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戏曲“随处作场”表演方式的特征 被引量:3
1
作者 王雯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6期183-186,共4页
作为中国戏曲最一般的表演形式,随处作场诞生于戏曲的萌发时期,并一直延续到后世。其特征是表演过程的流走性、演出场合的流动性以及童子功搬演的自由性。随处作场是形成戏曲审美特征的现实基础,决定了戏曲舞台是没有指向性的、具有极... 作为中国戏曲最一般的表演形式,随处作场诞生于戏曲的萌发时期,并一直延续到后世。其特征是表演过程的流走性、演出场合的流动性以及童子功搬演的自由性。随处作场是形成戏曲审美特征的现实基础,决定了戏曲舞台是没有指向性的、具有极大自由度的"空场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处作场 空场子 表演过程 演出场合 童子功搬演 戏曲审美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