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章句之学衰落原因新探
- 1
-
-
作者
王宝利
-
机构
陕西宝鸡文理学院
-
出处
《湖北社会科学》
2007年第10期131-133,共3页
-
文摘
章句体训诂著作的繁荣是章句之学发达的主要表现形式,但章句之学的衰落却与章句体没有必然的联系。"义理"并非章句之学衰落的主要原因,章句之学的衰落与其封闭的治学特点、今古文之争的失利以及政治环境的改变有直接联系。
-
关键词
章句
章句之学
经学
-
分类号
K232
[历史地理—中国史]
B234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章句”“章句之学”和“清议”“清谈”
- 2
-
-
作者
赵志伟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
-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3-85,共3页
-
文摘
介绍何为"章句""章句之学"和"清议""清谈",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有过什么作用。由此提出,我们在引用古语成语时应该尽量做到正确无误。
-
关键词
章句
章句之学
清议
清谈
-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宋学的发展和演变
被引量:51
- 3
-
-
作者
漆侠
-
机构
河北大学历史所
-
出处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26,共23页
-
文摘
宋学在对古代儒家经典的探索中,形成与汉学迟然不同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学风,在其创始阶段(庆历新政前后),即表现出疑经等重大特色。它摆脱了汉儒以来章句之学的束缚,以通经致用为目的,重实际、讲实用、务实效,以期实现“内圣外王之道”的最高理想,从而创造了义理之学。不容忽视,宋学的建立与庆历新政有着本质的联系,而范仲淹则起着组织和带头作用。嘉、治平年间,宋学步入发展阶段,形成著名的四大学派,其中以王安石为首的荆公学派占据主导地位,而以二程、张载为首的洛、关理学派终北宋一代则处于形成时期。四派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也表现出思想和学术上的重大分歧。南宋一朝,宋学发展到演变阶段,作为它的分支的理学兴盛起来,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学派;同时与之对立的则有浙东事功派。由于理学把内心反省工夫放在首位,同现实生活脱节,日益走上空疏道路,因此隐伏了必然衰落的因素。宋学的形成、发展以及向理学的演变,无不与两宋以来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变化息息相关。
-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浙东事功派
胡安国
范仲淹
宋高宗
欧阳修
《春秋传》
内圣外王之道
庆历新政
章句之学
-
分类号
B244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论
被引量:2
- 4
-
-
作者
左健
-
机构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处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91-94,共4页
-
文摘
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论左健(一)陶渊明雅好读书,把读书作为安顿精神、提升人格的本质需要。他不仅博览群书,融汇贯通,而且还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读书命题。其《五柳先生传》曰:先生……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先说说他的...
-
关键词
陶渊明
“会意”
思维方式
魏晋玄学
章句之学
《史记》
文学鉴赏
《山海经》
艺术化
《庄子》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以“通儒”“通人”为体现的汉代经术新变
被引量:1
- 5
-
-
作者
于迎春
-
机构
北京大学中文系
-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23-128,共6页
-
文摘
以“通儒”“通人”为体现的汉代经术新变于迎春(北京大学中文系)一、汉代经术的衰颓关于东汉经学,大致说来,兴于光武,盛于明、章,和帝之后,渐趋式微。"及邓后称制,学者颇懈。时樊准、徐防并陈敦学之宜,又言儒职多非其人,于是制诏公卿妙简其选,三署郎能通经术...
-
关键词
后汉书
通儒
经术
章句之学
王充
学术
儒者之节
现实精神
士大夫
《汉书·艺文志》
-
分类号
B234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