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健身器材受力结构拉伸破坏行为研究
1
作者 刘淼 邸静 《造纸科学与技术》 2024年第8期55-58,共4页
碳纤维、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等虽然具备极为优异的性能,但在生产、使用、废弃物处理环节却普遍存在一定的污染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以竹纤维这一天然纤维制备了一种增强复合材料,并以某型号健身器材的受力结构为例,对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碳纤维、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等虽然具备极为优异的性能,但在生产、使用、废弃物处理环节却普遍存在一定的污染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以竹纤维这一天然纤维制备了一种增强复合材料,并以某型号健身器材的受力结构为例,对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拉伸破坏行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材料离散单元尺寸、纤维体积百分含量、纤维强度分布等因素均会对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健身器材受力结构拉伸破坏行为造成影响,但影响程度和规律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可持续发展 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健身器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可降解竹纤维增强塑料复合材料成型工艺 被引量:6
2
作者 李新功 吴义强 郑霞 《世界竹藤通讯》 2009年第4期22-26,共5页
生物可降解竹纤维增强塑料复合材料是以竹纤维和生物可降解塑料为原材料经过特定工艺加工而成。其成型工艺主要包括模压成型、注射成型、挤出成型以及层压成型等。本文较详细阐述了上述4种成型工艺及成型过程中关键问题。
关键词 生物可降解 竹纤维增强塑料复合材料 成型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烷用量对竹原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周吓星 范宏玥 +1 位作者 童文瑄 陈礼辉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59-666,共8页
为明确改性剂用量对复合材料力学和热学性能的影响,以化学机械法制备的高长径比毛竹竹原纤维为增强相,采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为偶联剂,热压制备45%竹原纤维/高密度聚乙烯(HDPE)复合材料,用环境扫描电镜(ESEM)、傅里叶红外光... 为明确改性剂用量对复合材料力学和热学性能的影响,以化学机械法制备的高长径比毛竹竹原纤维为增强相,采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为偶联剂,热压制备45%竹原纤维/高密度聚乙烯(HDPE)复合材料,用环境扫描电镜(ESEM)、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光谱仪(XPS)、X射线衍射仪(XRD)对改性竹原纤维和复合材料进行界面分析。结果表明,随着KH550用量增加,复合材料的力学强度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当KH550用量为1%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较佳,与未改性的复合材料相比,其弯曲强度、弯曲模量、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提高了13.8%、21.8%、28.1%和24.5%,但其热稳定性略微下降。ESEM、FTIR和XPS的分析结果表明,改性竹原纤维表面极性降低,KH550与竹原纤维的羟基发生化学反应,复合材料的界面相容性增强;改性后纤维的结晶度下降,纤维大分子链柔顺性增强,竹原纤维和塑料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增强,而改性复合材料的结晶度升高,刚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原纤维 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界面改性 硅烷 聚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原纤维增强聚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研究
4
作者 周吓星 范宏玥 +3 位作者 童文瑄 黄勇兵 刘嘉 陈礼辉 《中华纸业》 CAS 2022年第2期9-13,共5页
采用自制的长度为10~25 mm、平均长径比为285.7的毛竹竹原纤维(BF)作为增强相,聚乙烯(PE)塑料为基体,热压制备B F/P E复合材料,分析热压温度和纤维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吸水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热压处理可以提高PE的熔融流动以及... 采用自制的长度为10~25 mm、平均长径比为285.7的毛竹竹原纤维(BF)作为增强相,聚乙烯(PE)塑料为基体,热压制备B F/P E复合材料,分析热压温度和纤维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吸水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热压处理可以提高PE的熔融流动以及竹纤维的表面渗透性,促进竹纤维和PE的物理机械结合;当热压温度由150℃增至180℃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增强。适量竹原纤维可较好增强PE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但会降低材料的耐水性。随着纤维含量的增加,B F/P E复合材料的拉伸和弯曲性能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冲击强度不断降低,当纤维含量为30%时,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较佳,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和冲击强度分别为18.57 MPa、27.17 MPa、2238.22 MPa、33.17 kJ/m^(2),24 h吸水率为9.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原纤维 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热压 力学性能 吸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