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端尖食植瓢虫和柳蓝叶甲的过冷却点测定
被引量:
2
1
作者
韩光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8期135-136,139,共3页
[目的]明确端尖食植瓢虫、柳蓝叶甲各虫态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方法]采用数字万用电表和低温培养箱对端尖食植瓢虫和柳蓝叶甲1~3龄幼虫、蛹和雌雄成虫分别进行过冷却点和结冰点测定。[结果]端尖食植瓢虫的不同发育阶段过冷却点和结冰...
[目的]明确端尖食植瓢虫、柳蓝叶甲各虫态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方法]采用数字万用电表和低温培养箱对端尖食植瓢虫和柳蓝叶甲1~3龄幼虫、蛹和雌雄成虫分别进行过冷却点和结冰点测定。[结果]端尖食植瓢虫的不同发育阶段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由高到低顺序为1龄幼虫[(-12.83±0.25),(-12.14±0.14)℃]、成虫[(-15.45±0.20),(-13.67±0.24)℃]、2龄幼虫[(-16.26±0.21),(-14.73±0.15)℃]、蛹[(-18.87±0.23),(-16.65±0.18)℃]、3龄幼虫[(-22.65±0.09),(-19.67±0.09)℃]。柳蓝叶甲的不同发育阶段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略低于端尖食植瓢虫,其由高到低顺序为1龄幼虫[(-13.74±0.15),(-13.15±0.24)℃]、2龄幼虫[(-16.12±0.21),(-14.28±0.16)℃]、3龄幼虫[(-17.05±0.15),(-15.73±0.20)℃]、蛹[(-19.57±0.13),(-17.25±0.16)℃]、成虫[(-22.73±0.12),(-19.69±0.10)℃]。端尖食植瓢虫和柳蓝叶甲的雌成虫过冷却点和结冰点都低于雄成虫,端尖食植瓢虫雌成虫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分别为(-15.67±0.19)、(-14.81±0.22)℃,雄成虫分别为(-15.23±0.21)、(-12.53±0.26)℃,柳蓝叶甲雌成虫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分别为(-18.66±0.21)、(-18.11±0.22)℃,雄成虫分别为(-18.24±0.19)、(-17.23±0.26)℃。[结论]端尖食植瓢虫和柳蓝叶甲不同发育阶段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均存在显著差异,2种昆虫各自的雌、雄成虫的过冷却点差异不显著,而结冰点呈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尖食植瓢虫
柳蓝叶甲
抗寒性
过冷却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两种杀虫剂防治端尖食植瓢虫药效试验
被引量:
1
2
作者
韩光荣
陈春燕
张佑国
《山东林业科技》
2014年第3期97-98,96,共3页
端尖食植瓢虫为20世纪80年代山东省新纪录种,危害大叶白蜡,多年来为人忽视,鲜见对其报道。近年来在徂徕山林场大量暴发,给林业造成极大损失。为了探索有效的防治方法,为端尖食植瓢虫的防治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本试验选用10%溴氰虫酰胺...
端尖食植瓢虫为20世纪80年代山东省新纪录种,危害大叶白蜡,多年来为人忽视,鲜见对其报道。近年来在徂徕山林场大量暴发,给林业造成极大损失。为了探索有效的防治方法,为端尖食植瓢虫的防治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本试验选用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和2.5%溴氰菊酯乳油对泰安市徂徕山林场内端尖食植瓢虫进行防治,并以2%阿维菌素乳油及清水为对照。结果表明这两种药剂对端尖食植瓢虫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对2龄幼虫的防效基本能达到95%以上,对3龄幼虫的防效可以达到9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剂
端尖食植瓢虫
药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几种常用杀虫剂对端尖食植瓢虫幼虫和成虫的室内毒力测定
被引量:
2
3
作者
郑金柱
殷红燕
+2 位作者
王志勇
张富娥
吕新民
《绿色科技》
2021年第1期133-135,共3页
为筛选出防治端尖食植瓢虫(Epilachna quadricollis Dieke)的高效药剂,采用浸渍法测定了4种常用杀虫剂对端尖食植瓢虫不同龄期幼虫和成虫的毒力。不同龄期的毒力结果表明:高龄期的端尖食植瓢虫对药物具有更强的抵抗能力。不同药剂的毒...
为筛选出防治端尖食植瓢虫(Epilachna quadricollis Dieke)的高效药剂,采用浸渍法测定了4种常用杀虫剂对端尖食植瓢虫不同龄期幼虫和成虫的毒力。不同龄期的毒力结果表明:高龄期的端尖食植瓢虫对药物具有更强的抵抗能力。不同药剂的毒力结果表明:新烟碱类杀虫剂烯啶虫胺对端尖食植瓢虫的毒理最高,施用后24 h后对端尖食植瓢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最低为0.84 mg/L,其次是溴氰菊酯、阿维菌素、氟啶虫酰胺,最低的LC_(50)分别为2.33 mg/L、3.74 mg/L和7.73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尖食植瓢虫
杀虫剂
毒力
致死中浓度
浸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端尖食植瓢虫在山东寄主扩散风险评价
4
作者
陈荣
冯军利
冯磊
《山东林业科技》
2014年第4期80-81,116,共3页
本实验应用嗅觉仪测试了端尖食植瓢虫对分布在山东境内木犀科常见植物,近缘科黄杨科、槭树科、大戟科和金缕梅科常见植物,以及发生地常见植物的选择性。结果表明:木樨科的白蜡树对其有明显的招引,表明端尖食植瓢虫有可能会对其取食、危...
本实验应用嗅觉仪测试了端尖食植瓢虫对分布在山东境内木犀科常见植物,近缘科黄杨科、槭树科、大戟科和金缕梅科常见植物,以及发生地常见植物的选择性。结果表明:木樨科的白蜡树对其有明显的招引,表明端尖食植瓢虫有可能会对其取食、危害;小叶女贞有可能成为其潜在的危害对象,其余木樨科、黄杨科、槭树科、大戟科和金缕梅科的山东省常见的树种,以及瓢虫发生地周围林木则对排斥有明显的排斥作用,表明这些植物不会成为端尖食植瓢虫的危害和寄主对象。这一结果表明其寄主扩散范围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尖食植瓢虫
寄主
扩散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端尖食植瓢虫和柳蓝叶甲的过冷却点测定
被引量:
2
1
作者
韩光荣
机构
泰安市徂徕山林场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8期135-136,139,共3页
文摘
[目的]明确端尖食植瓢虫、柳蓝叶甲各虫态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方法]采用数字万用电表和低温培养箱对端尖食植瓢虫和柳蓝叶甲1~3龄幼虫、蛹和雌雄成虫分别进行过冷却点和结冰点测定。[结果]端尖食植瓢虫的不同发育阶段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由高到低顺序为1龄幼虫[(-12.83±0.25),(-12.14±0.14)℃]、成虫[(-15.45±0.20),(-13.67±0.24)℃]、2龄幼虫[(-16.26±0.21),(-14.73±0.15)℃]、蛹[(-18.87±0.23),(-16.65±0.18)℃]、3龄幼虫[(-22.65±0.09),(-19.67±0.09)℃]。柳蓝叶甲的不同发育阶段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略低于端尖食植瓢虫,其由高到低顺序为1龄幼虫[(-13.74±0.15),(-13.15±0.24)℃]、2龄幼虫[(-16.12±0.21),(-14.28±0.16)℃]、3龄幼虫[(-17.05±0.15),(-15.73±0.20)℃]、蛹[(-19.57±0.13),(-17.25±0.16)℃]、成虫[(-22.73±0.12),(-19.69±0.10)℃]。端尖食植瓢虫和柳蓝叶甲的雌成虫过冷却点和结冰点都低于雄成虫,端尖食植瓢虫雌成虫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分别为(-15.67±0.19)、(-14.81±0.22)℃,雄成虫分别为(-15.23±0.21)、(-12.53±0.26)℃,柳蓝叶甲雌成虫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分别为(-18.66±0.21)、(-18.11±0.22)℃,雄成虫分别为(-18.24±0.19)、(-17.23±0.26)℃。[结论]端尖食植瓢虫和柳蓝叶甲不同发育阶段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均存在显著差异,2种昆虫各自的雌、雄成虫的过冷却点差异不显著,而结冰点呈显著差异。
关键词
端尖食植瓢虫
柳蓝叶甲
抗寒性
过冷却点
Keywords
Epilachna quadricolli
Plagiodera versicolora
Cold hardiness
Supercooling point
分类号
S763.38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两种杀虫剂防治端尖食植瓢虫药效试验
被引量:
1
2
作者
韩光荣
陈春燕
张佑国
机构
泰安市徂徕山林场
出处
《山东林业科技》
2014年第3期97-98,96,共3页
文摘
端尖食植瓢虫为20世纪80年代山东省新纪录种,危害大叶白蜡,多年来为人忽视,鲜见对其报道。近年来在徂徕山林场大量暴发,给林业造成极大损失。为了探索有效的防治方法,为端尖食植瓢虫的防治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本试验选用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和2.5%溴氰菊酯乳油对泰安市徂徕山林场内端尖食植瓢虫进行防治,并以2%阿维菌素乳油及清水为对照。结果表明这两种药剂对端尖食植瓢虫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对2龄幼虫的防效基本能达到95%以上,对3龄幼虫的防效可以达到90%左右。
关键词
杀虫剂
端尖食植瓢虫
药效试验
Keywords
Insecticides
Epilachn quadricollis
field effect
分类号
S763.3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几种常用杀虫剂对端尖食植瓢虫幼虫和成虫的室内毒力测定
被引量:
2
3
作者
郑金柱
殷红燕
王志勇
张富娥
吕新民
机构
泰安市徂徕山林场
泰安市林业局
泰山管委会玉泉寺管区
出处
《绿色科技》
2021年第1期133-135,共3页
文摘
为筛选出防治端尖食植瓢虫(Epilachna quadricollis Dieke)的高效药剂,采用浸渍法测定了4种常用杀虫剂对端尖食植瓢虫不同龄期幼虫和成虫的毒力。不同龄期的毒力结果表明:高龄期的端尖食植瓢虫对药物具有更强的抵抗能力。不同药剂的毒力结果表明:新烟碱类杀虫剂烯啶虫胺对端尖食植瓢虫的毒理最高,施用后24 h后对端尖食植瓢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最低为0.84 mg/L,其次是溴氰菊酯、阿维菌素、氟啶虫酰胺,最低的LC_(50)分别为2.33 mg/L、3.74 mg/L和7.73 mg/L。
关键词
端尖食植瓢虫
杀虫剂
毒力
致死中浓度
浸渍法
分类号
TQ453 [化学工程—农药化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端尖食植瓢虫在山东寄主扩散风险评价
4
作者
陈荣
冯军利
冯磊
机构
徂徕山林场
出处
《山东林业科技》
2014年第4期80-81,116,共3页
文摘
本实验应用嗅觉仪测试了端尖食植瓢虫对分布在山东境内木犀科常见植物,近缘科黄杨科、槭树科、大戟科和金缕梅科常见植物,以及发生地常见植物的选择性。结果表明:木樨科的白蜡树对其有明显的招引,表明端尖食植瓢虫有可能会对其取食、危害;小叶女贞有可能成为其潜在的危害对象,其余木樨科、黄杨科、槭树科、大戟科和金缕梅科的山东省常见的树种,以及瓢虫发生地周围林木则对排斥有明显的排斥作用,表明这些植物不会成为端尖食植瓢虫的危害和寄主对象。这一结果表明其寄主扩散范围有限。
关键词
端尖食植瓢虫
寄主
扩散风险
Keywords
Epilachna quadricollis
host
diffusion risk
分类号
S763.38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端尖食植瓢虫和柳蓝叶甲的过冷却点测定
韩光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两种杀虫剂防治端尖食植瓢虫药效试验
韩光荣
陈春燕
张佑国
《山东林业科技》
201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几种常用杀虫剂对端尖食植瓢虫幼虫和成虫的室内毒力测定
郑金柱
殷红燕
王志勇
张富娥
吕新民
《绿色科技》
202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端尖食植瓢虫在山东寄主扩散风险评价
陈荣
冯军利
冯磊
《山东林业科技》
201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