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笔记体或百科全书式叙事——以《机村史诗》附录为中心 |
王艺涵
|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2
|
论“笔记体小说”之基本文体观念 |
王庆华
|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5
|
|
|
3
|
论笔记体与传奇体的品格差异 |
陈文新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4
|
|
|
4
|
作为一种“新笔记体小说”来读 |
张清华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
5
|
“新笔记体小说” |
|
《文艺理论研究》
|
1987 |
1
|
|
|
6
|
文笔隽永 风格独特——读笔记体评论集《踏青归来》 |
官晋东
|
《当代文坛》
|
1982 |
0 |
|
|
7
|
论案头小说及其文体 |
林岗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
8
|
短中之长:组合式小说文体 |
张君恬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0 |
|
|
9
|
论刘辰翁的小说评点修辞思想——以《世说新语》评点为例 |
曹辛华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4 |
2
|
|
|
10
|
1912~1919年:骂世与避世 |
刘纳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1
|
|
|
11
|
论唐宋美术史学的成就 |
刘世军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
12
|
“时事”与“文明”:1925—1927年周作人的散文写作——以“女师大”事件与“三·一八”惨案为核心 |
朱晓江
|
《现代中文学刊》
|
2012 |
2
|
|
|
13
|
文化断裂带上的足印——论阿城的小说 |
王海燕
|
《江淮论坛》
CSSCI
|
2013 |
0 |
|
|
14
|
叙事突围与声音变构——一九七○年代中末期小说研究 |
巫晓燕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
15
|
《浮生六记》:沈复和他的小世界 |
王峰
|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3
|
|
|
16
|
高艺虽成绝响,流风兀自传人——陈从周文化价值论 |
秦颖源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4
|
|
|
17
|
古老的趣味与变动的秩序——《秦岭记》读札 |
李丹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2
|
|
|
18
|
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实践”概念的多维度解析 |
姚景谦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2
|
|
|
19
|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评《魏晋风流多少事》 |
谢惠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