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立方氮化硅的冲击波合成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刘雨生 姚怀 +2 位作者 张福平 贺红亮 唐敬友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9-162,共4页
以α-Si3N4粉体作原材料,采用炸药爆轰平面飞片加载装置和样品回收技术进行了冲击波合成实验,完整回收到合成样品,经过酸处理,对回收样品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当加载压力超过50GPa而且冲击温度约3600-5000K时,α-Si3N4可以较完... 以α-Si3N4粉体作原材料,采用炸药爆轰平面飞片加载装置和样品回收技术进行了冲击波合成实验,完整回收到合成样品,经过酸处理,对回收样品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当加载压力超过50GPa而且冲击温度约3600-5000K时,α-Si3N4可以较完全地转化为γ-Si3N4.本实验的研究结果建立了一种冲击压缩技术可单次合成克量级的立方氮化硅,为进一步开展立方氮化硅的性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压缩 合成 立方氮化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方氮化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唐翠霞 唐敬友 +2 位作者 寇自力 刘雨生 贺红亮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7-19,27,共4页
立方氮化硅作为氮化硅的第三种物相,具有比α-Si3N4、β-Si3N4高的体积模量及硬度,是继金刚石与立方氮化硼之后的第三种超硬材料。从静高压合成与动高压合成两个方面综述了立方氮化硅粉体的合成研究现状,详细阐述了立方氮化硅的晶体结... 立方氮化硅作为氮化硅的第三种物相,具有比α-Si3N4、β-Si3N4高的体积模量及硬度,是继金刚石与立方氮化硼之后的第三种超硬材料。从静高压合成与动高压合成两个方面综述了立方氮化硅粉体的合成研究现状,详细阐述了立方氮化硅的晶体结构及性能,介绍了立方氮化硅块体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立方氮化硅的应用及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方氮化硅 高压合成 晶体结构 性能 块体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方氮化硅的合成
3
作者 杜林虎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6,共1页
关键词 立方氮化硅 合成 尖晶石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氰酸酯树脂/表面多步接枝改性γ-Si_(3)N_(4)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4
作者 胡明 祝保林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1-27,共7页
通过硅烷偶联剂A-1120对立方氮化硅(γ-Si_(3)N_(4))粒子进行表面初步接枝,再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单体对经过初步接枝的γ-Si_(3)N_(4)粒子进行表面二次接枝,实现了对该粒子的表面多步接枝改性。将改性后粒子加入氰酸酯树脂(CE)中,制... 通过硅烷偶联剂A-1120对立方氮化硅(γ-Si_(3)N_(4))粒子进行表面初步接枝,再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单体对经过初步接枝的γ-Si_(3)N_(4)粒子进行表面二次接枝,实现了对该粒子的表面多步接枝改性。将改性后粒子加入氰酸酯树脂(CE)中,制备了CE/γ-Si_(3)N_(4)复合材料,考察了CE/γ-Si_(3)N_(4)复合体系的黏度变化,表征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介电性能。结果表明,经表面多步接枝后γ-Si_(3)N_(4)粒子的加入,使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得到了改善,一方面其力学性能、热稳定性、介电性能较纯CE固化物得以提高,另一方面,复合体系的黏度较低,更有利于复合材料固化工艺的优化。当经过两次表面接枝改性的γ-Si_(3)N_(4)(记作SN3)粒子用量达到CE单体质量5%时,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由纯CE固化物的8.42 kJ/m^(2)提高到15.84 kJ/m^(2),提升了88.12%;当SN3粒子用量达到6%时,弯曲强度由82.56 MPa提高到156.53 MPa,提升了89.60%,复合材料热失重5%的温度由392.6℃上升到467.8℃,提高了19.2%,600℃质量保持率由51.5%上升至67.2%,提高了30.5%,介电常数增大23.8%,介电损耗正切值减小6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方氮化硅(γ-Si_(3)N_(4)) 氰酸酯树脂 表面接枝改性 力学性能 热稳定性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