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45岁以上居民童年期不良经历发生情况及其对健康状况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谢宇东 方亚 曾雁冰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1-344,348,共5页
目的了解中国45岁以上居民童年期不良经历(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ACEs)发生情况及其对健康状况的影响,为ACEs的防控及居民的健康促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和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中14070名45岁以上居... 目的了解中国45岁以上居民童年期不良经历(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ACEs)发生情况及其对健康状况的影响,为ACEs的防控及居民的健康促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和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中14070名45岁以上居民相关数据进行ACEs发生情况及其对健康状况影响的分析。结果14070名45岁以上居民中,有ACEs者12159人,ACEs发生率为86.4%;其中,父母受教育水平低、家庭不完整、父母精神问题、亲子关系差、躯体虐待和父母婚姻冲突6种ACEs发生率分别为70.3%、0.9%、3.5%、16.7%、27.5%和34.3%。14070名45岁以上居民中,自评健康差者7252例(51.54%),存在残疾问题者1769例(12.57%),日常生活能力受损者932例(6.62%),患慢性病者9158例(65.09%)。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父母受教育水平低、父母精神问题、亲子关系差、父母婚姻冲突、累积ACEs是45岁以上居民自评健康差的危险因素,婚姻状况是其保护因素;年龄、父母受教育水平低、亲子关系差、躯体虐待、父母婚姻冲突、累积ACEs是45岁以上居民存在残疾问题的危险因素,性别是其保护因素;性别、年龄、父母受教育水平低、亲子关系差、父母婚姻冲突、累积ACEs是45岁以上居民日常生活能力受损的危险因素;性别、年龄、父母受教育水平低、家庭不完整、躯体虐待、累积ACEs是45岁以上居民患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少数民族是其保护因素。结论中国45岁以上居民ACEs发生率较高且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ACEs的累积,健康风险不断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期不良经历(ACEs) 健康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全依恋启动对童年期不良经历者病理心理的影响(综述) 被引量:2
2
作者 丁晓楠 刘爱书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69-773,共5页
童年期不良经历作为早期极端负性事件,会通过非安全依恋导致严重的病理心理问题,拓展有效的干预策略十分必要。依恋贯穿人的生命全程,安全依恋启动技术通过激活安全依恋图式,使个体表现出积极的心理和行为。现有研究显示,安全依恋启动... 童年期不良经历作为早期极端负性事件,会通过非安全依恋导致严重的病理心理问题,拓展有效的干预策略十分必要。依恋贯穿人的生命全程,安全依恋启动技术通过激活安全依恋图式,使个体表现出积极的心理和行为。现有研究显示,安全依恋启动对于因童年期不良经历产生的各种内化问题和外化问题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未来研究应进一步关注安全依恋启动的生态效度,探讨特质性依恋风格对干预效果的影响,检验安全依恋启动训练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期不良经历 心理病理 成人 安全依恋启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历程视角下童年期家庭不良经历对老年多维贫困的影响
3
作者 张敬彦 周钦 《人口与发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126,共12页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文章运用逆概率处理权重加权方法,识别童年期家庭不良经历对老年多维贫困的因果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童年期家庭不良经历显著提高老年多维贫困风险并具有积累效应;童年期家庭不良经历通过影响身心...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文章运用逆概率处理权重加权方法,识别童年期家庭不良经历对老年多维贫困的因果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童年期家庭不良经历显著提高老年多维贫困风险并具有积累效应;童年期家庭不良经历通过影响身心健康、就业类型和受教育程度而增加老年贫困风险;童年期家庭不良经历对从农村迁往城市的老年人有更大的负面影响。研究表明,老年多维贫困是跨生命历程弱势传递的结果,反贫困政策需要加强童年期不良经历干预,给予弱势群体政策倾斜,阻断生命历程弱势积累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期家庭不良经历 老年多维贫困 生命历程 弱势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父母童年期经历对学龄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4
作者 朱言同 占淑玮 张更立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7-331,共5页
目的:分析父母童年期不良经历对子代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以及考察父母童年期积极经历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3090例学龄前儿童的父母进行调查,采用童年不良经历问卷(ACE-IQ)、童年积极经历量表(BCEs)评定父母童年期不良经历(如虐待、忽视... 目的:分析父母童年期不良经历对子代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以及考察父母童年期积极经历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3090例学龄前儿童的父母进行调查,采用童年不良经历问卷(ACE-IQ)、童年积极经历量表(BCEs)评定父母童年期不良经历(如虐待、忽视和家庭功能不全等)与积极经历(如具有安全感和支持性的外部与内部环境、个人积极特质等),使用儿童长处和困难问卷(父母版)(SDQ)评估子代亲社会行为。结果:父母ACE-IQ得分与子代亲社会行为SDQ得分呈负相关(r=-0.15);父母BCEs得分在父母ACE-IQ得分与子代SDQ得分(β=-0.12)间起调节作用(β=0.19)。结论:父母童年期不良经历与子代亲社会行为水平存在负向关联,这一关系随着其童年积极经历的增加而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 童年期不良经历 童年期积极经历 亲社会行为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自杀性自伤患者的生理疼痛与社会疼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赵英哲 刘竞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53,共5页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是目前临床中常见的病理行为,严重影响个体身心健康。自伤与个体疼痛感知异常密切相关。疼痛分为生理疼痛和社会疼痛,相比健康人群,非自杀性自伤患者对生理疼痛敏感性低而对社会疼痛敏感性高,生理疼痛阈值增高而社会疼...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是目前临床中常见的病理行为,严重影响个体身心健康。自伤与个体疼痛感知异常密切相关。疼痛分为生理疼痛和社会疼痛,相比健康人群,非自杀性自伤患者对生理疼痛敏感性低而对社会疼痛敏感性高,生理疼痛阈值增高而社会疼痛阈值减低,疼痛敏感性的改变使其通过“以痛镇痛”的方式缓解情绪。非自杀性自伤个体疼痛敏感性的改变与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自我批评、抑郁症状和童年期不良经历都与非自杀性自伤患者的疼痛敏感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伤行为 疼痛 痛阈 疼痛测定 自我评估 抑郁症状 童年期不良经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