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银染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检测人肝癌细胞系端粒酶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卫立辛 吴孟超 +6 位作者 沈锋 谢天培 施乐华 施军霞 崔贞福 钱其军 郭亚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477-479,共3页
观察人肝癌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应用非放射同位素银染的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检测6株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HepG2,QGY-7701,QGY-7703,SMMC-7721,PLC/PRF/5)的端粒... 观察人肝癌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应用非放射同位素银染的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检测6株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HepG2,QGY-7701,QGY-7703,SMMC-7721,PLC/PRF/5)的端粒酶活性,同时检测RNase处理的阴性标本。6株人肝癌细胞的端粒酶均为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端粒 序列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检测原发性肝癌组织端粒酶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卫立辛 曲增强 +4 位作者 李东升 阎振林 贾风歧 郭亚军 吴孟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813-815,共3页
目的:检测原发性肝癌及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并探讨端粒酶活性在原发性肝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检测36例原发性肝癌及癌旁组织和3例正常肝组织端粒酶活性。结果:36例原发性肝癌组织有29例(80.6%)阳性。而36... 目的:检测原发性肝癌及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并探讨端粒酶活性在原发性肝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检测36例原发性肝癌及癌旁组织和3例正常肝组织端粒酶活性。结果:36例原发性肝癌组织有29例(80.6%)阳性。而36例癌旁组织只有4例(11.1%)阳性。3例正常肝组织均阴性。4例癌旁组织端粒酶阳性的患者均于术后半年内复发。结论:原发性肝癌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可望成为预测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的重要指标,对患者术后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术后随访观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端粒 端粒酶活性 端粒重复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端粒酶活性的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的初步建立 被引量:3
3
作者 卫立辛 吴孟超 +6 位作者 陈汉 沈锋 施乐华 钱其军 贺平 崔贞福 郭亚军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53-154,共2页
端粒是真核线性染色体末端结构,人端粒DNA由(TTAGGG)n重复序列组成.端粒酶是核糖核酸蛋白酶,具有RNA依赖的DNA合成酶活性,可重新合成端粒的重复序列.最近研究证实端粒及端粒酶与细胞衰老及肿瘤相关,是近年来生物学研究的热点.检测端粒... 端粒是真核线性染色体末端结构,人端粒DNA由(TTAGGG)n重复序列组成.端粒酶是核糖核酸蛋白酶,具有RNA依赖的DNA合成酶活性,可重新合成端粒的重复序列.最近研究证实端粒及端粒酶与细胞衰老及肿瘤相关,是近年来生物学研究的热点.检测端粒酶活性是研究端粒酶的基本方法,同时具有潜在的临床诊断价值.本文拟应用最新的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elomeric Repeat AmplificationProtocal,TRAP),检测肝癌细胞端粒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活性 重复序列 肝肿瘤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粒重复序列扩增-银染色法用于端粒酶活性测定的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虞伟 谈华 +1 位作者 武建国 季洪爱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0年第2期96-98,共3页
目的 :建立端粒重复序列扩增 (TRAP) -银染色技术 ,探讨端粒酶活性检测在肿瘤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 :用裂解液提取组织细胞中的端粒酶模板 ,在特异引物作用下进行 PCR扩增 ,所得产物用氯仿∶异戊醇 (2 4∶ 1)处理浓缩 ,作聚丙稀酰胺凝... 目的 :建立端粒重复序列扩增 (TRAP) -银染色技术 ,探讨端粒酶活性检测在肿瘤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 :用裂解液提取组织细胞中的端粒酶模板 ,在特异引物作用下进行 PCR扩增 ,所得产物用氯仿∶异戊醇 (2 4∶ 1)处理浓缩 ,作聚丙稀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 ,经硝酸银染色分析端粒酶活性。 结果 :TRAP-银染色法能准确特异地检测小鼠骨髓瘤细胞 (SP2 / 0 )的端粒酶活性 ,灵敏度可达 1× 10 2个细胞。端粒酶阳性率在 2 3例各种恶性肿瘤组织中为 86 .9% (2 0 / 2 3) ,而在 19例炎性包块与良性增生组织为 5 .3% (1/ 19) ,5例正常组织中未发现有端粒酶活性。 结论 :TRAP-银染色法简便快速、具有较好的测定敏感度与重复性 ,对临床恶性肿瘤疾病的诊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 端粒重复序列-银染色 肿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染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检测肝癌模拟肝穿组织端粒酶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卫立辛 范瑞芳 +4 位作者 杨庆 贾凤岐 王维锋 郭亚军 吴孟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772-774,共3页
目的:探讨细针穿刺肝活检组织行端粒酶活性检测用于肝细胞癌(HCC)诊断的可行性。方法:HCC共28例,每例HCC肿瘤切除后立即行肝肿瘤模拟细针穿刺。应用非放射性同位素银染的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分别对28例模拟肝穿组织和28例肿瘤切... 目的:探讨细针穿刺肝活检组织行端粒酶活性检测用于肝细胞癌(HCC)诊断的可行性。方法:HCC共28例,每例HCC肿瘤切除后立即行肝肿瘤模拟细针穿刺。应用非放射性同位素银染的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分别对28例模拟肝穿组织和28例肿瘤切取组织行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模拟肝穿组织与肿瘤切取组织的端粒酶检测结果完全一致,阳性率均为82%(23/28)。结论:模拟肝穿组织与肿瘤切取组织在HCC端粒酶活性检测方面具有同等的效果。该结果提示,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行端粒酶活性检测在HCC的诊断、治疗效果评价和预后的判断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活组织检查 针吸 端粒 HCC 诊断 银染端粒重复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结合微孔板杂交法定量检测端粒酶活性 被引量:3
6
作者 温淑娟 况二胜 黄镇华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57-458,共2页
目的探讨定量检测端粒酶活性的非放射性检测方法。方法将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测定法(TRAP)与微孔板杂交 相结合建立了非放射性检测方法,对3例正常肝组织和4例肝癌患者治疗前后的肝癌组织、瘤旁组织、肝癌凋亡组织 进行检测。结果... 目的探讨定量检测端粒酶活性的非放射性检测方法。方法将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测定法(TRAP)与微孔板杂交 相结合建立了非放射性检测方法,对3例正常肝组织和4例肝癌患者治疗前后的肝癌组织、瘤旁组织、肝癌凋亡组织 进行检测。结果肝癌组织具有比较高的端粒酶活性,而正常肝组织和瘤旁组织无此酶活性,肝癌凋亡组织端粒酶活性 显著降低。结论 该定量分析方法简单、灵敏、特异性强,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 重复序列测定法 微孔板杂交 末端转移酶 肝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RACE技术扩增大豆抗病基因同源cDNA 5′末端序列 被引量:4
7
作者 王邦俊 王强 +2 位作者 张志刚 张劲松 李学刚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25-427,共3页
利用抗病基因保守序列筛选大豆cDNA文库,获得一抗病基因同源cDNA片段,命名为KR3-1。根据KR3-1设计两个基因特异引物(GSP和NGSP),分别与通用引物(UPM)和巢式通用引物(NUP)共同扩增,成功地克隆到了该基因的5’末端序列。该扩增片段长447bp... 利用抗病基因保守序列筛选大豆cDNA文库,获得一抗病基因同源cDNA片段,命名为KR3-1。根据KR3-1设计两个基因特异引物(GSP和NGSP),分别与通用引物(UPM)和巢式通用引物(NUP)共同扩增,成功地克隆到了该基因的5’末端序列。该扩增片段长447bp,与已知序列重叠部分为129b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CE技术 大豆 抗病基因 末端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酸序列依赖性扩增技术(NASBA)概述 被引量:6
8
作者 张英英 谢鹏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z1期105-106,共2页
  随着分子牛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体外核酸扩增技术己逐步应用于科研和临床.最近几年才兴起的核酸序列依赖性扩增法(Nuleic and sequerce based amplipicain,NASBA)同传统的实验方法相比有灵敏性高,特异性强,快速,高通量等优点,而倍...   随着分子牛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体外核酸扩增技术己逐步应用于科研和临床.最近几年才兴起的核酸序列依赖性扩增法(Nuleic and sequerce based amplipicain,NASBA)同传统的实验方法相比有灵敏性高,特异性强,快速,高通量等优点,而倍受中外学者的青睐.本文就NASBA方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SBA 核酸序列依赖性 技术 检测探针 分子灯塔 反应 RNA 实时定量 携带污染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酸序列的扩增技术在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受者HCMV感染诊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徐鸿绪 刘雅峰 +1 位作者 谭恩勋 蔡建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1195-1199,共5页
本研究探讨基于核酸序列的扩增技术(nucleicacidsequencebasedamplification,NASBA)检测mRNA对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受者术后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的诊断价值,并评价该技术对抗病毒治疗的指导意义。以128例移植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 本研究探讨基于核酸序列的扩增技术(nucleicacidsequencebasedamplification,NASBA)检测mRNA对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受者术后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的诊断价值,并评价该技术对抗病毒治疗的指导意义。以128例移植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移植术后外周血352份;利用NASBA检测外周血中HCMV基质外壳蛋白PP67(UL65)mRNA,并与HCMVDNA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52份血标本中,HCMVmRNA阳性105份(29.83%),HCMVDNA阳性183份(51.99%)。128例患者术后有45例发展为HCMV病,HCMVDNA和HCMVmRNA检测诊断HCMV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56%(43/45)、93.33%(42/45)和60.24%(50/83)、97.59%(81/83)。两者特异性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HCMV-PP67的NASBA检测方法具有快速、敏感性高和特异性强等优点,可作为快速检测HCMV病的方法用于临床。该法检测结果与移植受者的临床症状相关,故也可用作监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术后HCMV感染和指导抗病毒治疗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 基于核酸序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荧光复合扩增体系检测5个X染色体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座的多态性
10
作者 刘秋玲 吕德坚 +5 位作者 赵虎 李新国 陆惠玲 孙宏钰 梁艳芳 伍新尧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04-407,共4页
【目的】为了研究X染色体短串联重复序列(X-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我们检测了DXS6803、DXS981、DXS6809、DXS6789和DXS71325个基因座在广东汉族人群中的多态性。【方法】利用荧光标记引物PCR技术复合扩增上述5个基因座,并用ABIPRISM3... 【目的】为了研究X染色体短串联重复序列(X-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我们检测了DXS6803、DXS981、DXS6809、DXS6789和DXS71325个基因座在广东汉族人群中的多态性。【方法】利用荧光标记引物PCR技术复合扩增上述5个基因座,并用ABIPRISM3100毛细管电泳及GeneMapperID3.1软件进行基因分型。【结果】在363个广东汉族无关个体(男性:181个,女性:182个)中5个基因座共检出54个等位基因。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6935~0.8177;女性个体识别率为0.8976~0.9562。三联体非父排除率为0.7805~0.8467。【结论】这5个基因座多态性较高,在个体识别和亲权鉴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染色体短串联重复序列 荧光复合 多态性 广东汉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序列特异扩增区域标记的栗疫菌巢式PCR检测技术 被引量:3
11
作者 麻文建 郑磊 +2 位作者 张静 刘洋 朱天辉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5-33,共9页
为建立栗疫菌(Cryphonectria parasitica)快速、准确的检测技术,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对不同来源地的栗疫菌和其他真菌分离物进行PCR扩增,筛选出栗疫菌的RAPD特异片段SCQ494。将特异RAPD片... 为建立栗疫菌(Cryphonectria parasitica)快速、准确的检测技术,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对不同来源地的栗疫菌和其他真菌分离物进行PCR扩增,筛选出栗疫菌的RAPD特异片段SCQ494。将特异RAPD片段SCQ494进行分离、回收,与载体pMD19-T载体连接,转化至大肠埃希菌进行培养,对目标片段克隆测序。根据测序结果,用Primer 5.0软件设计了序列特异扩增区域(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SCAR)引物CQ1/CQ2和巢式PCR引物CR1/CR2。利用引物CQ1/CQ2通过常规PCR对不同来源地供试栗疫菌可扩增出1条约1 420bp的条带,对其他供试菌株DNA的PCR产物均无此条带,检测灵敏度为3pg/μL的基因组DNA;而以引物CQ1/CQ2为外圈引物和引物CR1/CR2为内圈引物进行的巢式PCR可从栗疫菌基因组DNA中扩增出1条大小约875bp的条带,灵敏度达到30fg/μL,是常规PCR的1000倍。验证实验表明巢式PCR可以从发病程度不同的栗树枝干和在自然感染的栗树枝条中检测出栗疫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疫菌 随机多态性DNA技术 序列特异区域 巢式PCR 分子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向重复序列DNA的PCR扩增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春川 潘孝明 +3 位作者 王静 董平 李敬 梁兴国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80-188,共9页
旨在研究反向重复序列形成的发卡结构对模板扩增的影响。研究DNA发卡结构中环部大小、茎部长度、引物相对于茎部位置等对PCR扩增效率的影响,探讨如何通过引物设计及改变退火温度等条件来实现发卡结构DNA的有效扩增的方法。结果显示,如... 旨在研究反向重复序列形成的发卡结构对模板扩增的影响。研究DNA发卡结构中环部大小、茎部长度、引物相对于茎部位置等对PCR扩增效率的影响,探讨如何通过引物设计及改变退火温度等条件来实现发卡结构DNA的有效扩增的方法。结果显示,如果引物的位置同发卡结构茎部5'序列相同或部分相同,则由于发卡结构的形成阻碍引物与模板结合而对PCR产生抑制作用,并且抑制作用随着茎部长度的增加而增强;当环部的长度达到50 nt以上时,抑制作用明显减弱。较高的退火温度和引物浓度都有助于引物同分子内形成发卡结构的竞争,使PCR扩增更容易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卡结构 PCR 反向重复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酸序列依赖扩增技术检测隐球菌的方法建立和评价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蜜 夏云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33-837,共5页
目的:建立核酸序列依赖扩增技术(NASBA)检测隐球菌RNA的方法,提高隐球菌感染诊断的准确性。方法:设计一对具有隐球菌属特异性的引物,构建NASBA扩增隐球菌RNA的方法并评价该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按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侵袭性真菌... 目的:建立核酸序列依赖扩增技术(NASBA)检测隐球菌RNA的方法,提高隐球菌感染诊断的准确性。方法:设计一对具有隐球菌属特异性的引物,构建NASBA扩增隐球菌RNA的方法并评价该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按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侵袭性真菌感染协作组和美国变态反应和感染病研究院真菌病研究组(EORTC/MSG)2008年修订的侵袭性真菌病定义标准收集隐球菌感染的阳性病例和排除隐球菌感染的阴性病例,分别应用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胶体金法)、PCR及本研究建立的NASBA方法进行检测。应用配对诊断试验设计、McNemar检验分别对3种方法进行比较以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NASBA产物电泳结果显示仅新型隐球菌RNA扩增产物出现了特异性条带,而其他对照菌(烟曲霉、串珠镰刀菌、金黄色葡萄球、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均没有出现电泳条带;NASBA结合电泳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灵敏度可达10 cfu/mL。NASBA、荚膜多糖抗原胶体金法及PCR灵敏度分别是87.5%(95%CI=66.53%~96.71%)、100%(95%CI=82.83%~100%)、66.67%(95%CI=44.69%~83.57%),特异性分别是94.59%(95%CI=80.47%~99.06%)、81.08%(95%CI=64.29%~91.44%)、78.37%(95%CI=61.34%~81.58%)。结论:应用NASBA检测隐球菌RNA具有快速、准确高、操作简便的优点。并且整个实验过程无须特殊仪器,适合在普通的临床实验室开展,有望成为新的隐球菌感染的常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序列依赖技术 隐球菌病 荚膜多糖抗原 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亲免素基因的扩增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孜 余新炳 +2 位作者 吴忠道 徐劲 田春林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95-398,共4页
【目的】研究日本血吸虫亲免素基因编码序列的结构及进行初步的功能预测。【方法】用5'端和3'端锚定PCR从尾蚴文库中扩增,以获取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亲免素基因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penreadingframe,ORF);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确认... 【目的】研究日本血吸虫亲免素基因编码序列的结构及进行初步的功能预测。【方法】用5'端和3'端锚定PCR从尾蚴文库中扩增,以获取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亲免素基因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penreadingframe,ORF);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确认其是否为亲免素编码基因并进行结构功能的初步分析和预测。【结果】用5'端和3'端锚定PCR从尾蚴文库中获得了亲免素基因5'端和3'端所缺序列,得到的亲免素基因cDNA的总序列长为1438bp,其ORF长1296bp,编码431个氨基酸。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鉴定其为日本血吸虫亲免素基因的完整cDNA序列。并用RT-PCR从日本血吸虫尾蚴mRNA扩增出亲免素基因的ORF。【结论】成功获得了日本血吸虫亲免素编码基因的全长cDNA,为进一步的功能研究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尾蚴 编码基因 生物信息学技术 尾蚴 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 PCR 功能预测 文库 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个SNP位点多重PCR扩增和芯片分型技术的建立及其法医学应用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莉 李荣宇 +5 位作者 李成涛 柳燕 林源 阙庭志 孙美倩 李瑶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90-95,共6页
目的对SNP基因分型芯片在个体识别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方法根据SNP不同等位基因的序列设计探针,制成分型芯片。采用4个复合PCR体系,用末端标记了Cy5的引物进行复合PCR扩增,产物与寡核苷酸探针进行杂交,根据杂交产生的荧光信号值确定... 目的对SNP基因分型芯片在个体识别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方法根据SNP不同等位基因的序列设计探针,制成分型芯片。采用4个复合PCR体系,用末端标记了Cy5的引物进行复合PCR扩增,产物与寡核苷酸探针进行杂交,根据杂交产生的荧光信号值确定样品在各SNP位点的基因型。将这一方法应用于109份样本的分型,根据基因型分布统计分析31个SNP位点的法医学应用价值。同时,进行家系调查和方法灵敏度分析。结果方法的灵敏度为1ng;所检测的31个SNP位点的累积个体识别率为0.9999999999979(偶合率为2.13×10-12),二联体亲子鉴定中累积非父排除率为0.9609,三联体亲子鉴定中累积非父排除率为0.9970。家系调查的结果表明,这些位点等位基因由亲代向子代的传递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结论上述31个SNP位点为中高信息量位点,适用于法医学个体识别,可作为当前STR系统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P位点 PCR 法医学应用 分型技术 芯片 非父排除率 多重 寡核苷酸探针 等位基因 应用价值 个体识别 家系调查 亲子鉴定 复合PCR 灵敏度分析 基因型分布 序列设计 基因分型 末端标记 统计分析 方法应用 光信号 l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Transformer与Kolmogorov Arnold网络的分子扩增时序预测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灿锋 孙浩 东辉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56-1265,共10页
随着医辽诊断和治疗干预技术的不断进步,医学时间序列数据呈现指数级增长。人工智能(AI),尤其是深度学习在挖掘医学时间序列数据潜在信息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为此,首次提出将Transformer与Kolmogorov arnold网络(KAN)相结合的方法,用... 随着医辽诊断和治疗干预技术的不断进步,医学时间序列数据呈现指数级增长。人工智能(AI),尤其是深度学习在挖掘医学时间序列数据潜在信息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为此,首次提出将Transformer与Kolmogorov arnold网络(KAN)相结合的方法,用于核酸扩增实验数据的预测分析。通过实验数据分析,证实模型在准确预测扩增趋势和终点值方面的有效性,终点值误差仅为1.87,R-square系数为0.98,且模型能准确识别不同样本类型的实验数据。进一步地,通过消融实验和超参数调优,深入探究模型各组成部分及其参数对预测性能的影响。最后,在911条临床数据上对10种深度学习模型进行泛化能力测试的结果表明,Transformer-KAN模型在预测准确性和泛化能力上均优于其他模型,不仅为改进大流行病常规诊断技术提供了新视角,还为进一步研究KAN模型及相应基础理论提供了实验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时间序列预测 核酸检测技术 Kolmogorov-Arnold网络 TRANSFORM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扩增技术
17
作者 武建国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1年第3期274-274,共1页
用 DNA 探针技术分析特异的核苷酸序列来诊断传染病和遗传病,使诊断的灵敏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特异的靶序列含量极微,一般情况下即使用 DNA 杂交技术也难以测出,常需将嵌有靶基因的载体导入细菌细胞中,细菌快速繁殖,靶基因得到扩增... 用 DNA 探针技术分析特异的核苷酸序列来诊断传染病和遗传病,使诊断的灵敏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特异的靶序列含量极微,一般情况下即使用 DNA 杂交技术也难以测出,常需将嵌有靶基因的载体导入细菌细胞中,细菌快速繁殖,靶基因得到扩增后再进行检测。此法费时、费事,难于实际应用。1985年 Saiki 和1987年 Mullis 分别建立了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m reaction,PCR),又称特异性 DNA 序列引物定向酶促扩增技术,能选择性扩增、浓集一个特异性 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技术 DNA 探针技术 多聚酶链反应 核苷酸序列 序列 选择性 杂交技术 特异性 多瘤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SSR-PCR主要因子对扩增产物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沈志军 马瑞娟 +1 位作者 俞明亮 许建兰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6-80,共5页
以寿星桃为试材,通过Mg^2+和DNA聚合酶、模板DNA和引物用量的两个双因素试验,以及dNTP用量的单因素试验,研究了5个主要因子对SSR扩增结果的影响,并对桃SSR反应体系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Mg^2+和DNA聚合酶的用量对SSR扩增结果起... 以寿星桃为试材,通过Mg^2+和DNA聚合酶、模板DNA和引物用量的两个双因素试验,以及dNTP用量的单因素试验,研究了5个主要因子对SSR扩增结果的影响,并对桃SSR反应体系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Mg^2+和DNA聚合酶的用量对SSR扩增结果起着关键作用,且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可作效应;dNTP用量也对SSR的扩增结果起着重要作用,当浓度在200~300μmol/L时效果较好;模板DNA与引物用量之阃没有很明显的互作效应,适当增加引物用量可以提高SSR的正确扩增;优化的桃SSR反应体系为:25μl的总反应体积中含1×PCR Buffe、Mg^2+ 3mmol/L、DNA聚合酶1.5U、SSR引物各0.4μmol/L、模板DNA 50ng、dNTP 200 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单序列重复 PCR 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SRAP扩增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被引量:24
19
作者 彭飒 郭美丽 +1 位作者 陈跃华 郭庆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44-547,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红花SRAP扩增的各种因素,建立能够稳定扩增红花基因组的体系,为研究红花重要性状的遗传基础及建立分子辅助标记育种的技术平台奠定基础。方法:用CTAB法提取红花DNA,设计Taq酶浓度(0.02、0.040、.06 U/μl)、dNTP浓度(0.15... 目的:探讨影响红花SRAP扩增的各种因素,建立能够稳定扩增红花基因组的体系,为研究红花重要性状的遗传基础及建立分子辅助标记育种的技术平台奠定基础。方法:用CTAB法提取红花DNA,设计Taq酶浓度(0.02、0.040、.06 U/μl)、dNTP浓度(0.15、0.25、0.30 mmol/L)、Primer浓度(0.15、0.30、0.45μmol/L)3因素3水平27次实验和Mg2+浓度(0.5、1.0、1.5、2.0、2.5、3.0、3.5、4.0 mmol/L)8水平单因素实验。在25μl体系中加入模板DNA 20 ng。对体系进行优化,用琼脂糖进行检测。结果:本研究建立了适合红花的SRAP体系,Taq酶浓度为0.02 U/μl,dNTP浓度为0.25 mmol/L,Primer浓度为0.30μmol/L,Mg2+的浓度为3.0 mmol/L,优化后的体系目标条带增多,重现性好,得到了较好的扩增效果。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反应体系适合红花SRAP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 相关序列多态性 核酸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夏^(TM)白金PCR扩增试剂盒的法医学应用评估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亚丽 盛翔 +3 位作者 李敏 陈玉玲 林源 陈丽琴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2期129-135,共7页
目的调查华夏^(TM)白金PCR扩增试剂盒所包含的23个常染色体STR基因座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遗传多态性,评估其在法医遗传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华夏^(TM)白金PCR扩增试剂盒对500名汉族无关健康个体进行分型检测,统计分析所含STR基因座... 目的调查华夏^(TM)白金PCR扩增试剂盒所包含的23个常染色体STR基因座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遗传多态性,评估其在法医遗传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华夏^(TM)白金PCR扩增试剂盒对500名汉族无关健康个体进行分型检测,统计分析所含STR基因座的频率分布及群体遗传学参数,与目前国内外常用的7种商品化试剂盒在STR基因座个数、内标、荧光标记、Ladder中等位基因总数以及系统效能上进行比较。结果 23个常染色体STR基因座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个体识别率为0.791 5~0.986 2,多态信息含量为0.559 0~0.914 0。系统累积个体识别率高达1-4.1×10-28,三联体累积非父排除率为1-4.1×10^(-10),二联体累积非父排除率为1-8.4×10^(-7)。通过与7种试剂盒比较,华夏^(TM)白金PCR扩增试剂盒含有的等位基因分型标准品(Ladder)中的等位基因数最多。结论 23个常染色体STR基因座在汉族人群中有良好的遗传多态性,可用于法医遗传学亲权鉴定及个体识别。通过与其他常见的7种商业化STR检测试剂盒比较,华夏^(TM)白金PCR扩增试剂盒可进一步提供更为丰富的遗传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遗传学 短串联重复序列 多态现象 遗传 华夏TM白金PCR试剂盒 汉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