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在肾脏肿瘤中的表达水平 被引量:3
1
作者 施继敏 丁伟 +3 位作者 黄河 张志根 汤立旦 林茂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6期496-499,508,共5页
目的 :研究 TRF1蛋白在肾脏恶性肿瘤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方法 :定量分析肾组织中 TRF1蛋白的表达水平 ,应用经倍比稀释的 TRF13 3 -2 77纯化蛋白作为定量标准 ,建立了以抗 TRF13 3 -2 77单抗作定量 Wes-tern- blot的方法 ,并... 目的 :研究 TRF1蛋白在肾脏恶性肿瘤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方法 :定量分析肾组织中 TRF1蛋白的表达水平 ,应用经倍比稀释的 TRF13 3 -2 77纯化蛋白作为定量标准 ,建立了以抗 TRF13 3 -2 77单抗作定量 Wes-tern- blot的方法 ,并以该方法检测 TRF1蛋白在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32例肾肿瘤样本均不同程度的表达TRF1蛋白质 ,均值为 2 .4 2 8± 1.35 2 μg/ μl,癌旁自身对照组织 TRF1的表达水平为 3.6 11± 1.92 2 μg/ μl(t=5 .776 ,P<0 .0 0 1)。肿瘤组织内 TRF13 3 -2 77表达水平较相应癌旁组织显著降低 ,并与肿瘤的恶性程度相关 ,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0 .0 1)。结论 :TRF1蛋白在肾脏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明显减低 ,并与肿瘤恶性程度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 肾肿瘤 肾癌 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 单克隆抗体 WESTERN-BLOT 蛋白表达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在急性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孙洁 来晓瑜 +7 位作者 朱园园 蓝建平 汤立旦 李静远 余建 谭亚敏 林茂芳 黄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6期491-495,共5页
目的 :研究人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 (TRF1)在 30例急性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 ,了解 TRF1表达与急性白血病分型的关系 ,以及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方法 :用荧光定量 RT- PCR定量检测 30例急性白血病细胞中TRF1m RNA表达情况 ,同时检测 h TER... 目的 :研究人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 (TRF1)在 30例急性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 ,了解 TRF1表达与急性白血病分型的关系 ,以及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方法 :用荧光定量 RT- PCR定量检测 30例急性白血病细胞中TRF1m RNA表达情况 ,同时检测 h TERT m RNA的表达 ,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TRF1在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NLL)细胞中的表达 0 .0 12 6 (0 .0 12 7~ 0 .0 5 46 )明显低于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 0 .0 4 5 7(0 .0 0 839~ 0 .2 6 2 ) (P<0 .0 0 1) ,但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LL)细胞中的表达 0 .0 74 5 (1.92× 10 -6~ 0 .193)与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且在 ANL L细胞中的表达明显低于 ALL细胞中的表达 (P=0 .0 0 1)。TRF1和 h TERT在急性白血病细胞和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无显著相关性 (r=- 0 .173,P=0 .2 0 7)。结论 :TRF1m RNA在 ANLL细胞中表达明显降低 ,而在 ALL细胞中表达无显著改变 ,提示 ANLL细胞中 TRF1可能通过调控端粒长度对端粒酶起间接负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 端粒 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 急性白血病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1^(33-277)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及高效表达 被引量:4
3
作者 黄河 陈巧芳 林茂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5期193-195,202,共4页
目的 :建立能高效表达人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 1第 33- 2 77位 (TRF1 33- 2 77)氨基酸的菌株并制备多抗。方法 :设计一对引物 ,分别带有 Kpn 和 Eco RI位点 ,从已经克隆了 TRF1 c DNA全长的重组质粒 p CR -TOPO-TRF1扩增 TRF1 33- 2 77... 目的 :建立能高效表达人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 1第 33- 2 77位 (TRF1 33- 2 77)氨基酸的菌株并制备多抗。方法 :设计一对引物 ,分别带有 Kpn 和 Eco RI位点 ,从已经克隆了 TRF1 c DNA全长的重组质粒 p CR -TOPO-TRF1扩增 TRF1 33- 2 77c DNA片段 ,克隆入 PGEM-T质粒 ,测序和酶切图谱鉴定 ,Eco RI酶切后亚克隆入 p GEX-3X的 Eco RI位点之间 ,筛选正向插入重组子。转化大肠杆菌 DH5 a,筛选高表达菌株。结果 :得到高效表达融合蛋白的菌株 DH5 a-TRF1 33- 2 77。其融合蛋白经western blot证实具 TRF1抗原性。结论 :所建立的菌株为 h TRF1单克隆和多克隆抗体制备提供蛋白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 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 基因 细菌 重组融合蛋白质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hTRF1)蛋白质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水平与端粒酶活性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施继敏 黄河 +1 位作者 陈巧芳 林茂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858-861,共4页
为了研究人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TRF1)蛋白质在急性白血病(AL)及正常骨髓组织中的表达水平,AL和正常骨髓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及TRF1蛋白质表达水平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定量分析了AL患者及正常人骨髓组织中TRF1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并应用经... 为了研究人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TRF1)蛋白质在急性白血病(AL)及正常骨髓组织中的表达水平,AL和正常骨髓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及TRF1蛋白质表达水平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定量分析了AL患者及正常人骨髓组织中TRF1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并应用经倍比稀释的TRF133-277纯化蛋白质作为定量标准,建立以抗TRF133-277单克隆抗体的定量Westernblot的方法,而且以该方法检测TRF1蛋白质在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另外,应用TRAP-PCR-ELISA法检测AL患者及正常人骨髓组织端粒酶活性,以研究TRF1蛋白质表达水平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20例AL患者骨髓组织中TRF1表达水平较正常人骨髓组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TRF1表达水平较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略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缓解的患者TRF1表达水平较前增高,但仍低于正常(P<0.01);化疗后完全缓解患者的TRF1表达水平较未缓解的患者显著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AL患者初发未治时骨髓细胞端粒酶的活性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和首次缓解者(P<0.01);初发未治时,ALL患者骨髓细胞端粒酶活性略高于ANLL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RF1蛋白质表达水平与端粒酶活性呈明显负相关(P<0.001)。结论:TRF1蛋白质在AL患者骨髓细胞中的表达明显减低,且与疗效及端粒酶活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 蛋白质表达水平 端粒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2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被引量:3
5
作者 宁寒冰 张玲 +1 位作者 李建生 李继昌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39-441,共3页
目的:构建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2(TRF2)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方法:EcoR I,HindⅢ双酶切AdTRF2质粒,胶回收1600bp小片段,连接入pcDNA3.1载体。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后转染SGC7901细胞,空载体质粒转染SGC7901细胞为对照... 目的:构建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2(TRF2)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方法:EcoR I,HindⅢ双酶切AdTRF2质粒,胶回收1600bp小片段,连接入pcDNA3.1载体。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后转染SGC7901细胞,空载体质粒转染SGC7901细胞为对照。G418选择培养液培养2个月,选取转染组及对照组细胞克隆。①细胞用阿霉素处理6h后Westernblot法检测TRF2表达。②MTT法检测转染对细胞生长增殖速度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TRF2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后SGC7901细胞TRF2表达明显增高,对细胞的生长增殖速度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成功构建TRF2真核表达载体及稳定转染细胞株,为进一步研究TRF2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2 胃肿瘤 真核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基因组和假基因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孙洁 黄河 +1 位作者 宋怀东 吴昕彦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07-411,共5页
目的 :确定人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 (TERF1)的基因组结构和假基因的定位与结构。方法 :利用 Gen Bank等生物信息学资源 ,NCBI提供的 BLAST及其他相关的生物信息学工具 (Sequencher,DNA Strider和 Autoassembler等 ) ,确定 TERF1基因组... 目的 :确定人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 (TERF1)的基因组结构和假基因的定位与结构。方法 :利用 Gen Bank等生物信息学资源 ,NCBI提供的 BLAST及其他相关的生物信息学工具 (Sequencher,DNA Strider和 Autoassembler等 ) ,确定 TERF1基因组和假基因的定位与结构 ,并用 PCR和测序证实。结果 :定位在 8q13上的 TERF1基因组由 10个外显子构成。它有 4个假基因分别分布在第 13、18、2 1和 X染色体上 (Ψ TERF1- 13、Ψ TERF1- 18、Ψ TERF 1- 2 1和Ψ TERF1- X) ,其结构均与 TERF1m RNA相似 ,但缺少部分外显子。Ψ TERF1- 13、Ψ TERF 1- 18和Ψ TERF1- 2 1的周边序列之间存在长度至少 6 0 kb的同源片段。结论 :TERF1基因组含 10个外显子 ,它有 4个加工过的假基因分布在第13、18、2 1和 X染色体上。大片段同源序列属近期重复片段中的染色体间倍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 外显子 假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检测原发性肝癌组织端粒酶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卫立辛 曲增强 +4 位作者 李东升 阎振林 贾风歧 郭亚军 吴孟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813-815,共3页
目的:检测原发性肝癌及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并探讨端粒酶活性在原发性肝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检测36例原发性肝癌及癌旁组织和3例正常肝组织端粒酶活性。结果:36例原发性肝癌组织有29例(80.6%)阳性。而36... 目的:检测原发性肝癌及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并探讨端粒酶活性在原发性肝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检测36例原发性肝癌及癌旁组织和3例正常肝组织端粒酶活性。结果:36例原发性肝癌组织有29例(80.6%)阳性。而36例癌旁组织只有4例(11.1%)阳性。3例正常肝组织均阴性。4例癌旁组织端粒酶阳性的患者均于术后半年内复发。结论:原发性肝癌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可望成为预测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的重要指标,对患者术后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术后随访观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端粒 端粒酶活性 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端粒酶活性的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的初步建立 被引量:3
8
作者 卫立辛 吴孟超 +6 位作者 陈汉 沈锋 施乐华 钱其军 贺平 崔贞福 郭亚军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53-154,共2页
端粒是真核线性染色体末端结构,人端粒DNA由(TTAGGG)n重复序列组成.端粒酶是核糖核酸蛋白酶,具有RNA依赖的DNA合成酶活性,可重新合成端粒的重复序列.最近研究证实端粒及端粒酶与细胞衰老及肿瘤相关,是近年来生物学研究的热点.检测端粒... 端粒是真核线性染色体末端结构,人端粒DNA由(TTAGGG)n重复序列组成.端粒酶是核糖核酸蛋白酶,具有RNA依赖的DNA合成酶活性,可重新合成端粒的重复序列.最近研究证实端粒及端粒酶与细胞衰老及肿瘤相关,是近年来生物学研究的热点.检测端粒酶活性是研究端粒酶的基本方法,同时具有潜在的临床诊断价值.本文拟应用最新的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elomeric Repeat AmplificationProtocal,TRAP),检测肝癌细胞端粒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活性 重复序列扩增法 肝肿瘤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粒重复序列扩增-银染色法用于端粒酶活性测定的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虞伟 谈华 +1 位作者 武建国 季洪爱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0年第2期96-98,共3页
目的 :建立端粒重复序列扩增 (TRAP) -银染色技术 ,探讨端粒酶活性检测在肿瘤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 :用裂解液提取组织细胞中的端粒酶模板 ,在特异引物作用下进行 PCR扩增 ,所得产物用氯仿∶异戊醇 (2 4∶ 1)处理浓缩 ,作聚丙稀酰胺凝... 目的 :建立端粒重复序列扩增 (TRAP) -银染色技术 ,探讨端粒酶活性检测在肿瘤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 :用裂解液提取组织细胞中的端粒酶模板 ,在特异引物作用下进行 PCR扩增 ,所得产物用氯仿∶异戊醇 (2 4∶ 1)处理浓缩 ,作聚丙稀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 ,经硝酸银染色分析端粒酶活性。 结果 :TRAP-银染色法能准确特异地检测小鼠骨髓瘤细胞 (SP2 / 0 )的端粒酶活性 ,灵敏度可达 1× 10 2个细胞。端粒酶阳性率在 2 3例各种恶性肿瘤组织中为 86 .9% (2 0 / 2 3) ,而在 19例炎性包块与良性增生组织为 5 .3% (1/ 19) ,5例正常组织中未发现有端粒酶活性。 结论 :TRAP-银染色法简便快速、具有较好的测定敏感度与重复性 ,对临床恶性肿瘤疾病的诊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 端粒重复序列扩增-银染色 肿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染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检测肝癌模拟肝穿组织端粒酶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卫立辛 范瑞芳 +4 位作者 杨庆 贾凤岐 王维锋 郭亚军 吴孟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772-774,共3页
目的:探讨细针穿刺肝活检组织行端粒酶活性检测用于肝细胞癌(HCC)诊断的可行性。方法:HCC共28例,每例HCC肿瘤切除后立即行肝肿瘤模拟细针穿刺。应用非放射性同位素银染的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分别对28例模拟肝穿组织和28例肿瘤切... 目的:探讨细针穿刺肝活检组织行端粒酶活性检测用于肝细胞癌(HCC)诊断的可行性。方法:HCC共28例,每例HCC肿瘤切除后立即行肝肿瘤模拟细针穿刺。应用非放射性同位素银染的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分别对28例模拟肝穿组织和28例肿瘤切取组织行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模拟肝穿组织与肿瘤切取组织的端粒酶检测结果完全一致,阳性率均为82%(23/28)。结论:模拟肝穿组织与肿瘤切取组织在HCC端粒酶活性检测方面具有同等的效果。该结果提示,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行端粒酶活性检测在HCC的诊断、治疗效果评价和预后的判断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活组织检查 针吸 端粒 HCC 诊断 银染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3与端粒重复序列结合蛋白质1的体外相互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玲 张波 +1 位作者 邹万忠 郑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10-513,共4页
目的 :通过分析端粒主要结合蛋白中端粒重复序列结合蛋白质 1(Telomericrepeatbindingprotein 1,TRBP1)与P5 3的体外结合 ,探讨P5 3通过端粒途径调节细胞增殖、衰老和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 :谷胱甘肽S转移酶 (glu tathioneS transferase... 目的 :通过分析端粒主要结合蛋白中端粒重复序列结合蛋白质 1(Telomericrepeatbindingprotein 1,TRBP1)与P5 3的体外结合 ,探讨P5 3通过端粒途径调节细胞增殖、衰老和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 :谷胱甘肽S转移酶 (glu tathioneS transferase ,GST)和人P5 3 GST融合蛋白经大肠杆菌表达、谷胱甘肽 SepharoseTM4B纯化后 ,和人乳腺癌细胞MCF 7细胞蛋白进行体外结合反应 (pulldown) ,Westernblot检测反应物中P5 3和TRBP1的结合。融合蛋白中人P5 3包括野生型 (1~ 393)、C端缺失体P5 3N5 (2~ 2 93)、N端缺失体P5 32C(95~ 393)、175单个氨基酸突变体P5 3R175H(R→H)。结果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考马斯亮蓝R2 5 0染色显示 ,纯化的GST和 4种P5 3 GST蛋白纯度在 90 %以上 ,且分子量与预计的完全一致。TRBP1的Westernblot显示 ,野生型P5 3和P5 3 R175H均能沉淀MCF 7中的TRBP1,且结合力相似 ,而单独的GST则无沉淀TRBP1的作用。与野生型P5 3和P5 3R175H相比 ,P5 32C与TRBP1的结合力明显增加 ,P5 3N5与TRBP1的结合力明显减弱。结论 :P5 3和TRBP1可以直接体外结合 ,P5 3的C端 (2 93~ 393)是与TRBP1结合的结构域。P5 3和TRBP1结构域依赖性的结合可能与端粒动态变化所诱导的细胞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 端粒 白质 野生型P53 结合蛋白 GST MCF-7细胞 重复序列 结构 缺失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结合微孔板杂交法定量检测端粒酶活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温淑娟 况二胜 黄镇华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57-458,共2页
目的探讨定量检测端粒酶活性的非放射性检测方法。方法将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测定法(TRAP)与微孔板杂交 相结合建立了非放射性检测方法,对3例正常肝组织和4例肝癌患者治疗前后的肝癌组织、瘤旁组织、肝癌凋亡组织 进行检测。结果... 目的探讨定量检测端粒酶活性的非放射性检测方法。方法将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测定法(TRAP)与微孔板杂交 相结合建立了非放射性检测方法,对3例正常肝组织和4例肝癌患者治疗前后的肝癌组织、瘤旁组织、肝癌凋亡组织 进行检测。结果肝癌组织具有比较高的端粒酶活性,而正常肝组织和瘤旁组织无此酶活性,肝癌凋亡组织端粒酶活性 显著降低。结论 该定量分析方法简单、灵敏、特异性强,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 重复序列扩增测定法 微孔板杂交 末端转移酶 肝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滨海碱蓬属植物串联重复序列与转座元件比较分析
13
作者 陈静 黄永吉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4年第8期16-22,共7页
为了解析3种常见的滨海碱蓬属物种的重复序列类型、丰度、染色体分布模式及种间差异,采用基于序列相似性聚类分析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它们的重复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个物种中均存在串联重复序列和转座元件。其中,端粒序列、5... 为了解析3种常见的滨海碱蓬属物种的重复序列类型、丰度、染色体分布模式及种间差异,采用基于序列相似性聚类分析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它们的重复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个物种中均存在串联重复序列和转座元件。其中,端粒序列、5S rDNA、35S rDNA为3个物种保守的串联重复序列,另外有2个串联重复序列是碱蓬中特异的,这些串联重复序列倾向于在染色体端粒、亚端粒、染色体臂富集。此外,3个碱蓬属物种的转座元件主要由反转录转座子和DNA转座子组成,其中Ty3/gypsy反转录转座子的基因组占比较高,而Ty1/copia反转录转座子和DNA转座子的基因组含量则相对较低。除了CRM谱系主要在着丝粒区域聚集,大多数转座元件在染色体上呈现散布分布,而一些基因组丰度较低的转座元件则未检测到信号。根据重复序列和染色体分布分析结果表明,与碱蓬相比,南方碱蓬和盐地碱蓬的基因组关系更近。这些发现将为理解3种滨海碱蓬属物种重复序列的特征和种间进化关系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蓬属 串联重复序列 端粒 着丝粒 RDNA 荧光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蒜芥茄染色体5 SrDNA、18 SrDNA和端粒序列位点检测及其核型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程捷 龚亚菊 +5 位作者 杜光辉 蔚亚楠 黎志彬 鲍锐 桂敏 吴丽艳 《种子》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6-20,26,共6页
本研究以蒜芥茄为试验材料,取其根尖进行染色体制片,基于端粒保守重复序列、5 SrDNA和18 SrDNA为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观察探针在染色体上标记的位置和信号的强弱,应用染色体核型分析软件进行图像采集和染色体长度的测量分析。结果表明... 本研究以蒜芥茄为试验材料,取其根尖进行染色体制片,基于端粒保守重复序列、5 SrDNA和18 SrDNA为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观察探针在染色体上标记的位置和信号的强弱,应用染色体核型分析软件进行图像采集和染色体长度的测量分析。结果表明,蒜芥茄的核型公式为2 n=2 x=24=24 m(2 SAT),染色体上各有一对5 SrDNA、18 SrDNA位点,端粒序列(TTTAGGG)位于染色体的两端。蒜芥茄为二倍体,染色体臂比值在1.05~1.48之间,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之比为1.42,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4.73%,属于较原始的1 A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蒜芥茄 核型分析 端粒保守重复序列 5 SrDNA 18 Sr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大豆端粒相关序列的克隆及定位
15
作者 吴伟 李洪杰 +2 位作者 王晓鸣 朱振东 东方阳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80-384,共5页
以拟南芥的端粒重复序列(TR)为引物(TTTAGGG)3,在栽培大豆中扩增并克隆了1个574bp的DNA片段。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与大豆端粒相关序列的相似度高达92%~99%,与白玉草TR-TAS的间隔区的相似度为79%,与大麦和玉米等其它植物的TAS的相似度在... 以拟南芥的端粒重复序列(TR)为引物(TTTAGGG)3,在栽培大豆中扩增并克隆了1个574bp的DNA片段。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与大豆端粒相关序列的相似度高达92%~99%,与白玉草TR-TAS的间隔区的相似度为79%,与大麦和玉米等其它植物的TAS的相似度在16%~35%之间;这一片段含有14个拷贝的拟南芥类型端粒重复单元,并且还有30个重复单元发生了碱基突变(缺失、替换与插入)。该端粒相关序列具有1个25bp的保守重复单元,串联重复13个拷贝,且该序列的A+T含量高于60%,体现了卫星DNA的特征。该序列被定位在大豆3号染色体的近末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大豆 端粒相关序列 重复单元 克隆 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科学院组装马铃薯基因组完成图,提示了高度重复序列区域中存在调控重要农艺性状的大量串联复制的基因簇
16
《蔬菜》 2023年第1期25-25,共1页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马铃薯研究团队共同完成了马铃薯单倍型DM的基因组全序列组装,获得了包含24个端粒和12个着丝粒完整序列的端粒到端粒(T2T)基因组完成图(DM8.1),并在马铃薯基因组中之前未能完...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马铃薯研究团队共同完成了马铃薯单倍型DM的基因组全序列组装,获得了包含24个端粒和12个着丝粒完整序列的端粒到端粒(T2T)基因组完成图(DM8.1),并在马铃薯基因组中之前未能完成组装的高度重复序列区域中,发现了调控重要农艺性状的大量串联复制的基因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 高度重复序列 马铃薯研究 复制 基因簇 端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粒结合蛋白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河 孙洁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6期469-473,共5页
端粒结合蛋白研究是近年来发展比较快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自 Chong在 1995年发现人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 TRF1后 ,近几年已发现了包括 TRF2、TANK1、TANK2、TIN2、Pinx1、POT1等在内的 10余种端粒结合蛋白。这些蛋白与端粒一起形成三... 端粒结合蛋白研究是近年来发展比较快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自 Chong在 1995年发现人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 TRF1后 ,近几年已发现了包括 TRF2、TANK1、TANK2、TIN2、Pinx1、POT1等在内的 10余种端粒结合蛋白。这些蛋白与端粒一起形成三维环状结构 t- loop,其中端粒结合蛋白、端粒、端粒酶及其它参与细胞功能调控的重要蛋白相互作用 ,共同完成对 DNA损伤修复、细胞周期、有丝分裂、细胞调亡等细胞基本生命活动的调节 ,与衰老和肿瘤有着密切的联系。展开和深入对该领域的研究 ,对了解衰老和肿瘤的根本机制 ,进一步寻求诊断和治疗的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 ,就端粒结合蛋白在近几年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结合蛋白 端粒 端粒 端粒重复序列结构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_2O_3诱导MGC803细胞凋亡中TRF1、TRF2蛋白表达及端粒稳定性的作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杨 梁晓秋 +2 位作者 苏琦 宋颖 曹建国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833-837,共5页
目的分析三氧化二砷(As2O3)对人胃癌MGC803细胞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1、2(TRF1、TRF2)表达及端粒稳定性的影响,探讨As2O3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MGC803细胞,MTT比色实验分析As2O3对MGC803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GC... 目的分析三氧化二砷(As2O3)对人胃癌MGC803细胞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1、2(TRF1、TRF2)表达及端粒稳定性的影响,探讨As2O3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MGC803细胞,MTT比色实验分析As2O3对MGC803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GC803细胞凋亡,进行染色体端-端融合分析及Westernblot检测TRF1、TRF2蛋白表达。结果MTT法显示As2O3对人胃癌MGC803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流式细胞术检测出现典型的凋亡峰,并随As2O3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而增高,对照组未见此改变。染色体端-端融合分析显示5μmol·L-1As2O3处理MGC803细胞48h染色体融和率明显高于对照组。Westernblot分析结果表明TRF1在5μmol·L-1As2O3处理MGC803细胞48h后,表达上升,而TRF2表达下降。结论实验结果提示As2O3通过下调TRF2蛋白表达、上调TRF1蛋白表达及使染色体端-端融合,从而诱导MGC803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胃肿瘤 MGC803细胞 端粒重复序列 结合因子 凋亡 端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反义人端粒酶RNA组分(hTR)逆转录病毒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丛笑 刘吉勇 +3 位作者 赵跃然 焦玉莲 马春燕 杨崇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51-51,共1页
端粒的功能是完成染色体末端的复制,防止染色体免遭融合、重组和降解,其长度的维持是细胞永生化及恶性转化的重要分子基础,而调控端粒长度的关键分子则是端粒酶.端粒酶的重新表达在细胞永生化及癌变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端粒酶RNA(hTR)... 端粒的功能是完成染色体末端的复制,防止染色体免遭融合、重组和降解,其长度的维持是细胞永生化及恶性转化的重要分子基础,而调控端粒长度的关键分子则是端粒酶.端粒酶的重新表达在细胞永生化及癌变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端粒酶RNA(hTR) 作为端粒酶的组成部分决定着端粒的重复序列并参与端粒酶的活化.本研究将反义端粒酶RNA基因插入到逆转录病毒质粒载体PLXSN中,构建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LXSN-hTR,以期重组质粒表达反义端粒酶RNA,从复制、转录、及翻译三个水平发挥作用,调控肿瘤细胞的端粒长度和端粒酶的活性,抑制或逆转肿瘤细胞的恶性表型,为研究和探索基因治疗肿瘤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义人端粒酶RNA组分 真核表达载体 逆转录病毒 细胞永生化 分子基础 恶性转化 端粒长度 癌变过程 重复序列 染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端粒酶RNA的cDNA探针制备及其对胃粘膜细胞端粒酶RNA表达的检测 被引量:4
20
作者 何兴祥 王家 +2 位作者 吴捷莉 袁顺玉 艾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9-262,共4页
目的 建立人端粒酶RNA表达的检测方法。方法 制备人端粒酶RNA ,(humantelomeraseRNA ,hTR)的cDNA探针 ,分别应用RNA斑点杂交与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 (TRAP)分析检测不同胃粘膜的端粒酶RNA的表达与端粒酶活性。结果 人端粒酶RNA的cDNA... 目的 建立人端粒酶RNA表达的检测方法。方法 制备人端粒酶RNA ,(humantelomeraseRNA ,hTR)的cDNA探针 ,分别应用RNA斑点杂交与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 (TRAP)分析检测不同胃粘膜的端粒酶RNA的表达与端粒酶活性。结果 人端粒酶RNA的cDNA探针制备成功。 18例活检胃癌组织及 4 5例手术胃癌组织RNA斑点杂交检测的阳性率均为 10 0 % ,相应TRAP分析的阳性率分别为 88 89%、 86 6 7% ,低于RNA斑点杂交 (P <0 0 5 )。同时RNA斑点杂交结果提示在非癌胃组织中随着肠化程度增高人端粒酶RNA表达也增强。结论 RNA斑点杂交检测人端粒酶RNA ,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端粒 核糖核酸 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 RNA斑点杂交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