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乌拉力克组笔石带划分及对沉积演化的指示
1
作者 高小洋 王传尚 +8 位作者 何文祥 张建伍 封莉 严婧文 万涛 朱建斌 徐鹏程 王斌 胡勇 《沉积学报》 2025年第4期1178-1198,共21页
【目的】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乌拉力克组发育一套海相笔石页岩,近些年在该套笔石页岩中不断发现有天然气显示,并可产生工业油流,表明乌拉力克组存在较大勘探潜力。探讨乌拉力克组的笔石发育特征,建立笔石生物地层格架,分析该组的沉积演化规... 【目的】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乌拉力克组发育一套海相笔石页岩,近些年在该套笔石页岩中不断发现有天然气显示,并可产生工业油流,表明乌拉力克组存在较大勘探潜力。探讨乌拉力克组的笔石发育特征,建立笔石生物地层格架,分析该组的沉积演化规律,为下一步油气勘探开发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分析取心井的笔石特征,明确乌拉力克组的时代归属,开展单井笔石带划分并建立生物地层格架,结合岩性发育规律分析黑色页岩的空间演化,并依据笔石体的演化对海侵的响应探讨相对海平面的变化规律。【结果】(1)乌拉力克组隶属奥陶世中晚期达瑞威尔阶—桑比阶,并依据笔石发育特征将乌拉力克组分为四个笔石带,从下到上依次发育Pterograptus elegans带、Jiangxigraptus vagus带、Nemagraptus gracilis带、Climacograptus bicornis带;(2)通过对比分析笔石带发育特征,认为研究区乌拉力克组北部QT9井附近发育完整的四个笔石带,南部缺失Pterograptus elegans与Jiangxigraptus vagus带;(3)乌拉力克组的Pterograptus elegans与Nemagraptus gracilis带为两个海侵期,向上至Climacograptus bicornis带相对海平面逐渐降低。【结论】乌拉力克组底部的黑色页岩由QT9井的Pterograptus elegans带到YinT2井的Nemagraptus gracilis带表现出强烈的穿时性,沿鄂尔多斯地块西缘向南地层逐渐变年轻,指示沉积中心逐渐向南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石带划分 生物地层格架 乌拉力克组 沉积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