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胃肠道癌肿腹腔冲洗液端粒酶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
3
1
作者
陈巍
胡伯年
+2 位作者
傅燕萍
王伟
吴东平
《浙江临床医学》
2005年第10期1105-1106,共2页
关键词
腹腔冲洗液
端粒酶检测
胃肠道癌肿
临床意义
原位分子杂交技术
恶性肿瘤细胞
细胞
端粒酶
活性
游离癌细胞
诊断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端粒酶活性检测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2
作者
郭衍梅
郭大东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3期83-84,共2页
关键词
端粒酶
/
检测
肿瘤
癌/诊断
端粒酶
活性/诊断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联用血清糖类抗原19-9和人端粒酶RNA基因检测法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研讨
3
作者
张娟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3期184-185,共2页
目的 :探讨联用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和人端粒酶RNA(hT ERC)基因检测法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方法 :将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平凉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28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均进行血清CA19-9和h...
目的 :探讨联用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和人端粒酶RNA(hT ERC)基因检测法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方法 :将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平凉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28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均进行血清CA19-9和hT ERC基因检测。比较单用血清CA19-9检测法、hT ERC基因检测法及联用血清CA19-9和hT ERC基因检测法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灵敏度。结果:检测的结果显示,与单用血清CA19-9检测法、hT ERC基因检测法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灵敏度相比,联用血清CA19-9和hT ERC基因检测法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灵敏度较高(P<0.05)。结论 :联用血清CA19-9和hT ERC基因检测法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糖类抗原19-9
检测
法
人
端粒酶
RNA基因
检测
法
宫颈上皮内瘤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西兰花端粒酶分离与活性测定探究
被引量:
2
4
作者
刘红彦
马国兴
+2 位作者
杨力媛
郑洁
刘小川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4期604-608,共5页
植物端粒酶以自身的RNA亚基为模板,维持着染色体末端端粒的长度,从而使植物细胞可持续分裂。本研究以西兰花花蕾为材料,采用不同分子量、不同浓度的PEG分别提取端粒酶,根据PEG吸附蛋白质的原理,从具有端粒酶活性的组织中分离并富集端粒...
植物端粒酶以自身的RNA亚基为模板,维持着染色体末端端粒的长度,从而使植物细胞可持续分裂。本研究以西兰花花蕾为材料,采用不同分子量、不同浓度的PEG分别提取端粒酶,根据PEG吸附蛋白质的原理,从具有端粒酶活性的组织中分离并富集端粒酶。结果显示:用PEG 6000提取西兰花端粒酶,且用100μg的酶量进行酶促反应时测得的端粒酶活性最高。以此为参数,经改进的TRAP法成功检测到:用0.2g PEG 6000/700μL洗脱液提取出的端粒酶活性很高。这些分离、检测技术为其它植物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和评价提供了新的途径,尤其对低活性的植物端粒酶检测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入研究端粒酶RNA的序列及结构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兰花
端粒酶
分离
端粒酶检测
聚乙二醇(PE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射线诱导的细胞凋亡过程中端粒酶表达及其活性
被引量:
7
5
作者
邹跃
孙铭柱
周湘艳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60-263,共4页
利用原位端粒酶-凋亡双染色法检测A549细胞和L02细胞hTERT和凋亡双表达,端粒序列扩增检测(TRAP)方法检测群体细胞端粒酶活性,研究γ射线照射人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后端粒酶的表达变化与凋亡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1-5Gy照射后24-72h,A549...
利用原位端粒酶-凋亡双染色法检测A549细胞和L02细胞hTERT和凋亡双表达,端粒序列扩增检测(TRAP)方法检测群体细胞端粒酶活性,研究γ射线照射人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后端粒酶的表达变化与凋亡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1-5Gy照射后24-72h,A549细胞和L02细胞内hTERT表达增强,端粒酶和凋亡双染色阳性细胞随照射剂量的提高而增多;在凋亡发生的过程中,群体细胞端粒酶活性呈剂量依赖性增强,提示放射线诱导人肿瘤和正常细胞凋亡可能不是通过直接抑制端粒酶活性的机制;而辐射诱导端粒酶活性增高可能是细胞修复辐射损伤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线诱导
细胞凋亡
原位
端粒酶
-凋亡双染色法
肿瘤细胞
正常细胞
辐射损伤
端粒酶
活性
检测
流式细胞术
检测
射线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胃肠道癌肿腹腔冲洗液端粒酶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
3
1
作者
陈巍
胡伯年
傅燕萍
王伟
吴东平
机构
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
出处
《浙江临床医学》
2005年第10期1105-1106,共2页
关键词
腹腔冲洗液
端粒酶检测
胃肠道癌肿
临床意义
原位分子杂交技术
恶性肿瘤细胞
细胞
端粒酶
活性
游离癌细胞
诊断方法
分类号
R735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端粒酶活性检测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2
作者
郭衍梅
郭大东
机构
曹县中医院
泉城生物技术研究所
出处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3期83-84,共2页
关键词
端粒酶
/
检测
肿瘤
癌/诊断
端粒酶
活性/诊断应用
分类号
R394.2 [医药卫生—医学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联用血清糖类抗原19-9和人端粒酶RNA基因检测法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研讨
3
作者
张娟
机构
平凉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
出处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3期184-185,共2页
文摘
目的 :探讨联用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和人端粒酶RNA(hT ERC)基因检测法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方法 :将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平凉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28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均进行血清CA19-9和hT ERC基因检测。比较单用血清CA19-9检测法、hT ERC基因检测法及联用血清CA19-9和hT ERC基因检测法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灵敏度。结果:检测的结果显示,与单用血清CA19-9检测法、hT ERC基因检测法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灵敏度相比,联用血清CA19-9和hT ERC基因检测法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灵敏度较高(P<0.05)。结论 :联用血清CA19-9和hT ERC基因检测法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较为理想。
关键词
血清糖类抗原19-9
检测
法
人
端粒酶
RNA基因
检测
法
宫颈上皮内瘤变
分类号
R737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兰花端粒酶分离与活性测定探究
被引量:
2
4
作者
刘红彦
马国兴
杨力媛
郑洁
刘小川
机构
浙江理工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
出处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4期604-608,共5页
基金
浙江省研究生创新基金(YK2010057)
文摘
植物端粒酶以自身的RNA亚基为模板,维持着染色体末端端粒的长度,从而使植物细胞可持续分裂。本研究以西兰花花蕾为材料,采用不同分子量、不同浓度的PEG分别提取端粒酶,根据PEG吸附蛋白质的原理,从具有端粒酶活性的组织中分离并富集端粒酶。结果显示:用PEG 6000提取西兰花端粒酶,且用100μg的酶量进行酶促反应时测得的端粒酶活性最高。以此为参数,经改进的TRAP法成功检测到:用0.2g PEG 6000/700μL洗脱液提取出的端粒酶活性很高。这些分离、检测技术为其它植物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和评价提供了新的途径,尤其对低活性的植物端粒酶检测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入研究端粒酶RNA的序列及结构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西兰花
端粒酶
分离
端粒酶检测
聚乙二醇(PEG)
Keywords
broccoli
telomerase isolation
telomerase determination
PEG
分类号
Q814.1 [生物学—生物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射线诱导的细胞凋亡过程中端粒酶表达及其活性
被引量:
7
5
作者
邹跃
孙铭柱
周湘艳
机构
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
出处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60-263,共4页
基金
第二炮兵医药卫生科研计划基金(9915)资助
文摘
利用原位端粒酶-凋亡双染色法检测A549细胞和L02细胞hTERT和凋亡双表达,端粒序列扩增检测(TRAP)方法检测群体细胞端粒酶活性,研究γ射线照射人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后端粒酶的表达变化与凋亡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1-5Gy照射后24-72h,A549细胞和L02细胞内hTERT表达增强,端粒酶和凋亡双染色阳性细胞随照射剂量的提高而增多;在凋亡发生的过程中,群体细胞端粒酶活性呈剂量依赖性增强,提示放射线诱导人肿瘤和正常细胞凋亡可能不是通过直接抑制端粒酶活性的机制;而辐射诱导端粒酶活性增高可能是细胞修复辐射损伤的机制之一。
关键词
射线诱导
细胞凋亡
原位
端粒酶
-凋亡双染色法
肿瘤细胞
正常细胞
辐射损伤
端粒酶
活性
检测
流式细胞术
检测
射线诱导
Keywords
In situ telomerase-apoptosis double staining, Radiation, Human tumor cell line, Human normal cell line
分类号
Q691.4 [生物学—生物物理学]
Q559 [生物学—生物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胃肠道癌肿腹腔冲洗液端粒酶检测的临床意义
陈巍
胡伯年
傅燕萍
王伟
吴东平
《浙江临床医学》
2005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端粒酶活性检测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郭衍梅
郭大东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0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联用血清糖类抗原19-9和人端粒酶RNA基因检测法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研讨
张娟
《当代医药论丛》
201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西兰花端粒酶分离与活性测定探究
刘红彦
马国兴
杨力媛
郑洁
刘小川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射线诱导的细胞凋亡过程中端粒酶表达及其活性
邹跃
孙铭柱
周湘艳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