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竖向与水平向地震动加速度峰值比统计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恒 李井冈 +1 位作者 王墩 蔡永建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5-199,共5页
以强地面运动加速度记录为基础,研究了竖向与水平向加速度峰值比值(V/H)的统计分布特征。结果表明,V/H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对记录按震级、震中距、场地条件和震源机制进行分类统计,研究了这些因素对V/H的影响。统计分析结果显示,V/H与震... 以强地面运动加速度记录为基础,研究了竖向与水平向加速度峰值比值(V/H)的统计分布特征。结果表明,V/H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对记录按震级、震中距、场地条件和震源机制进行分类统计,研究了这些因素对V/H的影响。统计分析结果显示,V/H与震级的关系不明显;V/H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在软土场地上尤为明显;V/H与场地条件有很大关系,在近场(R≤60km)土层场地要高于基岩场地,而在远场则相反;震源机制对V/H有较大影响,特别是在近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向地震动 加速度峰值比 对数正态分布 震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断层地震动加速度峰值比和脉冲特征的统计分析
2
作者 张尚荣 何佳蔓 +1 位作者 唐响 熊洋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51-1062,共12页
为进一步了解近断层地震动的显著竖向特性和速度脉冲特性,基于NGA-West2强地面运动数据库选取1706组强地震动记录,研究了竖向与水平向加速度峰值比aV/aH的总体分布特征,并探讨了aV/aH随矩震级MW、断层距Rjb、场地类别和断层类型变化的... 为进一步了解近断层地震动的显著竖向特性和速度脉冲特性,基于NGA-West2强地面运动数据库选取1706组强地震动记录,研究了竖向与水平向加速度峰值比aV/aH的总体分布特征,并探讨了aV/aH随矩震级MW、断层距Rjb、场地类别和断层类型变化的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Baker脉冲识别方法选取出140组近断层速度脉冲地震动,并提取出每条地震动记录的脉冲周期Tp和速度脉冲峰值PGVp,研究其脉冲参数随矩震级MW和断层距Rjb变化的统计规律及经验模型。结果表明:近断层加速度峰值比aV/aH与地震动参数密切相关,其概率分布呈极值Ⅱ型分布;脉冲周期Tp随矩震级的增大而增大,与场地条件的相关性较弱,脉冲周期Tp经验模型与Shahi和Baker模型在大震级范围内的差异小,且差异随矩震级的增大而减小,说明可忽略是否区分脉冲类型对脉冲周期随矩震级的定量关系的影响;速度脉冲峰值PGVp的大幅值主要出现在大震区和毗邻发震断层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 竖向地震动 加速度峰值比 脉冲参数 地震动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滇甘陕地区地震的加速度峰值比和竖向反应谱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赵培培 王振宇 +1 位作者 薄景山 谢志南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8-154,共7页
本文以国内川滇甘陕地区263个有详细场地资料的强震台站获得的802组地震动加速度记录为基础,研究了该地区加速度峰值比的总体分布特征,分别探讨了震中距和震级对加速度峰值比的影响特征,按照水平反应谱的标定方法对竖向反应谱进行标定... 本文以国内川滇甘陕地区263个有详细场地资料的强震台站获得的802组地震动加速度记录为基础,研究了该地区加速度峰值比的总体分布特征,分别探讨了震中距和震级对加速度峰值比的影响特征,按照水平反应谱的标定方法对竖向反应谱进行标定并对其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竖向与水平向加速度峰值比的概率分布总体服从极值Ⅱ型分布,加速度峰值比均值为0.6,加速度峰值比≤0.65的累积频率为64%;Ⅱ类场地的加速度峰值比随震中距增大而减小;大震近场的加速度峰值比基本上远高于0.65;最后本文给出了不同场地类别下竖向反应谱特征参数,并与水平向反应谱特征参数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度峰值比 场地类别 竖向反应谱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及邻区不同风险水平下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比值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雷建成 高孟潭 +2 位作者 吕红山 亢川川 陈鲲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88-600,共13页
基于四川及邻区8181个控制点的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统计得出了不同风险水平下中硬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比值特征.文中重点分析了大震与中震地震作用的比值(K2值)的统计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初步分析了影响K2值的因素.本文研究结果不仅... 基于四川及邻区8181个控制点的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统计得出了不同风险水平下中硬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比值特征.文中重点分析了大震与中震地震作用的比值(K2值)的统计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初步分析了影响K2值的因素.本文研究结果不仅可为抗倒塌地震区划图编图原则和编图方法的确定提供重要依据,还可为不同行业、不同工程的抗震设计和验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2值 峰值加速度 风险水平 抗倒塌地震区划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及频谱衰减特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贺秋梅 李小军 +2 位作者 董娣 李亚琦 杨宇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014-2023,共10页
计算分析了333组震中距小于40 km的欧洲及其毗邻地区的近场强震动记录的峰值加速度和3种频谱周期参数,采用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场地类别、震级、震中距等因素对近场地震动特性的影响特征,并统计给出了不同类别场地和震级档的近场地震动... 计算分析了333组震中距小于40 km的欧洲及其毗邻地区的近场强震动记录的峰值加速度和3种频谱周期参数,采用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场地类别、震级、震中距等因素对近场地震动特性的影响特征,并统计给出了不同类别场地和震级档的近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频谱周期的衰减关系。结果表明:震中距是影响近场强震动峰值加速度和频谱特性的重要因素,随着震中距的增大近场强震动峰值加速度逐渐减小;特征周期参数基本上满足随着震中距增大而增大的趋势,且场地越软这一趋势越明显;因为近场地震动的复杂性,场地类别和震级对峰值加速度和特征周期有一定的影响,但具有不确定性。竖向与水平向地震动的加速度峰值比均值为0.60,但约有1/3的强地震动记录加速度峰值比大于2/3;竖向地震动的特征周期约为水平向地震动的0.8倍,且场地越软该值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 峰值加速度 特征周期 竖向地震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岷县漳县6.6级地震极震区峰值加速度估算 被引量:4
6
作者 王爱国 刘方斌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83-488,共6页
简述了2013年7月22日岷县漳县6.6级地震极震区破坏特;针对调查中发现的砖柱铁门地震破坏现象,应用力学分析原理估算了极震区地震水平峰值加速度。估算结果表明,极震区禾驮乡拉路村地震水平峰值加速度在5.1~5.4m/s2,即0.52~0.55g左右,... 简述了2013年7月22日岷县漳县6.6级地震极震区破坏特;针对调查中发现的砖柱铁门地震破坏现象,应用力学分析原理估算了极震区地震水平峰值加速度。估算结果表明,极震区禾驮乡拉路村地震水平峰值加速度在5.1~5.4m/s2,即0.52~0.55g左右,大于《中国地震烈度表》Ⅷ度区参考的水平向地震峰值加速度,这可能与研究区黄土及山坡的双重放大效应有关。因此在灾后恢复重建及该区未来的抗震设防中应考虑这两方面的作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县漳县6 6级地震 水平峰值加速度 极震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场地震动竖向与水平分量统计特性对比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明珂 袁万城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0-237,共8页
为研究近场地震动竖向与水平分量特性,本文对PEER数据库中1202组近场强震的地震动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了竖向水平加速度峰值比PGAv/PGAh、反应谱之比Sav(T)/Sah(T)、竖向水平峰值到达时间的特性。讨论了PGAv/PGAh与断层距、场地条件、震... 为研究近场地震动竖向与水平分量特性,本文对PEER数据库中1202组近场强震的地震动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了竖向水平加速度峰值比PGAv/PGAh、反应谱之比Sav(T)/Sah(T)、竖向水平峰值到达时间的特性。讨论了PGAv/PGAh与断层距、场地条件、震源机制的关系,并采用对数正态分布拟合不同场地条件、不同震源机制的PGAv/PGAh分布;对比了不同断层距、不同场地条件Sav(T)/Sah(T)的变化规律;研究了近场强震水平竖向分量峰值加速度的大小和到达时间上的相关性,并对结构分析过程中竖向地震动的选择提出建议。结果表明:断层距、场地条件、震源机制都会影响近场地震动的竖向分量,断层距小、走滑断层、场地条件差都易产生较大的竖向地震动;断层距小、场地条件差时,地震动竖向分量高频成分越强,断层距大、场地条件好,竖向地震动低频成分越强;竖向分量峰值加速度的大小与到达时间和两正交水平分量峰值加速度的大小与到达时间的几何平均数有明显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 竖向水平加速度峰值比 加速度峰值比 反应谱比 加速度峰值到达时间 断层距 场地 震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岩场地强地面运动加速度反应谱统计特征 被引量:26
8
作者 石树中 沈建文 楼梦麟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300-1304,共5页
根据强地面运动加速度数据,采用经验地震动衰减关系公式,利用回归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竖向和水平向加速度反应谱的关系。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竖向地震动与水平向地震动的关系比较复杂,不同周期竖向与水平向加速度反应谱的比值受震级和震中... 根据强地面运动加速度数据,采用经验地震动衰减关系公式,利用回归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竖向和水平向加速度反应谱的关系。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竖向地震动与水平向地震动的关系比较复杂,不同周期竖向与水平向加速度反应谱的比值受震级和震中距的影响不同。用水平向加速度反应谱按简单的系数折算成竖向加速度反应谱的做法应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岩场地 统计特征 强地面运动加速度反应谱 水平向地震动 竖向地震动 抗震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竖向设计反应谱谱值研究
9
作者 司明非 江辉 +3 位作者 陈良江 高日 周勇政 卢文良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7-135,共9页
竖向地震动对高烈度区桥梁等结构存在严峻威胁,且与水平向地震动之间关系复杂。然而当前我国GB 50111—2006《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2009年版)未对竖向设计反应谱做出专门规定;其他部分规范仅规定竖向反应谱取水平谱的某一固定比值,... 竖向地震动对高烈度区桥梁等结构存在严峻威胁,且与水平向地震动之间关系复杂。然而当前我国GB 50111—2006《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2009年版)未对竖向设计反应谱做出专门规定;其他部分规范仅规定竖向反应谱取水平谱的某一固定比值,可能使对竖向地震动的估计不可靠。因此,在我国现行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亟需修编的大背景下,选取了国内外的4350条地震动记录,按场地类别和震级分类,进行竖向与水平向加速度谱比值的定量研究。结果表明,竖向与水平向反应谱比普遍超过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等现行规范给出的定值0.65,且受场地类别和地震烈度的影响显著。因此,建议引入竖向场地系数表征竖向地震动作用,通过试算并与JTG/T 2231-01—2020《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相关规定对比,确定了适用于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的竖向场地系数计算方法。计算不同场地类别和抗震设防烈度下的竖向与水平向加速度反应谱峰值比,给出了竖向场地系数的建议取值。研究成果可为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中竖向加速度设计谱谱值的确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梁抗震设计 竖向地震动 加速度反应谱 反应谱比 竖向场地系数 加速度峰值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向地震动特征研究 被引量:46
10
作者 周正华 周雍年 +1 位作者 卢滔 杨程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29,共5页
本文以国内外数十次地震(ML≥5)的近场自由地表加速度记录为基础数据,进行近场加速度峰值比的统计分析,并着重对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竖向地震动反应谱特征进行研究。统计结果表明,竖向与水平向(V/H)加速度峰值比与震源距相关,随震源距增... 本文以国内外数十次地震(ML≥5)的近场自由地表加速度记录为基础数据,进行近场加速度峰值比的统计分析,并着重对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竖向地震动反应谱特征进行研究。统计结果表明,竖向与水平向(V/H)加速度峰值比与震源距相关,随震源距增加,比值降低;竖向反应谱及竖向与水平向加速度反应谱比是周期的函数、并与场地条件及震源距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向地震动 V/H加速度峰值比 场地条件 1999年 集集地震 竖向反应谱 震源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断层竖向地震动特征统计分析 被引量:22
11
作者 李宁 刘洪国 +2 位作者 刘平 李忠献 谢礼立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0-128,共9页
为研究近断层地区的竖向地震动特性,基于环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PEER)数据库选取890组强地震动,研究了地震动竖向与水平加速度分量峰值比aV/aH与矩震级、断层距、场地条件和断层类型的统计规律,给出近断层竖向加速度与水平加速度峰值... 为研究近断层地区的竖向地震动特性,基于环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PEER)数据库选取890组强地震动,研究了地震动竖向与水平加速度分量峰值比aV/aH与矩震级、断层距、场地条件和断层类型的统计规律,给出近断层竖向加速度与水平加速度峰值比aV/aH的合理取值。采用基于能量的识别方法判定近断层地震动是否包含脉冲,分别研究竖向脉冲和水平脉冲参数与地震参数关系并对比了竖向脉冲和水平脉冲的速度峰值及周期的衰减关系。结果表明:近断层区域竖向加速度与水平加速度峰值比aV/aH受地震参数影响,规范建议值2/3会低估近断层竖向地震;相比较于水平脉冲,竖向脉冲数量少且分布范围小,水平脉冲和竖向脉冲的峰值、周期也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 竖向地震 加速度峰值比a_V/a_H 竖向脉冲 脉冲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地条件对竖向抗震设计反应谱最大值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鹏 耿淑伟 +1 位作者 席远 董钢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10-712,744,共4页
文章采用294条竖向按我国相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划分场地条件的强震记录反应谱,提出用有效峰值加速度(EPA)表示地震动强度,按照Ⅱ类场地上EPA进行分组,研究每个分组区间场地条件对竖向反应谱最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地震动强度下,随... 文章采用294条竖向按我国相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划分场地条件的强震记录反应谱,提出用有效峰值加速度(EPA)表示地震动强度,按照Ⅱ类场地上EPA进行分组,研究每个分组区间场地条件对竖向反应谱最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地震动强度下,随着场地变软,竖向场地系数随之增大;同一场地条件下,随着地震动强度提高,竖向场地系数有减小的趋势。通过计算与分析,给出了不同类别场地竖向设计反应谱最大值的1组竖向场地系数建议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类别 竖向设计反应谱 有效峰值加速度 场地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碟形弹簧竖向减震体系的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天适 赵强 +2 位作者 王兴国 苏幼坡 苏经宇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2004年第2期1-5,共5页
对碟形弹簧竖向减震体系利用时程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动力分析,并输入不同场地、不同频谱的地震波考察其减震效果,验证了碟形弹簧在合理控制其刚度的前提下可以起到有效减小竖向地震的作用。
关键词 喋形弹簧 竖向隔震 最大加速度反应 水平地震 工程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地震事件数据的竖向地震动特性统计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韩建平 魏宏亮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27-133,共7页
选取9次不同地震事件的86组地震动加速度记录,对其地震动参数进行分析,重点选择地震动竖向与水平峰值加速度比、竖向与水平加速度反应谱及竖向与水平卓越周期比等进行统计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竖向与水平峰值加速度比的平均值为0.78,且大... 选取9次不同地震事件的86组地震动加速度记录,对其地震动参数进行分析,重点选择地震动竖向与水平峰值加速度比、竖向与水平加速度反应谱及竖向与水平卓越周期比等进行统计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竖向与水平峰值加速度比的平均值为0.78,且大约60%台站的峰值加速度比大于2/3;随着震中距的增大,竖向与水平峰值加速度比总体上呈减小趋势;竖向与水平加速度反应谱比曲线在周期0~6s内大致呈"Z"字形;竖向加速度反应谱和水平加速度反应谱的谱形有较大差异,且竖向反应谱达到最大值的周期值明显小于水平反应谱达到最大值的周期值;绝大多数台站竖向与水平卓越周期比小于1.0,且该比值随着震中距的增大呈增大趋势。在此基础上,建议抗震设计规范对竖向地震影响系数的取值及衰减指数、特征周期等做单独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向地震动 峰值加速度 反应谱 卓越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断层竖向强震作用下混凝土框架柱轴力分布模式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卫锋 何方平 周靖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9-35,共7页
研究近断层竖向地震作用下混凝土框架柱轴向内力的变化规律,解析结构抗震性能衰减以及坐层倒塌的本质.采用一榀3跨10层混凝土平面框架结构作为分析对象,通过动力时程分析,探讨2种水平和6种竖向地震强度的组合工况时,混凝土框架柱轴压力... 研究近断层竖向地震作用下混凝土框架柱轴向内力的变化规律,解析结构抗震性能衰减以及坐层倒塌的本质.采用一榀3跨10层混凝土平面框架结构作为分析对象,通过动力时程分析,探讨2种水平和6种竖向地震强度的组合工况时,混凝土框架柱轴压力增量分布模式及拉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有竖向地震作用参与的工况,框架柱轴压力能达到初始值的2~3倍,竖向地震作用对结构上部框架柱以及框架边柱轴力的影响显著;竖向地震频率特征对框架柱轴力有很大影响,我国抗震规范建议通过缩放水平地震而获得竖向地震的方式进行竖向地震响应分析,可能低估竖向地震对结构动力反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地震 竖向地震 混凝土框架 轴力分布 峰值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层岩质边坡地震动力响应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言志信 高乐 +2 位作者 彭宁波 任志华 郭斌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85-90,共6页
地震作用下边坡的动力响应研究是边坡动力稳定分析的基础,利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建立一个顺层岩质边坡动力数值模拟模型,对其在竖向和水平向地震耦合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全过程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地震竖向和水平向耦合作用模拟比简单的... 地震作用下边坡的动力响应研究是边坡动力稳定分析的基础,利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建立一个顺层岩质边坡动力数值模拟模型,对其在竖向和水平向地震耦合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全过程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地震竖向和水平向耦合作用模拟比简单的模拟水平向振动更加接近实际情况,对岩土体的破坏更大;顺层岩质边坡在耦合地震作用下存在垂直放大和临空面放大作用;坡面水平向和竖向加速度均随高程增加呈增大趋势,在结构面处增大特别明显;竖向地震波产生的水平与竖向拉裂是触发斜坡体产生初期崩滑破坏的主控因素;边坡动力响应特征值的放大效应表明,其放大系数值从大到小依次是:竖向加速度>水平加速度>竖向速度>水平速度;耦合地震波作用下,随着av/aH的增大,坡面监测各点横向位移基本呈增大趋势,说明竖向地震作用起了重要的破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顺层岩质边坡 地震竖向水平加速度 耦合作用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川县桅杆梁斜坡地震动响应监测研究 被引量:21
17
作者 罗永红 王运生 +1 位作者 王福海 邓茜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7-34,共8页
本文采用941B型超低频测振仪及G01通用数采仪,自2009年5月13~27日,在青川县桅杆梁监测到4次余震。对山体斜坡高程805m和875m的余震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响应监测结果分析表明:相对于805m高程,875m测点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在水平东西向以及垂... 本文采用941B型超低频测振仪及G01通用数采仪,自2009年5月13~27日,在青川县桅杆梁监测到4次余震。对山体斜坡高程805m和875m的余震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响应监测结果分析表明:相对于805m高程,875m测点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在水平东西向以及垂向均呈减小趋势,而在水平南北向体现显著的放大效应,放大系数可达7~8倍,其FFT主频值主要集中为2~4Hz低频值。分析表明,所监测的微—有感地震震中位于测点北侧的青川断裂上,沿地震波传播方向斜坡体具有显著放大效应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地震响应监测 最大峰值加速度 主频值 水平南北方向 显著放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地震区东河口滑坡破坏机制FLAC模拟分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孙萍 殷跃平 陈立伟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7-91,共5页
以汶川地震触发的东河口滑坡为典型案例,根据野外调查结果建立震前地质模型,将实测的汶川地震波作为动力输入,采用FLAC有限差分法对该滑坡分别进行了静力稳定性分析及动力稳定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竖向峰值加速度导致了边坡的稳定性系... 以汶川地震触发的东河口滑坡为典型案例,根据野外调查结果建立震前地质模型,将实测的汶川地震波作为动力输入,采用FLAC有限差分法对该滑坡分别进行了静力稳定性分析及动力稳定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竖向峰值加速度导致了边坡的稳定性系数大幅降低,对边坡的破坏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另外,竖向峰值加速度引起了边坡后缘大面积的拉张破坏,这正是汶川地震引起西南山区产生大量崩滑甚至岩土体"抛掷"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滑坡 竖向峰值加速度 破坏机制 FLA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震区的地震动与潜在震源区内重大工程安全 被引量:12
19
作者 韩文峰 宋畅 梁庆国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4年第4期346-353,共8页
潜在震源区是未来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震源所在地区 ,区内的地震属近场或“直下型” ,其地震破坏和地震动特征相应于已发生地震的极震区。近期国内外诸多强烈地震的实际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表明 ,直下型地震不仅地震峰值加速度大 ,且竖... 潜在震源区是未来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震源所在地区 ,区内的地震属近场或“直下型” ,其地震破坏和地震动特征相应于已发生地震的极震区。近期国内外诸多强烈地震的实际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表明 ,直下型地震不仅地震峰值加速度大 ,且竖向和水平峰值加速度比值也有别于远场地震的统计关系。文中从极震区岩土体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震源 源区 峰值加速度 地震动 统计关系 强烈地震 破坏性地震 重大工程 竖向 地震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下部柱支承四角锥网架结构动力响应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孙梦涵 范峰 +1 位作者 支旭东 孔德文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15,共7页
近些年来破坏性地震造成了很多大空间网架结构中的支承杆件的屈曲、支座处支承杆的断裂等不同程度的破坏,如汶川地震、芦山地震均有此类情况发生,使得国内外的学者对其破坏机理的研究给予更高的重视。同时,对以往仅考虑上部网架结构本... 近些年来破坏性地震造成了很多大空间网架结构中的支承杆件的屈曲、支座处支承杆的断裂等不同程度的破坏,如汶川地震、芦山地震均有此类情况发生,使得国内外的学者对其破坏机理的研究给予更高的重视。同时,对以往仅考虑上部网架结构本身结构特点而忽略下部支承结构在振动中的偶联影响的分析方法做了重新的审视。对地震作用下考虑下部结构的整体网架结构进行分析,以带有柱支承的正放四角锥和斜放四角锥的两种典型网架形式为例,在水平和竖向地震作用下,对不同刚度下部支承构件的网架结构抗震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同时研究了场地类型条件对于考虑下部柱支承网架结构的影响,分析给出不同刚度支撑在水平地震动反应谱和竖向地震动反应谱作用下对整体网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的具体范围,并提出对于两类常用四角锥网架结构的水平刚度作用系数和修正了原有的竖向地震作用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放四角锥网架 斜放四角锥网架 水平向地震加速度反应谱 竖向地震加速度反应谱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