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个可能的与人端粒结合因子相互作用蛋白Tara的分离和克隆 被引量:5
1
作者 蓝建平 罗依 +7 位作者 朱园园 孙洁 来晓瑜 李静远 余建 施继敏 林茂芳 黄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6期486-490,共5页
目的 :分离和鉴定端粒结合因子 (TRF1)免疫共沉淀蛋白复合物并克隆其基因。方法 :以 TRF1抗体应用免疫共沉淀方法 ,从细胞蛋白抽提物中分离 TRF1蛋白复合物 ,并作蛋白质肽指纹谱鉴定 ;应用温度梯度 PCR,从人 c DNA文库中扩增目的基因 ,... 目的 :分离和鉴定端粒结合因子 (TRF1)免疫共沉淀蛋白复合物并克隆其基因。方法 :以 TRF1抗体应用免疫共沉淀方法 ,从细胞蛋白抽提物中分离 TRF1蛋白复合物 ,并作蛋白质肽指纹谱鉴定 ;应用温度梯度 PCR,从人 c DNA文库中扩增目的基因 ,并构建 p EGFP- C2真核表达载体 ;核苷酸测序和 Western blot验证目的基因序列和表达载体。结果 :从 TRF1免疫沉淀复合物中分离出了 Tara蛋白 ;人 c DNA文库中 PCR扩增所得产物为 1.7kb,与 Tara基因 CDS序列同源性为 99.9% ;GFP/ Tara融合蛋白约 10 0 k D,Tara在间期 He La细胞中弥散表达于胞浆 ,而有丝分裂细胞则定位于整个细胞。结论 :Tara是一个可能的 TRF1相互作用蛋白 ,其作用机制需进一步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 蛋白质类/分析 端粒结合因子 基因 Tara 免疫共沉淀 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端粒结合因子在端粒酶阳性和阴性细胞中的定位与周期性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蓝建平 来晓瑜 +7 位作者 朱园园 孙洁 李静远 余建 谭亚敏 施继敏 林茂芳 黄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6期475-480,495,共7页
目的 :研究人端粒结合因子 1(telomere repeatbinding factor 1,TRF1)在端粒酶阳性和阴性细胞中的定位以及在细胞周期中的表达。方法 :应用分子克隆技术扩增 TRF1基因全长 (TRF1FL )和 N、C端缺失突变体(TRF1ΔNC)序列 ,并克隆入 p EGFP... 目的 :研究人端粒结合因子 1(telomere repeatbinding factor 1,TRF1)在端粒酶阳性和阴性细胞中的定位以及在细胞周期中的表达。方法 :应用分子克隆技术扩增 TRF1基因全长 (TRF1FL )和 N、C端缺失突变体(TRF1ΔNC)序列 ,并克隆入 p EGFP- C2真核表达载体 ,表达绿色荧光 (GFP)融合蛋白 ;将含目的基因质粒转染端粒酶阳性 Hela细胞和端粒酶阴性 WI38- 2 RA细胞 ,Western Blot验证目的蛋白分子量 ,荧光显微镜观察 TRF1在间期细胞和染色体的定位 ;利用药物阻断 He La细胞于不同周期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 ,半定量 Western Blot检测 TRF1在不同细胞周期中的表达。结果 :TRF1FL、TRF1ΔNC序列长度分别为 1.3kb和 0 .9kb;GFP融合TRF1FL、TRF1ΔNC分子量大小分别为 80 k D和 6 0 k D。TRF1FL在间期细胞胞核内呈点状表达 ,在染色体则表达于染色体未端 ,TRF1ΔNC在细胞核内呈弥散性表达 ;TRF1在端粒酶阴性细胞中与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小体(promyelocytic leukemia body,PML )共定位 ,在端粒阳性细胞中则没有共定位。TRF1在 He La细胞中以 M期表达量最高 ,G1/ S表达最低 ,M期表达量是 G1/ S期的 3.9倍 (t=12 .92 ,P<0 .0 1)。结论 :TRF1在端粒酶阳性和阴性细胞中有不同的定位模式 ,在 He L a细胞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 端粒结合因子 基因 TRF1 细胞周期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实时RT-PCR检测非霍奇金淋巴瘤端粒结合因子2 mRNA的表达 被引量:2
3
作者 钱文斌 孟海涛 金洁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16-420,共5页
目的 :建立定量实时 RT- PCR,研究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患者肿瘤组织端粒结合因子 2 (TRF2 )m RNA表达。方法 :用 RT- PCR扩增目标基因 c DNA,电泳后切胶、纯化作为标准品 ,建立待测基因标准曲线 ;用实时 RT- PCR测定 32例 NHL和 8例反... 目的 :建立定量实时 RT- PCR,研究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患者肿瘤组织端粒结合因子 2 (TRF2 )m RNA表达。方法 :用 RT- PCR扩增目标基因 c DNA,电泳后切胶、纯化作为标准品 ,建立待测基因标准曲线 ;用实时 RT- PCR测定 32例 NHL和 8例反应性淋巴结炎患者淋巴组织 TRF2的表达。结果 :实时 RT- PCR标准曲线中 ,模板 c DNA含量和扩增时产生的荧光信号相关系数为 0 .996。实时 RT- PCR终点产物凝胶电泳的基因条带灰度值和模板 c DNA含量的相关系数为 0 .779(P<0 .0 5 )。在 NHL患者中 ,滤泡型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和弥漫性大 B细胞淋巴瘤 TRF2 m RNA表达量分别为 (2 2 .94 3± 9.4 2 4 ) amol、(2 3.181± 5 .983) amol和 (18.339± 7.910 ) amol,与良性反应性淋巴结炎组织 [(2 1.796± 4 .80 0 ) amol]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但 Burkitt淋巴瘤 TRF2 m RNA表达量为 (33.170± 12 .84 1) amol,显著高于良性反应性淋巴结炎组织和其他类型恶性淋巴瘤 (P<0 .0 5 )。结论 :定量实时 RT- PCR能精确测定目标基因 m RNA表达。在 NHL中 ,Burkitt淋巴瘤 TRF2 m RNA表达量明显高于滤泡型淋巴瘤、套细胞性淋巴瘤、弥漫性大 B细胞淋巴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RT—PCR/方法 淋巴瘤 非霍奇金 端粒结合因子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在肾脏肿瘤中的表达水平 被引量:3
4
作者 施继敏 丁伟 +3 位作者 黄河 张志根 汤立旦 林茂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6期496-499,508,共5页
目的 :研究 TRF1蛋白在肾脏恶性肿瘤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方法 :定量分析肾组织中 TRF1蛋白的表达水平 ,应用经倍比稀释的 TRF13 3 -2 77纯化蛋白作为定量标准 ,建立了以抗 TRF13 3 -2 77单抗作定量 Wes-tern- blot的方法 ,并... 目的 :研究 TRF1蛋白在肾脏恶性肿瘤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方法 :定量分析肾组织中 TRF1蛋白的表达水平 ,应用经倍比稀释的 TRF13 3 -2 77纯化蛋白作为定量标准 ,建立了以抗 TRF13 3 -2 77单抗作定量 Wes-tern- blot的方法 ,并以该方法检测 TRF1蛋白在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32例肾肿瘤样本均不同程度的表达TRF1蛋白质 ,均值为 2 .4 2 8± 1.35 2 μg/ μl,癌旁自身对照组织 TRF1的表达水平为 3.6 11± 1.92 2 μg/ μl(t=5 .776 ,P<0 .0 0 1)。肿瘤组织内 TRF13 3 -2 77表达水平较相应癌旁组织显著降低 ,并与肿瘤的恶性程度相关 ,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0 .0 1)。结论 :TRF1蛋白在肾脏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明显减低 ,并与肿瘤恶性程度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 肾肿瘤 肾癌 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 单克隆抗体 WESTERN-BLOT 蛋白表达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在急性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孙洁 来晓瑜 +7 位作者 朱园园 蓝建平 汤立旦 李静远 余建 谭亚敏 林茂芳 黄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6期491-495,共5页
目的 :研究人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 (TRF1)在 30例急性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 ,了解 TRF1表达与急性白血病分型的关系 ,以及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方法 :用荧光定量 RT- PCR定量检测 30例急性白血病细胞中TRF1m RNA表达情况 ,同时检测 h TER... 目的 :研究人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 (TRF1)在 30例急性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 ,了解 TRF1表达与急性白血病分型的关系 ,以及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方法 :用荧光定量 RT- PCR定量检测 30例急性白血病细胞中TRF1m RNA表达情况 ,同时检测 h TERT m RNA的表达 ,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TRF1在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NLL)细胞中的表达 0 .0 12 6 (0 .0 12 7~ 0 .0 5 46 )明显低于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 0 .0 4 5 7(0 .0 0 839~ 0 .2 6 2 ) (P<0 .0 0 1) ,但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LL)细胞中的表达 0 .0 74 5 (1.92× 10 -6~ 0 .193)与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且在 ANL L细胞中的表达明显低于 ALL细胞中的表达 (P=0 .0 0 1)。TRF1和 h TERT在急性白血病细胞和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无显著相关性 (r=- 0 .173,P=0 .2 0 7)。结论 :TRF1m RNA在 ANLL细胞中表达明显降低 ,而在 ALL细胞中表达无显著改变 ,提示 ANLL细胞中 TRF1可能通过调控端粒长度对端粒酶起间接负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 端粒 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 急性白血病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1^(33-277)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及高效表达 被引量:4
6
作者 黄河 陈巧芳 林茂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5期193-195,202,共4页
目的 :建立能高效表达人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 1第 33- 2 77位 (TRF1 33- 2 77)氨基酸的菌株并制备多抗。方法 :设计一对引物 ,分别带有 Kpn 和 Eco RI位点 ,从已经克隆了 TRF1 c DNA全长的重组质粒 p CR -TOPO-TRF1扩增 TRF1 33- 2 77... 目的 :建立能高效表达人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 1第 33- 2 77位 (TRF1 33- 2 77)氨基酸的菌株并制备多抗。方法 :设计一对引物 ,分别带有 Kpn 和 Eco RI位点 ,从已经克隆了 TRF1 c DNA全长的重组质粒 p CR -TOPO-TRF1扩增 TRF1 33- 2 77c DNA片段 ,克隆入 PGEM-T质粒 ,测序和酶切图谱鉴定 ,Eco RI酶切后亚克隆入 p GEX-3X的 Eco RI位点之间 ,筛选正向插入重组子。转化大肠杆菌 DH5 a,筛选高表达菌株。结果 :得到高效表达融合蛋白的菌株 DH5 a-TRF1 33- 2 77。其融合蛋白经western blot证实具 TRF1抗原性。结论 :所建立的菌株为 h TRF1单克隆和多克隆抗体制备提供蛋白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 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 基因 细菌 重组融合蛋白质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hTRF1)蛋白质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水平与端粒酶活性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施继敏 黄河 +1 位作者 陈巧芳 林茂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858-861,共4页
为了研究人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TRF1)蛋白质在急性白血病(AL)及正常骨髓组织中的表达水平,AL和正常骨髓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及TRF1蛋白质表达水平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定量分析了AL患者及正常人骨髓组织中TRF1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并应用经... 为了研究人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TRF1)蛋白质在急性白血病(AL)及正常骨髓组织中的表达水平,AL和正常骨髓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及TRF1蛋白质表达水平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定量分析了AL患者及正常人骨髓组织中TRF1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并应用经倍比稀释的TRF133-277纯化蛋白质作为定量标准,建立以抗TRF133-277单克隆抗体的定量Westernblot的方法,而且以该方法检测TRF1蛋白质在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另外,应用TRAP-PCR-ELISA法检测AL患者及正常人骨髓组织端粒酶活性,以研究TRF1蛋白质表达水平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20例AL患者骨髓组织中TRF1表达水平较正常人骨髓组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TRF1表达水平较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略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缓解的患者TRF1表达水平较前增高,但仍低于正常(P<0.01);化疗后完全缓解患者的TRF1表达水平较未缓解的患者显著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AL患者初发未治时骨髓细胞端粒酶的活性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和首次缓解者(P<0.01);初发未治时,ALL患者骨髓细胞端粒酶活性略高于ANLL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RF1蛋白质表达水平与端粒酶活性呈明显负相关(P<0.001)。结论:TRF1蛋白质在AL患者骨髓细胞中的表达明显减低,且与疗效及端粒酶活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 蛋白质表达水平 端粒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2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被引量:3
8
作者 宁寒冰 张玲 +1 位作者 李建生 李继昌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39-441,共3页
目的:构建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2(TRF2)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方法:EcoR I,HindⅢ双酶切AdTRF2质粒,胶回收1600bp小片段,连接入pcDNA3.1载体。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后转染SGC7901细胞,空载体质粒转染SGC7901细胞为对照... 目的:构建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2(TRF2)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方法:EcoR I,HindⅢ双酶切AdTRF2质粒,胶回收1600bp小片段,连接入pcDNA3.1载体。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后转染SGC7901细胞,空载体质粒转染SGC7901细胞为对照。G418选择培养液培养2个月,选取转染组及对照组细胞克隆。①细胞用阿霉素处理6h后Westernblot法检测TRF2表达。②MTT法检测转染对细胞生长增殖速度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TRF2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后SGC7901细胞TRF2表达明显增高,对细胞的生长增殖速度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成功构建TRF2真核表达载体及稳定转染细胞株,为进一步研究TRF2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2 胃肿瘤 真核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基因组和假基因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孙洁 黄河 +1 位作者 宋怀东 吴昕彦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07-411,共5页
目的 :确定人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 (TERF1)的基因组结构和假基因的定位与结构。方法 :利用 Gen Bank等生物信息学资源 ,NCBI提供的 BLAST及其他相关的生物信息学工具 (Sequencher,DNA Strider和 Autoassembler等 ) ,确定 TERF1基因组... 目的 :确定人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 (TERF1)的基因组结构和假基因的定位与结构。方法 :利用 Gen Bank等生物信息学资源 ,NCBI提供的 BLAST及其他相关的生物信息学工具 (Sequencher,DNA Strider和 Autoassembler等 ) ,确定 TERF1基因组和假基因的定位与结构 ,并用 PCR和测序证实。结果 :定位在 8q13上的 TERF1基因组由 10个外显子构成。它有 4个假基因分别分布在第 13、18、2 1和 X染色体上 (Ψ TERF1- 13、Ψ TERF1- 18、Ψ TERF 1- 2 1和Ψ TERF1- X) ,其结构均与 TERF1m RNA相似 ,但缺少部分外显子。Ψ TERF1- 13、Ψ TERF 1- 18和Ψ TERF1- 2 1的周边序列之间存在长度至少 6 0 kb的同源片段。结论 :TERF1基因组含 10个外显子 ,它有 4个加工过的假基因分布在第13、18、2 1和 X染色体上。大片段同源序列属近期重复片段中的染色体间倍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 外显子 假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细胞端粒结合蛋白2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小会 童茵 +2 位作者 徐伟来 金洁 钱文斌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70-175,共6页
目的:研究人类白血病细胞株及原代白血病细胞中人端粒结合蛋白2(TRF2)的表达。方法:应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白血病细胞株及原代白血病细胞中TRF2 mRNA的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检测TRF2蛋白的表达。结果:T淋巴系白血病细胞株的TRF2表... 目的:研究人类白血病细胞株及原代白血病细胞中人端粒结合蛋白2(TRF2)的表达。方法:应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白血病细胞株及原代白血病细胞中TRF2 mRNA的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检测TRF2蛋白的表达。结果:T淋巴系白血病细胞株的TRF2表达显著高于骨髓单个核细胞和髓系白血病细胞株。在原代白血病细胞中,M0和M1亚型患者白血病细胞TRF2的表达高于其他各亚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结论:预后差的AML患者和T细胞恶性肿瘤细胞株高表达TRF2,提示TRF2高表达可能和白血病的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端粒重复序列结合蛋白质2 实时RT—PCR 白血病 急性 端粒结合因子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粒保护蛋白TRF2在肿瘤发生和治疗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孙茹 郭晓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835-838,共4页
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2(telomeric-repeat binding factor 2,TRF2)是一种重要的端粒保护蛋白,与端粒保护蛋白1(protection of telomeres 1,POT1)、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1(telomeric-repeat binding factor 1,TRF1)、相互作用核蛋白2(TRF... 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2(telomeric-repeat binding factor 2,TRF2)是一种重要的端粒保护蛋白,与端粒保护蛋白1(protection of telomeres 1,POT1)、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1(telomeric-repeat binding factor 1,TRF1)、相互作用核蛋白2(TRF1-interacting nuclear protein 2,TIN2)、阻滞活化蛋白1(repressor activator protein 1,Rap1)以及TPP1,5个核心蛋白通过一系列相互作用共同形成端粒保护蛋白复合体(shelterin)以维持端粒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和完整性。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TRF2在多种肿瘤中异常表达并与肿瘤的发生,肿瘤细胞的耐药以及肿瘤血管的生成密切相关。因此,本文就TFR2的结构与生理功能,以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与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 端粒保护蛋白复合体 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2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NC01694通过调节miR-128-3p/TERF1轴对前列腺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12
作者 郑明 柯红燕 陈忠军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84-491,共8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01694(LINC01694)调节miR-128-3p/端粒重复结合因子1(TERF1)轴对前列腺癌(PC)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收集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间在荆州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手术切除的20例PC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常规培...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01694(LINC01694)调节miR-128-3p/端粒重复结合因子1(TERF1)轴对前列腺癌(PC)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收集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间在荆州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手术切除的20例PC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常规培养人PC细胞PC-3、DU145、LNCaP、C4-2和正常人前列腺上皮细胞RWPE-1。用Lipo6000TM转染试剂将sh-LINC01694、sh-NC、miR-128-3p inhibitor、inhibitor-NC、miR-128-3pmimics、pcDNA和pcDNA-LINC01694转染LNCaP细胞,分为Ctrl、sh-NC、sh-LINC01694、sh-LINC01694+NC inhibitor、sh-LINC01694+miR-128-3p inhibitor、pcDNA和pcDNA LINC01694组。用qPCR法检测PC组织和细胞,以及各组LNCap细胞中LINC01694、miR-128-3p和TERF1 mRNA的表达,WB法检测各组LNCaP细胞中TERF1、caspase-3、cyclin D1、E-cadherin、N-cadherin蛋白的表达,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术和Transwell小室实验分别检测各组LNCaP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以及细胞凋亡情况。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RNA pull-down实验和RNA免疫共沉淀(RIP)实验验证LINC01694与miR-128-3p和TERF1与miR-128-3p的靶向结合关系。裸鼠LNCaP细胞移植瘤实验检测敲减LINC01694对其移植瘤生长的影响。结果:LINC01694在PC组织、细胞中呈高表达(均P<0.05),在LNCaP细胞中敲减LINC01694可促进miR-128-3p、caspase-3、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抑制LINC01694、TERF1、cyclin D1、N-cadherin蛋白的表达,抑制LNCaP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并促进其凋亡(均P<0.05),这些作用均可被miR-128-3p inhibitor部分逆转(均P<0.05)。LINC01694可直接与miR-128-3p结合(P<0.05),miR-128-3p可直接与TERF1mRNA结合(P<0.05),说明LINC01694可调控miR-128-3p/TERF1轴。敲减LINC01694可明显抑制裸鼠LNCaP细胞移植瘤的生长(P<0.05)。结论:LINC01694通过调节miR-128-3p/TERF1轴抑制LNCaP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01694 miR-128-3p 端粒重复结合因子1 前列腺癌 增殖 凋亡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F1 219位磷酸化在细胞周期调控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熠熠 蓝建平 +4 位作者 朱园园 余建 来晓喻 孙洁 黄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25-330,共6页
目的:研究端粒结合因子-1(TRF1)丝氨酸219位磷酸化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突变TRF1的219位氨基酸,构建模拟磷酸化和非磷酸化状态的突变体TRF1S219D-GFP和TRF1S219A-GFP,核苷酸测序和免疫印迹验证目的基因序列及蛋白表达。将野生型和突... 目的:研究端粒结合因子-1(TRF1)丝氨酸219位磷酸化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突变TRF1的219位氨基酸,构建模拟磷酸化和非磷酸化状态的突变体TRF1S219D-GFP和TRF1S219A-GFP,核苷酸测序和免疫印迹验证目的基因序列及蛋白表达。将野生型和突变体质粒用脂质体转染法转入H eLa细胞,观察它们在细胞中的定位、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细胞周期的细胞数量、免疫印迹检测转染后ATM蛋白水平的改变。结果:测序证实突变成功,GFP抗体免疫印迹证实了突变体的蛋白表达。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TRF1S219A-GFP和TRF1S219D-GFP均呈点状定位于细胞端粒。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过表达野生型和非磷酸化突变体的H eLa细胞产生G 2/M期的阻滞(P<0.05)。转染野生型和突变体后H eLa细胞中ATM蛋白含量均比对照组增高。结论:ATM激酶对TRF1丝氨酸219位的磷酸化可以抑制由于TRF1过量表达而引起的细胞周期G 2/M期的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 端粒结合蛋白类 端粒结合因子-1 ATM 磷酸化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F1和TANK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异常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坚 孙鹂 张翀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01-203,211,共4页
目的:研究端粒结合蛋白TRF1(telomeric repeat binding factor1)和端锚蛋白TANK1(tankyarse1)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探讨TRF1mRNA与NSCLC的组织类型、病理分级、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目的:研究端粒结合蛋白TRF1(telomeric repeat binding factor1)和端锚蛋白TANK1(tankyarse1)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探讨TRF1mRNA与NSCLC的组织类型、病理分级、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对40例NSCLC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的TRF1、TANK1mRNA进行半定量检测。40例患者中20例为腺癌,20例为鳞癌。结果:癌组织TRF1mRNA水平比癌旁组织明显下降,并且低分化癌组织中的TRF1mRNA水平比高分化癌组织中明显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癌组织TANK1mRNA表达水平比癌旁组织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NSCLC组织中TRF1mRNA呈低表达;而TANK1mRNA呈高表达;TRF1mRNA的表达水平与组织分化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 端锚蛋白 非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F-1和Tankyrase 1 mRNA在口腔鳞癌细胞中的表达
15
作者 冀予心 张萍 +3 位作者 陈卫民 朱声荣 陶学金 汤国雄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25-527,535,共4页
目的研究端粒相关调控蛋白端锚聚合酶-1(Tankyrase 1)和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1(TRF-1)在口腔颌面部鳞癌细胞中的表达,初步探讨Tankyrase 1对端粒酶活性调控的机制。方法应用组织总RNA抽提技术和实时定量PCR技术进行口腔颌面部肿瘤组织m... 目的研究端粒相关调控蛋白端锚聚合酶-1(Tankyrase 1)和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1(TRF-1)在口腔颌面部鳞癌细胞中的表达,初步探讨Tankyrase 1对端粒酶活性调控的机制。方法应用组织总RNA抽提技术和实时定量PCR技术进行口腔颌面部肿瘤组织mRNA表达水平的检测,比较了人口腔颌面部鳞癌细胞、良性肿瘤细胞及正常口腔黏膜细胞中Tankyrase 1和TRF-1基因表达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TRF-1 mRNA在口腔颌面部鳞癌细胞、良性肿瘤细胞中的平均表达量显著降低,与正常口腔黏膜细胞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极显著性意义(均P<0.01),但鳞癌细胞组与良性肿瘤细胞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Tankyrase 1 mRNA的表达在鳞癌细胞组分别高于良性肿瘤细胞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而良性肿瘤细胞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端粒酶活性正向调控因子Tankyrase 1以及逆向调控因子TRF-1在口腔颌面部鳞癌细胞中的表达异常,可能是引起口腔颌面部鳞癌细胞端粒酶活性增高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 基因表达 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1 端锚聚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第33卷题录索引
16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6期561-570,共10页
关键词 LINE 端粒结合因子 PING 浙江大学学报 医学 现代医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马鱼体内氧化损伤标志物筛选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嘉蔚 胡雪菲 +2 位作者 韩鹏 陈呢喃 陆一鸣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99-502,共4页
目的:探讨以端粒为靶点的氧化损伤标志物的筛选,进而可能可以用来临床上早期发现或预报氧化损伤。方法:采用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2(TRF2)基因敲除(TRF2-/-)斑马鱼胚胎作为氧化损伤模型,RT-q PCR法检测野生型和TRF2-/-斑马鱼胚胎中TRF2、... 目的:探讨以端粒为靶点的氧化损伤标志物的筛选,进而可能可以用来临床上早期发现或预报氧化损伤。方法:采用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2(TRF2)基因敲除(TRF2-/-)斑马鱼胚胎作为氧化损伤模型,RT-q PCR法检测野生型和TRF2-/-斑马鱼胚胎中TRF2、PUM3、PACSIN3 mRNA的表达情况。构建pCS2-PUM3、pCS2-PACSIN3质粒并体外转录后,将mRNA分别显微注射至TRF2-/-斑马鱼受精卵中,比较注射组与未注射组斑马鱼畸形率。结果:RT-q PCR结果表明,与野生型斑马鱼胚胎相比,TRF2-/-斑马鱼胚胎TRF2、PUM3、PACSIN3 mRNA的表达量下降(P<0.05)。显微注射PUM3 mRNA至TRF2-/-斑马鱼受精卵后斑马鱼胚胎畸形率下降(P<0.05)。结论:TRF2能影响氧化应激相关基因PUM3、PACSIN3的表达,且PUM3能补救TRF2缺失造成的氧化损伤相关器官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氧化应激 端粒 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预处理对异氟醚处理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TRF1蛋白的影响
18
作者 陈天云 刘羽佳 +2 位作者 陈雯奕 刘倩 顾小萍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83-1086,共4页
目的观察褪黑素预处理对异氟醚处理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TRF1蛋白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SHSY-5Y细胞进行培养,将细胞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C组)、异氟醚组(I组)、异氟醚+褪黑素组(IM组)、异氟醚+褪黑素+抑制剂组(IMB组),每组细胞... 目的观察褪黑素预处理对异氟醚处理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TRF1蛋白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SHSY-5Y细胞进行培养,将细胞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C组)、异氟醚组(I组)、异氟醚+褪黑素组(IM组)、异氟醚+褪黑素+抑制剂组(IMB组),每组细胞浓度为4.8×10^(6)~8.0×10^(6)个/ml。C组未进行药物处理,正常培养。I组予1.5%异氟醚处理6 h。IM组予1 mmol/L褪黑素1μl处理细胞11 h后,1.5%异氟醚处理6 h。IMB组予100 mmol/L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p110α)选择性抑制剂BYL7191μl处理30 min后,1 mmol/L褪黑素1μl处理11 h,1.5%异氟醚处理6 h。采用RT-qPCR法检测蛋白激酶B(Akt)和端粒体复制结合因子1(TRF1)mRNA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Akt、p-Akt(Ser473)和TRF1蛋白含量。结果与C组比较,I组和IM组Akt和TRF1 mRNA表达量和Akt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IM组p-Akt和TRF1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IMB组Akt和TRF1 mRNA表达量和Akt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I组比较,IM组TRF1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IMB组Akt mRNA表达量和Akt蛋白含量明显升高,TRF1 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与IM组比较,IMB组Akt和TRF1 mRNA表达量和Akt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Akt(Ser473)和TRF1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褪黑素明显上调异氟醚处理后SHSY-5Y细胞TRF1蛋白表达,其机制与PI3K/Akt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异氟醚 端粒体复制结合因子1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