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国家监察委员会职权的立法配置与逻辑思考
被引量:
12
1
作者
李森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6-74,共9页
国家监察委员会的设立是腐败治理"中国模式"在完善与发展中实现由治标转向治本、由被动转为主动、由分散走向整合的一项重大体制与机制创新。国家监察委员会全面履行与优化腐败治理能力的关键在于监察委员会的职权配置及运行...
国家监察委员会的设立是腐败治理"中国模式"在完善与发展中实现由治标转向治本、由被动转为主动、由分散走向整合的一项重大体制与机制创新。国家监察委员会全面履行与优化腐败治理能力的关键在于监察委员会的职权配置及运行机制的立法设计。现行监察委员会试点改革方案在职权配置上存在闭合系统与博弈失势上的理论障碍,监督、调查、处置的三权运行设计尚缺乏整体性的权力指导与反馈性的权力依托支撑。借鉴监察制度发达国家与地区建构完整监察职权体系的有益经验,应当在正式的国家监察法中将立法建议权与策略制定权配置于国家监察委员会的职权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察委员会改革
职权配置
反腐策略制定权
监察
立法建议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清代因案修例的动议权研究——兼论当代因案修法建议机制之建构
被引量:
2
2
作者
黄雄义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5-144,共10页
在人类社会的各种法治文明中,通过司法路径创制出新的规则以填补法律漏洞,是一种普遍性的法现象。清代的因案修例就是这样一种典型的司法创制机制。从现存清代文献来看,地方总督、巡抚、将军、以刑部为主的中央机构乃至皇帝,构成这项机...
在人类社会的各种法治文明中,通过司法路径创制出新的规则以填补法律漏洞,是一种普遍性的法现象。清代的因案修例就是这样一种典型的司法创制机制。从现存清代文献来看,地方总督、巡抚、将军、以刑部为主的中央机构乃至皇帝,构成这项机制的启动主体。他们基于各自所处的审判阶段、动议渠道和动议方式,频频在案件审判过程中提出修改条例的动议,履行着完善帝国法律的重要使命。因案修例动议权的根本属性是一种依托于司法权的特殊性立法建议权,实质上是允许特定的司法者在刑事案件审理过程中对固有条例提出修改建议。这一权力设计模式,对建构当代的因案修法建议机制有着文化传承性的直接启示,有利于解决当前立法建议机制存在的现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案修例
动议权
大清律例
立法建议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国家监察委员会职权的立法配置与逻辑思考
被引量:
12
1
作者
李森
机构
东南大学法学院
出处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6-74,共9页
基金
上海市法学会课题"完善我国法治反腐体制机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积极治理主义与中国反腐刑事立法完善研究"(课题编号:15BFX055)的资助
文摘
国家监察委员会的设立是腐败治理"中国模式"在完善与发展中实现由治标转向治本、由被动转为主动、由分散走向整合的一项重大体制与机制创新。国家监察委员会全面履行与优化腐败治理能力的关键在于监察委员会的职权配置及运行机制的立法设计。现行监察委员会试点改革方案在职权配置上存在闭合系统与博弈失势上的理论障碍,监督、调查、处置的三权运行设计尚缺乏整体性的权力指导与反馈性的权力依托支撑。借鉴监察制度发达国家与地区建构完整监察职权体系的有益经验,应当在正式的国家监察法中将立法建议权与策略制定权配置于国家监察委员会的职权体系。
关键词
监察委员会改革
职权配置
反腐策略制定权
监察
立法建议权
Keywords
reform of the supervision commission
authority collocation
authority of anti- corruptionstrategy making
authority of supervision proposal for legislation
分类号
D630.9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清代因案修例的动议权研究——兼论当代因案修法建议机制之建构
被引量:
2
2
作者
黄雄义
机构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5-144,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华法文化的话语体系研究”(18BFX02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在人类社会的各种法治文明中,通过司法路径创制出新的规则以填补法律漏洞,是一种普遍性的法现象。清代的因案修例就是这样一种典型的司法创制机制。从现存清代文献来看,地方总督、巡抚、将军、以刑部为主的中央机构乃至皇帝,构成这项机制的启动主体。他们基于各自所处的审判阶段、动议渠道和动议方式,频频在案件审判过程中提出修改条例的动议,履行着完善帝国法律的重要使命。因案修例动议权的根本属性是一种依托于司法权的特殊性立法建议权,实质上是允许特定的司法者在刑事案件审理过程中对固有条例提出修改建议。这一权力设计模式,对建构当代的因案修法建议机制有着文化传承性的直接启示,有利于解决当前立法建议机制存在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
因案修例
动议权
大清律例
立法建议权
分类号
D909.9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国家监察委员会职权的立法配置与逻辑思考
李森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清代因案修例的动议权研究——兼论当代因案修法建议机制之建构
黄雄义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