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立法法理学视野下政策法律化的证成 被引量:18
1
作者 肖恒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5期141-152,167,共13页
立法法理学视野下,立法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能否有效转化为法规范。通过政策法律化,立法者将政策分别转化为政策性、原则性与规则性条款三种模式,而不同模式转换的合法律性、合民意性与合规律性有着不同证成要求。就法规范整体而言... 立法法理学视野下,立法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能否有效转化为法规范。通过政策法律化,立法者将政策分别转化为政策性、原则性与规则性条款三种模式,而不同模式转换的合法律性、合民意性与合规律性有着不同证成要求。就法规范整体而言,不同条款的选择上存在着立法者证明负担水平递减效应,并导致了“向一般条款逃逸”的倾向。有必要通过证明义务分配的方法来抵消这种倾向,如果立法者决定不采用更具体、明确的条款则应给出理由。通过政策法律化的证成来提高立法质量,是新时代立法工作对立法法理学提出的一项全新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法律化 法律证成 立法法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法方法论探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姜孝贤 宋方青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8-45,共8页
立法方法论是立法法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增进立法过程的合理性程度、提高立法质量为目标。立法方法论的理性建构应当在"立法的环境"下来把握,并以对立法的法律属性和政治属性的准确分析为前提。"立法的环境"具有... 立法方法论是立法法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增进立法过程的合理性程度、提高立法质量为目标。立法方法论的理性建构应当在"立法的环境"下来把握,并以对立法的法律属性和政治属性的准确分析为前提。"立法的环境"具有双维性:外在环境对应于法律行动者,即立法行动之成果所力图调整的对象;内在环境对应于政治行动者,即立法行动的实施者。完整的立法方法论应当是双维多层次的,既包括针对法律行动者的法律教义性维度,也包括针对政治行动者的政治性层面。立法方法论研究的开展对于型塑立法者职业共同体、约束政治立法者的恣意性、恢复立法的尊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方法论 立法法理 立法的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法:法学理论研究的一个视角 被引量:6
3
作者 葛洪义 李晓辉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6-80,共5页
在法律实证主义兴起以前,最有影响力的法律理论几乎都将世俗法律的效力归结为某种"高级法"的权威,因此,法律不是人的理性所能控制的,当然也就无所谓理性立法。古典自然法理论提出"法律是人类理性的体现",在承认人... 在法律实证主义兴起以前,最有影响力的法律理论几乎都将世俗法律的效力归结为某种"高级法"的权威,因此,法律不是人的理性所能控制的,当然也就无所谓理性立法。古典自然法理论提出"法律是人类理性的体现",在承认人的理性能力的前提下,更是将法律归结为人的理性活动的结果,即所谓理性主义法律观。但在法律实证主义视野内,立法并非纯粹的科学活动,而是政治行为的结果,后者并非都是理性的,所以,立法也就不是严格科学意义上的法学所要研究的问题。法律与立法的分离,促使法学研究的重点出现了"司法化"的转变,现代法律科学正是在这个法律规则及其适用的意义上具有了"科学"的含义。20世纪末产生的立法法理学,则尝试拆除法律与立法之间的篱笆,揭示出立法中的理性及其可能性,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化法学理论研究的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法” 理性 立法 立法法理 法学理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