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罗哌卡因竖脊肌神经阻滞辅助全身麻醉用于腰椎手术30例 被引量:28
1
作者 余奇劲 郭咸希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3-66,共4页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竖脊肌神经阻滞辅助全身麻醉用于腰椎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腰椎手术的男性患者60例,随机分为竖脊肌神经阻滞组(E组)和对照组(C组)(n=30)。C组直接全凭静脉麻醉,E组于切皮前行0.375%罗哌卡因竖脊肌阻滞...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竖脊肌神经阻滞辅助全身麻醉用于腰椎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腰椎手术的男性患者60例,随机分为竖脊肌神经阻滞组(E组)和对照组(C组)(n=30)。C组直接全凭静脉麻醉,E组于切皮前行0.375%罗哌卡因竖脊肌阻滞。记录手术中患者生命体征、手术节段、手术时间、麻醉时间、麻醉药物用量及手术者对肌肉松弛的满意度。手术后4,8,24,48 h时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记录手术后48 h内补救镇痛药物使用情况、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按压次数、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和患者对麻醉满意程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中生命体征、手术节段、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及手术后并发症等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和E组丙泊酚用量分别为(1 526.2±134.5),(1 305.8±212.8)mg;瑞芬太尼用量分别为(2 452.2±232.5),(2 076.8±311.6)μg;苯磺顺阿曲库铵用量分别为(31.8±4.2),(22.3±5.1)mg(P<0.05或P<0.01)。手术者对E组手术区域肌肉松弛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E组手术后4,8 h静息切口VAS评分均显著降低(均P<0.01),手术后48 h内补救镇痛药物使用次数(或总量)和PCIA按压次数均显著减少(P<0.01),患者对麻醉的满意程度明显提高(P<0.01)。结论罗哌卡因竖脊肌神经阻滞辅助全身麻醉用于腰椎手术,可以减少围手术期全身麻醉药物用量和手术后补救镇痛药物使用次数及PCIA的按压次数,提高手术中手术医生和手术后患者麻醉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竖脊肌神经阻滞 患者自控静脉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竖脊肌平面阻滞在腹腔镜肾脏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汪雪锋 柴小青 +2 位作者 王迪 魏昕 吴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9-232,238,共5页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ESP)在腹腔镜肾脏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择期行腔镜肾脏手术的患者共60例,均分为竖脊肌阻滞联合全麻组(E组)和单纯全麻组(C组)。E组患者先以0.5%罗哌卡因30 mL行患侧竖脊...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ESP)在腹腔镜肾脏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择期行腔镜肾脏手术的患者共60例,均分为竖脊肌阻滞联合全麻组(E组)和单纯全麻组(C组)。E组患者先以0.5%罗哌卡因30 mL行患侧竖脊肌神经阻滞。记录围术期患者的生命体征、麻醉药物用量、手术时间及苏醒时间,记录并比较术后1、6、12、24、48 h五个时点静息及咳嗽VAS评分,记录术后镇痛补救药物用量及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按压次数,观察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E组患者麻醉药物用量及麻醉苏醒时间明显少于C组(P<0.05);E组患者术后6、12 h的静息VAS评分均降低(P<0.05),且术后1、6、12 h咳嗽状态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E组患者镇痛泵按压次数及补救药物的用量均少于C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竖脊肌平面阻滞可安全应用于腹腔镜肾脏手术,麻醉药物用量少,患者苏醒迅速,术后疼痛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竖脊肌神经阻滞 腹腔镜 肾脏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竖脊肌平面阻滞应用在机器人辅助肾部分切除术的镇痛效果评价 被引量:5
3
作者 赖洁兰 薛瑞峰 +2 位作者 康世暘 曾维安 徐湄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47-752,共6页
【目的】评价术前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应用在机器人辅助肾部分切除(RAPN)术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接受择期肾部分切除手术的成年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竖脊肌平面阻滞(E组)和胸椎旁神经阻滞组(T组),每组50例。神经阻滞的实施均为超... 【目的】评价术前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应用在机器人辅助肾部分切除(RAPN)术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接受择期肾部分切除手术的成年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竖脊肌平面阻滞(E组)和胸椎旁神经阻滞组(T组),每组50例。神经阻滞的实施均为超声引导辅助,由熟练的麻醉医生进行操作。神经阻滞局麻药物均采用0.5%罗哌卡因溶液,术后结合应用患者自控静脉镇痛。记录穿刺后成像时间,穿刺使用时间,总穿刺次数,穿刺难度评分,术中泵注瑞芬太尼与丙泊酚的总量,术后24 h内静息和运动视觉模拟评分(VAS),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泵按压次数,以及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满意度。【结果】与T组比较,E组患者神经阻滞成像时间、穿刺使用时间显著缩短,穿刺次数更少,穿刺难度评分也显著降低(P<0.001)。其余观察指标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前ESPB应用在RAPN围手术期镇痛效果和胸椎旁神经阻滞效果相当,但是ESPB所需操作时间较短,穿刺次数少,难度较低,可能易于初学者掌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神经阻滞 胸椎旁神经阻滞 机器人辅助肾部分切除术 镇痛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对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术后静脉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21
4
作者 汪雪锋 柴小青 +2 位作者 魏昕 胡玲 邵春晓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65-1467,共3页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SP)对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术后静脉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全麻组(E组)和单纯全麻对照组(G组)。E组患者先以0.5%罗哌卡因各2...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SP)对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术后静脉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全麻组(E组)和单纯全麻对照组(G组)。E组患者先以0.5%罗哌卡因各20 mL行双侧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后两组患者均行气管内全麻。记录围术期麻醉药物用量、手术时间及苏醒时间,记录并比较术后1、4、8、12、24、48 h六个时点患者的疼痛评分,记录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按压次数,观察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E组患者麻醉药物用量及麻醉苏醒时间明显少于G组(P <0.05);E组患者术后1、4及8 h疼痛评分均降低(P <0.05),与G组相比,E组患者镇痛泵按压次数少(P <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可安全应用于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明显减少麻醉药物用量,缩短苏醒时间,减轻患者术后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竖脊肌神经阻滞 腹腔镜 前列腺癌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