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积压裂缝端压差对页岩储层排驱效果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3
1
作者 何延龙 黄海 +4 位作者 唐梅荣 倪军 李华周 TAYFUN Babadagli 张轩诚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4-122,共9页
为了明确体积压裂过程中基质孔隙压力与压裂液施加在裂缝端面的压力之间存在的缝端压差对页岩储层渗吸排驱效果的影响,以长7页岩储层岩心为研究对象,开展页岩油高压补能和稳压焖井过程中,不同缝端压差下的渗吸排驱模拟试验,并借助动态... 为了明确体积压裂过程中基质孔隙压力与压裂液施加在裂缝端面的压力之间存在的缝端压差对页岩储层渗吸排驱效果的影响,以长7页岩储层岩心为研究对象,开展页岩油高压补能和稳压焖井过程中,不同缝端压差下的渗吸排驱模拟试验,并借助动态核磁共振检测、实时压力监测和可视化图像分析等手段,阐释缝端压差对页岩储层渗吸排驱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压补能阶段存在明显的逆压差逆向渗吸作用,且随着缝端压差的不断增大,高压补能阶段的排液效率逐渐增加,其中以小孔隙中的渗吸排驱作用为主(0~6 MPa时,小孔隙的排液效率分别为33.31%、29.51%、35.65%和64.89%);稳压焖井阶段小孔隙中由于液体排驱压力降低,逆压差逆向渗吸现象不明显,排液过程仍以毛管力作用下的逆向渗吸为主,同时部分大孔隙中的原油渗入小孔隙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压 页岩油储层 动态渗吸 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趾端压裂关键工具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9
2
作者 杨同玉 魏辽 +2 位作者 冯丽莹 马兰荣 朱玉杰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4-58,共5页
大牛地气田和东胜气田水平井采用连续油管底封拖动或桥塞泵送压裂工艺,趾端首段压裂施工时存在封隔器解封困难、电缆射孔施工工期长和费用高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结合现场压裂工艺,研究了水平井趾端滑套分段压裂技术,研制了趾端延时... 大牛地气田和东胜气田水平井采用连续油管底封拖动或桥塞泵送压裂工艺,趾端首段压裂施工时存在封隔器解封困难、电缆射孔施工工期长和费用高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结合现场压裂工艺,研究了水平井趾端滑套分段压裂技术,研制了趾端延时滑套、密封锁紧座等关键工具,以满足水平井套管柱试压需求,实现水平井趾端免射孔全通径压裂。地面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水平井趾端压裂关键工具能够实现压裂滑套定压延时开启、固井碰压锁紧密封等功能,趾端延时滑套爆破阀在压力达到82.0 MPa时启动,延时29min后滑套完全打开,且滑套承压达到105.0MPa;密封锁紧座与配套胶塞可实现碰压锁紧,反向承压能力达到52.5MPa,具备现场应用可行性。水平井趾端压裂工具的成功研制,为今后替代水平井射孔作业、降低国内致密油气藏开发成本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延时滑套 端压 全通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径向井远端压裂电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杨阳 曲占庆 +4 位作者 曹砚锋 孙晓娜 李小龙 李杨 黄德胜 《断块油气田》 CAS 2014年第3期386-389,共4页
依据水电相似原理,设计径向井远端压裂电模拟实验模型,研究在裂缝为横向裂缝且径向井筒内摩阻较高的条件下,裂缝条数、裂缝间距、裂缝长度不同时径向井远端压裂的渗流场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等压线以裂缝为长轴呈椭圆分布,在径向井... 依据水电相似原理,设计径向井远端压裂电模拟实验模型,研究在裂缝为横向裂缝且径向井筒内摩阻较高的条件下,裂缝条数、裂缝间距、裂缝长度不同时径向井远端压裂的渗流场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等压线以裂缝为长轴呈椭圆分布,在径向井筒附近以径向井筒为长轴呈椭圆形状,在远井地带接近圆形;在裂缝端部和径向井筒端部等压线发生明显的弯曲,沿着径向井筒等压线变化平缓;相同电压差的等压线在裂缝附近比较集中,在径向井筒附近及远井地带比较平缓;径向井远端压裂时裂缝数量和裂缝长度存在一最优值,裂缝间距不宜过小,应尽量增加裂缝间的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向井 端压 电模拟 裂缝 渗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端压浆对超长大直径桩侧阻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9
4
作者 黄生根 龚维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11-716,共6页
桩端压浆可大幅提高超长大直径桩侧阻力,且桩侧阻力的提高成为桩承载力提高的主要原因。桩土间存在一个软弱层(泥皮层),浆液在压力作用下总是沿着软弱面向上运动,并对桩侧土产生挤压,在使桩径扩大的同时,亦对桩周土体进行加固,从而使桩... 桩端压浆可大幅提高超长大直径桩侧阻力,且桩侧阻力的提高成为桩承载力提高的主要原因。桩土间存在一个软弱层(泥皮层),浆液在压力作用下总是沿着软弱面向上运动,并对桩侧土产生挤压,在使桩径扩大的同时,亦对桩周土体进行加固,从而使桩侧摩阻力提高。根据超长大直径桩工程实例的静载荷试验、标贯试验及CT检测结果证明,压浆后在桩端以上一定范围内桩周土强度提高,桩侧阻力提高12.39%~52.87%,侧阻力增量占总增量比例达56%~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压 超长大直径桩 侧阻力 自平衡静载荷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榫指接端压和嵌合度参数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林兰英 傅峰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8-142,共5页
该文以人工林巨桉为研究对象,通过短指榫指接材的嵌合纵向压缩试验来模拟指接工艺过程,分析不同嵌合度下的载荷-位移曲线,得到最优的端压范围和嵌合度,并通过生产性指接材的抗弯性能试验进行验证。试验所得的载荷-位移曲线可以按照不同... 该文以人工林巨桉为研究对象,通过短指榫指接材的嵌合纵向压缩试验来模拟指接工艺过程,分析不同嵌合度下的载荷-位移曲线,得到最优的端压范围和嵌合度,并通过生产性指接材的抗弯性能试验进行验证。试验所得的载荷-位移曲线可以按照不同的嵌合度分成双线连续、单线连续、双线间歇3种类型,其中,单线连续型曲线所对应的嵌合度0.1 mm为最优的指接嵌合度,最优指接端压范围为载荷位移曲线第一直线区域。指接材弯曲性能的验证试验表明,人工林巨桉指接的最佳端压是10 MPa,最佳嵌合度为0.1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巨桉 指接 嵌合缩试验 端压 嵌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径向井远端压裂产能计算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曲占庆 杨阳 +3 位作者 路辉 孙晓娜 王冰 姚佳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289-2294,共6页
考虑到近端裸眼段井筒中流体的流动为变质量流动,基于质量守恒定律、动量定理、微元线汇理论推导了径向井近端裸眼段井筒内管流模型,基于复位势理论、镜像反映原理推导了油藏中流体渗流模型,进而推导出考虑井筒压降的径向井近端裸眼段... 考虑到近端裸眼段井筒中流体的流动为变质量流动,基于质量守恒定律、动量定理、微元线汇理论推导了径向井近端裸眼段井筒内管流模型,基于复位势理论、镜像反映原理推导了油藏中流体渗流模型,进而推导出考虑井筒压降的径向井近端裸眼段产能计算模型,并建立径向井远端压裂段的产能计算模型。通过实例计算研究径向井近端裸眼段沿井筒径向流量分布以及径向井远端压裂产能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沿近端裸眼段井筒径向流量分布图呈现凹槽状,在近段裸眼段跟端和趾端附近径向流入量较大,中间部位流量较小,而且较为平均;压裂产能的计算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向井 端压 变质量流动 产能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辊轧机工作辊辊端压靠板形控制模型 被引量:5
7
作者 任忠凯 员征文 +1 位作者 肖宏 刘晓 《燕山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9-44,共6页
为了研究工作辊辊端接触对冷轧带钢板形的影响,本文基于有限长半无限体压扁模型,耦合了轧辊挠屈变形模型与板带塑性变形模型,建立了更加精确的四辊轧机辊端压靠模型。对比了考虑压靠和未考虑压靠模型的计算结果,发现考虑压靠现象后,工... 为了研究工作辊辊端接触对冷轧带钢板形的影响,本文基于有限长半无限体压扁模型,耦合了轧辊挠屈变形模型与板带塑性变形模型,建立了更加精确的四辊轧机辊端压靠模型。对比了考虑压靠和未考虑压靠模型的计算结果,发现考虑压靠现象后,工作辊辊端压靠力导致端部辊间压力增大,同时改善了带钢边部减薄现象。运用该压靠模型研究了不同板宽、弯辊力对轧制力、压靠力、辊间压力、张力及出口厚度分布的影响,从中发现带材宽度存在一个易发生压靠的宽度范围,以及正弯辊力有利于改善压靠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长半无限体 辊间 辊间 端压 薄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水平井固井趾端压裂滑套的研制 被引量:9
8
作者 刘斌辉 唐守勇 +3 位作者 曲从锋 张永强 李涛 张怀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92-196,共5页
为了减少页岩气水平井完井压裂过程中使用连续油管进行第一级射孔的工作量,避免该项作业所带来的各种风险,解决长水平段、上倾井、深井、套变井等水平井首段射孔连续油管及后续作业工具无法下至井底的问题,采用流体隔离屏蔽爆破技术,成... 为了减少页岩气水平井完井压裂过程中使用连续油管进行第一级射孔的工作量,避免该项作业所带来的各种风险,解决长水平段、上倾井、深井、套变井等水平井首段射孔连续油管及后续作业工具无法下至井底的问题,采用流体隔离屏蔽爆破技术,成功研制出DRCFT型固井趾端压裂滑套,并在昭通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进行了现场推广应用。室内实验结果表明,该固井趾端压裂滑套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并且在井下环境被水泥浆凝固条件下仍可正常开启,开启压力精准,能够满足固井及压裂施工要求。该固井趾端压裂滑套现场应用于30余口井,成功率达100%,表明所研制的固井趾端压裂滑套性能可靠。结论认为,DRCFT型固井趾端压裂滑套解决了长水平井射孔枪、连续油管等后期作业工具无法下至井底的问题,可以有效替代水平井首段连续油管传输射孔作业;该工具降低了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水平井压裂作业成本,为低渗透气、致密气、页岩气等非常规气藏的有效开发、降本增效提供了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非常规油气 固井 射孔 端压裂滑套 开启 昭通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黏度时变性的桩端压力浆液上返高度模型及工程应用 被引量:17
9
作者 戴国亮 万志辉 +1 位作者 竺明星 龚维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941-2950,共10页
桩端后压浆浆液上返高度对后压浆桩承载力的计算影响较大。基于幂律型流体的黏度时变性特征,推导了考虑黏度时变性的桩端压力浆液上返的理论计算公式,并给出了参数的确定方法及成层土中浆液上返高度的迭代算法;结合台州湾大桥的接线工程... 桩端后压浆浆液上返高度对后压浆桩承载力的计算影响较大。基于幂律型流体的黏度时变性特征,推导了考虑黏度时变性的桩端压力浆液上返的理论计算公式,并给出了参数的确定方法及成层土中浆液上返高度的迭代算法;结合台州湾大桥的接线工程,利用电磁波CT对桩基后压浆的加固效果进行了探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浆液沿压浆管道阻力损失的拟合值并考虑黏度时变性得到的浆液上返高度的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且偏于安全,而忽略黏度时变性得到的计算结果偏大,会对后压浆桩的承载力设计造成不利影响。此外,电磁波CT能观测到桩体、水泥浆加固体及土体的分布情况,且能推测出水泥浆液在桩端的扩散范围和沿桩身的上返高度,可用于评价后压浆桩的压浆效果。研究成果可为后压浆桩的设计和效果检测提供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幂律型流体 黏度时变性 上返高度 电磁波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长水平段页岩气井趾端压裂滑套的研制 被引量:13
10
作者 帅春岗 马辉运 +3 位作者 魏微 喻成刚 牟乃渠 刘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7-62,共6页
为打破国外公司的技术垄断、解决国内深层长水平段页岩气井第一段储层改造面临的技术难题,在明确应用环境及施工要求的基础上,开展了结构设计、室内试验与评价、配套固井工艺研究,研制出了一种能够满足高温、高压固井及大排量压裂施工... 为打破国外公司的技术垄断、解决国内深层长水平段页岩气井第一段储层改造面临的技术难题,在明确应用环境及施工要求的基础上,开展了结构设计、室内试验与评价、配套固井工艺研究,研制出了一种能够满足高温、高压固井及大排量压裂施工要求的趾端压裂滑套,并在四川盆地长宁—威远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内的长宁H7-5井开展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1)自主研发的趾端压裂滑套通过井口打压的方式打开,形成第一段压裂或泵送通道,可替代连续油管第一段射孔作业;(2)趾端压裂滑套采用内表面特殊涂层设计、内滑套上行开启结构以及压裂喷砂孔暂堵设计,可提高滑套在固井环境中的适应能力、降低固井水泥对滑套正常开启的影响;(3)趾端压裂滑套采用破裂盘破裂开启滑套的方式,可提高滑套的开启精度,保证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工具能够精确开启。结论认为,所研制的趾端压裂滑套现场工艺操作简单,工具性能稳定、可靠,开启精度高,各项指标均达到了页岩气水平井固井、压裂设计和施工的要求,提高了施工作业的效率,降低了作业的风险和成本,在深层长水平段页岩气井第一段储层改造中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对于深层页岩气藏实现效益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 页岩气井 长水平段 端压裂滑套 套管固井 裂通道 水泥环 效益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黏性土地区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桩桩端压浆后的承载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储诚富 李小春 +1 位作者 鹿立好 席培胜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388-391,共4页
根据现场试桩试验,分析研究了在无黏性土地区后压浆技术对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桩承载力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桩桩端后压浆水泥浆液上返高度在该类地质条件下达16.0 m左右,压浆后极限承载力测试值是压浆前的1.59倍... 根据现场试桩试验,分析研究了在无黏性土地区后压浆技术对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桩承载力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桩桩端后压浆水泥浆液上返高度在该类地质条件下达16.0 m左右,压浆后极限承载力测试值是压浆前的1.59倍,压浆后端阻力是压浆前的3.23倍,压浆后桩侧阻力是压浆前的1.23倍。表明利用后压浆技术达到了节约工程投资、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及可靠性的目的,并产生了较大的技术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环境效益,该结论对相同地区同类基桩的设计、施工和深入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直径超长桩 无黏性土 阻力 桩侧摩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趾端压裂滑套技术分析及启示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峻源 帅春岗 +2 位作者 徐伟宁 弋山 张项飞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7-63,共7页
趾端压裂滑套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适用于建立深层长水平段页岩气井第一段压裂通道的技术手段,该技术无需连续油管射孔等操作,不受井深及水平段长度限制,只需通过井口加压的方式即可开启滑套,建立第一段压裂/泵送通道,有效解决了... 趾端压裂滑套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适用于建立深层长水平段页岩气井第一段压裂通道的技术手段,该技术无需连续油管射孔等操作,不受井深及水平段长度限制,只需通过井口加压的方式即可开启滑套,建立第一段压裂/泵送通道,有效解决了国内深层长水平段页岩气井第一段储层改造面临的技术难题。国外北美地区页岩气开发已实现商业化,并形成了一系列页岩气长水平井第一段储层改造技术及配套工具。国内页岩气相关工艺和自主工具研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通过调研立即开启式、延时开启式、降压开启式等深层长水平井趾端压裂滑套技术,介绍了不同类型趾端压裂滑套工具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技术特点,对目前国内外趾端压裂滑套工具的技术水平和应用现状进行了对比与分析。并结合国内页岩气藏开发需求,指出了延时开启型趾端压裂滑套系列化研究、降压开启型趾端压裂滑套技术攻关及无线智能趾端压裂滑套的先导性研究为今后研究的重点攻关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压裂滑套 深层页岩气 长水平段 储层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式分解和多支路并行残差网络的特高压三端混合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区域诊断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仕龙 李国辉 +3 位作者 毕贵红 鲍童语 张梓睿 罗灵琳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0-147,178,共9页
特高压三端混合直流输电线路发生接地故障时,故障电气量变化存在很强的随机性和非线性,在噪声干扰下其规律性更弱,很难快速、准确地提取故障特征以诊断故障区域。鉴于此,提出一种集电流波形特征提取和故障区域诊断为一体的诊断模型。分... 特高压三端混合直流输电线路发生接地故障时,故障电气量变化存在很强的随机性和非线性,在噪声干扰下其规律性更弱,很难快速、准确地提取故障特征以诊断故障区域。鉴于此,提出一种集电流波形特征提取和故障区域诊断为一体的诊断模型。分析不同区域故障时的电流波形特点,利用数学机理不同的3种算法同时分解故障电流,避免一些容易混叠的模态子序列在单一分解方法中逃逸。利用多支路并行残差网络迅速地挖掘分解分量的多尺度空间耦合交互特征,并结合门控循环单元网络模块,进一步提取故障电流的时间耦合特征,使得特征得到显著增强。利用麻雀搜索算法优化该模型的关键参数,构建充分适应电网故障诊断的网络结构,实现故障区域的快速诊断。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有着较高的灵敏性、较强的抗干扰能力,满足直流保护的可靠性和速动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混合直流 波形特征 故障区域诊断 信号分解技术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特高压三端混合直流输电线路波形特征故障区域判别方法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仕龙 吴涛 +3 位作者 王朋林 高敬业 毕贵红 罗灵琳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36,共13页
针对将现有直流线路故障区域识别方法应用于特高压三端混合直流输电线路时,存在难以区分T区两侧故障、耐过渡电阻能力弱和阈值整定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深度学习及波形特征进行特高压三端混合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区域识别的方法。首先,... 针对将现有直流线路故障区域识别方法应用于特高压三端混合直流输电线路时,存在难以区分T区两侧故障、耐过渡电阻能力弱和阈值整定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深度学习及波形特征进行特高压三端混合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区域识别的方法。首先,对三端混合直流线路不同故障区域进行故障特征分析;然后,对线模电压和线模电流进行多尺度小波分解,提取线模电流中低频分量和线模电压高频分量,结合正负极电压波形特征,组成深度学习模型的输入量,并将故障区域作为输出量,构建深度学习故障区域识别模型;最后,用训练过的深度学习模型对获取的故障特征量进行处理,以实现故障区域识别的目的。通过大量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故障区域识别方法具有准确率高和基本不受过渡电阻影响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混合直流 故障特征分析 深度学习模型 故障特征量 故障区域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区中低频衰减特性构成方向元件的特高压三端混合直流输电线路单端方向保护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邢超 黄泽 +3 位作者 毕贵红 陈仕龙 王龙 牛元有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622-2631,I0110-I0114,共15页
将保护装置安装在T区两侧,基于T区中低频衰减特性构成方向元件,提出一种特高压三端混合直流输电线路单端方向保护方法。分析特高压三端混合直流输电系统整流侧、T区以及线路末端逆变侧三端边界频率特性,发现T区边界对故障电流暂态信号... 将保护装置安装在T区两侧,基于T区中低频衰减特性构成方向元件,提出一种特高压三端混合直流输电线路单端方向保护方法。分析特高压三端混合直流输电系统整流侧、T区以及线路末端逆变侧三端边界频率特性,发现T区边界对故障电流暂态信号中低频分量有一定的衰减作用、整流侧边界和线路末端逆变侧边界对故障电流暂态信号高频分量有明显衰减作用。利用小波分解,根据T区两侧线路暂态电流中低频能量差判断故障方向,并提出故障方向判据。当T区左侧发生故障时,利用线路L1末端所检测到的高频暂态电流能量与低频暂态电流能量的比值来判别整流侧区内、外故障;当T区右侧发生故障时,利用线路L2首端所检测到的高频暂态电流能量与低频暂态电流能量的比值来判别线路末端逆变侧区内、外故障;T区发生故障时,判定为线路区外故障。给出基于T区中低频衰减特性构成方向元件的特高压三端混合直流输电线路单端方向保护方案,最后在PSCAD/EMTDC仿真平台搭建昆柳龙特高压三端混合直流输电系统模型并对所提保护方法进行验证,仿真表明该文所提保护方法能实现特高压三端混合直流输电线路全线速动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混合直流 输电线路 T区 暂态电流高低频能量差 方向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沙泉露天煤矿西端帮陡帮开采方案研究
16
作者 许晨 马龙 +1 位作者 马宁 马力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24,共8页
为了提高红沙泉露天煤矿端帮压覆煤炭资源回采率,采用Morgenstern-Price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西端帮的边坡极限角度和滑动模式进行分析,验证通过进行陡帮开采来提升端帮角度的可行性;基于采场的三维数值模拟,探究内排土场和... 为了提高红沙泉露天煤矿端帮压覆煤炭资源回采率,采用Morgenstern-Price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西端帮的边坡极限角度和滑动模式进行分析,验证通过进行陡帮开采来提升端帮角度的可行性;基于采场的三维数值模拟,探究内排土场和工作帮影响下,不同追踪距离和工作帮坡角对端帮稳定性及边坡变形影响规律,分析对比了三种端帮陡帮开采方案。结果表明:西端帮边坡极限角度为36°,适宜实施陡帮开采以优化端帮角度;在内排土场和工作帮影响下,追踪距离对边坡变形与稳定性的影响较大,随着追踪距离加大,深部岩体的变形量与变形范围逐渐增大,但变化梯度较小;工作帮坡角变化对端帮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小,随着工作帮坡角增大,端帮边坡坡面暴露面积减少,端帮边坡稳定性增加;考虑西端帮破碎站影响,提出缩减平盘宽度和台阶并段结合的端帮陡帮开采方案,优化后西端帮边坡整体角度为18°,年均增加80万t原煤回收,剥采比为1.5 m^(3)/t,经济效益9670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边坡稳定 角度优化 陡帮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端后压浆技术在特大桥梁桩基中的试验与研究 被引量:26
17
作者 龚维明 戴国亮 张浩文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66-1070,共5页
介绍了桩端后压浆技术在特大吨位桥梁(苏通长江大桥、东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上海崇明越江通道)桩基中的应用情况.共21根对比试验桩,压浆桩的最大桩径为2.5~3.2m,最大桩长为125m,压浆后极限承载力高达上万吨.基于试桩的... 介绍了桩端后压浆技术在特大吨位桥梁(苏通长江大桥、东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上海崇明越江通道)桩基中的应用情况.共21根对比试验桩,压浆桩的最大桩径为2.5~3.2m,最大桩长为125m,压浆后极限承载力高达上万吨.基于试桩的测试结果,对桩压浆前、后的承载力、位移变化情况以及承载特性作了分析.尽管后注浆工艺中压浆管的型式、压力、水泥浆用量、压浆持续时间等各不相同,桩尖处土层情况也不相同,但压浆后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桩基的极限承载力,但极限承载力的提高幅度有所不同.基于试验统计分析结果,给出了符合规定压浆条件的压浆后桩承载力的计算公式.研究成果可直接应用于大桥基础设计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平衡测试技术 承载力 浆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桩桩端后压浆机理探讨 被引量:24
18
作者 陈志坚 韩学伟 白炳东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09-412,共4页
在分析大直径超长灌注桩实时应力监测资料的基础上,从力学机理入手分析桩端后压浆对基桩承载特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桩端后压浆主要通过渗透固结、挤密充填等作用,改善桩端及桩周地层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消除桩端虚土对承载力的影响效... 在分析大直径超长灌注桩实时应力监测资料的基础上,从力学机理入手分析桩端后压浆对基桩承载特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桩端后压浆主要通过渗透固结、挤密充填等作用,改善桩端及桩周地层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消除桩端虚土对承载力的影响效果明显;由于扩底和劈裂泥皮作用,基桩桩端承载面积及桩体的有效长度与侧摩阻力均得到明显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通大桥 大直径 钻孔灌注桩 实时监测 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端后压浆桩轴向承载力 被引量:3
19
作者 龚维明 戴国亮 程晔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16,共4页
在《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 024-85)中,没有条款涉及桩端后压浆技术。对桩端后压浆桩的设计方法进行研究,分析桩端后压浆提高桩承载能力的机理,基于69根试桩的试验数据,在新规范(JTG D63-2007)中,提出桩端后压浆桩的压浆量... 在《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 024-85)中,没有条款涉及桩端后压浆技术。对桩端后压浆桩的设计方法进行研究,分析桩端后压浆提高桩承载能力的机理,基于69根试桩的试验数据,在新规范(JTG D63-2007)中,提出桩端后压浆桩的压浆量和承载力计算公式,并给出计算公式中的关键参数包括注浆量经验系数αp、桩侧阻增强系数sβi以及桩端阻增强系数βp等的取值。结合一个工程实例,验证所提出的桩端后压浆桩的设计方法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灌注桩 承载力 增强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咸阳机场高速公路桥梁桩端后压浆承载特性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天华 赵均海 董晓明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2-96,共5页
针对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专用高速公路段的K3+966.50渭河特大桥,采用钻孔灌注桩桩端后压浆技术和常规灌注桩两种不同方法对其桩基进行了现场静载试验,并根据实测数据分析探讨了各桩在不同等级荷载作用下的桩-土相互作用、桩端后压浆技术的... 针对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专用高速公路段的K3+966.50渭河特大桥,采用钻孔灌注桩桩端后压浆技术和常规灌注桩两种不同方法对其桩基进行了现场静载试验,并根据实测数据分析探讨了各桩在不同等级荷载作用下的桩-土相互作用、桩端后压浆技术的增强机理,以及桩端压力注浆和常规钻孔灌注桩两种不同的桩基承载特性,结果发现,与未压桩的桩基相比,桩端后压浆桩基的竖向极限承载力至少提高了40%,沉降量减少25mm,说明桩端后压浆技术能够显著提高桩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最后,根据现场实测数据和端后压浆的注浆机理,提出了后压浆单桩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桩 静载试验 浆机理 沉降量 极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