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岭—大别造山带(湖北段)重力场特征与造山带构造 被引量:12
1
作者 梁学堂 毛新武 +3 位作者 曾春芳 胡正祥 杨廷安 余文杰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46-457,共12页
利用区域重力资料,通过位场分离、转换技术,揭示了造山带深部构造特征。正的线状重磁异常带及各阶小波细节,清晰地反映了桐柏—大别及东秦岭造山带南缘缝合带的位置,特别是重力异常小波四阶逼近,深部构造特征更加醒目。在鄂西北地区岩... 利用区域重力资料,通过位场分离、转换技术,揭示了造山带深部构造特征。正的线状重磁异常带及各阶小波细节,清晰地反映了桐柏—大别及东秦岭造山带南缘缝合带的位置,特别是重力异常小波四阶逼近,深部构造特征更加醒目。在鄂西北地区岩石圈所呈现出的"立交桥式"双层结构中,自由空间、均衡重力、剩余重力异常及小波各阶细节明显地反映出相对浅部的造山带近东西向延伸的构造特征;各阶逼近结果则反映了相对深部的地壳-岩石圈地幔南北向伸展的构造特征。应用地球物理资料来研究地球岩石圈结构、构造,除深层地震外,区域重力也是最有效方法手段之一。特别是近年来二维小波变换技术日趋成熟,为应用区域重力资料解决诸如造山带深部构造等疑难问题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工作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大别造山带 重力场特征 小波多尺度分析 勉略缝合带 立交桥式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