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竞争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哮喘患者诱导痰白细胞介素-10基因表达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何梦璋 梁剑辉 徐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建立竞争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定量方法,监测哮喘患者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的表达水平,探讨IL-10在哮喘气道炎症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用酶切法构建IL-10内标分子,用已知量的该内标分子,通过竞争性RT-PCR对哮喘组... 目的:建立竞争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定量方法,监测哮喘患者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的表达水平,探讨IL-10在哮喘气道炎症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用酶切法构建IL-10内标分子,用已知量的该内标分子,通过竞争性RT-PCR对哮喘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的诱导痰和外周血IL-10 mRNA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哮喘发作期患者的诱导痰和外周血绝大多数未检测到IL-10 mRNA,部分缓解期患者有少量IL-10 mRNA表达。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和诱导痰均有IL-10 mRNA表达。结论: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过程与IL-10基因表达有关,且存在IL-10转录水平的合成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争性逆转录-聚合反应 白细胞介素-10 支气管哮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竞争性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髌韧带中的α_1-Ⅰ型胶原蛋白基因表达的定量检测
2
作者 蔡冬青 陈启明 +1 位作者 李嘉豪 邓美娟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54-57,67,共5页
应用竞争性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韧带中的α_1-Ⅰ型胶原蛋白基因表达进行了定量测定。研究表明:该技术是适用于对一小块髂韧带中的基因表达进行定量研究。
关键词 竞争性反转录聚合反应 α1-Ⅰ型胶原蛋白基因 髌韧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竞争性荧光PCR检测X连锁Alport综合征大片段缺失突变
3
作者 王芳 张琰琴 +1 位作者 丁洁 俞礼霞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60-767,共8页
目的:探讨多重竞争性荧光PCR在X连锁Alport综合征分子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例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确诊且未进行基因诊断的X连锁Alport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2例经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技术检测到COL4A5基因大片段缺失突... 目的:探讨多重竞争性荧光PCR在X连锁Alport综合征分子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例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确诊且未进行基因诊断的X连锁Alport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2例经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技术检测到COL4A5基因大片段缺失突变的患者作为阳性对照和1例经肾活检组织电子显微镜检查证实非Alport综合征的男性作为正常对照。首先应用多重竞争性荧光PCR技术扩增COL4A5基因53个外显子和4个参照基因,对于检测到COL4A5基因缺失第1外显子者,进而应用相同技术扩增COL4A5基因外显子1~4、COL4A6基因外显子1~4、两基因共用启动子以及3个参照基因;对于检测到拷贝数缺失者,应用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扩增后的PCR产物或直接测序。结果:两例阳性对照应用多重竞争性荧光PCR技术检测到的COL4A5基因缺失突变与应用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技术检测到的COL4A5基因缺失突变一致。20例患者中6例(30%)明确了基因型,其中2例患者具有累及COL4A5和COL4A6两个基因5'端的大片段缺失,2例患者具有累及COL4A5基因30个外显子以上的大片段缺失,1例患者具有累及COL4A5基因至少1个外显子的大片段缺失,1例患者具有COL4A5基因缺失13个碱基的小的缺失突变,未检测到重复突变。结论:多重竞争性荧光PCR技术可用于检测X连锁Alport综合征大片段缺失突变,是对该病分子诊断检测方法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port综合征 X连锁 大片段缺失突变 C0WA5基因 多重竞争性荧光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竞争性定量PCR检测恶性血液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克隆性TCRVγI-Jγ基因重排
4
作者 徐兵 周淑芸 孙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8期840-842,共3页
目的 :为提高恶性血液病患者微小残留病 (MRD)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构建竞争性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技术并定量分析 3 1例恶性血液病患者 (包括 1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和 3例慢... 目的 :为提高恶性血液病患者微小残留病 (MRD)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构建竞争性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技术并定量分析 3 1例恶性血液病患者 (包括 1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和 3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TCRVγI Jγ基因重排。结果 :建立定量PCR方法的灵敏度为 10 -5水平 ;3 1例恶性血液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 1个月MRD的水平为 (3 16± 2 74)× 10 -5,移植后 1个月MRD水平显著低于移植前 [(4 2 1± 3 2 7)× 10 -5] (P <0 0 2 5 ) ;2 2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MRD为(3 47± 2 91)× 10 -5水平 ,显著高于 9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 [(2 63± 2 2 1)× 10 -5] (P <0 0 5 ) ;MRD >40 0×10 -5的 13例病人中 2年内复发率为 5 3 8% (7/13 ) ,而MRD <40 0× 10 -5的 18例病人中仅有 2例 (11 1% )出现复发。MRD >40 0× 10 -5患者 2年内的复发率显著高于MRD <40 0× 10 -5患者 (P <0 0 1)。结论 :所构建竞争性定量PCR技术简便、快速、灵敏 ;定量检测恶性血液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MRD水平有利于预后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微小残留病 竞争性定量聚合反应 基因重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血液病患者mdr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及其与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6
5
作者 朱燕 武淑兰 +3 位作者 卜定方 李渊 朱强 曹香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6-10,共5页
为了探讨多药耐药 (mdr1)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及其与表达的关系 ,采用甲基化敏感的HpaⅡ酶切结合竞争性定量PCR检测 5 4例急性白血病 (AL)和 9例多发性骨髓瘤 (MM)患者mdr1基因启动子区位于转录起始点上游 - 110和 - 5 0bp处两个C... 为了探讨多药耐药 (mdr1)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及其与表达的关系 ,采用甲基化敏感的HpaⅡ酶切结合竞争性定量PCR检测 5 4例急性白血病 (AL)和 9例多发性骨髓瘤 (MM)患者mdr1基因启动子区位于转录起始点上游 - 110和 - 5 0bp处两个CCGG位点 (I区和Ⅱ区 )的甲基化率 ;半定量RT PCR检测mdr1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I区、Ⅱ区及总甲基化率均与表达呈负相关 ,I区比Ⅱ区相关密切 (r分别为 - 0 .6 4和 - 0 .4 0 )。低甲基化组(n=36 )mdr1高表达率显著增高 (P <0 .0 0 1)。与化疗敏感组 (n =8)相比 ,耐药组 (n=16 )I区 (P =0 0 5 )、Ⅱ区 (P <0 .0 5 )和总甲基化率 (P <0 .0 5 )均减低。与未化疗组 (n =36 )相比 ,化疗后组 (n =14 )I区和总甲基化率均减低 (P <0 .0 5 ) ,Ⅱ区甲基化率也减低 ,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化疗后组随甲基化率减低 ,mdr1表达升高 ,但尚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6 )。结论 :AL和MM患者骨髓mdr1基因表达水平与基因转录起始点上游 - 110和- 5 0处两个CCGG位点的甲基化程度呈负相关 ,且与 - 110处关系更密切。化疗后及耐药病人mdr1基因甲基化水平相对降低。化疗后mdr1基因表达增高与其甲基化水平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多发性骨髓瘤 多药耐药基因 甲基化 竞争性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B4细胞系诱导分化过程中WT1基因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4
6
作者 王玲 陈子兴 +2 位作者 傅建新 岑建农 王玮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28-131,共4页
为了研究WT1基因的表达与NB4细胞诱导分化的关系 ,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建立了竞争性RT PCR定量检测WT1基因表达的方法 ,并用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NB4细胞表面抗原CD11b的变化。结果发现 ,随着NB4细胞向粒系终末分化WT1基因表达迅速下降 ... 为了研究WT1基因的表达与NB4细胞诱导分化的关系 ,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建立了竞争性RT PCR定量检测WT1基因表达的方法 ,并用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NB4细胞表面抗原CD11b的变化。结果发现 ,随着NB4细胞向粒系终末分化WT1基因表达迅速下降 ,全反式维甲酸(ATRA)作用 0 ,12 ,2 4小时后每 μg总RNA中WT1基因的分子数分别为 4× 10 6,1.5 6× 10 6和0 .4× 10 6,与CD11b的变化情况相一致。结论提示 ,WT1基因高表达与NB4白血病细胞分化阻滞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B4细胞系 WT1基因 诱导分化 白血病 竞争性逆转录-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血相关基因多态性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 被引量:12
7
作者 姜垚如 牛蕾蕾 +6 位作者 冯娜 范浩亮 靳茜茜 杜秋香 曹洁 王英元 孙俊红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2期145-150,157,共7页
目的探讨rs1799963(凝血因子V基因Leiden)、rs6025(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rs1042579(血栓调节蛋白基因c.1418C>T)及rs1801131(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4个凝血相关基因的多态性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竞争性等位... 目的探讨rs1799963(凝血因子V基因Leiden)、rs6025(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rs1042579(血栓调节蛋白基因c.1418C>T)及rs1801131(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4个凝血相关基因的多态性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kompetitive allele 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KASP)技术检测15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及153例健康对照者上述4个基因分型,采集相关血液生物化学指标,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筛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校正混杂因素后在不同遗传模式下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与各指标及4种凝血相关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结果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同型半胱氨酸、性别、年龄这5个变量可能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将这些变量引入4种基因遗传模式,在二元Logistic回归环境下进行校正,结果显示,rs1042579突变在显性遗传模式下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相关性。结论rs1799963、rs6025、rs1801131的基因多态性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无明显相关性,rs1042579的基因多态性在显性遗传模式下发挥作用,可能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法医遗传学 深静脉血栓形成 基因多态性 凝血 肺栓塞 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