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竹茶混交模式对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及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
3
1
作者
曹意
丁苏雅
+2 位作者
覃云斌
何昕诺
马姜明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68-1677,共10页
为探究毛竹林下种植茶树对土壤有机碳储量与碳组分的影响,该研究以毛竹纯林、竹茶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采集这3种林分类型的表层(0~10 cm)土壤,测定土壤有机碳(SOC)、碳组分、生物与非生物因素指标。结果表明:(1)竹茶混交林林...
为探究毛竹林下种植茶树对土壤有机碳储量与碳组分的影响,该研究以毛竹纯林、竹茶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采集这3种林分类型的表层(0~10 cm)土壤,测定土壤有机碳(SOC)、碳组分、生物与非生物因素指标。结果表明:(1)竹茶混交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相较于毛竹纯林显著降低,但其土壤有机碳密度(22.54±2.09) t·hm^(-2)、碳组分与毛竹纯林无显著差异(P>0.05)。竹茶混交林的矿物结合态有机碳(MOC)为(20.13±1.83) g·kg^(-1),占总有机碳的92.66%。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碳密度比竹茶混交林和毛竹纯林高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别高41.15%和41.00%(P<0.05)。(2)3种林分类型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含量范围为0.58~3.08 g·kg^(-1),土壤16S rRNA丰度范围为2.18×10^(10 )~5.65×10^(10)copies·g^(-1),固碳基因cbbL丰度范围为0.37×10~8~1.10×10~8 copies·g^(-1),土壤微生物碳利用效率范围为0.03~0.28;3种林分类型之间微生物相关指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3)3种林分类型SOC与土壤pH、砂粒含量和地上凋落物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黏粒含量、粉粒含量、总氮、C∶N、总磷和铵态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4)就不同碳组分而言,颗粒有机碳(POC)和MOC均与土壤pH、砂粒含量和根系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含水量、黏粒含量、粉粒含量、总氮、C∶N、总磷和铵态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综上表明,竹茶混交改造会造成原生毛竹纯林林下植被多样性下降,但并未造成土壤碳储量下降;而相较于常绿阔叶林,毛竹经营措施需要改进,以提升其碳汇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有机碳
矿物结合有机碳
土壤有机碳密度
毛竹林
竹茶混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林分类型土壤表层微生物群落变化特征
2
作者
何昕诺
覃云斌
+7 位作者
马姜明
孙晨茜
丁苏雅
潘于
黄慧欣
潘心茹
姜雪芳
高宇凡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8-711,共14页
近年来,高经济效益驱动着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纯林经营方式向复合经营方式转变,而这种土地利用变化下土壤质量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响应变化尚未得到充分认识,制约着毛竹林复合经营的可持续发展。为揭示这一响应变化特征,助力毛竹...
近年来,高经济效益驱动着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纯林经营方式向复合经营方式转变,而这种土地利用变化下土壤质量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响应变化尚未得到充分认识,制约着毛竹林复合经营的可持续发展。为揭示这一响应变化特征,助力毛竹林复合经营,本研究采用时空互代法,研究常绿阔叶林转为毛竹纯林和毛竹纯林改造为竹茶混交林情况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特征,解析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的关键环境因素。结果表明:相较于常绿阔叶林,毛竹纯林土壤细菌与真菌群落组成发生显著改变,其中细菌Observed species指数提高9.08%,细菌与真菌群落网络的节点数下降、负相关关系连线数增加,同时土壤养分流失。毛竹纯林改造为竹茶混交林后,土壤养分、土壤细菌群落稳定性和协同作用均有一定的提升。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显示,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和pH值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主要因素。因此,相较于常绿阔叶林,需要改善毛竹纯林的经营管理以提升土壤微生物群落稳定性和土壤质量,而将毛竹纯林改造为竹茶混交林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土壤细菌群落稳定与土壤质量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林
常绿阔叶林
竹茶混交林
土壤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竹茶混交模式对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及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
3
1
作者
曹意
丁苏雅
覃云斌
何昕诺
马姜明
机构
珍稀濒危动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漓江流域景观资源保育与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
广西师范大学可持续发展创新研究院
出处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68-1677,共10页
基金
广西科技重大专项课题(桂科AA20161002-1)
广西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桂科AB21220057)
广西科技基地和人才专项(桂科AD21220163)。
文摘
为探究毛竹林下种植茶树对土壤有机碳储量与碳组分的影响,该研究以毛竹纯林、竹茶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采集这3种林分类型的表层(0~10 cm)土壤,测定土壤有机碳(SOC)、碳组分、生物与非生物因素指标。结果表明:(1)竹茶混交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相较于毛竹纯林显著降低,但其土壤有机碳密度(22.54±2.09) t·hm^(-2)、碳组分与毛竹纯林无显著差异(P>0.05)。竹茶混交林的矿物结合态有机碳(MOC)为(20.13±1.83) g·kg^(-1),占总有机碳的92.66%。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碳密度比竹茶混交林和毛竹纯林高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别高41.15%和41.00%(P<0.05)。(2)3种林分类型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含量范围为0.58~3.08 g·kg^(-1),土壤16S rRNA丰度范围为2.18×10^(10 )~5.65×10^(10)copies·g^(-1),固碳基因cbbL丰度范围为0.37×10~8~1.10×10~8 copies·g^(-1),土壤微生物碳利用效率范围为0.03~0.28;3种林分类型之间微生物相关指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3)3种林分类型SOC与土壤pH、砂粒含量和地上凋落物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黏粒含量、粉粒含量、总氮、C∶N、总磷和铵态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4)就不同碳组分而言,颗粒有机碳(POC)和MOC均与土壤pH、砂粒含量和根系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含水量、黏粒含量、粉粒含量、总氮、C∶N、总磷和铵态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综上表明,竹茶混交改造会造成原生毛竹纯林林下植被多样性下降,但并未造成土壤碳储量下降;而相较于常绿阔叶林,毛竹经营措施需要改进,以提升其碳汇效益。
关键词
颗粒有机碳
矿物结合有机碳
土壤有机碳密度
毛竹林
竹茶混交林
Keywords
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mineral-associated organic carbon
soil orgnaic carbon density
Phyllostachys edulis forest
bamboo-tea mixed forest
分类号
Q948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林分类型土壤表层微生物群落变化特征
2
作者
何昕诺
覃云斌
马姜明
孙晨茜
丁苏雅
潘于
黄慧欣
潘心茹
姜雪芳
高宇凡
机构
珍稀濒危动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漓江流域景观资源保育与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师范大学可持续发展创新研究院
出处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8-711,共14页
基金
广西创新驱动发展专项(桂科AA20161002-1)
广西科技基地和人才专项(桂科AD21220163)
广西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桂科AB21220057)资助。
文摘
近年来,高经济效益驱动着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纯林经营方式向复合经营方式转变,而这种土地利用变化下土壤质量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响应变化尚未得到充分认识,制约着毛竹林复合经营的可持续发展。为揭示这一响应变化特征,助力毛竹林复合经营,本研究采用时空互代法,研究常绿阔叶林转为毛竹纯林和毛竹纯林改造为竹茶混交林情况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特征,解析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的关键环境因素。结果表明:相较于常绿阔叶林,毛竹纯林土壤细菌与真菌群落组成发生显著改变,其中细菌Observed species指数提高9.08%,细菌与真菌群落网络的节点数下降、负相关关系连线数增加,同时土壤养分流失。毛竹纯林改造为竹茶混交林后,土壤养分、土壤细菌群落稳定性和协同作用均有一定的提升。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显示,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和pH值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主要因素。因此,相较于常绿阔叶林,需要改善毛竹纯林的经营管理以提升土壤微生物群落稳定性和土壤质量,而将毛竹纯林改造为竹茶混交林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土壤细菌群落稳定与土壤质量恢复。
关键词
毛竹林
常绿阔叶林
竹茶混交林
土壤微生物群落
Keywords
Phyllostachys edulis forest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bamboo-tea mixed forest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分类号
S717.1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竹茶混交模式对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及组分的影响
曹意
丁苏雅
覃云斌
何昕诺
马姜明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不同林分类型土壤表层微生物群落变化特征
何昕诺
覃云斌
马姜明
孙晨茜
丁苏雅
潘于
黄慧欣
潘心茹
姜雪芳
高宇凡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