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端粒保护蛋白TRF2在肿瘤发生和治疗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孙茹 郭晓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835-838,共4页
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2(telomeric-repeat binding factor 2,TRF2)是一种重要的端粒保护蛋白,与端粒保护蛋白1(protection of telomeres 1,POT1)、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1(telomeric-repeat binding factor 1,TRF1)、相互作用核蛋白2(TRF... 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2(telomeric-repeat binding factor 2,TRF2)是一种重要的端粒保护蛋白,与端粒保护蛋白1(protection of telomeres 1,POT1)、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1(telomeric-repeat binding factor 1,TRF1)、相互作用核蛋白2(TRF1-interacting nuclear protein 2,TIN2)、阻滞活化蛋白1(repressor activator protein 1,Rap1)以及TPP1,5个核心蛋白通过一系列相互作用共同形成端粒保护蛋白复合体(shelterin)以维持端粒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和完整性。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TRF2在多种肿瘤中异常表达并与肿瘤的发生,肿瘤细胞的耐药以及肿瘤血管的生成密切相关。因此,本文就TFR2的结构与生理功能,以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与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 端粒保护蛋白复合体 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2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骨髓中端粒保护蛋白TIN2和POT1的mRNA表达 被引量:1
2
作者 叶芳 何玉梅 +4 位作者 李国霞 王丽娜 贾宁 马瑞霞 马艳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0-115,共6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端粒保护蛋白TIN2、POT1的mRNA表达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发病的关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51例初发MDS患者和10例正常人端粒保护蛋白TIN2和POT1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表明,WHO分组中RA/RARS/RCMD/MDS-U、RAE... 本研究旨在探讨端粒保护蛋白TIN2、POT1的mRNA表达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发病的关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51例初发MDS患者和10例正常人端粒保护蛋白TIN2和POT1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表明,WHO分组中RA/RARS/RCMD/MDS-U、RAEB-1及RAEB-2组TIN2 mRNA的表达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RA/RARS/RCMD/MDS-U、RAEB-1及RAEB-2组POT1 mRNA的表达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IPSS分组中,TIN2 mRNA的表达量在高危组、中危-2及中危-1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低危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没有显著性;POT1 mRNA的表达量在高危组、中危-2及中危-1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低危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没有显著性。MDS中正常染色体核型患者TIN2 mRAN的表达量低于异常染色体核型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没有显著性;MDS中正常染色体核型患者POT1 mRAN的表达量高于异常染色体核型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没有显著性。结论:TIN2、POT1 mRNA的表达异常可能参与MDS患者端粒动力学的调节,引起MDS患者端粒长度的改变,进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TIN2基因 POT1基因 端粒保护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蝇限制端粒转座子的分子机制
3
作者 王承贤 容益康 崔敏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1-228,共8页
端粒是保护线性染色体末端的核酸-蛋白复合物。与常见的真核生物短重复序列组成的端粒不同,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端粒DNA由反转座子组成,其转座行为被果蝇宿主严格限制在端粒,既实现延长端粒的功能,也减少转座子跳跃对基... 端粒是保护线性染色体末端的核酸-蛋白复合物。与常见的真核生物短重复序列组成的端粒不同,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端粒DNA由反转座子组成,其转座行为被果蝇宿主严格限制在端粒,既实现延长端粒的功能,也减少转座子跳跃对基因组的损伤。但果蝇宿主是如何完成如此精确调控的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已知的全基因组范围抑制转座子表达包括H3K9me3参与的异染色质形成途径和piRNA路径,而近期研究发现果蝇端粒保护蛋白参与端粒反转座子的特异调控。本文主要综述了端粒保护蛋白在调控端粒转座子中的具体功能。对果蝇端粒转座子调控的研究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宿主与转座子协同进化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保护蛋白 反转座子 转座子转录调控 PIRNA 端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体介导的siRNA对SGC-7901胃癌细胞中hPOT1表达的抑制作用
4
作者 帖君 房殿春 宁晓燕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773-775,共3页
目的构建人端粒保护蛋白(hPOT1)基因的短链干扰核糖核酸(siRNA)表达载体,观察其在胃癌细胞中抑制hPOT1基因表达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hPOT1在胃癌细胞生长增殖中的作用打下基础。方法设计并化学合成64nt编码hPOT1siRNA基因片段的寡核苷酸... 目的构建人端粒保护蛋白(hPOT1)基因的短链干扰核糖核酸(siRNA)表达载体,观察其在胃癌细胞中抑制hPOT1基因表达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hPOT1在胃癌细胞生长增殖中的作用打下基础。方法设计并化学合成64nt编码hPOT1siRNA基因片段的寡核苷酸,退火成双链后将其连接到pSUPER质粒的H1RNA启动子下游,构建psiRNAhPOT1重组质粒。经酶切、测序鉴定后,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方法,转入SGC7901胃癌细胞,用半定量RTPCR检测hPOT1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测序结果表明重组质粒psiRNAhPOT164个碱基成功插入到预定位置,并且序列完全一致。hPOT1siRNA表达载体psiRNAhPOT1转入胃癌细胞后,可明显抑制SGC7901细胞hPOT1的表达。结论构建的hPOT1基因的siRNA表达载体psiRNAhPOT1重组质粒能显著抑制hPOT1基因在SGC7901胃癌细胞中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保护蛋白 RNA干扰 胃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hPOT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5
作者 万顺梅 房殿春 +1 位作者 孙少华 葛勤利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8-170,179,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中人端粒保护蛋白1基因(hPOT1)IVS13-98G/T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对150例外科手术切除的胃癌患者和156例正常对照者行基因型分析... 目的探讨胃癌中人端粒保护蛋白1基因(hPOT1)IVS13-98G/T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对150例外科手术切除的胃癌患者和156例正常对照者行基因型分析,采用PCR和Warthin-Starry银染色法检测幽门螺杆菌。结果胃癌组hPOT1IVS13-98 T/G位点GG、GT、TT基因型的频率分别22.00%、41.67%、36.67%,G、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2.67%、57.33%;对照组GG、GT、TT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24.36%、51.92%、23.72%,G、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9.68%和50.32%。两组G、T等位基因型频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χ=3.0257,P=0.0820)。以T/T基因型作为参照基因型,G/T和G/G两种基因型OR值分别为0.432(95%CI:0.242-0.772,P=0.005)、0.540(95%CI:0.274-1.064,P=0.075)。胃癌中3种基因型H.pylori的检出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OT1 IVS13-98G/T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甘肃胃癌高发区的胃癌患者有关,可能为胃癌的保护因素。胃癌hPOT1 IVS13-98G/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H.pylori感染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端粒保护蛋白1(hPOT1)基因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幽门螺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