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监察委员会职权的立法配置与逻辑思考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森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6-74,共9页
国家监察委员会的设立是腐败治理"中国模式"在完善与发展中实现由治标转向治本、由被动转为主动、由分散走向整合的一项重大体制与机制创新。国家监察委员会全面履行与优化腐败治理能力的关键在于监察委员会的职权配置及运行... 国家监察委员会的设立是腐败治理"中国模式"在完善与发展中实现由治标转向治本、由被动转为主动、由分散走向整合的一项重大体制与机制创新。国家监察委员会全面履行与优化腐败治理能力的关键在于监察委员会的职权配置及运行机制的立法设计。现行监察委员会试点改革方案在职权配置上存在闭合系统与博弈失势上的理论障碍,监督、调查、处置的三权运行设计尚缺乏整体性的权力指导与反馈性的权力依托支撑。借鉴监察制度发达国家与地区建构完整监察职权体系的有益经验,应当在正式的国家监察法中将立法建议权与策略制定权配置于国家监察委员会的职权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察委员会改革 职权配置 反腐策略制定权 监察立法建议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因案修例的动议权研究——兼论当代因案修法建议机制之建构 被引量:2
2
作者 黄雄义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5-144,共10页
在人类社会的各种法治文明中,通过司法路径创制出新的规则以填补法律漏洞,是一种普遍性的法现象。清代的因案修例就是这样一种典型的司法创制机制。从现存清代文献来看,地方总督、巡抚、将军、以刑部为主的中央机构乃至皇帝,构成这项机... 在人类社会的各种法治文明中,通过司法路径创制出新的规则以填补法律漏洞,是一种普遍性的法现象。清代的因案修例就是这样一种典型的司法创制机制。从现存清代文献来看,地方总督、巡抚、将军、以刑部为主的中央机构乃至皇帝,构成这项机制的启动主体。他们基于各自所处的审判阶段、动议渠道和动议方式,频频在案件审判过程中提出修改条例的动议,履行着完善帝国法律的重要使命。因案修例动议权的根本属性是一种依托于司法权的特殊性立法建议权,实质上是允许特定的司法者在刑事案件审理过程中对固有条例提出修改建议。这一权力设计模式,对建构当代的因案修法建议机制有着文化传承性的直接启示,有利于解决当前立法建议机制存在的现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案修例 动议权 大清律例 立法建议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