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论民事诉讼立案程序的功能与结构 被引量:45
1
作者 傅郁林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9-53,共15页
在我国民事诉讼制度中,最混乱不堪的程序环节莫过于立案程序。2012年《民事诉讼法修正案》的相关修改条款因囿于旧的规范框架和程序结构之内而无法在政治和谐、保障当事人诉权、加速司法效率三大宗旨之间谋求平衡。我国立案程序的混乱... 在我国民事诉讼制度中,最混乱不堪的程序环节莫过于立案程序。2012年《民事诉讼法修正案》的相关修改条款因囿于旧的规范框架和程序结构之内而无法在政治和谐、保障当事人诉权、加速司法效率三大宗旨之间谋求平衡。我国立案程序的混乱状况使得其结构与功能安排产生了诸多实践问题和理论困境,如:立案混合审查制产生诉讼时效起算点等法律难题;法院起诉审查截断原、被告之间的诉答程序,从而造成诉权保障与程序效率双重受损;答辩义务或权利期间缺乏适当法律拘束,从而导致程序公平与效率目标双双落空;先行调解的程序尴尬和宗旨悖逆,等等。以新法的规范和宗旨为前提,通过法律解释和司法改革,将立案程序与审前程序乃至与诉前途径之间进行界分和衔接,能够实现其基本宗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法修正案 立案程序 法律解释 司法改革 “Amendments to CIVIL PROCEDURE La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民事立案审查程序之完善——基于实证的功能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喜莲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4-37,共4页
对我国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某法院的民商事立案审查进行调研,结果显示:民事立案审查制度的实践功能与预期功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背离。虽然不予受理的民商事案件在总受理的案件中所占比率较低,但以权力为中心的立案审查程序,反映了法院对审... 对我国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某法院的民商事立案审查进行调研,结果显示:民事立案审查制度的实践功能与预期功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背离。虽然不予受理的民商事案件在总受理的案件中所占比率较低,但以权力为中心的立案审查程序,反映了法院对审判利益的考虑超过了对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关怀。为了平衡和制约法院的立案权力,应当立足我国现实条件,构造一个权力技术和权利技术兼容并蓄的,具有开放性的立案审查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立案审查程序 审判利益 诉讼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案监督困境的非权力因素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刘红新 《法治研究》 2007年第8期27-29,共3页
不同于从扩权角度研究问题的思路,试图将立案监督问题放在更为广阔的立法或制度背景下,从立案程序、监督标准、证明标准、考核指标、利益博弈等方面分析立案监督困境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立案监督 立案程序 监督标准 证明标准 利益冲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陆法系国家民事初次送达程序构造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邬小丽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0-137,共8页
德、日、法三国的民事初次送达与立案程序具有高度的关联性。合法、有效的初次送达既是原告之"诉"转化为法院可审案件的起诉要件之一,也是判定诉讼系属开启的重要标准。各国拟制送达方式的适用皆受到严格的程序限制。德、日... 德、日、法三国的民事初次送达与立案程序具有高度的关联性。合法、有效的初次送达既是原告之"诉"转化为法院可审案件的起诉要件之一,也是判定诉讼系属开启的重要标准。各国拟制送达方式的适用皆受到严格的程序限制。德、日两国法律对起诉状中当事人一项的"明确性"要求有别于传统程序当事人之标准,初次送达不能的不利后果原则上由原告承受。法国的民事初次送达程序统摄于对审原则、司法执达员垄断初次送达的实施、受送达人得因初次送达程序的形式瑕疵随时提出程序抗辩,皆体现出大陆法系国家对受送达人程序利益的特别关注。通过对民事初次送达程序的司法阶段定位、初次送达与诉讼系属的关联性及其折射出的各诉讼主体在诉讼启动环节中法律关系模式,以及初次送达与立案程序在功能与结构上的关系的考察,可以看出大陆法系国家固有的当事人主导型诉讼体制的特征和对程序正义理念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初次送达 立案程序 诉讼系属 诉讼法律关系 程序构造 程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刑事审判前程序研究中若干观点的质疑——兼对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2
5
作者 邓楚开 《法治研究》 2008年第7期22-25,共4页
在我国刑事审判前程序中,立案程序能将大量案件阻断于刑事程序之外,具有保障人权的积极价值;造成刑事侦查中"不经过调查无法立案、立案之前展开调查又于法无据"之困境的真正原因,不在于立案程序的存在,而在于未在立案程序之... 在我国刑事审判前程序中,立案程序能将大量案件阻断于刑事程序之外,具有保障人权的积极价值;造成刑事侦查中"不经过调查无法立案、立案之前展开调查又于法无据"之困境的真正原因,不在于立案程序的存在,而在于未在立案程序之前设立只允许进行任意性侦查的初步调查程序。我国刑法的犯罪化范围远小于西方刑法,入审判程序案件的社会危害程度不低于西方国家,没必要扩大不起诉裁量范围。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起公诉时的"证据确实充分",无论在证据的量上还是质上,都低于定罪时的"证据确实充分",没必要降低公诉证明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案程序 不起诉裁量 公诉证明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刑事立案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6
作者 周国均 刘根菊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4期33-38,共6页
凡是具备立案条件(理由)的刑事案件,都应当立案。那么,立案在刑事诉讼中占什么地位,具体表现如何?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的总结,关于立案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我们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一立案的地位如... 凡是具备立案条件(理由)的刑事案件,都应当立案。那么,立案在刑事诉讼中占什么地位,具体表现如何?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的总结,关于立案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我们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一立案的地位如何?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这是值得研究的第一个问题。我们认为,立案处在刑事诉讼中的重要地位,它具体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1、立案是刑事诉讼的开始阶段。所谓开始阶段,是指办理任何一起刑事案件的最初阶段。无论是办理公诉案件还是自诉案件,也无论是反革命案件还是普通刑事案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法 立案程序 普通刑事案件 自诉案件 公诉案件 立案条件 公安机关 具体表现 刑事立案 侦查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刑事诉讼立案的两个理论问题
7
作者 邓季子 王若阳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1期49-53,共5页
在我国诉讼法学界,对于立案的概念、立案审查中可否使用侦查措施以及它的法律性质问题,存在不同观点。由此,造成理论和实践上的混乱,很有澄清的必要。关于立案的概念。第一种观点,以统编教材《刑事诉讼法教程》为代表,认为“立案就是公... 在我国诉讼法学界,对于立案的概念、立案审查中可否使用侦查措施以及它的法律性质问题,存在不同观点。由此,造成理论和实践上的混乱,很有澄清的必要。关于立案的概念。第一种观点,以统编教材《刑事诉讼法教程》为代表,认为“立案就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对控告、检举和犯罪人自首的材料进行审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侦查措施 立案条件 立案审查 公安机关 刑事责任 立案程序 犯罪事实 刑事诉讼法 侦查活动 诉讼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立案概念和条件的探讨——兼与李宏同志商榷
8
作者 刘根菊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0年第4期157-163,共7页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诉讼程序,分为普通程序和特殊程序。普通程序包括立案程序、侦查程序、提起公诉程序、审判程序和执行程序,而立案是每起案件的必经的开始程序。特殊程序包括复核(死刑复核,类推案件的复核)程序和审判监督程序。研...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诉讼程序,分为普通程序和特殊程序。普通程序包括立案程序、侦查程序、提起公诉程序、审判程序和执行程序,而立案是每起案件的必经的开始程序。特殊程序包括复核(死刑复核,类推案件的复核)程序和审判监督程序。研究刑事案件的立案(以下简称“立案”)程序中的立案概念和条件,这对从理论上正确地认识立案,在实践中有效地执行立案程序,从而提高立案质量均有重要作用。目前,对立案问题进行探讨的文章见诸报刊者甚少,就其观点而言,也很不统一。为了促进探讨的深入,笔者愿与对此感兴趣的学者同行共同磋商。本文主要对李宏同志的《立案问题探讨》(载《北京社会科学》1990年第1期)一文,(以下简称“李文”)提出一些商榷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责任能力 立案程序 刑事诉讼法 行为人 公安机关 犯罪主体 人民法院 诉讼程序 刑事案件 立案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