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醒脑静联合头部亚低温在治疗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抽吸术后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郭丽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2期1394-1395,共2页
目的观察醒脑静联合头部亚低温在治疗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抽吸术后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抽吸术,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醒脑静联合头部亚低温治疗,以... 目的观察醒脑静联合头部亚低温在治疗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抽吸术后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抽吸术,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醒脑静联合头部亚低温治疗,以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作为疗效判定标准.结果:治疗组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例次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联合头部亚低温治疗能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抽吸术后脑组织损伤,减轻术后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同时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静 头部亚低温 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抽吸术 脑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达拉奉联合头部亚低温在治疗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抽吸术后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2
作者 张娟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1期659-659,共1页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头部亚低温在治疗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抽吸术后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 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 例.对照组给予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抽吸术,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联合头部亚低温治疗...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头部亚低温在治疗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抽吸术后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 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 例.对照组给予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抽吸术,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联合头部亚低温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例次明显减少,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头部亚低温治疗能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抽吸术后脑组织损伤,减轻术后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同时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头部亚低温 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抽吸术 脑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导引下立体定向脑血肿抽吸术 被引量:5
3
作者 张雪哲 陈伟建 +3 位作者 王小同 诸葛启钏 王武 卢延 《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3年第3期153-156,共4页
目的评价CT导引下立体定向脑血肿抽吸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989年10月~2001年11月入院治疗的脑血肿患者1020例,应用CJF型和Fischer2D型立体定向仪于CT导引下施行脑血肿抽吸治疗。根据CT扫描图像直接测算出脑血肿靶点的X,Y,Z轴坐... 目的评价CT导引下立体定向脑血肿抽吸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989年10月~2001年11月入院治疗的脑血肿患者1020例,应用CJF型和Fischer2D型立体定向仪于CT导引下施行脑血肿抽吸治疗。根据CT扫描图像直接测算出脑血肿靶点的X,Y,Z轴坐标,标出靶点位置、抽吸针的行径和进针深度,确保抽吸针到达预定的靶点。1020例患者中基底节区血肿618例、丘脑血肿160例、脑叶血肿182例、小脑血肿6例、脑干血肿40例和脑室出血14例。结果686例患者血肿抽吸量>80%,248例为50%~80%,72例<50%,14例因血肿未液化难以抽出积血。手术后再次出血是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1.17%。1020例中存活835例(81.9%),死亡185例(18.1%)。手术后1个月和3个月进行随访,评估患者预后。根据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ofdailyliving,ADL)评价标准,在随访的819例中1~2级者450例(54.9%),3级者196例(23.9%),4级者131例(16.0%),5级者42例(5.1%)。结论CT导引下立体定向脑血肿抽吸术是一种创伤小、安全、精确和简便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导引 立体定向 血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立体定向脑血肿抽吸术后生活能力观察
4
作者 郭晗峰 王小同 +6 位作者 周成业 林正章 邵蓓 郑荣远 陈伟建 诸葛启钏 吴近森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6期265-266,共2页
CT引导立体定向脑血肿抽吸术后生活能力观察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郭晗峰,王小同,周成业,林正章,邵蓓,郑荣远,陈伟建,诸葛启钏,吴近森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60.... CT引导立体定向脑血肿抽吸术后生活能力观察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郭晗峰,王小同,周成业,林正章,邵蓓,郑荣远,陈伟建,诸葛启钏,吴近森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60.8±12.5岁。根据1986年全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肿 CT 立体定向 生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定向抽吸血肿辅以大剂量尿激酶治疗幕上脑出血 被引量:9
5
作者 毛群 勾俊龙 +6 位作者 邢复明 曾宪起 杨川 魏金祥 张毅 赵辉 刘宗惠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7期306-308,共3页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辅以大剂量尿激酶治疗幕上脑出血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以立体定向技术,手术抽吸血肿并置入导管,术后注入大剂量尿激酶,治疗幕上脑出血106例.手术中根据血肿量抽吸血肿的50%~80%,术后每日向引流管内注入尿激酶2次,每...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辅以大剂量尿激酶治疗幕上脑出血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以立体定向技术,手术抽吸血肿并置入导管,术后注入大剂量尿激酶,治疗幕上脑出血106例.手术中根据血肿量抽吸血肿的50%~80%,术后每日向引流管内注入尿激酶2次,每次每管注入5万U,间隔12 h.结果30 d内死亡23例,病死率为21.69%;术后再出血6例,占5.67%;术后再出血所致的死亡1例,占0.94%;入院时已有脑疝的患者,30 d病死率为60%.结论立体定向结合大剂量尿激酶治疗幕上脑出血安全有效,根据血肿量的大小和术前是否有脑疝存在,手术中清除血肿量以50%~80%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 血肿 大剂量 尿激酶 治疗 幕上脑出血 可行性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血肿穿刺抽吸术预后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周钦 宁世金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58-159,共2页
关键词 血肿穿刺 脑出血患者 预后因素 高血压 微创 临床疗效 临床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肿穿刺抽吸置管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7
作者 王兴盘 罗家红 +1 位作者 毛贤智 简永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551-552,共2页
我院自2000年8月-2006年12月对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施行血肿穿刺抽吸置管引流术,手术后配合溶栓药物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置管引流 穿刺 药物治疗 血肿 后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进展 被引量:49
8
作者 魏嘉良 董艳 侯立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333-1338,共6页
高血压脑出血具有高发病率、高残死率,给社会、家庭带来了沉重的健康及经济负担。高血压脑出血也是脑卒中亚分类中仅有的没有明确治疗标准的疾病,传统开颅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中应用广泛,但目前没有明确证据支持其可以提升患者的神经功... 高血压脑出血具有高发病率、高残死率,给社会、家庭带来了沉重的健康及经济负担。高血压脑出血也是脑卒中亚分类中仅有的没有明确治疗标准的疾病,传统开颅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中应用广泛,但目前没有明确证据支持其可以提升患者的神经功能及预后;微创手术逐渐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显示出明显优势。本文主要就目前常用的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包括立体定向血肿抽吸、神经内镜技术及纤溶药物治疗等的发展及现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颅内出血 微创性外科手 立体定向血肿 神经内镜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