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基形状记忆材料 被引量:4
1
作者 李芝华 胡建康 +4 位作者 陈明 马力 刘洪新 张玉生 张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0-165,共6页
氢化双酚A型环氧树脂(AL-3040)与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HTPDMS)在偶联剂(KH-550)作用下反应制得AL-3040环氧树脂-HTPDMS嵌段共聚物。以此共聚物作为增容剂改善AL-3040与HTPDMS之间的相容性,引入柔性Si-O-Si链段对环氧树脂进行增韧改性,... 氢化双酚A型环氧树脂(AL-3040)与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HTPDMS)在偶联剂(KH-550)作用下反应制得AL-3040环氧树脂-HTPDMS嵌段共聚物。以此共聚物作为增容剂改善AL-3040与HTPDMS之间的相容性,引入柔性Si-O-Si链段对环氧树脂进行增韧改性,以甲基六氢苯酐(Me HHPA)为固化剂,制备了一种高性能HTPDMS改性形状记忆环氧树脂(SMEP)。研究发现,HTPDMS能明显改善AL-3040环氧树脂韧性。随着增容剂用量的增加,SMEP的拉伸强度和玻璃化温度(Tg)随之下降,冲击强度、断裂伸长率逐渐上升。随着增容剂用量增加,SMEP的形状固定率随之下降,形状回复率呈上升趋势。重复10次形状记忆性能测试,形状固定率和形状回复率保持在96%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 增韧改性 形状记忆材料 环氧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提升金属膜电阻器用环氧绝缘材料防潮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李登云 岳长喜 +3 位作者 张松 朱凯 余佶成 张子扬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1-47,共7页
采用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对邻甲酚酚醛环氧树脂进行接枝改性,制备一种高防潮性能的环氧绝缘材料,从理论计算及实验的角度对其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质量分数为10%时,改性环氧树脂的模量和韧性较高、高温体... 采用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对邻甲酚酚醛环氧树脂进行接枝改性,制备一种高防潮性能的环氧绝缘材料,从理论计算及实验的角度对其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质量分数为10%时,改性环氧树脂的模量和韧性较高、高温体积变化率较小;在改性环氧树脂与水的层模型中,水分子向远离环氧树脂的方向扩散;改性环氧树脂样品的吸水率相对于未改性的降低了13.74%;在吸水后,改性环氧树脂样品的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均大于未改性的,且电气强度比未改性的提升了1.1 kV/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膜电阻器 环氧绝缘材料 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 防潮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低聚物阴离子乳液聚合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彭忠利 伍青 +1 位作者 王跃林 杨绍涛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7-50,共4页
用羟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低聚物为原料通过阴离子乳液聚合制备了聚硅氧烷乳液。研究了各种因素对乳液粒子粒径和聚合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乳液粒子粒径随乳化压力的增大、反应时间的延长、平衡状态时,温度的降低而减小;而乳化次... 用羟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低聚物为原料通过阴离子乳液聚合制备了聚硅氧烷乳液。研究了各种因素对乳液粒子粒径和聚合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乳液粒子粒径随乳化压力的增大、反应时间的延长、平衡状态时,温度的降低而减小;而乳化次数对乳液粒子粒径没有多大影响;在一定范围内乳液粒子粒径还随乳化剂 羟基封端PDMS低聚物的质量比和乳化剂 水的质量比增大而减小;聚合速度却随乳化剂 羟基封端PDMS低聚物的质量比和乳化剂 水的质量比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二甲基硅氧烷 硅氧烷乳液 乳液粒子粒径 合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ω-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和交联聚苯乙烯共混物的制备、硫化及力学性能 被引量:10
4
作者 董建 刘宗林 +1 位作者 韩念凤 侯志刚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2-135,共4页
以二乙烯苯(DVB)为交联剂,在过氧化苯甲酰(BPO)的引发下,苯乙烯(St)可在α,ω-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中就地进行自由基聚合,当体系中DVB的量控制在DVB/St≤2.0%(质量)范围内即可获得稳定的、具有流动性的α,ω-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PD... 以二乙烯苯(DVB)为交联剂,在过氧化苯甲酰(BPO)的引发下,苯乙烯(St)可在α,ω-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中就地进行自由基聚合,当体系中DVB的量控制在DVB/St≤2.0%(质量)范围内即可获得稳定的、具有流动性的α,ω-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交联聚苯乙烯(CLPS)共混物。向共混物中加入过量的甲基三乙氧基硅烷(MTES)可使其在室温下硫化成弹性体材料。其力学性能明显优于PDMS/PS共混物的硫化材料。并且随着MTES量的增加,材料的拉伸强度增强而断裂伸长率逐渐降低。此外,在PDMS/CLPS共混物的TEM研究中发现了特殊的微观相分离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 ω-羟基二甲基硅氧烷 交联苯乙烯 共混 微观相分离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乙烯基苯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合成及其与苯乙烯的共聚物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黄伟 黄英 余云照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0年第12期74-77,共4页
通过双二甲基氢硅氧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 (PDMS)与间二乙烯基苯的硅氢加成反应制备了双乙烯基苯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 (VTPDMS) ,用1H 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VTPDMS和苯乙烯的自由基本体共聚合 ,制备了改性聚苯乙烯。用扫描电镜... 通过双二甲基氢硅氧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 (PDMS)与间二乙烯基苯的硅氢加成反应制备了双乙烯基苯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 (VTPDMS) ,用1H 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VTPDMS和苯乙烯的自由基本体共聚合 ,制备了改性聚苯乙烯。用扫描电镜对产物的形态进行了表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乙烯苯封 二甲基硅氧烷 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ω-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和聚苯乙烯共混物的制备、硫化及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董建 刘宗林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5-57,61,共4页
以α,ω-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O)和苯乙烯(St)为原料,在过氧化苯甲酰(BPO)存在下,St在PDMSO中进行自由基聚合,获得了在室温下稳定的、可流动的α,ω-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O)和聚苯乙烯(PS)的共混物(PDMSO/PS),对共混物做了透射电... 以α,ω-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O)和苯乙烯(St)为原料,在过氧化苯甲酰(BPO)存在下,St在PDMSO中进行自由基聚合,获得了在室温下稳定的、可流动的α,ω-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O)和聚苯乙烯(PS)的共混物(PDMSO/PS),对共混物做了透射电镜测试(TEM),照片显示,PS作为分散相分散在PDMSO的连续相中。用二丁基二月桂酸锡作催化剂,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作硫化剂,在室温下对该共混物进行了硫化成型;对所得硫化胶片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胶片具有较好的拉伸强度和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 ω-羟基二甲基硅氧烷 苯乙烯 共混物 制备 共混改性 力学性能 室温硫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ω-二(4-羟基丁基)二甲基硅氧烷低聚物的制备与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游革新 赵耀明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548-552,共5页
以二(4-羟基丁基)四甲基二硅氧烷(HT)为封端化合物,在催化剂四甲基氢氧化铵的催化下,八 甲基环四硅氧烷(D4)开环聚合,制得a,ω-二(4-羟基丁基)二甲基硅氧烷低聚物(DMSO)。应用红外光谱、 凝胶色谱和旋转粘度计等测试手段,研究了聚合温... 以二(4-羟基丁基)四甲基二硅氧烷(HT)为封端化合物,在催化剂四甲基氢氧化铵的催化下,八 甲基环四硅氧烷(D4)开环聚合,制得a,ω-二(4-羟基丁基)二甲基硅氧烷低聚物(DMSO)。应用红外光谱、 凝胶色谱和旋转粘度计等测试手段,研究了聚合温度、原料(HT和D4)配比以及催化剂除去方式等工艺条件 对聚合反应和聚合产物分子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聚合反应温度对聚合产物分子量没有明显的影响; HT为封端化合物,在聚合过程中起止链剂的作用,其在原料中所占比例越大,DMSO分子量越小,原料中D4 含量越大,DMSO分子量越大;聚合反应完成后,应采用洗涤法去除催化剂,否则由于端羟基发生去水反应而 失去端羟基,致使产率下降,甚至得不到预期的产物。研究表明DMSO通过端羟基形成氢键而聚集,使其黏 度升高。DMSO分子量越小,氢键缔合作用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硅氧烷 分子量 合反应 羟基 催化剂 DMSO 氢键 开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羟基聚硅氧烷改性非离子型水性聚氨酯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被引量:4
8
作者 王艳飞 宋海香 +1 位作者 王芳 张艳维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9-113,共5页
以蓖麻油、聚乙二醇-1000(PEG-1000)、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等为反应原料,得到了PDMS改性非离子型水性聚氨酯表面活性剂(WPUS).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 H NMR)、凝胶渗透色谱(G... 以蓖麻油、聚乙二醇-1000(PEG-1000)、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等为反应原料,得到了PDMS改性非离子型水性聚氨酯表面活性剂(WPUS).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 H NMR)、凝胶渗透色谱(GPC)、粒径分布测试等对改性前后WPUS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改性前后WPUS的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CMC)及浊点等性能.结果表明:改性WPUS水溶液的最低表面张力为28.05mN·m-1,浊点为94.0℃,临界胶束浓度为27.5g·L-1;中位粒径为193.48nm,数均分子量为2986,重均分子量为9677,分散系数为3.24.PDMS改性非离子型WPUS的综合性能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离子型水性氨酯表面活性剂 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烷氧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程扬超 苏腾 +2 位作者 瞿志荣 董红 伍川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6-30,共5页
羟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是脱醇型密封硅橡胶的基础聚合物,将聚二甲基硅氧烷分子链端的羟基采用烷氧基官能团进行取代后得到烷氧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降低了与催化剂之间的反应速度,避免了体系黏度突然增加对胶料配制过程的影响,同时... 羟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是脱醇型密封硅橡胶的基础聚合物,将聚二甲基硅氧烷分子链端的羟基采用烷氧基官能团进行取代后得到烷氧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降低了与催化剂之间的反应速度,避免了体系黏度突然增加对胶料配制过程的影响,同时也增强了硅橡胶与基材的粘结强度。综述了烷氧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各种制备方法及性能检测方面的最新进展,主要包括采用缩合反应、硅氢加成反应及烷氧基甲硅烷基化反应制备烷氧基封端聚硅氧烷的方法,介绍了不同制备方法得到的烷氧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封端程度的判别方法和烷氧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的用途及其对硅橡胶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硅羟基与烷氧基硅烷之间的缩合反应构建活性和惰性聚硅氧烷的发展方向,并对烷氧基封端聚硅氧烷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二甲基硅氧烷 烷氧基封二甲基硅氧烷 缩合反应 硅氢加成反应 烷氧基甲硅烷基化反应 硅橡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定性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崔灵芝 陈关喜 冯建跃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2013年第2期182-185,共4页
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电喷雾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ESI-Q-TOF)对氢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进行分析,通过谱图解析,确定了样品中有100个相对分子质量134~3 908的组分,分别属于4种同系物,包括2种链状聚二甲基硅氧烷和2种环状聚二甲基... 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电喷雾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ESI-Q-TOF)对氢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进行分析,通过谱图解析,确定了样品中有100个相对分子质量134~3 908的组分,分别属于4种同系物,包括2种链状聚二甲基硅氧烷和2种环状聚二甲基硅氧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封二甲基硅氧烷 GC-MS ESI-Q-TOF 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罗啸秋 张利萍 +1 位作者 吴海龙 雷秋芬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5-78,共4页
以1,3-双(3-氨基丙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氨丙基封端剂)和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为原料,在四甲基氢氧化铵((CH3)4NOH)硅醇盐的催化下合成端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较佳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80-90 ℃,反应时间5 h,... 以1,3-双(3-氨基丙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氨丙基封端剂)和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为原料,在四甲基氢氧化铵((CH3)4NOH)硅醇盐的催化下合成端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较佳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80-90 ℃,反应时间5 h,催化剂硅醇盐用量(相对于D4的质量)0.75%。同时对封端剂的用量(Wf)与产物黏度(η25)、产物实际氨值(W′NH)的对应关系以及产物重均相对分子质量(Mw)与黏度的关系进行研究。通过红外光谱对产物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氨丙基封端剂成功参与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丙基二甲基硅氧烷 合成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羟基聚己内酯低聚物对PBAT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黄丽萍 侯博友 +1 位作者 王艳宁 李锦春 《塑料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5-52,共8页
以ε-己内酯和1,4-丁二醇为单体,合成了3种低相对分子质量的端羟基聚己内酯(LMWPCL)。利用凝胶渗透色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氢谱对LMWPCL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结构进行了表征。以数均分子量分别为9000、7000和5000的LMWPCL_(9000)、L... 以ε-己内酯和1,4-丁二醇为单体,合成了3种低相对分子质量的端羟基聚己内酯(LMWPCL)。利用凝胶渗透色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氢谱对LMWPCL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结构进行了表征。以数均分子量分别为9000、7000和5000的LMWPCL_(9000)、LMWPCL_(7000)和LMWPCL_(5000)为扩链剂,将其与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进行熔融共混,制备了一系列含不同质量分数LMWPCL的PBAT/LMWPCL共混物,并探究了3种扩链剂对PBAT/LMWPCL共混物热性能、力学性能和流变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LMWPCL质量分数的增加,共混物的复数黏度、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均明显增加,其中LMWPCL_(7000)的扩链效果最佳。LMWPCL的加入保持了PBAT较好的耐热性,明显提高了PBAT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当加入质量分数2%的LMWPCL_(9000)时,共混物的拉伸强度(33.86 MPa)和断裂伸长率(1970.96%)与纯PBAT相比分别提高了51%和46%。LMWPCL具有生物降解性,有望替代传统石油基扩链剂,在PBAT共混改性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 羟基己内酯 扩链剂 熔融共混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BF3(CH3)2O/CF3COOH共引发剂合成端羟基聚环氧氯丙烷的探讨 被引量:5
13
作者 高和军 段明 +1 位作者 胡星琪 高志飞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6-59,共4页
通过改变传统的引发体系,采用BF3.(CH3)2O/CF3COOH合成了无色透明且分子量较高的端羟基聚环氧氯丙烷(PECH),利用核磁共振、红外光谱等手段对产物的化学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同时考察了BF3.(CH3)2O及CF3COOH用量对PECH相对黏度的影响,... 通过改变传统的引发体系,采用BF3.(CH3)2O/CF3COOH合成了无色透明且分子量较高的端羟基聚环氧氯丙烷(PECH),利用核磁共振、红外光谱等手段对产物的化学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同时考察了BF3.(CH3)2O及CF3COOH用量对PECH相对黏度的影响,探讨了TCA提高产物透明度的作用。结果表明,合成了主链以头尾连接为主,头头及尾尾连接为辅的PE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环氧氯丙烷 共引发剂 相对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羟基超支化聚(胺-酯)接枝氧化石墨烯及在环氧树脂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孙瑞敏 郝延蔚 +8 位作者 周永恒 陈志隆 刘进 王丽 周华 师兆忠 曹红霞 魏言真 赵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9-76,共8页
采用改进的Hummer方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O),再用核准一步酯化缩聚法接枝改性氧化石墨烯制备了端羟基超支化聚(胺-酯)接枝氧化石墨烯(HP-GO),将其与环氧树脂(EP)复配制得了HP-GO/EP复合材料。HP-GO的结构和特性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 采用改进的Hummer方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O),再用核准一步酯化缩聚法接枝改性氧化石墨烯制备了端羟基超支化聚(胺-酯)接枝氧化石墨烯(HP-GO),将其与环氧树脂(EP)复配制得了HP-GO/EP复合材料。HP-GO的结构和特性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热重分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GO上成功接枝上了端羟基超支化聚(胺-酯)。对复配的复合材料进行力学性能、拉伸断面形貌和热稳定性表征,并考察了GO和HP-GO在环氧树脂基体中的分散状态。结果表明,HP-GO有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在HP-GO的质量分数为0.5%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67.24MPa,86.09 MPa和12.64kJ/m^(2),与空白EP相比,分别增加了66.7%,37.39%和23.20%。拉伸断面形貌分析表明,纯EP是脆性断裂,而HP-GO/EP是典型的韧性断裂;热重分析发现,HP-GO较纯GO能更好地提高环氧树脂的热稳定性。HP-GO在环氧树脂基体中的分散状态更加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超支化(胺-酯) 氧化石墨烯 接枝改性 环氧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羟基聚叠氮缩水甘油醚与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基四元混合炸药能量释放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伟 闫石 +2 位作者 郭学永 任慧 焦清介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299-1307,共9页
为研究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L-20)的能量潜力,结合含能粘合剂端羟基聚叠氮缩水甘油醚(GAP),计算了GAP、CL-20、氧化剂、可燃剂四元混合炸药的爆炸能量。计算结果表明,使用高氯酸锂作氧化剂可显著提高体系的能量密度,但将其在浇注混合... 为研究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L-20)的能量潜力,结合含能粘合剂端羟基聚叠氮缩水甘油醚(GAP),计算了GAP、CL-20、氧化剂、可燃剂四元混合炸药的爆炸能量。计算结果表明,使用高氯酸锂作氧化剂可显著提高体系的能量密度,但将其在浇注混合炸药中得到应用需要进一步改性研究。制备了GAP、CL-20、高氯酸铵、铝粉四元混合炸药样品,利用水下爆炸测试方法,测试并估算了其水下爆炸能量。试验结果表明:在该四元体系中,CL-20含量为15%~20%时,体系能量密度可得到最大值;在CL-20含量为20%条件下,铝氧比为0.50时冲击波能可取得最大值,铝氧比为0.51~0.71时CL-20混合炸药能量密度可达到最大,通过水下爆炸试验数据估算其能量密度可达到2.88倍TNT当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 羟基叠氮缩水甘油醚 混合炸药 能量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羟基聚环氧氯丙烷与叠氮聚醚的后处理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卢先明 甘孝贤 +2 位作者 邢颖 张志刚 韩涛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2008年第6期682-685,共4页
以端羟基聚环氧氯丙烷(CTP)、叠氮聚醚(ATP)和高分子量叠氮聚醚(HATP)等三种粗产品为后处理物对象,分别开展了减压蒸馏和溶剂萃取两种方法的后处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减压蒸馏除掉环状冠醚和低分子齐聚物难度较大,仅能蒸出少量环状三聚... 以端羟基聚环氧氯丙烷(CTP)、叠氮聚醚(ATP)和高分子量叠氮聚醚(HATP)等三种粗产品为后处理物对象,分别开展了减压蒸馏和溶剂萃取两种方法的后处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减压蒸馏除掉环状冠醚和低分子齐聚物难度较大,仅能蒸出少量环状三聚体;而溶剂萃取法则能得到较为理想的结果。本研究选取异丙醇、石油醚(60~90℃)和二者的混合溶剂等三种溶剂作为萃取溶剂。萃取结果表明:(1)三种萃取剂的萃取效果依次为:混合溶剂>异丙醇>石油醚。(2)异丙醇倾向于优先萃取小分子多元醇,石油醚倾向于优先萃取环状冠醚,而混合溶剂则能兼顾二者的优点。(3)对CTP、ATP和HATP来说,萃取后产品的数均分子量(Mn)与官能度(f)均有一定幅度的提升。具体到HATP,混合溶剂萃取可使Mn由2500~3200上升到3000~4000;f由1.99~2.00上升到2.46~2.97;低分子聚合物的含量由4.1%~8.2%下降到0.3%~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化学 羟基环氧氯丙烷(CTP) 叠氮醚(ATP) 萃取 环状冠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端羟基叠氮缩水甘油醚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九轩 曹一林 +1 位作者 孙忠祥 吴正明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1995年第3期62-67,共6页
以DZ为催化剂,在DMSO溶剂中,使端羟基聚环氧丙烷与NaN3在95℃进行叠氮化反应,生成端羟基叠氮缩水甘油醚的方法,可使其数均分子量约为3000,官能度大于等于1.9,转化率高达99%,产品氮含量41%左右,残留氯... 以DZ为催化剂,在DMSO溶剂中,使端羟基聚环氧丙烷与NaN3在95℃进行叠氮化反应,生成端羟基叠氮缩水甘油醚的方法,可使其数均分子量约为3000,官能度大于等于1.9,转化率高达99%,产品氮含量41%左右,残留氯含量小于0.3%,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安全性。文中还对催化剂和反应介质对叠氧化反应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高能推进剂 羟基 叠氮缩水甘油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羟基超支化聚(胺-酯)非共价改性氧化石墨烯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瑞敏 周永恒 +3 位作者 郝延蔚 师兆忠 曹红霞 赵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4-69,共6页
采用改进的Hummer方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O),并利用端羟基超支化聚(胺-酯)对其非共价功能化。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aman)、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热重分析(TG)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等方法对氧化石墨烯表... 采用改进的Hummer方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O),并利用端羟基超支化聚(胺-酯)对其非共价功能化。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aman)、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热重分析(TG)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等方法对氧化石墨烯表面改性的性能进行了分析。FT-IR,Raman,XRD和TG分析结果表明,超支化聚(胺-酯)分子成功改性了氧化石墨烯;XRD分析表明,随着超支化聚(胺-酯)含量的增加,石墨烯片层层间距增大,这说明超支化分子能够渗透插入到氧化石墨烯片层之间;Raman分析表明,吸附在氧化石墨烯表面的超支化聚(胺-酯)提高了氧化石墨烯表面的无序化程度和石墨烯结构的不完善程度。SEM形貌分析表明超支化聚(胺-酯)大分子覆盖在氧化石墨烯的表面上,且通过对改性前后氧化石墨烯在乙醇和正己烷中透光率的对比,表明改性后的氧化石墨烯分散性能得到了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超支化(胺-酯) 氧化石墨烯 非共价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A_2和CB_2型单体合成端羟基超支化聚(脲-氨酯) 被引量:8
19
作者 高超 颜德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2202-2204,共3页
Hyperbranched polymer with alternating ureido and urethano units was prepared by direct polymerizarion of isophorone diisocyanate(IPDI, A 2) with diethanolamine(DEOA, CB 2) in the absence of catalyst. In the reaction,... Hyperbranched polymer with alternating ureido and urethano units was prepared by direct polymerizarion of isophorone diisocyanate(IPDI, A 2) with diethanolamine(DEOA, CB 2) in the absence of catalyst. In the reaction, one isocyanato group of IPDI reacts fast with amino group of DEOA, generating an intermediate with one isocyanato group and two hydroxyl groups. Now the intermediate formed is a new kind of AB 2 type monomer. Further self-condensation of this AB 2 species leads to hyperbranched poly(urea-urethane). The reaction mechanism was characterized with in situ FTIR. Temperature and concentration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the polymerization process. When the feed ratio of IPDI to DEOA is equal to \{1∶\}1, no gelation is observed if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within initial several hours is lower than 20 ℃. Cross-linking would occur if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during initial period is high. The degree of branching(DB) of the resulting hyperbranched poly(urea-urethane) is 46.5%-4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2型单体 CB2型单体 羟基超支化(脲-氨酯) 二异氰酸酯 二乙醇胺 超支化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羟基聚异戊二烯聚合过程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再峰 文丽荣 徐春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26-129,共4页
以过氧化氢为引发剂 ,在甲醇、乙醇等溶剂中合成了端羟基聚异戊二烯 (HTPI)。研究了聚合温度、引发剂用量、溶剂以及反应时间对聚合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及官能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温度越高 ,羟值越低 ,分布越宽 ;引发剂的质量分... 以过氧化氢为引发剂 ,在甲醇、乙醇等溶剂中合成了端羟基聚异戊二烯 (HTPI)。研究了聚合温度、引发剂用量、溶剂以及反应时间对聚合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及官能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温度越高 ,羟值越低 ,分布越宽 ;引发剂的质量分数越低 ,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越高 ,且引发剂参与引发反应。探讨了聚合过程的反应动力学 ,给出了可能的动力学方程式及动力学参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异戊二烯 反应动力学 过氧化氢 引发剂 甲醇 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