性亦大为成疑。其实,如果维特根斯坦能够参考日语中的疼痛表达方式的话,上述难题就会得到纾解。具体而言,日语具有关于疼痛的"主观现象化"与"客观名词化"两个系列的表达方式,而即使在后一个系列中,日语言说者也没有明确诉诸行为主义对于疼痛的表述方式。因此,维特根斯坦的论证如果能够以日语为主要表述手段的话,那么其说服力就会大为增强。从这个角度看,维特根斯坦对以印欧语为基点的传统西哲思辨方式的批判,在客观上乃是为一种以非印欧语为基点的新哲学思维方式的展开初步扫清了障碍。
关键词
私人语言
私人感觉
日语
黏着语
主-谓逻辑
行为
主义
笛卡尔主义
Keywords
private language
the privacy of sensations
Japanese language
agglutinative language
subject-predicate logic
behaviorism
Cartesianism
分类号
B561.59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可误论、实在论与科学进步
3
作者
张端信
机构
湘潭大学哲学系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出处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6-59,共4页
文摘
为了突破近代西方哲学的认识论困境,皮尔士提出了一种可误主义的知识理论。但皮尔士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客观真理的追求,他的实在论向人们表明在认识探究过程中,虽然没有任何可靠的基础给我们提供保证,但是,我们依然可以追求客观的真理(终极的实在)。因为人类认识过程(尤其是科学进步过程)就是通向真理的"长征",就是不断向实在的趋同。
关键词
笛卡尔主义
可误论
实在论
认识过程趋同
分类号
B023.3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现代性的视觉制度
被引量:
6
4
作者
马丁.杰
刘晓伟
机构
美国加州大学教授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
出处
《艺术设计研究》
2010年第3期13-19,共7页
文摘
本文在大量典型视觉文化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现代性的三种视觉模式。第一种是在现代时期占有霸权地位的、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笛卡尔透视主义(线性透视),是唯理论的;其契合了科学世界观,认为眼睛便是观念以及视觉是一种普遍的、超然的属性;此种视觉模式的影响是绘画的去色情化、去文本化和成为便携的商品。第二种是17世纪荷兰艺术,它是培根式经验论的,被称为"描绘的艺术",其热衷于描绘以及预示了摄影术的出现。第三种是巴洛克艺术,它是一种疯狂的视觉,表现了扭曲的图像。后两种视觉模式是对笛卡尔透视主义"自然的"观看方式的挑战。
关键词
视觉
现代性
意大利文艺复兴
笛卡尔
透视
主义
17世纪荷兰艺术
巴洛克艺术
分类号
N09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资本主义的空间批判——从晚年列斐伏尔到大卫·哈维
尤作欣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从日语角度析维特根斯坦对“感觉私有论”的围剿
徐英瑾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可误论、实在论与科学进步
张端信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现代性的视觉制度
马丁.杰
刘晓伟
《艺术设计研究》
2010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