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立法方法论探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姜孝贤 宋方青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8-45,共8页
立法方法论是立法法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增进立法过程的合理性程度、提高立法质量为目标。立法方法论的理性建构应当在"立法的环境"下来把握,并以对立法的法律属性和政治属性的准确分析为前提。"立法的环境"具有... 立法方法论是立法法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增进立法过程的合理性程度、提高立法质量为目标。立法方法论的理性建构应当在"立法的环境"下来把握,并以对立法的法律属性和政治属性的准确分析为前提。"立法的环境"具有双维性:外在环境对应于法律行动者,即立法行动之成果所力图调整的对象;内在环境对应于政治行动者,即立法行动的实施者。完整的立法方法论应当是双维多层次的,既包括针对法律行动者的法律教义性维度,也包括针对政治行动者的政治性层面。立法方法论研究的开展对于型塑立法者职业共同体、约束政治立法者的恣意性、恢复立法的尊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方法论 立法法理学 立法的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环境立法价值与功能之方法论研究——兼论彭真环境立法方法论 被引量:14
2
作者 周珂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6-126,共11页
环境立法因其政策性与二元目的等特点,决定了其立法方法论的特殊重要性,集中体现价值共识、创制方法、价值安排和实现程序这四个基本问题上。基本国策与严格意义上的立法有一定差异,前者在环境保护的初期阶段更具必要性和可行性,立法方... 环境立法因其政策性与二元目的等特点,决定了其立法方法论的特殊重要性,集中体现价值共识、创制方法、价值安排和实现程序这四个基本问题上。基本国策与严格意义上的立法有一定差异,前者在环境保护的初期阶段更具必要性和可行性,立法方法论要求政治意识应当尽快转化为全体共识的法律规范。环境法是否具有基础性法律的定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立法方法论上的法律创制方法,要以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来设计环境保护基本法的理念,使其基本法律价值更充分和完整地实现。我国在可持续发展立法方面既缺乏从法学方法论的现象论对其历史上存在的衍化性发展进化的关注,也缺乏从技术论即法律之经济分析对超前立法之利弊的关注。环境法制精细化旨在防止博弈方法论的一刀切倾向。正确认识和处理环境立法的质量和速度关系是当前我国环境立法的重要任务,其重要路径是运用法学方法论的实践论,关注法之功能及法之价值之实践。我国重视环境资源保护立法方法论在实证中的应用,以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较为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法 立法方法论 可持续发展 精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法方法论的理论反思与实践性重构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婷婷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8-146,196,197,共11页
作为立法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立法方法论长期被遮蔽在“司法方法论”范畴之下,甚至一度被学术界和立法实务界忽视。当前关于立法方法论的研究,主要分化为“本体论”和“认识论”两种观点,其本质是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之间的冲突... 作为立法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立法方法论长期被遮蔽在“司法方法论”范畴之下,甚至一度被学术界和立法实务界忽视。当前关于立法方法论的研究,主要分化为“本体论”和“认识论”两种观点,其本质是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之间的冲突,缺陷是停留于静态立法方法的形式差异,而忽略了立法方法的动态应用(立法实践)分析。实际上,在动态应用视角下,实践论就是对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立法者“从实践出发”诠释立法方法的理论结果。它表现出强烈的“立法/法律二元化”倾向,并被看作是动态的方法选择和立法优化的方法策略。而实践论下的立法方法论体系构造,也以“归纳”概念及其逻辑为依托,凝结出“方法有效性+结果有效性”这一复合型结构,由此形成一套集合价值型方法、技术型方法和创新型方法的方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方法论 实践论 归纳逻辑 方法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法律数字化的功能、可能风险及其优化 被引量:3
4
作者 吴飞飞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6-93,共8页
法律数字化现象是一个长期未被理论法学界足够关注的重要命题.举凡法律文本.定然离不开数字.数字承载了法律的确定性特质、强化了法律的正义品格、降低了法律移植的难度.甚至部分法律规则还因可数字化程度高而获得普适性.然而.遍布于法... 法律数字化现象是一个长期未被理论法学界足够关注的重要命题.举凡法律文本.定然离不开数字.数字承载了法律的确定性特质、强化了法律的正义品格、降低了法律移植的难度.甚至部分法律规则还因可数字化程度高而获得普适性.然而.遍布于法律文本中的数字.也容易弱化法律的道德性、导致法律激励机制的扭曲与异化.过分依赖于数字还会强化“家长主义”立法倾向.法律数字化的优化是一项复杂的法律工程学任务.需要区分公法规范与私法规范、程序性规范与实体性规范、行为模式要件与法律后果要件作不同侧重.并利用经济学、统计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的分析工具.充分关照社会基础关系的动态特质.革新、改进数字在法律中的具体呈现形式.基于立法方法论视角重新认识法律数字化这一命题.或许可以成为化解制度痼疾、提升立法品质的重要抓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符号 法律与数字 法律数字化 形式理性 立法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