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童话叙事逻辑与中国童年精神建构
- 1
-
-
作者
张国龙
-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72,共11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百年中国儿童文学学术史研究”(24&ZD238)。
-
文摘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标识性文体。与其他叙事类文体不同的是,童话具有自洽的叙事逻辑体系。童话叙事逻辑是童话的内在规约和重要审美尺度,愿望性幻想、内在合理性和本质真实是构成童话叙事逻辑的三大要素。基于儿童的泛灵思维特质,童话叙事逻辑具有自洽性、自足性和延展性,且与童年精神具有同构性。而童话小说化,则是童话叙事逻辑的新变和强化。以幻想为内核的童话具有博大的浪漫主义精神,但与中国主流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较为疏离。因此,对童话叙事逻辑的偏见、误解甚至无知,导致中国童话生态环境不佳。事实上,童话作为儿童成长的重要精神食粮,以无可比拟的诗性品格培育童年的诗性人格,铺建儿童厚实的人文底色,为长大成人积攒正向能量。利用好童话这一优质的成长资源,无疑是建构中国童年精神的重要抓手。
-
关键词
童话叙事逻辑
童年精神
愿望性幻想
内在合理性
本质真实
-
Keywords
the narrative logic of fairy tales
childhood spirit
wishful fantasy
intrinsic rationality
essential authenticity
-
分类号
I106.8
[文学—世界文学]
-
-
题名童话教学常见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 2
-
-
作者
张国龙
孙思悦
-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9,共6页
-
基金
202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百年中国儿童文学学术史研究”(项目编号:24&ZD238)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当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存在以下误区:一是混淆童话、寓言、神话的文体特质,在童话里抓道理,在寓言、神话里抓想象力,偏离文体特点和教学重心。为此需要先厘清童话、寓言、神话的特征与差异,再依照文体设计教学活动,注意规避文体模糊地带。二是未掌握童话的叙事逻辑,把课文的童趣读丢了,把天马行空的想象读僵了,把深厚的意蕴读浅了。为此需要完整深入地把握童话的叙事逻辑,必要时回到经典童话原文中重读,真正解读出童话课文的内涵。三是童话课堂被想象力教学独占,各学段都在强调神奇的想象,缺乏进阶性和科学性,导致学生难以全面了解童话。为此需要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把童话文体理论分层次地融入课堂教学活动。
-
关键词
童话教学
误区
对策
童话叙事逻辑
-
分类号
G623.2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