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服刑人员的反社会人格障碍及与羞耻感、童年期创伤经历的关系
被引量:
19
1
作者
李瑶
徐凯文
+5 位作者
王雨吟
钱铭怡
曹广健
刘忠兆
李世杰
钟杰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86-690,共5页
目的:考察服刑人员反社会人格障碍的比例,并探讨反社会人格障碍与羞耻感、童年期创伤经历之间的关系,建立三者之间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方法:采用方便取样,选取2800名服刑人员,获有效问卷2690份,其中男性2410人,女性280人。用人格障碍...
目的:考察服刑人员反社会人格障碍的比例,并探讨反社会人格障碍与羞耻感、童年期创伤经历之间的关系,建立三者之间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方法:采用方便取样,选取2800名服刑人员,获有效问卷2690份,其中男性2410人,女性280人。用人格障碍诊断问卷第四版(PDQ-4+)、童年期创伤性经历问卷(CTQ)和羞耻量表(SES)进行测查。结果:服刑人员中反社会人格障碍所占的比例为45.8%。反社会人格障碍、羞耻感各分量表和童年期创伤经历问卷各分量表得分之间呈正相关(r=0.08-0.33;P<0.01)。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显示,羞耻感在反社会人格障碍和童年期创伤经历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GFI=0.94,AGFI=0.88,NFI=0.93,RMSEA=0.1)。结论:服刑人员中,反社会人格障碍者的比例较高。反社会人格障碍的形成,可能与个体在童年期受到虐待和忽视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羞耻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社会人格障碍
羞耻感
童年期创伤经历
结构方程模型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边缘型人格障碍大学生的童年期创伤经历特征
被引量:
12
2
作者
黄灿泽
宋东峰
+2 位作者
栾融融
温雅
傅文青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8-231,共4页
目的:探讨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大学生的童年期创伤经历特征。方法:用人格诊断问卷第四版(Personality Diagnosis Questionnaire-4+,PDQ-4+)从3227名二、三年级本科生中筛选出边缘型阳性者293例,用个性...
目的:探讨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大学生的童年期创伤经历特征。方法:用人格诊断问卷第四版(Personality Diagnosis Questionnaire-4+,PDQ-4+)从3227名二、三年级本科生中筛选出边缘型阳性者293例,用个性障碍晤谈手册第四版(Personality Disorder Interview,PDI-IV)半定式晤谈法进一步筛选出BPD患者(得分>5分)31例。从PDQ-4+划界分阴性的大学生中按年龄和性别比随机选取114例为对照组。用童年期创伤经历问卷(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CTQ-SF)对两组进行测评。结果:①在PDQ-4+筛查中,总体的边缘型分量表分为(2.62±1.70);31例BPD患者中女18例,男13例,女性CTQ-SF不良环境因子得分高于男性[(13.63±4.54)vs.(9.83±1.95),P<0.01]。②BPD组的CTQ-SF各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如,情感虐待(2.11±0.77)vs.(1.66±0.49),P<0.01]。结论:大学生边缘型人格障碍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童年期创伤经历,而且这种创伤经历存在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型人格障碍
童年期创伤经历
大学生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学生自卑感在亲密恐惧与童年期创伤经历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
17
3
作者
冀云
赵斌
马艳杰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57-462,共6页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卑感在亲密恐惧和童年期创伤经历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廊坊师范学院大学生420名(男生72人,女生324人;年龄18-24岁),采用亲密恐惧量表(FIS)、儿童期创伤经历问卷(CTQ)和自卑感量表(FIS)进行测量。使用回...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卑感在亲密恐惧和童年期创伤经历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廊坊师范学院大学生420名(男生72人,女生324人;年龄18-24岁),采用亲密恐惧量表(FIS)、儿童期创伤经历问卷(CTQ)和自卑感量表(FIS)进行测量。使用回归分析与Bootstrap程序对自卑感在亲密恐惧与童年期创伤经历之间的中介作用进行检验。结果:CTQ总分及4个维度得分均与亲密恐惧量表、自卑感量表得分呈正相关(r=0.18-0.55,均P〈0.05);自卑感量表各维度得分与亲密恐惧量表得分均呈正相关(r=0.24-0.44,均P〈0.05)。儿童期创伤经历对亲密恐惧有正向预测作用(β=0.31,P〈0.01);自卑感在亲密恐惧与儿童期创伤经历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4%。结论:自卑感在童年期创伤经历与亲密恐惧间具有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密恐惧
童年期创伤经历
自卑感
中介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服刑人员的反社会人格障碍及与羞耻感、童年期创伤经历的关系
被引量:
19
1
作者
李瑶
徐凯文
王雨吟
钱铭怡
曹广健
刘忠兆
李世杰
钟杰
机构
北京大学心理系
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北京市第一监狱
北京市监狱管理局
出处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86-690,共5页
文摘
目的:考察服刑人员反社会人格障碍的比例,并探讨反社会人格障碍与羞耻感、童年期创伤经历之间的关系,建立三者之间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方法:采用方便取样,选取2800名服刑人员,获有效问卷2690份,其中男性2410人,女性280人。用人格障碍诊断问卷第四版(PDQ-4+)、童年期创伤性经历问卷(CTQ)和羞耻量表(SES)进行测查。结果:服刑人员中反社会人格障碍所占的比例为45.8%。反社会人格障碍、羞耻感各分量表和童年期创伤经历问卷各分量表得分之间呈正相关(r=0.08-0.33;P<0.01)。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显示,羞耻感在反社会人格障碍和童年期创伤经历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GFI=0.94,AGFI=0.88,NFI=0.93,RMSEA=0.1)。结论:服刑人员中,反社会人格障碍者的比例较高。反社会人格障碍的形成,可能与个体在童年期受到虐待和忽视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羞耻感有关。
关键词
反社会人格障碍
羞耻感
童年期创伤经历
结构方程模型
横断面研究
Keywords
childhood traumatic experience
shame
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cross-sectional studies
分类号
B848 [哲学宗教—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边缘型人格障碍大学生的童年期创伤经历特征
被引量:
12
2
作者
黄灿泽
宋东峰
栾融融
温雅
傅文青
机构
苏州大学学生心理卫生协会
陕西省人民医院心理科
苏州大学医学部临床心理学研究所
出处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8-231,共4页
文摘
目的:探讨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大学生的童年期创伤经历特征。方法:用人格诊断问卷第四版(Personality Diagnosis Questionnaire-4+,PDQ-4+)从3227名二、三年级本科生中筛选出边缘型阳性者293例,用个性障碍晤谈手册第四版(Personality Disorder Interview,PDI-IV)半定式晤谈法进一步筛选出BPD患者(得分>5分)31例。从PDQ-4+划界分阴性的大学生中按年龄和性别比随机选取114例为对照组。用童年期创伤经历问卷(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CTQ-SF)对两组进行测评。结果:①在PDQ-4+筛查中,总体的边缘型分量表分为(2.62±1.70);31例BPD患者中女18例,男13例,女性CTQ-SF不良环境因子得分高于男性[(13.63±4.54)vs.(9.83±1.95),P<0.01]。②BPD组的CTQ-SF各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如,情感虐待(2.11±0.77)vs.(1.66±0.49),P<0.01]。结论:大学生边缘型人格障碍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童年期创伤经历,而且这种创伤经历存在性别差异。
关键词
边缘型人格障碍
童年期创伤经历
大学生
横断面研究
Keywords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childhood traumatic experience
college student
cross-sec- tional study
分类号
B844.2 [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R749.91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学生自卑感在亲密恐惧与童年期创伤经历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
17
3
作者
冀云
赵斌
马艳杰
机构
廊坊师范学院心理系
廊坊师范学院科研处
燕山大学里仁学院
出处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57-462,共6页
基金
河北省教育厅青年基金(SQ141148)
廊坊师范学院人文基金(LSWY201403)
秦皇岛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课题(201401A351)
文摘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卑感在亲密恐惧和童年期创伤经历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廊坊师范学院大学生420名(男生72人,女生324人;年龄18-24岁),采用亲密恐惧量表(FIS)、儿童期创伤经历问卷(CTQ)和自卑感量表(FIS)进行测量。使用回归分析与Bootstrap程序对自卑感在亲密恐惧与童年期创伤经历之间的中介作用进行检验。结果:CTQ总分及4个维度得分均与亲密恐惧量表、自卑感量表得分呈正相关(r=0.18-0.55,均P〈0.05);自卑感量表各维度得分与亲密恐惧量表得分均呈正相关(r=0.24-0.44,均P〈0.05)。儿童期创伤经历对亲密恐惧有正向预测作用(β=0.31,P〈0.01);自卑感在亲密恐惧与儿童期创伤经历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4%。结论:自卑感在童年期创伤经历与亲密恐惧间具有中介作用。
关键词
亲密恐惧
童年期创伤经历
自卑感
中介作用
Keywords
fear of intimacy
childhood trauma
feeling of inferiority
mediating effect
分类号
B844.2 [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服刑人员的反社会人格障碍及与羞耻感、童年期创伤经历的关系
李瑶
徐凯文
王雨吟
钱铭怡
曹广健
刘忠兆
李世杰
钟杰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
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边缘型人格障碍大学生的童年期创伤经历特征
黄灿泽
宋东峰
栾融融
温雅
傅文青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大学生自卑感在亲密恐惧与童年期创伤经历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冀云
赵斌
马艳杰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