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字加工的基本单元:来自笔画数效应和部件数效应的证据 被引量:122
1
作者 彭聃龄 王春茂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9-17,共9页
用命名作业和真假字判断作业考察了笔画数和部件数对汉字加工的影响,发现,当部件数保持恒定时,笔画数少的汉字较笔画数多的汉字加工快,这种笔画数效应和字频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当笔画数被控制时,部件数效应也存在,但和字频有交... 用命名作业和真假字判断作业考察了笔画数和部件数对汉字加工的影响,发现,当部件数保持恒定时,笔画数少的汉字较笔画数多的汉字加工快,这种笔画数效应和字频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当笔画数被控制时,部件数效应也存在,但和字频有交互作用,表现在低频少部件汉字的加工要快于低频多部件汉字的加工,而高频汉字中的部件数效应不显著。实验还发现独体字(只有一个部件)的加工和合体字(部件数大于等于二)的加工有差异。作者认为,汉字的加工要经过笔画、部件和整字三个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加工 笔画数效应 部件数效应 字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形汉字的结构方式和笔画数效应 被引量:18
2
作者 曾捷英 周新林 喻柏林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4-208,共5页
曾捷英等提出并采用了汉字通透性概念解释汉字识别中的字形属性效应 ,例如笔画数效应、笔画类型效应和结构方式效应。在有关研究中采用的主要实验方法是在速示、重复速示、非速示、时间或空间微观发生等条件下要求被试命名汉字。该研究... 曾捷英等提出并采用了汉字通透性概念解释汉字识别中的字形属性效应 ,例如笔画数效应、笔画类型效应和结构方式效应。在有关研究中采用的主要实验方法是在速示、重复速示、非速示、时间或空间微观发生等条件下要求被试命名汉字。该研究将采用新的实验方法 ,即在呈现变形汉字 12 0 0ms后要求被试报告识别内容。结构方式和笔画数两种字形属性为研究对象。实验结果表明存在着常规的结构方式效应和笔画数效应 ,尤为重要的是观察到了逆转的结构方式效应。客观计算出的汉字通透性可以合理地解释这些效应。该研究和先前研究部分证明了关于汉字字形知觉的一个重要假设 :汉字通透性是形成各种字形属性效应的基本或主导原因。字形属性对汉字识别的影响可以归结为通透性的影响 ,这称之为通透性中介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通透性 变形汉字 笔画数效应 结构方式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拼音文字背景初级学习者习得汉字的认知方式和加工单元调查 被引量:4
3
作者 严彦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7-83,共7页
本文收集了拼音文字背景的初级汉语水平学习者听写句子的语料。统计发现,字形偏误显著多于其他偏误类型,且大多数偏误并不影响母语者判断学习者想书写什么字。这说明拼音文字背景学习者习得汉字的加工方式是自上而下的整字加工。这也证... 本文收集了拼音文字背景的初级汉语水平学习者听写句子的语料。统计发现,字形偏误显著多于其他偏误类型,且大多数偏误并不影响母语者判断学习者想书写什么字。这说明拼音文字背景学习者习得汉字的加工方式是自上而下的整字加工。这也证实了汉字的识别特点依赖于汉字本身的结构特点,不因学习者的背景或目的语水平而不同。调查还发现:(1)"增减笔画"不是同一类问题,"缺笔画"的偏误显著多于"添笔画";(2)笔画偏误显著多于部件偏误。这启示我们,过早进入部件教学并不符合学习者的习得顺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认知方式 笔画数效应 笔画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字结构特征与字认知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喻柏林 曹河圻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1992年第1期61-62,共2页
人对汉字的认知始于其字形。而智能计算机对汉字的识别,若能模拟或借鉴人认知的过程或特点,其智能化水平则会大大提高一步。可见,研究汉字的字形知觉,不论对于人或计算机都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问题。本研究首先分析汉字字形,提出字形四... 人对汉字的认知始于其字形。而智能计算机对汉字的识别,若能模拟或借鉴人认知的过程或特点,其智能化水平则会大大提高一步。可见,研究汉字的字形知觉,不论对于人或计算机都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问题。本研究首先分析汉字字形,提出字形四种特征,然后选择合适的实验范型,逐一考查它们与整字或部件认知的关系,最后尝试用当代认知心理学观点,对于经过验证的实验结果提出自己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结构特征 认知成绩 认知关系 汉字字形 笔画数效应 当代认知心理学 智能计算机 部件 匹配法 结构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