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我国高水平竞技运动与高等体育教育的新结合 被引量:58
1
作者 宋继新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8-11,共4页
高水平竞技运动与高等体育教育相结合对于提高我国优秀运动员的综合素质,解决他们因文化素质偏低难以适应高水平的训练和就业难的现实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在回顾竞技运动发展史和重新认识的竞技运动本质属性的基础上,要突破过去体... 高水平竞技运动与高等体育教育相结合对于提高我国优秀运动员的综合素质,解决他们因文化素质偏低难以适应高水平的训练和就业难的现实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在回顾竞技运动发展史和重新认识的竞技运动本质属性的基础上,要突破过去体工队办体校、办竞技运动学院的局限,提倡优秀运动队与高校,特别是与体育院校联办,逐步建立成以“夺标育人”为中心、以训练和教育为侧支柱、以管理体制改革为横梁的培养优秀运动员的新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技运动 体育教育 管理体制 训练 结合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教体结合的动力系统——基础教育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2
作者 李宝明 高艳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50-51,共2页
目前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矛盾已十分突出。过去体委系统的“一条龙”训练模式下培养出的运动员,由于过早地脱离文化教育,多年从事专项训练,致使文化水平偏低、道德修养较差。且竞技体育成材率较低,退役运动员安置难度大。... 目前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矛盾已十分突出。过去体委系统的“一条龙”训练模式下培养出的运动员,由于过早地脱离文化教育,多年从事专项训练,致使文化水平偏低、道德修养较差。且竞技体育成材率较低,退役运动员安置难度大。如果在具备条件的普通中小学配备专、兼职专项教练,实行“教体结合”的训练体制,不但可以扩大业余体育训练面,让更多的少年儿童有机会接受系统的体育训练,而且可以大大提高业余训练的质量,较好地解决了目前体育训练与文化学习之间存在的主要矛盾。首先,学生的文化学习得到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竞技体育 后备人才培养 动力系统 教体结合 实践与探索 基础教育 业余体育训练 退役运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的大教育”体系下可持续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对策 被引量:12
3
作者 俞继英 宋全征 +1 位作者 杨再淮 沈建华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9-35,共7页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研究等方法,提出要可持续地培养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应构建竞技体育人才“开放的大教育”培养体系。实施要点为:树立“全面发展”和“终身教育”的观念;实施“体教结合”;贯彻“科教兴体”,促进运动训练科学化;完善岗...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研究等方法,提出要可持续地培养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应构建竞技体育人才“开放的大教育”培养体系。实施要点为:树立“全面发展”和“终身教育”的观念;实施“体教结合”;贯彻“科教兴体”,促进运动训练科学化;完善岗位培训体系;以及将体育学院办成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的大教育”体系 竞技体育人才 中国 运动训练 岗位培训 可持续培养 终身教育 体教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学视野中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 被引量:50
4
作者 杨烨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1-64,共4页
从教育学意义上审视“体教结合”后发现:“体教结合”由于观念、体制等局限,难以实现学生运动员的全面发展,有必要促使其向学校竞技体育过渡。学校竞技体育,重心在竞技体育,实体在学校,指的是以学校学生为主体,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开展的... 从教育学意义上审视“体教结合”后发现:“体教结合”由于观念、体制等局限,难以实现学生运动员的全面发展,有必要促使其向学校竞技体育过渡。学校竞技体育,重心在竞技体育,实体在学校,指的是以学校学生为主体,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开展的以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为现实目标的训练、比赛活动。认为:相比“体教结合”,学校竞技体育的目标更明确,管理更到位,措施更合理,是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体教结合 学校竞技体育 竞技体育人才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高校竞技体育“教体结合”发展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10
5
作者 赵立霞 吴贻刚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1-85,共5页
里约奥运美国大学生运动员的辉煌战绩成为媒体和人们关注的对象,对美国竞技体育体教结合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探讨,认为体育育人与教育优先的理念,多维强劲的竞技体育发展动力,严格的学生运动员文化入口把关,完备的学校竞技体育规约制度,成... 里约奥运美国大学生运动员的辉煌战绩成为媒体和人们关注的对象,对美国竞技体育体教结合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探讨,认为体育育人与教育优先的理念,多维强劲的竞技体育发展动力,严格的学生运动员文化入口把关,完备的学校竞技体育规约制度,成熟的高校赛事体系,有效的运动人才激励保障措施是促成美国体教结合机制成功的重要因素。基于对美国经验的思考,提出我国高校竞技体育教体结合的发展应建立"以生为本"的竞技体育发展观,打破我国竞技人才培养"专业化"体系,培育高校发展竞技体育的动力机制,强化高校发展竞技体育的制度建设等突破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体教结合 竞技体育 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优秀运动队竞技体系与教育体系结合体制的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国家体委政策法规司 科教司江苏省体委 北京市体委联合课题组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5,93,共6页
本文通过对我国优秀运动队“两结合”体制的调查分析,对优秀运动队文化教育是一个特殊的教育体系,训练是学训矛盾的主要方面,安排为高级训练阶段前的文化学习是一个战略步骤等一系列重要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以中等体育专业教育为主... 本文通过对我国优秀运动队“两结合”体制的调查分析,对优秀运动队文化教育是一个特殊的教育体系,训练是学训矛盾的主要方面,安排为高级训练阶段前的文化学习是一个战略步骤等一系列重要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以中等体育专业教育为主体向两头延伸”的“两结合”体制的基本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秀运动队 结合 优秀运动员 教育体系 文化教育 训练阶段 文化学习 竞技体系 体育专业教育 结合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路径选择 被引量:21
7
作者 张建新 孙麒麟 毛丽娟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95-98,共4页
运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分析中国高校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生源质量不高、经费短缺、科技服务落后、教练员水平不高、缺乏激励机制。在整合"体教结合""体企合作""... 运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分析中国高校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生源质量不高、经费短缺、科技服务落后、教练员水平不高、缺乏激励机制。在整合"体教结合""体企合作""校企合作"的理论和实践资料基础上,提出了"校体企三结合"的高校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并探讨实施这种培养模式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育 体教结合 竞技体育人才 校体企三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张苏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2-95,共4页
运用问卷调查法等对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主要结论:中国代表团在2011年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取得的优异成绩与我国大学生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是分不开的。目前我国高校主要采取"一体化"培养模式、"... 运用问卷调查法等对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主要结论:中国代表团在2011年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取得的优异成绩与我国大学生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是分不开的。目前我国高校主要采取"一体化"培养模式、"体教结合"培养模式、"教体企相结合"培养模式。将体教结合纳入"举国体制"、把培养人作为高校体育竞赛的重要任务以及建立完备的高校竞赛体系和良好的运动队管理模式是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育 竞技体育 后备人才培养 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 体教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竞技体育在学校的发展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汪康乐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8-140,共3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思维法对学校体育进行辩证分析,认为,学校体育运动的技术水平层次可分为:一般性体育和提高性体育两大类,即"普及与提高"教学,这都是为满足学生体育锻炼和达成体育教育目标。学校体育具有两重性特征:社会...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思维法对学校体育进行辩证分析,认为,学校体育运动的技术水平层次可分为:一般性体育和提高性体育两大类,即"普及与提高"教学,这都是为满足学生体育锻炼和达成体育教育目标。学校体育具有两重性特征:社会性与竞技性,同时也表现出两重性功能,应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整体功能,才能全面有效地获得体育教育效果。学校体育应积极发展竞技体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育 竞技体育 体教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体育学院附属竞技体育学校简介
10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沈阳体育学院附属竞技体育学校由国家教育部、原国家体委批准成立,始建于1980年11日。建校三十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体教结合、亦读亦训、科学训练”的办学宗旨,走过了一条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 沈阳体育学院 学校简介 竞技体育 国家教育 体育学校 国家体委 体教结合 办学宗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路径依赖”,谋求全面发展——“体教结合”的探索与思考 被引量:36
11
作者 华洪兴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5-78,共4页
从“路径依赖”的角度,提出“体教结合”的学习-训练模式,以利于运动员的全面发展;体育院校应以改革求创新,注意发展特色教育,并对新时期体育学院的发展提出设想。
关键词 教育 竞技体育 运动员 体教结合 现状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实施“体教结合”的桎梏与实践反思 被引量:10
12
作者 宋旭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8-51,共4页
通过对"体教结合"的内涵、模式、国外经验借鉴等主要问题及其成因进行分析,阐明了高校实施"体教结合"在理论认识和实践中存在的不足,揭示了桎梏体教结合发展的根本原因。提出了正确领悟内涵,明确主体,科学制定政策... 通过对"体教结合"的内涵、模式、国外经验借鉴等主要问题及其成因进行分析,阐明了高校实施"体教结合"在理论认识和实践中存在的不足,揭示了桎梏体教结合发展的根本原因。提出了正确领悟内涵,明确主体,科学制定政策,发挥体育院系作用,建立由政府投入、体育部门管理、学校建设的运行机制,着力推进综合类院校的运动队建设,冷静对待重点大学办队等意见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教结合 竞技体育 高等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高校实施“体教结合”模式的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鹏程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2期184-186,共3页
文章通过对“体教结合”的内涵、模式、国外经验借鉴等主要现状及其成因进行分析,阐明了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不足,揭示了问题的根本原因,提出了正确领悟内涵,明确主体,科学制定政策,发挥体育院系作用,建立由政府投入、体育部门管... 文章通过对“体教结合”的内涵、模式、国外经验借鉴等主要现状及其成因进行分析,阐明了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不足,揭示了问题的根本原因,提出了正确领悟内涵,明确主体,科学制定政策,发挥体育院系作用,建立由政府投入、体育部门管理、学校建设的运行机制,着力推进综合类院校的运动队建设,冷静对待重点大学办队等意见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教结合 竞技体育 高等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学校体育的几个基本问题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友龙 《体育科学》 1983年第4期1-6,共6页
一、学校体育的内涵学校体育有自己的独特性。传统的观念认为学校体育是教育内容之一,也是教育的一种手段。由于社会的物质生产和精神文明建设越来越要求教育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材,而使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更为重要和明... 一、学校体育的内涵学校体育有自己的独特性。传统的观念认为学校体育是教育内容之一,也是教育的一种手段。由于社会的物质生产和精神文明建设越来越要求教育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材,而使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更为重要和明显了。在学校教育中,体育承担着使人体完美发展,增强体质的任务,它与德育、智育、美育密切配合,共同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的教育目标。然而,教育寄托于体育的不光是锻炼学生的身体,而是要通过体育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体育本身正好具备了这种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工作 体育锻炼 竞技运动 学校教育 群众体育活动 增强体质 国民体育 教育过程 发展 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优秀运动队文化教育工作的规律
15
作者 李俊杰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1994年第S1期48-48,共1页
试论优秀运动队文化教育工作的规律李俊杰现代竞技运动的实践日益呈现出朝着训练科学化、专业化、职业化的方向发展,日趋激烈的竞技运动对竞技人才的要求愈来愈高.不仅要求竞技人才有竞争的体力,还要求竞技者具备较高的智力水平.这... 试论优秀运动队文化教育工作的规律李俊杰现代竞技运动的实践日益呈现出朝着训练科学化、专业化、职业化的方向发展,日趋激烈的竞技运动对竞技人才的要求愈来愈高.不仅要求竞技人才有竞争的体力,还要求竞技者具备较高的智力水平.这样,如何开发竞技人才的体力与智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秀运动队 文化教育 体育专业教育 运动技术 竞技人才 退役运动员 结合 义务教育 学训矛盾 省体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体教分离”到“体教融合”再到“体回归教”的中国逻辑 被引量:69
16
作者 毛振明 查萍 +3 位作者 洪浩 孙思哲 钱娅艳 何宜川 《体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8,共8页
从“体教分离”到“体教结合”,再到“体教融合”“体回归教”,其背后是中国特殊的国情和实事求是并与时俱进地发展中国竞技体育的现实逻辑,是根据国家的发展需要和现实条件,在不断改革中最有效率地发展我国体育事业的中国智慧。当下的... 从“体教分离”到“体教结合”,再到“体教融合”“体回归教”,其背后是中国特殊的国情和实事求是并与时俱进地发展中国竞技体育的现实逻辑,是根据国家的发展需要和现实条件,在不断改革中最有效率地发展我国体育事业的中国智慧。当下的“体教融合”,指明了未来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特别是青少年竞技体育发展与改革的方向,但其内容和力度依然是在体育体系、教育体系“双轨制”下的“有限度地融合”,且“体教融合”的目标与到达指征还不明确。研究认为:“体教融合”的改革应是有方向、有目标、有结果预测的“体教合二为一”的过程,其到达点应是“体融于教”,或者说是“体回归教”,即中国青少年竞技体育的训练与竞赛逐渐回归国民教育系统,青少年运动员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体育特长得到超常发展,从而建立以国民教育系统为主轴,以体育社会市场体系为辅助的竞技体育“新举国体制”,促使中国竞技体育得以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教分离 体教结合 体教融合 举国体制 青少年竞技体育 国民教育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