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祈通中西、师法自然与人民立场转换——傅抱石绘画笔墨语言创新的时代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楚小庆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5-213,共9页
傅抱石是在20世纪中国传统绘画现代化转型的艰难探索过程中主动探索新的绘画形式语言的典型代表。傅抱石不仅创新了传统绘画语言表现新程式,而且其作品积极反映了新时代人民生活新风尚,这种新程式、新风尚也成为美术史中区分新旧、辨别... 傅抱石是在20世纪中国传统绘画现代化转型的艰难探索过程中主动探索新的绘画形式语言的典型代表。傅抱石不仅创新了传统绘画语言表现新程式,而且其作品积极反映了新时代人民生活新风尚,这种新程式、新风尚也成为美术史中区分新旧、辨别文化思想与美学形式根本变化的标志特征和分界点。在向社会主义现代美学风范的转换中,傅抱石实现了自身山水笔墨语言与创作技法的革命,引领了绘画美学风格与时代风气的重大转向。从“师法古人”到“师法自然”的写生创作实践,是其创新绘画笔墨语言的有效路径和激发灵感的不竭源泉。中国画家应以傅抱石艺术实践为榜样,致力于新的绘画创作实践,努力走出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为当代中国画笔墨语言创新寻找新的具有健旺生命力和美好灵魂的新话语,在中国画笔墨语言的创造性发挥中真正实现自我的艺术价值和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抱石 绘画程式 笔墨语言 美学风格 中国式现代化 山河新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墨法对当代东北山水笔墨语言探索的价值意义 被引量:12
2
作者 崔昊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14-216,共3页
焦墨法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焦墨法专指水分极少的浓墨,下笔老辣苍劲,视觉效果极强,其古已有之。广义焦墨法主张用墨无论浓淡深浅,只要用水极少,下笔焦涩干枯即可,其是传统焦墨法语言表现力的现代拓展。东北山水也称关东山水,其历史... 焦墨法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焦墨法专指水分极少的浓墨,下笔老辣苍劲,视觉效果极强,其古已有之。广义焦墨法主张用墨无论浓淡深浅,只要用水极少,下笔焦涩干枯即可,其是传统焦墨法语言表现力的现代拓展。东北山水也称关东山水,其历史悠久但传承不盛且起步相对较晚,尚无独立的笔墨语言系统。题材的特殊性决定了东北山水笔墨语言对传统的吸收和借鉴多有困难,唯焦墨法较为适宜。焦墨法从艺术形象塑造、对景写生实践、艺术精神构建等方面对当代东北山水笔墨语言探索的贡献与其它传统笔墨语言相比较更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 艺术创作 焦墨法 东北山水 笔墨语言 审美 艺术形象 艺术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笔墨语言的本体意义和独特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程大利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8-129,共2页
笔墨语言是中华民族的创造。由笔墨语言构成的中国书画是一个自成体系的文化形态,有其它文化中所不具备的独特性。中国画不重写实的"心象"观、强调人格品操的"中正"观,与西方造型艺术风格迥异,就像两条大河源流不同... 笔墨语言是中华民族的创造。由笔墨语言构成的中国书画是一个自成体系的文化形态,有其它文化中所不具备的独特性。中国画不重写实的"心象"观、强调人格品操的"中正"观,与西方造型艺术风格迥异,就像两条大河源流不同,各自归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墨语言 中国画 造型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术教育中的笔墨语言
4
作者 陆越子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26-126,共1页
关键词 美术教育 笔墨语言 素质教育 审美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格即人——略论20世纪国画大师们的笔墨语言
5
作者 李向平 《电影评介》 2009年第1期89-89,共1页
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久,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丰富多采的形式手法,笔墨语言变革是关于传统与继承的问题,二十世纪的大师们以自己的求索把现代中国画推向了可与传统经典对话的高度,为中国画语言寻找新的发展途径,对我们现代人都是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笔墨语言 变革 中国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瘿质瓢形——黄慎绘画的笔墨语言创构特点
6
作者 王芳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0-56,共7页
本文立足于史料文献,将黄慎绘画作品作为重要切入点,力求将其独具“瘿质瓢形”特点的笔墨语言本体作为研究重点,深入探究其笔墨特点以及创构法理,并由此审视黄慎绘画作品的独特艺术价值。
关键词 黄慎 瘿质瓢形 笔墨语言 瘿瓢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笔墨意象写时代新风——关于当代中国花鸟画创作实践的思考 被引量:4
7
作者 嵇亚林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2期6-11,共6页
花鸟画体现的是人与花鸟、人与自然的关系,其时代精神体现在作者精神情感所寄托的笔墨意象中。中国历代杰出的画家得以留下传世佳作,无一不洋溢着与时俱进的笔墨语言。也正是这种勇于超越的革新精神,才使得中国画绵延不断走向辉煌。当... 花鸟画体现的是人与花鸟、人与自然的关系,其时代精神体现在作者精神情感所寄托的笔墨意象中。中国历代杰出的画家得以留下传世佳作,无一不洋溢着与时俱进的笔墨语言。也正是这种勇于超越的革新精神,才使得中国画绵延不断走向辉煌。当代中国花鸟画的创新,应当从观念上、立意上、手法上、图式上以及艺术家自身修养上求思求变,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这样才能以更多的独特性、原创性的笔墨意象反映时代、社会和人民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中国花鸟画 笔墨语言 时代精神 艺术创作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景语”到“情语” 山水画写生中图式与语言的解析
8
作者 白雪红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A11期10-11,共2页
在山水画的写生与创作中,如何正确对待和运用已有的绘画图式,并从图式背景中汲取有益养分从而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建立新的语言符号使得画家在精神面貌上具有与众不同的鲜明特征和标志,是今天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山水画 图式 笔墨语言 意象 心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写意即表现 被引量:3
9
作者 褚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9-141,共3页
东西方绘画艺术基于不同的文化传统、哲学理念和材质媒介,在审美追求、语言技法和形式构成等方面呈现为两个完全不同的体系。传统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的根本不同在于其独有的"写意性"。它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理... 东西方绘画艺术基于不同的文化传统、哲学理念和材质媒介,在审美追求、语言技法和形式构成等方面呈现为两个完全不同的体系。传统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的根本不同在于其独有的"写意性"。它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理论导向意义,同时也成为笔墨语言逐步完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持。本文试图通过与西方种种不同观念和流派的绘画相对照的手法,理清写意及表现这一美学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意精神 笔墨语言 个性化 表现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串门儿简记
10
作者 周京新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04年第4期127-128,共2页
关键词 中国画 笔墨语言 绘画技法 审美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写实风格思考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彩霞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I0009-I0010,共2页
中国传统绘画可谓博大精深,工笔人物画作为一种绘画语言,在我国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拥有极其丰富的内涵和意蕴,继承了中国画传统的笔墨语言和造型手段。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战国晚期楚墓中发掘的《人物龙凤帛画》就是工笔人物... 中国传统绘画可谓博大精深,工笔人物画作为一种绘画语言,在我国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拥有极其丰富的内涵和意蕴,继承了中国画传统的笔墨语言和造型手段。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战国晚期楚墓中发掘的《人物龙凤帛画》就是工笔人物画,从中甚至可以看出以线造型的传统绘画风格,人物形象生动,画面注重写实,设色、用笔也相当有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笔墨语言 造型手段 绘画语言 以线造型 绘画风格 中国传统绘画 写实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的花鸟画艺术观
12
作者 倪勇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43-244,共2页
《论语》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欧阳修《醉翁亭记》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历来山水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表达,山水也作为中国绘画的母题。而与之并驾齐驱的中国花鸟画借助笔墨语言.通过“托物言志”“比德寄情”... 《论语》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欧阳修《醉翁亭记》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历来山水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表达,山水也作为中国绘画的母题。而与之并驾齐驱的中国花鸟画借助笔墨语言.通过“托物言志”“比德寄情”等手法的高度凝炼将花鸟形象演化成形式化、人格化、精神化的代表。花鸟画强调个性、笔墨、形式,花鸟画中的主体、客体、本体三者在绘画中成为融合的艺术整体,从而成为中国绘画中一支盛开的艳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花鸟画 艺术观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醉翁亭记》 中国绘画 笔墨语言 山水画 智者乐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受豪情——尚连璧先生遗作展研讨会侧记
13
作者 朱光耀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38-140,125,共4页
关键词 “尚连璧先生遗作展” 研讨会 中国画 审美角度 笔墨语言 绘画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恽寿平“没骨花”的独创性和艺术价值 被引量:3
14
作者 谢丽君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01年第3期19-24,共6页
关键词 恽寿平 “没骨花” 中国画 独创性 艺术价值 审美价值 绘画技法 绘画风格 笔墨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审美心理对刘海粟艺术观念确立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尚辉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01年第3期13-18,共6页
关键词 民族审美心理 刘海粟 艺术观念 油画 艺术观念 造型观念 笔墨语言 绘画技法 色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录成作品选
16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张录成,当代中国画坛著名丝路大写意书画艺术家,丝路文化学者,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历史文化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书画研究室主任,现任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中国丝绸之路文化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录成扎根新疆四十余年,游学于中央... 张录成,当代中国画坛著名丝路大写意书画艺术家,丝路文化学者,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历史文化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书画研究室主任,现任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中国丝绸之路文化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录成扎根新疆四十余年,游学于中央美院、中国画研究院(现国家画院)、北京大学,深人研究丝路文化,探索出了表现丝绸之路苍茫、博大、雄浑、悲壮的笔墨语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术家协会 中国画研究院 书画艺术家 中央美院 笔墨语言 当代中国画 绘画风格 公共关系协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元奎及其画作
17
作者 丁涛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1997年第2期74-76,共3页
很怪,一位文质彬彬、不善言词的画家,却出得一手潇洒秀润、生机勃发的作品!在日常生活中,已届天命之年的吴元奎先生,总是那么平实、谦和,总是那么主动退居名利的争斗之外。他的外表实在不具备世俗眼光界定下的那种艺术家风格。矩行规步... 很怪,一位文质彬彬、不善言词的画家,却出得一手潇洒秀润、生机勃发的作品!在日常生活中,已届天命之年的吴元奎先生,总是那么平实、谦和,总是那么主动退居名利的争斗之外。他的外表实在不具备世俗眼光界定下的那种艺术家风格。矩行规步,诚实做人,勤勉工作,如此而已。一旦被大家推举为“优秀”、“先进”,他那份腼腼腆腆、惴惴不安,简直要使人滋生出“活受罪”的同情。显然,他的价值取向在默默地为艺术的教学与创作作贡献,而不愿顶戴招人瞩目、名实有隙的荣誉光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画 教学与创作 价值取向 作品 笔墨语言 国画创作 《西游记》 日常生活 宽银幕镜头 画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建新
18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张建新(字天韵),中国当代著名画家。1954年出生于杭州市。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沈阳军区创作员,中国徐悲鸿画院画家、北京国画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中国同泽书画研究院理事、中国书画研究院院士。1983年毕业于鲁... 张建新(字天韵),中国当代著名画家。1954年出生于杭州市。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沈阳军区创作员,中国徐悲鸿画院画家、北京国画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中国同泽书画研究院理事、中国书画研究院院士。1983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师从著名画家孙恩同、孙其峰,擅长梅花、山水。艺术风格苍劲灵秀,奔放洒脱,融合中西,融汇南北,追求笔墨神韵和心境,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笔墨语言和审美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建 中国当代 著名画家 鲁迅美术学院 中国书画 笔墨语言 中国工笔画 协会会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任霞和她的绘画艺术
19
作者 蒋英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01年第3期25-27,共3页
关键词 任霞 绘画艺术 人物画 绘画题材 绘画技法 笔墨语言 绘画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傅抱石绘画美学风格创新的价值内涵
20
作者 楚小庆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3期78-92,共15页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现代文明的社会文化形态转型的重大历史过程中,傅抱石融汇中西、师法自然,以坚定的人民性实现艺术创作立场转换,以超越的现代性带动实现传统文化形态转型,以中华优秀传统艺术蕴含的创新性激发中...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现代文明的社会文化形态转型的重大历史过程中,傅抱石融汇中西、师法自然,以坚定的人民性实现艺术创作立场转换,以超越的现代性带动实现传统文化形态转型,以中华优秀传统艺术蕴含的创新性激发中国传统绘画的创新创造本质,以深厚的家国情怀凝练创作题材、组织作品内容和创造笔墨语言。在探索传统绘画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上,傅抱石坚守了中华优秀传统,创新了绘画笔墨技法新程式,保留了民族文化特色,吸纳了西方绘画技法的优秀营养,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充实了中国传统绘画美学精神内涵,领时代风气之先。傅抱石艺术创作思想中鲜明的现代性追求和富有创新创造性的笔墨语言实践,融会塑造了独特绘画美学风格,促使传统山水画创作形成了该时期特有的审美文化特征,推动了近代以来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程式和绘画语言美学风范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历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抱石 现代性 笔墨语言 创新性 文化形态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