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下水渗流对竖埋管换热器传热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3
1
作者 曾召田 吕海波 +1 位作者 赵艳林 葛若东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007-3014,共8页
地下水渗流对竖埋管换热器与岩土体的热量交换具有显著影响。该文应用地下水渗流理论和传热学理论,建立考虑热传导和地下水渗流共同作用的热渗耦合传热模型;针对南宁河流阶地土层,模拟分析地下水渗流对竖埋管换热器传热的影响。研究结... 地下水渗流对竖埋管换热器与岩土体的热量交换具有显著影响。该文应用地下水渗流理论和传热学理论,建立考虑热传导和地下水渗流共同作用的热渗耦合传热模型;针对南宁河流阶地土层,模拟分析地下水渗流对竖埋管换热器传热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地下水渗流可以强化地埋管的换热,且随着渗流速度的增大,强化换热作用越明显;2)地下水渗流对换热器热交换的影响具有方向性,在此基础上,对竖埋管换热合理的布置方式进行分析;3)南宁河流阶地地区,仅考虑砂砾层存在地下水渗流对换热的影响,更符合工程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地下水渗流 竖埋管换热器 热湿耦合传热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源热泵竖埋管换热器热工参数反演方法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苏华 聂伟伟 +3 位作者 李茜 吕原丽 谢新 黄俊杰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81-487,共7页
基于线热源模型,研究地源热泵竖埋管换热器钻孔热阻、岩土导热系数及体积比热等热工参数的4种反演方法,基于实测数据进行反演计算。结果表明:只利用埋管进出口水温数据,采用寻优方法可得3个参数,但钻孔热阻及体积比热可能偏离物理实际... 基于线热源模型,研究地源热泵竖埋管换热器钻孔热阻、岩土导热系数及体积比热等热工参数的4种反演方法,基于实测数据进行反演计算。结果表明:只利用埋管进出口水温数据,采用寻优方法可得3个参数,但钻孔热阻及体积比热可能偏离物理实际。只利用水温、补充钻孔热阻或体积比热的反演方法得到的结果都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利用水温及壁温计算钻孔热阻、利用壁温反演岩土导热系数及体积比热,所得结果更符合物理实际。建议热响应测试同时记录水温及壁温,孔壁温度可在埋管上部、中部以及底部设置测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竖埋管换热器 热工参数 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直埋管换热器热响应半径计算方法 被引量:8
3
作者 李晓星 胡夏闽 张正威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248-253,共6页
随着能源压力的日益增大,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与开发,地源热泵技术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可再生能源,近年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该文利用无限长线热源传热计算模型,讨论了介质内过余温度场的分布特性。结果表明:介质内温度... 随着能源压力的日益增大,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与开发,地源热泵技术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可再生能源,近年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该文利用无限长线热源传热计算模型,讨论了介质内过余温度场的分布特性。结果表明:介质内温度响应在孔壁处最大,随离孔壁距离的增加呈指数衰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热传播区域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随介质的热扩散系数的增加而增大。针对工程中群埋管换热器情况,利用叠加原理计算群埋管的孔壁温度,定义换热器的热响应半径为其他钻孔引起的过余温度影响系数≤5%时相邻钻孔中心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在大量计算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竖直埋管换热器热响应半径计算方法。计算结果表明该文方法具有较好的计算精度,竖直埋管换热器的热响应半径随岩土热扩散系数增大而增大,随持续运行时间增加而增大,随钻孔排数增加而增大,随着钻孔孔径增大而增大;钻孔布置方式不同对钻孔热响应半径的影响较明显,相同布置方式下钻孔直径对其热响应半径的影响较小。针对工程中常见的115和135 mm 2种孔径,绘制了不同岩土介质下钻孔单排、双排和三排以上布置时热响应半径-运行时间的关系曲线。工程算例表明该文方法简单方便,为工程设计提供了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热 计算 热泵系统 管换热 计算模型 热响应半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直U形地埋管换热器传热热阻计算方法比较 被引量:8
4
作者 陈超 王永菲 +3 位作者 任艳 陈疆 韩云全 王春学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58-62,共5页
介绍了基于线热源理论和柱热源理论的竖直U形地埋管换热器的设计计算方法.结合工程实例,采用不同计算方法,对设计热阻参数项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关于钻孔内热阻,一维导热模型最大,形状因子法次之,二维导热模型最小,准三维传热模型略大... 介绍了基于线热源理论和柱热源理论的竖直U形地埋管换热器的设计计算方法.结合工程实例,采用不同计算方法,对设计热阻参数项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关于钻孔内热阻,一维导热模型最大,形状因子法次之,二维导热模型最小,准三维传热模型略大于二维导热模型,最小值较最大值小32%(单U管)和44%(双U管);关于钻孔外热阻,柱热源理论较线热源理论小16%(单U管)和19%(双U管);关于钻孔总热阻,将4种钻孔内热阻计算方法和2种钻孔外热阻计算方法自由组合,最小值较最大值小20%(单U管)和26%(双U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U形地管换热 传热热阻 计算方法 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传热性能的模拟与实验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陈超 任艳 +3 位作者 王永菲 陈疆 尹龙滨 张羽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49-53,共5页
以北京地区竖直单(双)U形地埋管换热器为分析对象,运用两种模拟计算方法,对管内水流速、土壤导热系数、回填材料导热系数、埋管进口温度、钻孔深度以及钻孔间距等因素在冬夏不同工况下,对钻孔深度分别为40 m和100 m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性... 以北京地区竖直单(双)U形地埋管换热器为分析对象,运用两种模拟计算方法,对管内水流速、土壤导热系数、回填材料导热系数、埋管进口温度、钻孔深度以及钻孔间距等因素在冬夏不同工况下,对钻孔深度分别为40 m和100 m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典型工程案例的实测运行数据,提出系统优化运行策略.结果表明:管内水流速、土壤导热系数以及地埋管进口温度对单位钻孔深换热量的影响最为显著;回填材料导热性能增加,对减少钻孔热阻、提高地埋管换热器传热性能的作用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地管换热 地下传热 模拟分析 实验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直埋管换热器热响应半径简化计算方法 被引量:6
6
作者 张正威 赵石娆 李晓星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338-2343,共6页
基于半无限空间均匀介质线热源传热模型,在大量数值计算分析基础上,提出竖直埋管换热器热响应半径的简化计算方法。计算方法考虑了土壤热物性、系统运行时间和钻孔布置方式等因素。计算结果表明,对于钻孔单排、双排和多排布置情况下,本... 基于半无限空间均匀介质线热源传热模型,在大量数值计算分析基础上,提出竖直埋管换热器热响应半径的简化计算方法。计算方法考虑了土壤热物性、系统运行时间和钻孔布置方式等因素。计算结果表明,对于钻孔单排、双排和多排布置情况下,本文方法的计算结果与理论解之间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3.51%、2.96%和2.76%,满足工程要求。针对实际地源热泵系统运行时常根据需要采用昼夜和季节间歇运行工况的情况,给出系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为便于工程应用,分别计算单排、双排和多排(三排以上)钻孔布置方式下不同岩土介质竖直埋管换热器热响应半径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绘制出计算图表,为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换热 计算模型 传热性能 热响应半径 简化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热作用半径的估算方法 被引量:8
7
作者 王美燕 张正威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153-2159,共7页
为了在设计过程中合理布置换热器和估计它们之间的热干扰程度,提出估算竖直埋管换热器影响半径的方法.通过几种简单负荷条件下换热器周围土层中过余温度的分布特征分析了过余温度随距离衰减的一般性规律,指出土层对短周期冷热交替负荷具... 为了在设计过程中合理布置换热器和估计它们之间的热干扰程度,提出估算竖直埋管换热器影响半径的方法.通过几种简单负荷条件下换热器周围土层中过余温度的分布特征分析了过余温度随距离衰减的一般性规律,指出土层对短周期冷热交替负荷具有"过滤"作用,即短周期冷热交替负荷引起的过余温度会随距离很快衰减,周期越短则衰减越快.基于该"过滤"作用,得到了离换热器一定距离处最大过余温度的估算公式和换热器热作用半径的估算方法.通过实际算例表明:该估算方法能快速和较准确地确定换热器的热作用半径,在设计过程中可利用其确定换热器的间距;换热器的热作用范围主要受两方面影响:一是土层的综合热扩散系数和导热系数,二是其负荷的冷热不平衡率和所包含的长周期冷热交替成分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地管换热 热作用半径 过滤作用 过余温度 热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模拟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热响应因子
8
作者 陈友明 潘冰冰 +1 位作者 张训水 杜次元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8-144,共7页
为了快速并准确地计算钻孔群地下土壤和钻孔内流体的温度,在现有的模拟竖直埋管长期换热的模型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计算竖直地埋管钻孔域温度响应的响应因子——单位矩形脉冲热负荷作用下热响应函数(δ-函数).通过将δ-函数与快速傅... 为了快速并准确地计算钻孔群地下土壤和钻孔内流体的温度,在现有的模拟竖直埋管长期换热的模型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计算竖直地埋管钻孔域温度响应的响应因子——单位矩形脉冲热负荷作用下热响应函数(δ-函数).通过将δ-函数与快速傅里叶变换相结合来提高δ-函数的模拟速度,将该响应因子及算法与g-函数进行了精度和计算速度的对比.结果表明:该响应因子及算法不仅与g-函数有相同的计算精度,而且计算速度有显著的提高,当模拟5×8的钻孔群30a的温度响应时计算时间不到90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换热 单位矩形热脉冲 δ-函数 快速傅里叶变换 逐时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间歇运行能效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勇 刘清华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82-88,共7页
间歇运行状态影响竖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换热性能,进而影响系统的全寿命周期成本(LCC)。利用DeST软件对某办公建筑进行了逐时负荷模拟分析,建立了地下换热器三维管群换热模型以及热泵系统各部分的能耗模型,通过对热泵系统在连续运行15年... 间歇运行状态影响竖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换热性能,进而影响系统的全寿命周期成本(LCC)。利用DeST软件对某办公建筑进行了逐时负荷模拟分析,建立了地下换热器三维管群换热模型以及热泵系统各部分的能耗模型,通过对热泵系统在连续运行15年和间歇运行15年工况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间歇运行的LCC值相对于连续运行的LCC值降低了13.45%,间歇运行模式在热泵系统全寿命周期内的平均节能率为17.20%。间歇运行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系统能效和降低LCC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运行 连续运行 竖埋管换热器 地源热泵 全寿命周期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ED地能设计软件的工程应用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晓东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39-42,共4页
换热器的设计是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设计的关键。目前,在地热换热器的设计计算方面缺少系统的理论研究。本文在北京北务开发区建立了地源热泵实验系统,利用数据采集装置对系统的冬季运行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并将一种新型地能设计软件(EED)用... 换热器的设计是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设计的关键。目前,在地热换热器的设计计算方面缺少系统的理论研究。本文在北京北务开发区建立了地源热泵实验系统,利用数据采集装置对系统的冬季运行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并将一种新型地能设计软件(EED)用于该工程的设计和计算,模拟出循环液体的温度和其它设计参数。此外,本文还进行了实验数据与理论数据的比对,分析了造成数据差异的原因,为该设计软件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U型竖埋管换热器 地能设计软件 实验数据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