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部立体定向放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临床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吕永双 刁睿 +1 位作者 陈治梁 余天雾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3年第3期202-208,224,共8页
目的 :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评价体部立体定向放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 Med、Embase数据库,收集有关体部立体定向放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相临床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1年... 目的 :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评价体部立体定向放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 Med、Embase数据库,收集有关体部立体定向放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相临床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1年6月。依据事先设置的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临床研究,应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1项临床研究,总计173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于晚期胰腺癌患者,使用立体定向放疗联合化疗与单独化疗比较,有较好的客观有效率(Z=9.59,P<0.001,OR=4.71,95%CI:3.43~6.46)、1年生存率(Z=5.00,P<0.001,OR=2.36,95%CI:1.69~3.31)、2年生存率(Z=3.61,P<0.001,OR=2.76,95%CI:1.59~4.79),骨髓抑制发生率(Z=0.07,P=0.95,OR=0.98,95%CI:0.51~1.87)和消化道反应发生率(Z=0.01,P=0.99,OR=1.0,95%CI:0.58~1.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使用立体定向放疗联合化疗与单独体部立体定向放疗比较,有较高的客观有效率(Z=4.97,P<0.001,OR=2.68,95%CI:1.82~3.95)、2年生存率(Z=4.40,P<0.001,OR=3.86,95%CI:2.11~7.04)和骨髓抑制发生率(Z=2.49,P=0.01,OR=4.51,95%CI:1.38~14.72),1年生存率Z=0.84,P=0.40,OR=1.46,95%CI:0.60~3.54)和消化道反应发生率(Z=0.84,P=0.40,OR=1.68,95%CI:0.50~5.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立体定向放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这些结果还需要未来在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中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立体定向放疗 化疗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体部立体定向放疗、热疗联合靶向治疗对复发及转移性肝癌患者的影响
2
作者 王淼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5年第2期114-114,共1页
目的分析γ-体部立体定向放疗、热疗联合靶向治疗在复发及转移性肝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于南召县中医院收治的60例复发及转移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仅接受γ-体部... 目的分析γ-体部立体定向放疗、热疗联合靶向治疗在复发及转移性肝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于南召县中医院收治的60例复发及转移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仅接受γ-体部立体定向放疗,观察组则在其基础上热疗联合靶向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11例,部分缓解1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3.3%(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复发及转移性肝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γ-体部立体定向放疗、热疗联合靶向治疗可优化患者的近期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放疗 热疗 靶向治疗 肝癌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SBRT摆位误差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方临明 陈国付 +3 位作者 张飞燕 颜桂明 梁冠冕 王瑾 《浙江临床医学》 2020年第11期1637-1638,1641,共3页
目的分析实施体部立体定向放疗SBRT肺癌患者摆位误差发生的现状,探讨产生误差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期在后期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减少摆位误差。方法便利取样法收集121例患者在分次接受放射治疗时,所产生的摆位误差,并利用相关辅助技术将摆位... 目的分析实施体部立体定向放疗SBRT肺癌患者摆位误差发生的现状,探讨产生误差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期在后期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减少摆位误差。方法便利取样法收集121例患者在分次接受放射治疗时,所产生的摆位误差,并利用相关辅助技术将摆位误差进行具体数字化,从左右、上下、前后三个方向呈现需要摆位误差的情况;以>±0.5cm为产生误差需要调整的标准。同时采用Log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产生摆位误差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76%的患者接受>5次的放射治疗,整体需要调整的摆位误差出现几率分别为第一次治疗11.6%、第2次治疗14.8%、第3次治疗9.9%、第4次治疗11.6%、第5次治疗11.2%。而与摆位误差最相关的影响因素为固定方式和患者体重指数。结论患者在进行体部立体定向放疗治疗过程中,其摆位误差出现频次也呈现动态变化,因此需要放疗工作者动态参考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相应调整。推荐使用体罩固定方式,同时重点关注消瘦患者,动态调整患者摆位,以提升摆位精准率,提高治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立体定向放疗 摆位误差 多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