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新探索——协商民主与竞争民主的有机结合 被引量:3
1
作者 郭文亮 刘兴旺 杨云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6-51,159,共6页
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既要遵循民主政治的一般规律,又要考虑中国既有的政治架构与文化传统。在思考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模式时要跳出民主发展模式旧思维,既要看到协商民主与竞争民主两种基本形式各自的优势,也要看到各自的局限。回眸中国... 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既要遵循民主政治的一般规律,又要考虑中国既有的政治架构与文化传统。在思考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模式时要跳出民主发展模式旧思维,既要看到协商民主与竞争民主两种基本形式各自的优势,也要看到各自的局限。回眸中国共产党探索协商民主与竞争民主的历史经验,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应结合二者的优势,在重大问题决策时以协商民主为主,辅之以竞争民主;在重要人事选拔时则以竞争民主为主,辅之以协商民主,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与竞争民主有机结合的民主发展新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商民主 竞争民主 协商决策 竞争选拔 有机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现实选择——对“竞争性民主”与“协商性民主”的思考 被引量:35
2
作者 黄卫平 陈文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9,共5页
竞争性民主一般指特定的政治主体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通过选举、竞选、投票、公决等竞争性的方式及机制参与政治的一种民主类型;协商性民主一般指在一定的政治共同体中的特定主体通过对话、讨论、商谈、妥协、交易等协商性的方式及机... 竞争性民主一般指特定的政治主体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通过选举、竞选、投票、公决等竞争性的方式及机制参与政治的一种民主类型;协商性民主一般指在一定的政治共同体中的特定主体通过对话、讨论、商谈、妥协、交易等协商性的方式及机制参与政治的一种民主类型;我国政治的制度特征与实践发展,决定了以协商性民主为主、竞争性民主为辅,逐步以竞争性民主弥补传统政治体制的某些缺失,来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应是建设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的现实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 竞争民主 协商性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式竞争性民主选举制的衰败 被引量:2
3
作者 赵晨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7期26-27,共2页
近年来,竞争性民主选举制度的弊端不断显现,不仅第三世界国家出现了"民主化"回潮,在美欧等发达国家内部,这种只注重程序,忽视结果的"党争民主"也呈现出种种衰败的迹象。这些败象主要体现在选举机制失灵、社会撕裂... 近年来,竞争性民主选举制度的弊端不断显现,不仅第三世界国家出现了"民主化"回潮,在美欧等发达国家内部,这种只注重程序,忽视结果的"党争民主"也呈现出种种衰败的迹象。这些败象主要体现在选举机制失灵、社会撕裂效应加剧和不平等状况加剧三个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争民主 选举制 衰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商性民主”与“竞争性民主”相结合:中国民主政治模式 被引量:2
4
作者 傅静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3-65,共3页
21世纪的中国政治发展究竟要采取什么样的模式呢?其形成的基本依据应该包括:一是不能离开人类文明发展的大道;二是离不开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二者相互结合才能创建适合中国的民主政治模式。
关键词 中国民主政治模式 协商性民主 竞争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理论与价值本源的中国协商民主理路透析——兼与李景治先生商榷 被引量:4
5
作者 陈怀平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共7页
任何一种理论范式和实践模式的时代呈现,都有其特定的内涵约定和外延限定。协商民主研究西方先于我国,我们只有坚持"打通—交流—构建"的研究致向,才能真正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学话语体系,才能增强中国民主政治的世界认同... 任何一种理论范式和实践模式的时代呈现,都有其特定的内涵约定和外延限定。协商民主研究西方先于我国,我们只有坚持"打通—交流—构建"的研究致向,才能真正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学话语体系,才能增强中国民主政治的世界认同感。为此,在全面把握协商民主的道德价值诉求的基础上,准确剖析协商民主的基本内涵,有利于理解协商民主与中国政治协商制度的差异、梳理协商民主与竞争民主的共存互动关系,克服理论研究的"泛协商民主化"和"意识形态化";系统阐释协商民主的主体构成及其特征,有利于拓展协商主体范围,彰显"人民民主"国家性质,构建协商民主主体平等关系,实现协商主体的纵向关系与横向关系的交叉和统一,避免协商主体的"精英化"和"权力化";理性分析协商民主的实践范围和路径优化,有利于把握中国协商民主实践的切入点和关键点,探寻中国协商民主实践的"本土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商民主 政协制度 竞争民主 普通公众 基层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民主:协商民主在经济组织领域的实现方式 被引量:4
6
作者 葛宣冲 韩克勇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2-18,共7页
企业民主作为协商民主在经济组织领域的延伸和拓展,是党的群众路线在经济场域的另一体现,是实现企业有效管理的一种方式。具体而言,企业民主对协商民主的解读分为三个层次:宏观层次上的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中观层次上的“新老三会”... 企业民主作为协商民主在经济组织领域的延伸和拓展,是党的群众路线在经济场域的另一体现,是实现企业有效管理的一种方式。具体而言,企业民主对协商民主的解读分为三个层次:宏观层次上的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中观层次上的“新老三会”协商机制以及微观层次上的各层级职工沟通协商机制。此外,企业民主作为企业管理的必要手段,需要企业竞争民主与企业协商民主有机结合。为此,落实党和政府关于推进企业民主制度建设的要求,既要以落实《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为指导,也要以强化党对国有企业领导为契机,还要以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为要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民主 协商民主 竞争民主 有效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概念的消解、激活和重构——当代西方左翼激进民主理论的三条路径 被引量:2
7
作者 郑端 陈瑜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23,共14页
哈贝马斯的商议民主、拉克劳和墨菲的竞争民主与奈格里的诸众民主是当代西方左翼激进化民主的三条代表性路径,它们都将解决西方民主危机的答案聚焦到了重新定义人民主权的“人民”。在哈贝马斯那里,“人民”消解于法律规定的程序之中,... 哈贝马斯的商议民主、拉克劳和墨菲的竞争民主与奈格里的诸众民主是当代西方左翼激进化民主的三条代表性路径,它们都将解决西方民主危机的答案聚焦到了重新定义人民主权的“人民”。在哈贝马斯那里,“人民”消解于法律规定的程序之中,以一种强调主体间性的“交往权力”来打通民意与政治合法性的通路。与之相反,拉克劳和墨菲恰恰是要激活“人民”以争夺权力的空场,形成不同政治计划之间不断竞争的有活力的民主。而在奈格里那里,具有同质化危险的“人民”被重构为无法化约的“诸众”。这些激进民主理论的离散尝试也是阶级斗争被放弃之后左翼政治道路上的分裂。文章试图以“人民”为切入点解读三种激进民主理论,评价其积极意义及其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进民主 人民 商议民主 竞争民主 诸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主时代的中国方案——关于中国民主问题的再思考
8
作者 乔贵平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23,共8页
中国的民主化必须正视推进优质民主所需要的基础和条件,以防民主变成假民主、坏民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道路,必须破除对竞争性民主的迷信,深刻认识经济发展对民主的举足轻重的影响,充分发挥执政党在民主化过程中扮演的主导作用。... 中国的民主化必须正视推进优质民主所需要的基础和条件,以防民主变成假民主、坏民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道路,必须破除对竞争性民主的迷信,深刻认识经济发展对民主的举足轻重的影响,充分发挥执政党在民主化过程中扮演的主导作用。区别于西方民主经历的独特民主实践凸显了中国式民主的特色,中国特色正是中国式民主的基本要义。中国在走自己的民主道路时,要善于借鉴西方民主的优点,避免其缺陷,并结合自己的实践特点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为中国式民主构建提供话语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民主 竞争民主 经济发展 执政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商与选举之辩:概念分析与理论建构——兼谈中国民主政治中的选举与协商
9
作者 李笑宇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Z期4-7,共4页
西方多党竞争性选举民主的发展植根于特定的历史语境。协商民主理论试图在批判多党竞争性选举民主的基础之上恢复政治的公共之维。协商与选举具有各自的优势与劣势,协商并不一定能保证产生共识,选举容易忽视对公民私人偏好的公共转换,... 西方多党竞争性选举民主的发展植根于特定的历史语境。协商民主理论试图在批判多党竞争性选举民主的基础之上恢复政治的公共之维。协商与选举具有各自的优势与劣势,协商并不一定能保证产生共识,选举容易忽视对公民私人偏好的公共转换,而一个兼具协商与选举的民主模式在保留各自优势的基础上能够克服不足。此模式在人大代表选举和基层协商治理中有潜在的应用空间,可为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一种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商民主 多党竞争性选举民主 人民代表大会 基层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决定: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取向 被引量:2
10
作者 卢春雷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2-76,共5页
西方马克思主义总是试图在颠覆和消解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应然关系中阐述各自的政治理论主张。如果说在传统左派的政治理论中,"多元决定"是种潜伏状态的话,那么,在新左派的政治理论中,"多元决定"... 西方马克思主义总是试图在颠覆和消解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应然关系中阐述各自的政治理论主张。如果说在传统左派的政治理论中,"多元决定"是种潜伏状态的话,那么,在新左派的政治理论中,"多元决定"则成为了公开的诉求。从阿尔都塞的"矛盾"多元政治到普兰查斯的"国家"多元政治再到拉克劳、莫菲的"多元的、竞争性"民主政治见证并参与了这一演变过程。"多元决定"成为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矛盾”多元政治 “国家”多元政治 “多元的、竞争性”民主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亚地区毛主义的“当代革命”及其前景论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国富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2-49,共8页
南亚地区毛主义在新世纪的崛起及其出现新的发展动向,背后有着理论动因,核心是对"在当代的革命中,坚持毛主义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当代革命"的认知,源于马列毛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和对本国... 南亚地区毛主义在新世纪的崛起及其出现新的发展动向,背后有着理论动因,核心是对"在当代的革命中,坚持毛主义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当代革命"的认知,源于马列毛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和对本国实际的分析。革命实际条件和发展阶段的差异,引发南亚地区毛主义关于"当代革命"思想和战略的分歧,并由此导致实践中不同的革命道路取向。而两种革命战略带给南亚地区毛主义革命的发展前景问题,只能由实践来回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主义 当代革命 多党民主竞争 持久人民战争 南亚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