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作品的境界与作家的责任——谈《立体交叉桥》等中篇小说
被引量:
4
1
作者
郭志刚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6期35-40,12,共7页
从题目上看,这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创作中,作品境界的高下,归根结底,取决于作家思想的高低,取决于他在艺术构思过程中的思想感情状态,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作家的责任问题。事实证明,作家在生活和艺术中追求什么,不仅...
从题目上看,这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创作中,作品境界的高下,归根结底,取决于作家思想的高低,取决于他在艺术构思过程中的思想感情状态,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作家的责任问题。事实证明,作家在生活和艺术中追求什么,不仅会影响到他写什么,更重要的,还会影响到他怎么写。从作家的选材到对题材开掘的深度,作家打算采取何种艺术加工方式,乃至他所使用的语言和表现形式等等,都贯串着他对人生和艺术的思想见解。这一切,最后决定着他向社会和读者所提供的“精神食粮”,是否含有丰富的思想和艺术养分。司马迁在《史记·屈贾列传》中评骘屈原及其《离骚》是:“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交叉桥
作品
作家
中篇小说
人到中年
思想境界
主人公
刘心武
文艺作品
阿Q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谈金州南分离式立体交叉主线桥的设计
2
作者
孙霞
《北方交通》
2008年第6期106-108,共3页
简要介绍了金州南分离式立体交叉主线桥的设计思路,并结合桥梁结构耐久性、桥梁抗震及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设计,效果良好,可供同类桥梁工程项目设计时借鉴。
关键词
分离式
立体交叉桥
结构耐久性
环境保护
抗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闻性”:长篇小说的新负载——论刘心武《栖凤楼》
3
作者
李跃红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9-22,共4页
纵观20年来的文学,刘心武乃少有的出道最早并以与生俱来的风格一直笔耕不辍收获甚丰的作家。从其成名作《班主任》到《我爱每一片绿叶》等,再到中篇《如意》、《立体交叉桥》和后来的长篇《钟鼓楼》、《风过耳》、《四牌楼》,无不稳定...
纵观20年来的文学,刘心武乃少有的出道最早并以与生俱来的风格一直笔耕不辍收获甚丰的作家。从其成名作《班主任》到《我爱每一片绿叶》等,再到中篇《如意》、《立体交叉桥》和后来的长篇《钟鼓楼》、《风过耳》、《四牌楼》,无不稳定地贯穿着一个鲜明的创作特征,即面向现实生活,持守人文观念,注重理性思考。他执拗地背负着这些特征,不为所动地越过“改革文学”、“寻根文学”、“先锋文学”、“新写实文学”等波涛。其长篇近作《栖凤楼》不仅继承而且更强化了上述特征,结果形成长篇小说一般定义所难以框罩的某些特质,若一言以蔽之,则可名之曰:“新闻性”.尽管该作仍不同程度地存有曾为人们关注的“文革情结”和“底层情结”,但更引人注意的却是这新的特征。它不仅表现出中国当前都市社会诸多方面的最新变化,而且昭示着长篇小说某种新的功能和负载,以及当今文学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篇小说
新闻性
刘心武
人文观念
《风过耳》
文学发展
立体交叉桥
现实生活
“改革文学”
“寻根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头脑里的红灯”不能取缔
4
作者
淡水
《当代文坛》
1983年第10期56-57,共2页
最近,读到一首歌颂立体交叉桥的诗,其中有这样两句: “建设新的生活要用新的手腕和秩序, 路口的头脑里的红灯统统都该取缔!” 这两句诗不是孤立的,也不仅仅是用词不当的问题,它反映了诗作者对“新的手腕和秩序”的一种错误的理解,反映...
最近,读到一首歌颂立体交叉桥的诗,其中有这样两句: “建设新的生活要用新的手腕和秩序, 路口的头脑里的红灯统统都该取缔!” 这两句诗不是孤立的,也不仅仅是用词不当的问题,它反映了诗作者对“新的手腕和秩序”的一种错误的理解,反映了诗作者对“解放思想”的一种偏激的看法。 立体交叉桥,取缔红灯,畅行无阻,既迅速又安全,是近代物质文明,应该举双手欢迎。现在能否一下子都搞“立交”,全盘取缔红灯?这是另一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脑
文艺为人民服务
立体交叉桥
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社会主义文艺
手腕
非社会主义
用词不当
“四项基本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品的境界与作家的责任——谈《立体交叉桥》等中篇小说
被引量:
4
1
作者
郭志刚
出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6期35-40,12,共7页
文摘
从题目上看,这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创作中,作品境界的高下,归根结底,取决于作家思想的高低,取决于他在艺术构思过程中的思想感情状态,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作家的责任问题。事实证明,作家在生活和艺术中追求什么,不仅会影响到他写什么,更重要的,还会影响到他怎么写。从作家的选材到对题材开掘的深度,作家打算采取何种艺术加工方式,乃至他所使用的语言和表现形式等等,都贯串着他对人生和艺术的思想见解。这一切,最后决定着他向社会和读者所提供的“精神食粮”,是否含有丰富的思想和艺术养分。司马迁在《史记·屈贾列传》中评骘屈原及其《离骚》是:“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关键词
立体交叉桥
作品
作家
中篇小说
人到中年
思想境界
主人公
刘心武
文艺作品
阿Q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谈金州南分离式立体交叉主线桥的设计
2
作者
孙霞
机构
辽宁省交通勘测设计院
出处
《北方交通》
2008年第6期106-108,共3页
文摘
简要介绍了金州南分离式立体交叉主线桥的设计思路,并结合桥梁结构耐久性、桥梁抗震及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设计,效果良好,可供同类桥梁工程项目设计时借鉴。
关键词
分离式
立体交叉桥
结构耐久性
环境保护
抗震
Keywords
Separate grade crossing bridge
Durability of structure
Environmental protction
Anti - seismic
分类号
U448.17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闻性”:长篇小说的新负载——论刘心武《栖凤楼》
3
作者
李跃红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9-22,共4页
文摘
纵观20年来的文学,刘心武乃少有的出道最早并以与生俱来的风格一直笔耕不辍收获甚丰的作家。从其成名作《班主任》到《我爱每一片绿叶》等,再到中篇《如意》、《立体交叉桥》和后来的长篇《钟鼓楼》、《风过耳》、《四牌楼》,无不稳定地贯穿着一个鲜明的创作特征,即面向现实生活,持守人文观念,注重理性思考。他执拗地背负着这些特征,不为所动地越过“改革文学”、“寻根文学”、“先锋文学”、“新写实文学”等波涛。其长篇近作《栖凤楼》不仅继承而且更强化了上述特征,结果形成长篇小说一般定义所难以框罩的某些特质,若一言以蔽之,则可名之曰:“新闻性”.尽管该作仍不同程度地存有曾为人们关注的“文革情结”和“底层情结”,但更引人注意的却是这新的特征。它不仅表现出中国当前都市社会诸多方面的最新变化,而且昭示着长篇小说某种新的功能和负载,以及当今文学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关键词
长篇小说
新闻性
刘心武
人文观念
《风过耳》
文学发展
立体交叉桥
现实生活
“改革文学”
“寻根文学”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头脑里的红灯”不能取缔
4
作者
淡水
出处
《当代文坛》
1983年第10期56-57,共2页
文摘
最近,读到一首歌颂立体交叉桥的诗,其中有这样两句: “建设新的生活要用新的手腕和秩序, 路口的头脑里的红灯统统都该取缔!” 这两句诗不是孤立的,也不仅仅是用词不当的问题,它反映了诗作者对“新的手腕和秩序”的一种错误的理解,反映了诗作者对“解放思想”的一种偏激的看法。 立体交叉桥,取缔红灯,畅行无阻,既迅速又安全,是近代物质文明,应该举双手欢迎。现在能否一下子都搞“立交”,全盘取缔红灯?这是另一个问题。
关键词
头脑
文艺为人民服务
立体交叉桥
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社会主义文艺
手腕
非社会主义
用词不当
“四项基本原则”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作品的境界与作家的责任——谈《立体交叉桥》等中篇小说
郭志刚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浅谈金州南分离式立体交叉主线桥的设计
孙霞
《北方交通》
200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新闻性”:长篇小说的新负载——论刘心武《栖凤楼》
李跃红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头脑里的红灯”不能取缔
淡水
《当代文坛》
198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