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立枯物对互花米草湿地生境及其生长和繁殖的影响
1
作者 夏丽丽 周宇鹏 +4 位作者 黄昊 陈静云 姜仁平 成竞扬 刘文文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4-402,共9页
[目的]分析我国滨海湿地主要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的立枯物对其生长和繁殖性状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在厦门温室内观测不同立枯物处理下(刈割和保留)入侵地和原产地种群的互花米草株高和密度的变化,明确... [目的]分析我国滨海湿地主要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的立枯物对其生长和繁殖性状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在厦门温室内观测不同立枯物处理下(刈割和保留)入侵地和原产地种群的互花米草株高和密度的变化,明确立枯物对其生长和繁殖性状的影响;进一步通过在漳江口自然生境跟踪记录不同立枯物处理下环境条件、开花物候及生长和繁殖性状的变化,探究立枯物对互花米草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1)在温室条件下,入侵地和原产地种群立枯物保留组的株高分别较刈割组高23.7%和25.2%(极显著,P<0.001),分蘖数则低19.4%和23.2%(显著,P<0.05),且立枯物对两地种群的影响无显著差异;2)在野外自然条件下,保留立枯物生境的土壤日温差较刈割组低35.6%(极显著,P<0.001),光照强度低12.6%(极显著,P<0.001);3)该生境内立枯物保留组株高较刈割组高28.9%(极显著,P<0.001),分蘖数低26.9%(非常显著,P<0.01),首开花日期延迟12.6%(极显著,P<0.001),开花比例低16.7%(极显著,P<0.001).[结论]立枯物的存在改变了互花米草生境内的土壤日温差和光照强度,延迟了植株开花时间,导致其株高增加和分蘖数减少.由此表明互花米草可能通过延迟开花来调整繁殖策略以适应存在立枯物的生境,生长季末立枯物的累积会影响其入侵方式和潜力,可为互花米草的有效防控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生境 互花米草 立枯物 开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南山区半干旱草原典型植物立枯物的碳矿化特征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向茹 程曼 +1 位作者 祝飞华 安韶山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7-282,共6页
为探究宁南山区典型植物立枯物添加到土壤后的碳矿化特征,采用室内培养法(28℃下培养61 d),对5种典型植物立枯物添加到土壤后的碳矿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立枯物后的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呈现2个阶段,前期(0~11 d)速率较... 为探究宁南山区典型植物立枯物添加到土壤后的碳矿化特征,采用室内培养法(28℃下培养61 d),对5种典型植物立枯物添加到土壤后的碳矿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立枯物后的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呈现2个阶段,前期(0~11 d)速率较大且迅速降低,后期速率较小且保持平稳,到培养结束时速率仅为初始速率的5.37%~13.98%.并且受矿化速率的影响,有机碳累积矿化量前期增加很快,之后逐渐减慢.前期(0~11 d)各处理有机碳累积矿化量占到总矿化量的30.43%~50.51%.用一级动力学方程对立枯物自身释放的CO2-C量进行模拟,得到的矿化速率常数k以及立枯物的分解率均与立枯物木质素含量成显著负相关,说明立枯物的木质素含量及其碳矿化速率与分解率有密切关系,木质素含量越高,越不利于立枯物的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南山区 立枯物 碳矿化 木质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枯物对红松洼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庞建光 张艳梅 +1 位作者 李连芳 张志明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83-586,共4页
以5a定位试验数据为基础,较全面分析了立枯物对山地草甸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并从立枯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角度探讨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经过连续10a的围封,立枯物对群落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指数影响较大。植物多样性和均... 以5a定位试验数据为基础,较全面分析了立枯物对山地草甸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并从立枯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角度探讨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经过连续10a的围封,立枯物对群落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指数影响较大。植物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的变化是一致的,1999年达到峰值后下降,群落优势度却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研究证明,立枯物是导致植物多样性和均匀度下降及群落优势度上升的主要原因。从生物多样性保护角度看,围封的管理模式仅限于草地退化后的早期管理,待植被恢复后还应有适宜的扰动,以减少立枯物的积累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洼自然保护区 立枯物 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松洼自然保护区立枯物积累量及保水能力分析
4
作者 庞建光 姬红萍 +1 位作者 张志明 连海明 《河北农业科学》 2006年第1期73-75,共3页
对红松洼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立枯物积累量及持水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松洼自然保护区立枯物累积量在1.5~4.5t/(hm^2·a),立枯物最大持水量为16.82t/hm^2,相当于1.68mm降雨。核心区、缓冲区和实... 对红松洼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立枯物积累量及持水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松洼自然保护区立枯物累积量在1.5~4.5t/(hm^2·a),立枯物最大持水量为16.82t/hm^2,相当于1.68mm降雨。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最大持水率分别为360.98%、290.62%和350.35%。立枯物在红松洼草地水土保持方面具有重要生态意义,管理中应重视立枯物消长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洼自然保护区 立枯物 水文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立物对红松洼草地植物幼苗建立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庞建光 李连芳 +1 位作者 刘海丰 王运静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42-745,共4页
枯立物的存在对于改变植物种群的动态有潜在的影响。通过人工设置枯立物高度梯度,我们调查研究了枯立物对红松洼草地植物幼苗建立的影响,结果表明,枯立物对幼苗建立有明显的影响。枯立物对种群的潜在影响主要表现在幼苗的数量上。实验... 枯立物的存在对于改变植物种群的动态有潜在的影响。通过人工设置枯立物高度梯度,我们调查研究了枯立物对红松洼草地植物幼苗建立的影响,结果表明,枯立物对幼苗建立有明显的影响。枯立物对种群的潜在影响主要表现在幼苗的数量上。实验模拟枯立物高度分别为0、5、10、15 cm,研究结果表明,双子叶幼苗数量与枯立物的变化呈单一峰值,而莎草科植物幼苗数量与枯立物的变化呈线形关系。枯立物高度在5 cm时Shannon-Wiener指数和群落均匀度Evenness(%)指数最高,其排列顺序为:5 cm→10 cm→0 cm→15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洼 幼苗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