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立式循环撞击流反应器中桨叶垂直交错排布条件下的混合性能 被引量:6
1
作者 杨侠 张涛 +3 位作者 梁利云 吴艳阳 毛志慧 郭嘉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15-719,共5页
立式循环撞击流反应器(VCISR)桨叶的倾角及其布置形式,是影响混合性能的重要因素。本文采用数值方法对VCISR桨叶不同角度垂直交错排布条件下的混合性能进行了研究。上下两对桨叶倾角θ均设置为45°,上下两对桨叶错位角分别设置为15&... 立式循环撞击流反应器(VCISR)桨叶的倾角及其布置形式,是影响混合性能的重要因素。本文采用数值方法对VCISR桨叶不同角度垂直交错排布条件下的混合性能进行了研究。上下两对桨叶倾角θ均设置为45°,上下两对桨叶错位角分别设置为15°、30°、45°、60°,结果表明:上下两对桨叶错位角在45°时,VCISR特征撞击面上的速度均方根σ最大,达到3.81,混合性能最优;同工况条件下,当错位角为60°时,桨叶旋转能量消耗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式循环撞击流反应器 桨叶 垂直交错排布 混合性能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循环撞击流生物膜反应器处理高氨氮废水试验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国朝 杨涛 +1 位作者 陈捷 张新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205-5206,5209,共3页
[目的]研究内循环撞击流生物膜反应器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性能。[方法]采用内循环撞击流生物膜反应器,以玉米芯为生物载体处理模拟高氨氮废水,探讨了C/N比、溶解氧(DO)对COD和NH4+-N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在进水NH4+-N 200 mg/L、DO 2... [目的]研究内循环撞击流生物膜反应器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性能。[方法]采用内循环撞击流生物膜反应器,以玉米芯为生物载体处理模拟高氨氮废水,探讨了C/N比、溶解氧(DO)对COD和NH4+-N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在进水NH4+-N 200 mg/L、DO 2mg/L、C/N比分别为1.0和1.5时,对COD的去除效果没有明显影响,均高达92%以上;C/N为1.5时,COD和NH 4+-N平均去除率最高,分别达92.7%和41.2%;在C/N为2.0时,去除率显著降低,COD和NH4+-N平均去除率分别降至20%和10%左右;在C/N为1.5、NH 4+-N 200 mg/L时,DO对COD的去除影响不大,但对NH 4+-N的去除影响较大,DO浓度从4 mg/L降到1 mg/L时,NH 4+-N去除率从46.4%降至17.1%。[结论]该研究为高氨氮废水处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撞击生物膜反应器 玉米芯 C/N比 氨氮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没循环撞击流反应器──极具应用潜力的液相和液固相反应装置 被引量:11
3
作者 伍沅 陈煜 刘华彦 《湖北化工》 CAS 1999年第6期38-40,共3页
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浸没循环撞击流反应器(SCISR) 与传统的搅拌槽反应器(STR) 相比,虽然在可测量尺度上的混合特性并不占优;但由于撞击区中流体元间剪切速率更高,因而微观混合更强烈。这对于在分子尺度上进... 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浸没循环撞击流反应器(SCISR) 与传统的搅拌槽反应器(STR) 相比,虽然在可测量尺度上的混合特性并不占优;但由于撞击区中流体元间剪切速率更高,因而微观混合更强烈。这对于在分子尺度上进行的化学反应具有重要意义。制取“超细”白炭黑研究的结果佐证了SCISR强化微观混合的特性。除此以外, SCISR在结构方面还具有多项胜过STR的优点, 极具开发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反应 液固相反应 浸没循环撞击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循环撞击流反应器中的混合 被引量:3
4
作者 肖杨 伍沅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2期189-190,192,共3页
介绍了撞击流的基本原理,在一系列已有的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浅析了循环撞击流反应器中的混合,并指出了对其中的微观混合进行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循环撞击反应器 混合特性 微观混合 固体混合 液体混合 结晶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循环撞击流反应器中聚丙烯固相接枝共聚改性研究
5
作者 刘华彦 杨阿三 +1 位作者 陈银飞 伍沅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423-427,共5页
在内循环撞击流反应器中对固相接枝共聚法制备马来酸酐(MAH)接枝改性的聚丙烯过程进行了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其一为冷态实验,考察撞击流反应器中锥底至中心导管间距、气体流量对PP颗粒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空气流量、锥底与下... 在内循环撞击流反应器中对固相接枝共聚法制备马来酸酐(MAH)接枝改性的聚丙烯过程进行了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其一为冷态实验,考察撞击流反应器中锥底至中心导管间距、气体流量对PP颗粒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空气流量、锥底与下加速管间距的增加,撞击流反应器中颗粒循环量先增后降,存在最大值,空气流量为8.0~12.0m3/h、间距为30~35mm时较合适;其二为热态实验,考察了各种不同的反应条件对MAH在PP上的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接枝时间增加,接枝率增加,60~75min后基本趋于一定值;接枝温度升高,接枝率增加,115℃时达到最大值;单体浓度增高,接枝率增加;减小聚丙烯颗粒,有利于提高接枝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撞击反应器 聚丙烯 固相接枝共聚 改性 马来酸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没循环撞击流反应器制备牙膏用磷酸氢钙
6
作者 吴高安 陈斌 +1 位作者 罗翠 查耀斌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23-25,共3页
采用浸没循环撞击流反应器(SCISR),以焦磷酸钠和磷酸三镁为稳定剂,以磷钙液和石灰乳为原料,通过中和反应法制备出了平均粒度10 μm的牙膏用微细磷酸氢钙;探讨了反应温度、熟化时间、反应器装填系数、反应终点pH、磷钙液质量浓度等对产... 采用浸没循环撞击流反应器(SCISR),以焦磷酸钠和磷酸三镁为稳定剂,以磷钙液和石灰乳为原料,通过中和反应法制备出了平均粒度10 μm的牙膏用微细磷酸氢钙;探讨了反应温度、熟化时间、反应器装填系数、反应终点pH、磷钙液质量浓度等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确定了最优操作条件:磷钙液质量浓度1.17~1.19 kg/m3,反应温度42℃,熟化时间2 h,反应终点pH 6.3,反应器装填系数0.75.得到产品符合HG3257-2001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磷酸氢钙 牙膏用 浸没循环撞击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循环撞击流生物膜反应器间歇运行性能
7
作者 张新华 李国朝 +1 位作者 王慧娟 周子龙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5443-5445,共3页
通过试验研究了内循环撞击流生物膜反应器的间歇运行性能。结果表明,化学需氧量(COD)在反应器启动后1.5 h内下降较快,累计去除率可达80.0%,而在1.5 h后,COD去除速度明显变慢;NH3-N的去除曲线与COD去除曲线比较相似,反应器启动后1.5 h内N... 通过试验研究了内循环撞击流生物膜反应器的间歇运行性能。结果表明,化学需氧量(COD)在反应器启动后1.5 h内下降较快,累计去除率可达80.0%,而在1.5 h后,COD去除速度明显变慢;NH3-N的去除曲线与COD去除曲线比较相似,反应器启动后1.5 h内NH3-N累计去除率达到61.9%,反应器对氨氮的去除主要是通过同化作用来完成。连续5 d的间歇运行试验表明,反应器传质效果良好,运行性能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撞击 生物膜反应器 运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撞击流反应器混合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建伟 张志刚 +1 位作者 冯颖 施博文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11期8-16,共9页
按照撞击流反应器的研究发展进程,分析了撞击流反应器的混合过程。结合大量学者研究工作,回顾了反应空间、流体流动、喷嘴结构等因素对常见的开放式撞击流反应器、受限撞击流反应器、浸没循环撞击流反应器等反应器混合性能影响的研究。... 按照撞击流反应器的研究发展进程,分析了撞击流反应器的混合过程。结合大量学者研究工作,回顾了反应空间、流体流动、喷嘴结构等因素对常见的开放式撞击流反应器、受限撞击流反应器、浸没循环撞击流反应器等反应器混合性能影响的研究。简述了外界激励和其他技术对撞击流反应器混合效果影响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几类反应器的微观混合时间及关联式。同时介绍了一种新型水平三向撞击流反应器,该反应器产生的径向射流不同于两喷嘴径向射流,而为交叉状的伞状射流;通过进一步探究发现当量喷嘴间距L*=2 D^3 D时径向射流偏转角β出现峰值,而且此时的混合时间也最短。最后对撞击流反应器混合性能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 开放式撞击反应器 受限撞击反应器 浸没循环撞击反应器 水平三向撞击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