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军事情报分析中竞争性假设分析法的应用 被引量:9
1
作者 崔华华 林涛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53-55,共3页
由于军事情报分析人员认知偏见和思维定势的存在,长期困扰着军事情报分析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针对这一现状,介绍了竞争性假设分析法(ACH)在军事情报分析中的应用。
关键词 竞争假设分析法(ACH) 军事情报分析 思维定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竞争性假设分析法在大型突发性事件分析中的应用研究——以“马航MH370失联事件”为例 被引量:7
2
作者 施国良 周晓帆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7-31,共5页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信息与数据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面对如此海量的,甚至掺杂着虚假信息的数据,分析人员在分析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受思维定势以及认知偏好的影响。针对此状况,引入竞争性假设分析法(ACH),通过对马航失联事件的分析...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信息与数据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面对如此海量的,甚至掺杂着虚假信息的数据,分析人员在分析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受思维定势以及认知偏好的影响。针对此状况,引入竞争性假设分析法(ACH),通过对马航失联事件的分析,介绍ACH方法及其在大型突发性事件中的应用,以此推动ACH在实际应用中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争假设分析法 马航MH370失联 大型突发性事件 情报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竞争性假设分析的战役企图分析方法 被引量:4
3
作者 吕学志 胡晓峰 +1 位作者 吴琳 贺筱媛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55-563,共9页
对敌方战役企图的分析判断是确定我方战役企图和制定、实施战役计划的基础,对战役的成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对战役企图和竞争性假设分析(analysis of competing hypothesis,ACH)进行了介绍。然后,分析了现有ACH存在的不足,并给... 对敌方战役企图的分析判断是确定我方战役企图和制定、实施战役计划的基础,对战役的成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对战役企图和竞争性假设分析(analysis of competing hypothesis,ACH)进行了介绍。然后,分析了现有ACH存在的不足,并给出了改进方法,即在证据敏感性分析中利用贝叶斯网络描述证据与假设关系,利用理想点解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solution,TOPSIS)对证据进行欺骗性评估,根据证据的欺骗可能性对各种假设进行推理。最后,以诺曼底登陆战役为例,从德军的视角使用所提方法对盟军登陆点进行了分析,证明了改进后的ACH方法可以更加合理、有效地应用于战役企图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役企图 贝叶斯网络 竞争假设分析 理想点解法 态势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竞争性假设分析法(ACH)几个关键概念的辨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星煜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9-64,共6页
[目的/意义]竞争性假设分析法(ACH)是美国著名情报学者小理查兹·J.休尔创新提出的情报分析实用方法,我国学者对其保持了较高关注。休尔为ACH方法创立了多个具有特殊含义的关键概念。准确理解这些概念,是正确理解、运用和研究该方... [目的/意义]竞争性假设分析法(ACH)是美国著名情报学者小理查兹·J.休尔创新提出的情报分析实用方法,我国学者对其保持了较高关注。休尔为ACH方法创立了多个具有特殊含义的关键概念。准确理解这些概念,是正确理解、运用和研究该方法的重要前提。[方法/过程]结合实际运用经验,采用文献比较研究方法,以休尔在不同历史时期关于ACH方法的阐述为基础,对假设(hypothesis)、假定(assumption)、证据(evidence)、结论(conclusion)等4个关键概念进行了辨析,呈现了休尔的本原思想。[结果/结论]研究认为,在ACH方法中,假设是新生的、需要检验的猜想;假定是已有的、用来批判的理解认识;证据所指广泛,涉及客观和主观,也有加以检验的必要;结论并非计算结果,而是对证据与假设关系的全面反映,是未来工作的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报分析 竞争假设分析法 文献比较研究 关键概念 逻辑推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对竞争性假设分析法运用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马之璇 汪明敏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4-28,61,共6页
[研究目的]基于认知心理学视角,情报分析过程本质上是思维活动过程。竞争性假设分析法虽有助于克服认知局限,但也无法确保总能够得出正确结论。深入探究认知对该方法运用效果的影响,对于准确把握认知特点、挖掘分析失误的认知根源、优... [研究目的]基于认知心理学视角,情报分析过程本质上是思维活动过程。竞争性假设分析法虽有助于克服认知局限,但也无法确保总能够得出正确结论。深入探究认知对该方法运用效果的影响,对于准确把握认知特点、挖掘分析失误的认知根源、优化情报分析工作意义重大。[研究方法]借鉴认知心理学相关理论,结合竞争性假设分析法的步骤与案例,从正反两方面剖析认知现象对该方法运用效果的影响,进而探究其原因。[研究结论]认知既有助于生成多样化假设、丰富证据内容,但也会造成假设遗漏、证据曲解和赋值偏差,而思维模型的固有弊端、过分倚重直接经验的思维倾向及概率评估中的“锚定”偏见是主要诱因,在运用竞争性假设分析法时应把握认知特点,遵循相关原则,趋利避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争假设分析法 情报分析 情报素材 认知心理学 认知现象 认知偏见 认知盲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激的编码效力对重复知盲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冷英 邹煜晖 莫雷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93-606,共14页
通过改变目标刺激和非目标刺激的编码效力,探讨重复知盲发生的机制。采用RSVP任务,操作目标的重复性与目标的性质(实验1a和实验2)、位置(实验1b)和非目标的字频(实验2),对比不同条件下第二个重复刺激的正确报告率。结果是:(1)非目标为... 通过改变目标刺激和非目标刺激的编码效力,探讨重复知盲发生的机制。采用RSVP任务,操作目标的重复性与目标的性质(实验1a和实验2)、位置(实验1b)和非目标的字频(实验2),对比不同条件下第二个重复刺激的正确报告率。结果是:(1)非目标为字母、目标是字母时的重复知盲大于目标为电脑符号时的重复知盲。(2)非目标为字母、目标为电脑符号时,目标在1和3位置时出现了重复知盲,而在2和4位置时没有出现重复知盲。(3)当非目标为高频汉字、目标也是高频汉字时的重复知盲大于目标为符号时的重复知盲。(4)当目标为高频汉字、非目标是高频汉字时出现了重复知盲,而非目标是低频汉字时重复知盲消失。实验结果表明,字母和汉字条件下,目标刺激和非目标刺激的编码效力都会对重复知盲产生影响,支持竞争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知盲 编码效力 产生机制 竞争假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设施环境、企业适应性与批发业转型 被引量:2
7
作者 于忠江 《广东商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7-62,共6页
批发业面临日趋紧迫的转型问题。导致这一问题的解释主要有两种:"垂直竞争假设"是当前的主流分析方法,但其解释存在一定缺陷;"环境变迁假设"的实证分析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其不足。大样本的统计回归结果表明,服务型... 批发业面临日趋紧迫的转型问题。导致这一问题的解释主要有两种:"垂直竞争假设"是当前的主流分析方法,但其解释存在一定缺陷;"环境变迁假设"的实证分析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其不足。大样本的统计回归结果表明,服务型(交通)基础设施的作用明显,且高于物质型(交通)基础设施的作用,互联网技术的效果则介于二者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发业 基础设施 环境变迁假设 垂直竞争假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义关联性对重复知盲效应的影响:来自汉语成语的证据
8
作者 金丽 吴凤娟 冷英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57-463,共7页
重复知盲是在快速系列视觉呈现任务中对第二个重复刺激的加工缺陷。以汉语中反义字和成语为实验材料,采用全部报告任务,探讨刺激的语义关联性对重复知盲的影响。实验1以汉语单字为材料,采用单因素三水平(目标刺激之间的语义关系:无关、... 重复知盲是在快速系列视觉呈现任务中对第二个重复刺激的加工缺陷。以汉语中反义字和成语为实验材料,采用全部报告任务,探讨刺激的语义关联性对重复知盲的影响。实验1以汉语单字为材料,采用单因素三水平(目标刺激之间的语义关系:无关、相同、相反)被试内设计,结果是重复字产生重复知盲效应,反义字产生语义启动效应。实验2以成语为材料,采用2(目标刺激之间的语义关系:相同、无关)×2(位置:前位置、后位置)设计,结果是语义关联性消解了重复知盲效应。结果表明:(1)反义字不产生重复知盲效应。(2)语义关联性消解成语中重复字的重复知盲效应。(3)实验结果支持竞争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知盲 重复启动 语义关联性 成语 竞争假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词间隔时间影响口语词汇产生中语义效应的机制:图词干扰范式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周雨汐 刘宇颢 张清芳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53-465,I0002,共14页
口语词汇产生过程中存在语义抑制和语义促进效应,可能发生在概念准备和词汇选择或者后词汇水平阶段。本研究采用图画-词汇干扰实验任务,变化图画与词汇出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stimulus onset asynchrony,SOA),运用脑电技术考察口语词汇... 口语词汇产生过程中存在语义抑制和语义促进效应,可能发生在概念准备和词汇选择或者后词汇水平阶段。本研究采用图画-词汇干扰实验任务,变化图画与词汇出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stimulus onset asynchrony,SOA),运用脑电技术考察口语词汇产生中语义效应发生的时间进程。结果显示,当SOA为0ms时表现出语义抑制效应,语义效应发生在词汇选择阶段(344~418 ms);当SOA为-400 ms时,语义效应发生在概念准备阶段(0~76 ms)和词汇选择阶段(274~390 ms);460~594 ms时间窗口内的语义效应可能表明讲话者对语义信息的自我监测。词汇产生中存在语义促进效应和抑制效应的权衡,影响了行为结果中语义效应的方向,上述发现支持了口语词汇产生的词汇竞争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语词汇产生 语义抑制效应 语义促进效应 SOA 词汇竞争假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